1、 艾灸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艾灸的术语和定义、作用和适应范围、注意事项、操作方法、禁忌症、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艾灸 moxibustion是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艾炷 moxa-cone是将艾绒做成一定大小的圆锥形艾团,称为艾炷。艾条 moxa-stick指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艾绒内是否有添加其他药物一般分为清艾条和药艾条。直接灸 direct moxibustion用黄豆大或枣核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
2、穴位上施灸的方法,根据刺激量的不同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间接灸 indirect moxibustion是相对于直接灸而言,即艾炷不直接接触穴位,在艾炷与穴位之间隔上某种药物施灸的方法,故又称之为隔物灸。晕灸 fainting during moxibustion受术者在接受艾灸治疗过程中发生晕厥的现象,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慌、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症状,重者出现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大汗、四肢厥逆,脉微欲绝。3 作用和适应范围3.1 作用3.1.1 温经通络、祛湿散寒3.1.2 升阳举陷、回阳固脱3.1.3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3.1.4 预防疾病、保健强身3.
3、2 适应范围艾灸对于内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妇科及儿科疾病,以及各种痛证,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都有很好的预防保健效果。艾灸还可强身保健,可常灸命门、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4 注意事项4.1 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4.2 治疗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且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4.3 治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 5-10min,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5 操作方法5.1 基本操作顺
4、序5.1.1 体位选择常用体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5.1.2 施灸顺序施灸的顺序,临床上常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施灸壮数先少后多,施灸艾灶先小后大。5.1.3 施灸手法施灸手法有补有泻,需根据辨证而定,虚者宜补,实者宜泻。5.2 常见操作方法5.2.1 温和灸5.2.1.1 操作步骤将艾条燃着一端,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 (本规范中选穴与砭石规范合并使用)对于局部知觉减退的受术者或小儿,施术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施术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受术者局部受热程度,
5、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5.2.1.2 操作时间每次灸 1015min,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每日 12 次,一般710 次为一疗程。5.2.1.3 适应症主要用于腰腿痛、风寒湿痹、肘劳、漏肩风、面瘫、胃痛、腹痛、泄泻、咳嗽、哮喘、心悸、胎位不正等及其他多种慢性病患者的防治。还常用于保健灸。5.2.2 雀啄灸5.2.2.1 操作步骤取清艾条或药艾条一支,将艾条燃着端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亦有以艾条靠近穴位灸至受术者感到灼烫提起为一壮,如此反复操作,每次灸 37 壮。不论何种操作,都以局部出现深红晕湿润或受术
6、者恢复知觉为度。5.2.2.2 操作时间艾条灸 1015min,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5.2.2.3 适应症主要用于感冒、急性疼痛、高血压病、慢性泄泻、网球肘、脱肛、前列腺炎患者的防治以及某些小儿急慢性病证等的预防保健。5.2.3 回旋灸5.2.3.1 操作步骤平面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端先在选定的穴区或患部熏灸测试,至局部有灼热感时,即在此距离作平行往复回旋施灸。螺旋式回旋灸,即将灸条燃着端反复从离穴区或病灶最近处,由近及远呈螺旋式施灸。5.2.3.2 操作时间艾条灸每次灸 2030min ,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5.2.3.3 适应症本法适于病损表浅而面积大者,如神经性皮炎、牛皮癣、股外侧
7、皮神经炎、皮肤浅表溃疡、带状疱疹、褥疮患者的防治,对骨性关节炎及面神经炎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2.4 齐灸5.2.4.1 操作步骤多艾条齐灸法:取艾条 23 支,同时点燃一端。如为 3 支,右手拇、食指及中、无名指各挟持一支,左手拇、食指挟持一支。同时在所选的穴位及上下施灸约距 12cm 施灸。单艾条施灸法:将单支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选定的穴位施灸,再在穴位循经路线上,每个穴位上下各 1cm 处再进行施灸。5.2.4.2 操作时间艾条灸每次灸 1015min ,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5.2.4.3 适应症本法适用于风寒湿痹证,痿证患者的防治。5.2.5 实按灸5.2.5.1 操作步骤在施灸
8、部位铺上棉纸 10 层左右或棉布 57 层。取雷火针二支,均点燃一端,将其中一支作为备用,另一支以握笔状执住艾条,正对穴位,紧按在棉纸或棉布上,稍留 12s,使温热之气抵达皮肤,至病者觉烫不可忍,略提起药艾条,待热减后再次按压。5.2.5.2 操作时间艾条灸每次灸 2030min ,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5.2.5.3 适应症本法适用于风寒湿痹、痿症、腹痛及泄泻等症患者的防治。5.2.6 温针灸5.2.6.1 操作步骤先取长度在 1.5 寸(0.3040mm)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取长约 2cm 艾条,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艾条段,均应距皮肤
9、 23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5.2.6.2 操作时间每次灸 2030min ,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5.2.6.3 适应症本法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可缓解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症。5.2.7 灯火灸5.2.7.1 操作步骤点穴:根据本疾病选定穴位后,用色笔作上记号。燃火:取 34cm 长的灯心草将一段浸入油中,施术者点燃灯心草的上 1/3 处。爆淬:将燃火缓慢移向腧穴,停瞬间后,待火焰稍大,快速地接触穴位。5.2.7.2 操作时间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5.2.7.3 适应症本法适用于各科病证,如头痛、胃痛、腰痛、痹证、疝气、外感、鼻衄的防治,对痄腮、疳积、惊厥、呃逆等更为常用。6
10、 禁忌症6.1 禁灸部位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6.2 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6.3 禁忌体质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7 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7.1 不良反应实施艾灸过程中可能出现胸闷、心慌、晕厥,皮肤瘙痒、刺痛、水疱等不良反应。7.2 处理措施7.2.1 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以受术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决定施灸量的多少。若要选用化脓灸时,一定要征得受术者的同意,并在病历上记录、签字。7.2.2 晕灸现象处理立即停止艾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松开领口,给与温白糖水(糖尿病者慎用)或温开水,闭目休息即可。对于猝倒神昏者,可以针刺水沟、十宣、中冲、涌泉、百会、气海、关元、太冲、合谷等穴以急救。7.2.3 水疱处理施灸后皮肤出现红晕是正常现象,若艾火热力过强,施灸过重,皮肤易发生水疱。如果水疱较大用消毒针刺破后消毒,防止感染,数日内可痊愈,一月内局部可能留有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