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考试教程.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6209845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考试教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考试教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学考试教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小学考试教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小学考试教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填空(30 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 ,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 、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

2、简单的收集 、整理和描述数据 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 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简答(40 分)1、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 数与代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1数的认识(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 示大数。(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 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

3、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6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7)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 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 2,3 ,5 的倍数的 特征,能找出 1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8)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2数的运算(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4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 步为主,不超过三步)。(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9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3式与方程(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 3x+25,2x-x3)。 4正比例

5、、反比例(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5探索规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

6、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三、论述题(30 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

7、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8、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1) 新课

9、程理论知识问答试题1.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教师成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 2.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 STS 课程设计思想 4.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10、 5. 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6.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7. “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8. 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 9.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

11、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0.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恰当地组织教材 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B. C. D.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3)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 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

12、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4、“最近发展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教

13、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 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 6、谈话法是指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7、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 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 讲授课 、 自学辅导课 、练习课 、复习

14、课 、 实践活动课 、 实验课 等。 9、按照前苏联巴班斯基的分类思想,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有: (1 )口头检查法 ; (2 )直观检查法 ; (3 )实习检查法 。 10、 那些对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面要学习的知识具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为教学的重点。 11、所谓秧田式是指 全班学生座位基本上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 12、所谓 “教育”, 应当是一项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为“ 未来”而培育人的事业。“ 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13、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

15、心、求知欲、 自信心 、自我负责精神 、 意志力 、 对数学的价值意识 、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4、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 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 15、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 文字式 、表格式 、 程序式 三大类。 16、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7、练习法是指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

16、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8、“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 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 19、 标准 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 认知领域 和 情感领域 。其中,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 问题解决 属于认知领域。 20、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 概况 、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3) 21、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22、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

17、一般如下: (1 ) 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 ( 2) 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 ( 3) 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 (4) 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 ) 撰写教学案例 。 23、 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 引导发现法 ;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 自学辅导法 。 24、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 其二,教师提供问题; 其三,学生提出问题 ; 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 2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考 、 解决问题 、 情感与态度 四个维度。 26、教

18、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 评价)的功能。 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秧田式 、 小组合作式 、 半圆式 、 双翼式 、席地式等。 28、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 主题与背景 、 案例背景 、 案例描述 、 案例反思 。 29、教学方法是指 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30、演示法是指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 31、合作学习是指 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

19、理论与策略体系。 32、如果我们从“解决问题 ”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所谓问题至少含四种成分,即一是 目的 ; 二是 个体已有的知识 ;三是 障碍;四是 方法 。 33、案例的主题是指 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 34、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1) “通”,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2 ) “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竖成线” 、“横成片” ;(3) “补”,对学生学习的缺陷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学生得到提高。 35、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

20、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 不同的数学思考,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策略 ; 36、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 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 的广泛的概念。37、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 3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讲授课、 自学辅导课 、练习课 、复习课 、 实践活动课 、 实验课 等。 39、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兴趣的引领 ;二是目标的导向 ;三是评价的激励 ;四是 竞争的促动 。 40、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 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

21、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花费时间较多。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4) 第三模块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的过程。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2 )。教教材 用教材教、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要求 不要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3 )联系生活学数学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1 )的教学

22、。概念 计算 应用题、“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思考 过程与方法 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 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 )的动词。过程性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3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 多样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2 )的过程。单一 富有个性 被动、“用数学”的含义是( 2 )用数学学习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了解生活数学、下列现象中,( D )是确定的。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每天都有人出生 D

23、、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 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的主要条件是( 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B )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标准 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 提倡以“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

24、)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 ,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二)、多项选择、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 C D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A、基础性 B、科学性 C 普及性 D、发展性、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A B C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B 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能从具体情境中

25、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二、判断题三、填空题【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4) 二、是非题(对:T;错: F)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F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T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 “数学化”与“ 再创造” 的过程,形成自己

26、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T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F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T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T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F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F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T )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

27、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T )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T )12、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T )13、 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F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 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F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F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T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

28、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T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 等领域。( F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T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F )【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4) 三、填空题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 )、(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29、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 )的指标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 )定理( )习题” 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 )( )解释、应用与拓展 ”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模仿和( )转变为( )、( )与实践创新;7、改变课程内容难、( )、( )的现状,建设浅、( )、( )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8、从“ 标准” 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 )( )(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 )和客观世界中的(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 )和( ),感受( )、( )、( ),建立初

30、步的(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 )的有关知识,( )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 ),( )的初步应用等。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 )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和( )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15、 “数与代数 ”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 )、( ),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16 、课

31、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 )、( )、( )、( )、( )”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 )、( )、( )、( )”四个学习领域。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和已有的( ) 基础之上。19、 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 (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20、 “空间与图形 ”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 )( )

32、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 )、( )(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 )、( )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23 、“ 实践与综合应用 ” 在第一学段以 ( ) 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 ( ) 为主题。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 ),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 ),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 ),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25、数学是人们对( )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6、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 )、( )和分析

