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外国语学院 111050058 李方摘要: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小学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他们在面临学习、升学、就业和生活、工作、事业及家庭等方面中慢慢出现了学生问题行为的问题。其妨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中小学生的智能发展或者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生生的学生品德性问题行为、适应性问题和学习问题与障碍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提出了建议。关键词:青少年时期 学生问题行为一学生品德性问题的表现:(一)厌学、逃学、弃学和离家出走
2、分析: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对学习感到十分苦恼,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对教师和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当他们厌学达到严重程度时,他们就会不听讲、破话课堂纪律、和老师顶撞,有的甚至还会出现逃学。厌学和离家出走的情况。逃学是中小学生中比较严重的品行问题,主要表现为行为懒散、常有迟到早退现象等。至于弃学现象的话,一般是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想小孩子早点挣钱,当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时,他们就顺其自然,致使青少年过早荒废学业,给社会早成负担。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心理原因、教育内部的原因、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造成的。(二)撒谎、偷窃、抽烟、喝酒分析:撒
3、谎是一种虚构或捏造事实的行为,由于它具有欺骗性质,所以常常被老师、家长、同学看成是一种不能容忍的行为而加以谴责。造成撒谎的原因是由于想象与现实不分、将未满足的愿望或幻想当成现实、心理发育不成熟,自我判断能力差、父母不适当的惩罚、不能从正常途径得到和行为模仿的结果;偷窃是违法社会道德规范的品行问题之一。它是由于对金钱物质的狂热追求和作案时的侥幸得逞心理或是心理障碍心理所致造成。而抽烟喝酒,则是由于心理因素:追求刺激、自我陶醉、炫耀攀比和焦虑;不良风气等造成。(三)攻击性行为、参加不良组织分析:攻击性行为也叫侵犯性行为。中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是身体攻击,表现为打、推、咬、踢或从别
4、人那里抢夺物品等;另一种是非身体攻击,主要是指骂人。有攻击性观念和行为的学生一般性格倔强,不关心人,常有麻烦,朋友少,在哪都不招人喜欢等。造成这些行为的原因有模仿,挫折,错误的教育方式。那些参加不良组织的则是由于所谓的“哥们儿义气”和青少年特有的“向成人表同”心理。二、学生一般适应性问题行为的表现:(一).自我意识问题分析: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方面。青少年由于自我认识危机出现的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自卑,自负、嫉妒、逆反。当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导致情绪低落、消沉、自卑以及行为的退缩、自暴自弃等。由于他
5、们身心尚未成熟,对自我对他人的评价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自卑、自负、嫉妒、逆反等心理的形成。(二)人际关系不良分析:学生不能很好的与他人交往,出现人家关系紧张或敏感,导致情绪的孤独、压抑无助,并出现行为的离群、孤僻等。表现为孤独、社交恐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家庭教育的原因、学校教育因素和生理层面造成的。(三)性偏差行为分析:青春时期,学生的不仅心理有很大的变化,身体上也有明显。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自身的性心理的发展与成熟,导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偏差,知性别觉角色紊乱、性意识困惑、过度手淫、以及其他不良的性行为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性知识观念缺乏
6、、家庭环境因素和教育引导不当。(四)性格和行为习惯不良分析:学生在个性发展中出现的性格缺陷,例如偏执、强迫、依赖、回避等;以及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例如吮吸手指、习惯性抽动、口吃、遗尿、多动等。造成这些的原因包括:家庭遗传,先天性不足、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三)学生学习问题的表现:(一) 、学习方法不良、学习动机不当、学习成绩不良分析:学生学习方法不良可以表现在学习无计划、注意力不集中、意识不稳定。用时不合理、听课不得法和复习无技巧等;学习动机不当表现为:动机过强,过度好胜、动机不足,厌学。学习成绩不良则表现在:多动,有攻击性,各种躯体不适,抑郁和违纪记录等。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由
7、于学生主体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消极因素。(二)学习疲劳、厌学分析:生理上表现为视力衰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大脑供血不足。头晕、乏力、失眠、手足发冷等;心理上会出现心情忧郁、情绪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厌学则是表现在对学校不感兴趣,讨厌学习。这些都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内容单调乏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环境不好,以及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厌学则是学校教育的失误跟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三)考试焦虑分析;表现为考前焦虑、考中焦虑、考后焦虑。造成这些的原因是因为学生自身内部因素:神经类型的差异、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8、的差异、认知评价的差异、只是准备和应试技能的差异;客观因素:外部环境的压力,父母期望水平过高,施加压力过大。综上所述,我觉得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的大部分原因都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关,所以为了让中小学生生能在青春期期间更好地健康成长,我提出了一下建议: (1) 、重视家庭教育,处理好家长与子女的关系(2) 、重视学校的教育工作,积极改革创新,避免出现“填鸭式”的教育(3) 、加强社会道德思想建设,整治不良风气。(4) 、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咨询的讲座,指导学生的身心健康朝着健康发展(5) 、学生要制定学习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参考文献:1. 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王玲、郑雪、陈少华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中小学生健康心理教育.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3. 徐光兴. 学校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 冯观富.辅导原理与实务. 台湾:台湾心理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