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读高校校园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自行车停放设施应与校园环境相协调统一,并有效保持校园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摘要】高校校园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自行车停放设施应与校园环境相协调统一,并有效保持校园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本文在分析自行车停放、师生行为模式、道路系统和景观现状的基础上,以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为例,研究了自行车停放设施规划设计的内容和原则,从而提出了停放设施的布局形式与景观、建筑、绿化、人的行为模式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关键词】高校校园;自行车设施;设计研究The Research of The Bicycle Park Facilities Desig
2、n in UniversityFor Huangjiahu Area in Wuhan Unviersity of Secience and TechnologyYe Yun, Li Yi-fei,Luo Bin 【Abstract】The University environment has certain special. Bicycles Parking facilities should coordinate with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and also keep the continuous and integrity of campus.
3、Basing on the analyzing bicycle parking、behavio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road system and landscaping, this article research the content and rules of bicycle park facilities design and then advance its layout and the design method of landscape、architecture 、virescence、the persons behavior together f
4、or Huangjiahu area in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ey words】University;Bicycle Facilities;Design Research“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家存亡和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对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师生员工的有效交流、性情熏陶、精神潜移默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从校园的发展历史看,城市发展、机动车辆的增长、特别是自行车大规模的无序使用和停放,对校园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校园内使用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1. 当前高校
5、 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现状和原因自行车交通主要表现特征为瞬时性,上下课时为高峰期;活动流线为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间。一些高校由于前期设计的忽视瞬间流量过大等原因,往往造成这些区域没有足够的停车场地,于是自行车随意侵入人行道、车行道,人流、车流混杂在一起,宿舍楼、食堂前横七竖八、混乱不堪,特别是雨雪天自行车被淋得透湿,更不用说管理上的混乱。容易丢失了。在校园交通干道上,自行车常会在两边停放,占去了 34 米的空间,严重影响车辆的通行速度和能力,在存取自行车时对交通的影响更大。在设置人行道的干道两侧,也常常占用人行道从而影响交通,同时,对行人的安全也造成影响。现代高校一般是以院系为单位组织教学,特别是
6、主教学楼,往往容纳学生数以千计,入口通常是自行车集中停放的场所,而这些场所往往由于停车设施的不足或停车位置不合理造成混乱不堪的状态。与此同时,停车设施的造型设计一般也比较简陋,通常没考虑到与校园建筑、景观、人文环境的协调。对于以上情况,经分析通常主要由以下原因形成:首先是自行车数目庞大与停车空间的矛盾:不同的学校,由于各种原因,自行车数量有很大的不同,一些老牌学校如清华、北大在建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如此大量的自行车的存取,并且,学校的超速发展使得这部分区域没有足够的停车场,使得自行车停放问题无法妥善解决;或因为校园功能不合理,造成停车空间的不足1 。还有的由于院系教学空间的分配不均匀及各院系拥有