33、过程有所体验。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 )和( ),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 )、( )地发展。【答案】:1.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 (基础性) (态度)、( 价值观 ) 3. (具体化)。4. (内容学习)5 “(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6. ( 记忆)、(训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7. (窄)、(旧)(浅)、(宽)、(新)8. (基础性 )(层

34、次性)(发展性)(开放性)9. (数据)(随机现象)10. (几何体)(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空间观念)11. (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负数),(计算器)12. (组织者)、(引导者)13. (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14. (学习结果)(变化与发展)15. (方程与不等式)、(函数)16. ( 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7. ( 有价值 ) ( 良好 )18. ( 认知发展水平 ) ( 知识经验

35、 )19.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20. (形状) (大小)(位置关系)21. (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位置)22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23 ( 实 践 活 动 )(综合应用) 24 (有增有删)(有升有降(有分有合)( 有隐有显 ). 25 客观世界(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26 (整理)、(描述)27(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28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 知识)(生活经验 )30 ( 全面)(持续)( 和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5) 第一部分 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

36、 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 性_ 性和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的发展。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_ 、_ 、_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 _ 、_ 和_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_ 和_ 的基础上。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案例 1:年、月、日的认识 情境创设上课时 ,教师为学生准备 1994-2005 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生 1:我发现 1999

37、年是兔年,是从 2 月 16 日开始的。生 2:我发现 2001 年是蛇年,是从 1 月 24 日开始的。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 ,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 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 年(X 月 X 日开始)。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10 分)案例 2: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的进位加法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35+7=3 5+ 74 2当学生完成了竖式计算教师针对书写进行评价时全班学生围绕竖式中的进位点展开了讨论:生 1:认为进位点应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这样我就明白它是一个进位点

38、。生 2:我认为进位点应该写在十位上这样很明白它是十位上的数。生 3:我认为它应该写成标准的 1。生 4:我认为它应该写成倾斜的点。师:你们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把它写在十位上这样我在加的时候就不会出错。如果把它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我会糊涂:它到底是个位的点呢还是十位的点呢?问题:你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回答的问题时方法可取吗?为什么 ?(10 分)第三部分 问题分析及对策(30 分)1、 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 ,上得很是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怎么办?2、我们走进课堂听课,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回答问题好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另外的一

39、些学生有的认真听别人讲话,有的则心不在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样调整使另一部分学生也能参与你的课堂教学(不单指在一节课上)3、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 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对待学生插嘴?第四部分 基础知识1、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 18 块糖平均分着吃甲付了 11 块糖的钱乙付了 7 块糖的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 9 元钱。问甲、乙各应该收回多少钱?【提示】: 每人吃 183=6

40、 块丙吃 6 块 9 元钱,每一块糖 96=1.5 元甲多付:(11-6 )1.5=7.5 元-收回的乙多付:(7-6)1.5 元=1.5 元-收回的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跳绳比赛赛前名次各说不一 A 说:甲第二名丁第三名。B 说:甲第一名丁第二名。C 说:丙第二名丁第四名。实际上面三种说法各说对了一半。甲、乙、丙、丁各是第几名?【提示】:假设法:假设 A 前句对,后句错。B 前句错,后句对。C 前句错,后句对。由于丁既是第二名又是第四名矛盾,假设错误。因此 A 前句错,后句对。B 前句对,后句错。C 前句对,后句错。所以:甲第一名;丙第二名;丁第三名;乙第四名。3、有两筐重量相等的苹果甲

41、筐卖出 15 千克乙筐 27 千克后甲筐余下的苹果是乙筐余下的 4 倍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提示 】:原来相等到最后甲是乙的 4 倍,甲比乙多剩的 3 倍就是乙比甲多卖的 27-15=12 千克,12(4-1)=4 千克-乙剩的4+27=31 千克-原来的4、沿长、宽相差 25 米的游泳池跑 4 圈作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已知共跑了 600 米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示】:6004=150 米-周长, 1502=75 米-长+宽和差问题:(75+25)2=50 米-长50-25=25 米-宽2550=1250 平方米-面积5、公路两旁每隔 120 米竖立着一根电杆骑自行车从第一根电

42、杆到第六根电杆处小王要 1 分钟小李要 50 秒现在两人都从第一根电线处为起点骑车当小王骑到第八课电杆处时小李开始追赶几分钟小李追上小王。【提示】:小王速度:120(6-1 )=600 米/分小李速度:120(6-1 )5060=720 米/分120(8-1) (720-600)=7 分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2009-08-06 21:25:22) 转载标签: 教育考研数学课程课程标准分类: 备课.反思.教学集锦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的过程。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43、 2 )。教教材 用教材教、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要求 不要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3 )联系生活学数学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1 )的教学。概念 计算 应用题、“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思考 过程与方法 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 )的动词。过程性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3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44、。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 多样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2 )的过程。单一 富有个性 被动、“用数学”的含义是( 2 )用数学学习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了解生活数学、下列现象中,( D )是确定的。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每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 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45、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B )个阶段。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199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二)、多项选择、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 C D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A、基础性 B、科学性 C 普及性 D、发展性、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

46、受学习外,( A B C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B 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三、填空题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 )的指标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