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木结构桥梁模型静压承重探究.doc

上传人:czsj190 文档编号:6209537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结构桥梁模型静压承重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木结构桥梁模型静压承重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木结构桥梁模型静压承重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木结构桥梁模型静压承重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学生科技论文木结构桥梁模型静压承重探究周洋什么样的结构最稳固?什么样的结构最承重?在这学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一、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有桥梁的形状与结构一课,其中要求我们初步探索什么样的结构稳固。通过做框架,建高塔,我学习了三角形不容易变形后,我有了一个想法,是不是三角形最稳固呢?于是我和几个同学动手做过实验,我知道了三角形确实是最稳固的。二、恰逢本学期重庆市第 23 届(下半年)科技模型比赛就有木结构桥梁模型静压承重比赛,在科技辅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木结构模型承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 认真学习。老师下载了木结构静压承重桥梁模型的制作方法、要点的

2、资料让我们学习,使我们对该模型的制作过程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激发起学习制作科技模型的兴趣。同时对科技模型制作的工具准备、注意事项心中有数。2.第一次制作模型,这一步是关键,我们边做、边想、边记,真正地理解所做模型的步骤和要领,掌握制作整个模型的方法。常言道“万丈高楼从地起 ”,因此,我 们还按照比赛要求把模型图设计出来。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改进,模型图用报纸画过许多张才最终定稿(模型定稿设计见下图)。模型设计定稿图3、不断探究、提高完善。在训练时,循序渐进。在保证制作速度的同时自己去思考如何把模型做得更好(包括外观、创意、承重等)。制作木结构静压承重模型时,先按照参赛规则把模

3、型做出来,做好后进行承重测压,桥梁模型制作好后进行过六次承重测压。第 1 次做的模型最大承重量均没有超过 10 千克,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对测试压坏了的模型的角度、高度、受力点、断裂的地方进行分析、思考,然后再做。第 2 次我们制作的模型经过测压,承重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均超过了 20 千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观察、分析,发现还有问题。我们在组装时,模型总是有点歪,不对称,两个梯形连接起来不等高,有的粘接点不牢等,严重影响承重效果。这时老师与我们一道想办法,先用报纸把设计图画好粘在制作底板上,再用若干4cm 长的木条固定在设计图上形成梯形底模,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组装模型时两个梯形不对称和等高的问

4、题。另外为解决木条粘在制作板上的问题,测试了许多种垫纸,最后选定了做花用的彩色玻璃纸(或透明玻璃纸)垫在木棍的连接点上隔离胶水与制作底板。同时强调木条结合点要用胶水加固。胶水经过比对,最后使用的是三秒胶水,这种胶水粘按木条既快又好。改进的模型承重量又有了提高。如此反复,不断测试并改进(共做过 6 次),我们制作的模型越来越好,承重量也越来越大。三、我校 4 名学生参加第 23 届(下半年)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木结构静压承重)区级比赛,获 3 个一等奖,1 个二等奖,成为区级比赛小学组木结构静压承重比赛成绩最好的学校。值得一提的是:我现场制作的模型进行静压承重,模型自重 21.9 克,其承重量达到 45 千克时,该模型仍然完好无损。四、在这次桥梁模型承重制作活动中,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结合我们已有的科学知识,使我们对自己制作的作品不断地发现缺陷,并设法一步一步改进,动手动脑,多次实践,从而逐渐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可行计划,在动手制作实验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再重复验证,还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整个制作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一次培养我们和让我们自主获得科学探究能力的过程。实践证明:科技就在科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中,就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科技其实就在我身边。2012.12.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