7、车辆的比例不均匀,导致校园停车场地的缺乏。也有的因为设计上不合理:一部分原因是百年老校在建立之初没有考虑到如今的现状,另外一些新建高校,在规划设计时未认真研究静态交通问题而将精力过多集中于景观规划和建筑单体,在具体选址布局时,将其远离学生活动区域不符合景观要求造成停车的混乱。综上所述,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并不是一个造型问题就能解决,应该将其看做一个系统。从景观、规划、师生行为模式、道路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2. 自行车设施一体化设计的内容2.1 停车场地位置的确定。随着高校的发展,自行车数量越来越多,因为自行车灵活机动难于管理,学生又喜欢就近停放,因此食堂、教学楼、宿舍楼前经常成为自行车的“海
8、洋” ,而车棚又往往存在“雨天不够用,晴天很少用”的现象,停车场布局不合理容易造成学生乱放破坏整个校园景观和交通。因此,要根据学生行为模式、心理特点、校园景观整体性、功能布局及道路交通和自行车数合理布局。2.2 停放设施形式。目前的停放设施形式多单一、简单;其功能主要是遮阳避雨、防盗,与校园景观也不协调,但满足以上功能的设施可能不仅仅是停车棚,还有其它很多种形式。比如适当距离内学生上课,雨天是不骑车的,那只解决晴天遮阳的问题即可。林荫停车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通常停车设施有车棚、车架、地下停车场、林荫停车场及遮阳棚等多种形式。停车设施在满足基本功能基础上,一定要和校园景观协调,为校园增添光彩。2
9、.3 与校园景观的关系。校园景观通常由建筑、道路、树木、小品、广场节点等组成,体现了校园的风貌,对师生精神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自行车停放设施应该是从校园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线,而不是像瘤子一样嵌在校园。2.4 与动态交通及行为模式的关系。 自行车停放设施的设计将影响动、静态交通,如果不合理致使自行车被乱停放将使交通受阻,骑行者也十分烦恼。同时了解师生在不同地域的行为模式将十分有利于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3. 武科大黄家湖校区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占地 2000 余亩,在校师生 2 万余人,整个校园为现代风格。围绕着内湖分为南北两个生活区,中心地带为主教学楼和各
10、学院的教学办公楼。生活区到教学区的距离大多超过 800 米。因校区刚刚落成,一些绿化、景观、还未完工,对于自行车停放设施的设计在前期规划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到使用时师生觉得不便才提到议事日程,然而一些场地已被种上绿化或铺上广场砖。高峰期的人流大得令人感叹,于是自行车停放问题就一一出现,一方面学校还没有提供足够的停放设施供其集中停放,另一方面,不少同学在抱怨自己的“爱车” 遭受日晒雨淋时,不顾校园环境的整齐,将自行车随意在楼前一放了之。而困扰师生的自行车被盗问题也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提供足够的自行车停放设施,并且能够适应学生活动的流线,有效地 规范停车方式,保证停车车辆的安全,同时
11、为校园景观增添亮丽的色彩则是此次设计的目的所在。目前,黄家湖校区校园自行车停放有如下特点:南苑生活区的干道约 7m 宽,但平时特别是高峰期两边基本上停满了自行车,宽的道路占去了 2.4 米,剩下的 4.6 米宽根本无法满足车行,更何况高峰期,成千上万的学生通向食堂、宿舍,交通拥堵不堪,南苑生活区在设计初期就将部分宿舍一层架空用作停车场地,周末及夜晚学生一般将其入库,但白天基本上是占满了道路,致使道路停车场化。因为学生上课时喜欢就近停放,各个教学楼入口处的广场及道路基本上停满了车辆,各个院系师生人数不均,停车的比例也不均匀。可怕的是主教学楼的三个区可容纳学生人数有几千人且该主楼是校园的入口形象之
12、一,宽大的广场整洁漂亮。但高峰时,所停车辆有一千多,学校派多名保安在此维持秩序。校园里不仅缺少自行车停放设施,同样缺少机动车停车位,教师乘坐的校车或私家车大多占用路边或建筑入口的重地,和自行车互相打架。从学生的行为模式来说,因为主要是上课、食堂就餐、寝室休息、图书馆阅览、休闲娱乐、社团活动、外校交往等活动。他们大都骑自行车,所表现的特征瞬间车流量大、停车设施严重不足、雨天不够、晴天乱停;学生外出进城活动,在校门口也没有适当的停车设施供其使用周转,所建教师宿舍楼目前还未分配给员工,教师入住后,自行车停放设施会更加不够,并对校园外部空间造成更大的压力。 为了确定自行车停放的准确数量,我们除了了解每
