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的祖师人们在颂扬中医的名家高手时,常用“起死回生” 、 “扁鹊再世”之类的赞语。扁鹊是中医的祖师,也是医术高明的象征。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渤海郡人。青年时曾在旅店干过杂务,后从良医长桑君学习医术。在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为人治病,成为一代名医。出于尊敬和爱戴之情,人们把秦越人比作上古时代的一位名医-扁鹊,因而扁鹊便取代了他的原名。扁鹊善于运用针刺、按摩、热敷、手术和汤剂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相传有一次虢国的太子突然死去(类似于今天的休克) ,全国都在忙碌着为他筹办丧事,扁鹊看到病人这种情况时,他给病人扎了几针,病人就苏醒了,他又在病人的两肋下做了热敷,病人就能做起来了,又给病
2、人吃了几剂药,病人就恢复了健康。自此,扁鹊能“起死回生”的消息传遍了四方。扁鹊对中医说的一个重要贡献是首创了切脉诊病法,他以“望色”、 “听声” 、 “写(观)形”和“切脉诊断病情。从而为后世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了基础。扁鹊的切脉技术非常高明,晋国的赵简子病重,昏迷了五天,扁鹊切脉后说:这是血脉不畅造成的,用不了三天就能治好,结果只用了两天半的治疗,赵简子就清醒过来了。扁鹊的望诊,也达到了见微而知著的地步。有次扁鹊朝见齐国的齐桓公说他的皮肤浅表有病,齐桓公不信。五天后见齐桓公时说,病已进入血脉,不治将恶化,齐桓公仍不以为然。又过了五天扁鹊朝见他时,观察了一会说病一进入肠胃,不知会更加
3、危险,谁知齐桓公反而生气,拂袖而去。再过五天扁鹊望见齐桓公,远远躲开了,齐桓公派人问其故,扁鹊说病已入骨髓,无法医治了。果然五天后齐桓公病发身亡。医术精湛的扁鹊,还能做到“随俗而变” ,根据各地的风俗和人们的需求分科治病,例如赵国俗贵妇女,他就为“带下医” ,主治妇科病。洛阳俗重老人,他就为“耳目痹医” ,主治耳聋眼花等五官科疾病。秦国爱惜儿童,他就主治小儿科疾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扁鹊坚决反对用迷信的方法治病,说信巫不信医病就不可治。扁鹊不辞劳苦,周游列国行医,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不料当扁鹊在秦国行医的时候秦国的医官,出于妒恨之心,竟然卑鄙的派人把他刺杀了。扁鹊虽然死去,但他的精湛医术和热心为人治病的高尚医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人们纷纷为他立碑建庙来纪念他。扁鹊的医学理论被后人整理成一部医书名叫难经 ,是中医学的宝贵文献。他在砭石基础上改革而成的用于针灸的金属针,留遗袭用至今。它应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现在仍然是中医诊断病情的主要手段,把中药制成丸、散、膏、丹、汤等类也是他的首创。扁鹊对祖国医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影响深远,因而全国后来的中医都尊他为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