13、个区教学楼入住人数外,还现场观察各个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车辆数量及停车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年级段学生拥有自行车数量,得知目前在校学生只有 28.4%的人拥有自行车;而拥有自行车的,上课占 60.1%,就餐占 56.4%,外出学校占 26.4%。另外通过调查,虽然目前只有 28.4%的同学拥有自行车,但学生的购车欲望平均将达到 60%,且随着学校建设的逐步发展,自行车数量必将大大增加。那我们根据购车意愿结合每栋楼学生人数,就可得出周围所停车的总数量。另外,对于停放地点的选择,近 90%的学生将选择建筑物前或两旁靠近入口处,同时,如果学校大门口有停车棚,将有 60%的学生外出时愿意将车停放在其
14、内。故在学校大门口附近设计大型停车棚很有必要性。调查不同时间段自行车停车情况可知,南区食堂自行车停放数量较大、更替速度快、停放时间短;而各个教学区的自行车停放数量不均。(其中教一楼数量特大)。上下课之间的停放数量更替并不明显。南区学生和教职工宿舍有架空层,可停放大量自行车和私家车,而北区宿舍部分一楼有 1.3 米的挑出空间,部分学生将自行车停放在此,基本能满足防盗、防晒、防雨的要求,但宿舍进出要经过门房,自行车进出不便,许多学生将自行车停放在宿舍空地上,无序的停放给其它同学带来不便。食堂附近没有多余的空地,这样自行车直接占用机动车道。停车设施基本没有,更不用说整体规划了。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确立
15、了停放设施设计的目标:即建立具有时代特色、人文特色、地理环境特色的景观停车设施。在设计中,尽量体现人文特征,提升文化内涵和特色,满足师生自行车停放及遮阴蔽雨的基本需求,维持停放秩序,保证自行车停放的安全性,强调生态适应性和对学校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完善,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绿地,在调研数据的支持下,不盲目设置停放设施、建筑物加建、绿地树阵等各种综合停放方式解决,以校园原有景观为设计基础,以不影响原有建筑景观的艺术效果为基本条件,争取新的自行车停放设施能够成为校园新的风景线。拟采取以下措施:对于自行车停留时间长,停留量大,周边场地有条件的设置自行车棚,周边没有场地条件的,在原有绿地上种植树阵,设置自
16、行车架,形成生态的自行车停放点;而对于自行车停留时间短,停留量大,根据周边场地情况以设计车架为主,少量或不设自行车棚的方式解决;周边停放场地较少,如建筑物允许像北区宿舍,在原有建筑加设挑檐做为自行车架。校园入口目前没有自行车棚,但随着校区建设的发展,校区范围逐渐扩大,自行车数量必将大大增加,如果学生在这里转乘,停放时间不会很短,所以这里设置车棚较为合理,车棚掩映于绿树丛中,以较粗厚的工字钢和有机玻璃片组成,半圆形状现代的造型。主教学楼前广场停放较多,且停放时间短,学生雨天一般不会骑车上课,故为了不影响主教学楼的立面形象,主要采用了种植树阵,然后在树下设置车架的停放方式,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美观又方
17、便停车,把自行车停放设施与环境较好的结合在一起,不仅环保而且还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教学楼上课时间停车数量大,但雨天骑自行车的同学并不多,所以在教学楼前较大的广场设置车架,车棚则设置于树林中。从校园主干道上看并不能被轻易发现。下雨天,半边车棚基本可以满足需要。 食堂作为师生的一个主要生活区域,就餐时间人流量大,自行车停放数量较多,但是停放时间较短,更替频繁。在就餐时间,有近 30 辆工作人员的自行车长时间停放。根据这些特点,在设计方案时主要以车架停放为主,在车架旁边种植高大树木,起到防晒作用,同时也设计少量车棚,主要供工作人员使用。南区宿舍底层为架空层,基本能满足停车需要;而北区情况较为混乱,
18、停车设施数量严重不足,故在北一、北八宿舍入口处自行车停放较集中的位置占用一小片绿地设置车棚,并采用植草砖铺地,减少对绿化的影响。对于二层出挑部分则采用“加檐” 处理,以满足停放自行车的防晒、防雨要求。前提是建议在门房出入口增设坡度或开放侧边铁门,方便学生进出。北四、北五的架空层也有用武之地尽量用来停车。为了使停车设施与校园形象有较好的吻合关系,使之成为校园亮点,车棚的形式可打破常理的钢架玻璃片的,适当采用拉膜结构,增加飘逸感和动感,车架的形式可采用曲形、折形等等。4. 结语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属于静态交通的一个方面,不仅仅是一个造型问题,其与校园动态交通、景观,人的行为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即从一体化的角度重点研究了停放设施的影响因素,并以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为例,对上述策略进行检验应用,希望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为营建我们美丽的校园出一点智慧。参考文献1王英杰 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静态交通系统设计研究D 2006.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论文.文章编号1006-7619(2009)03-26-184作者简介叶云(1969.2- ),男,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