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财务会计-第01章总论(zheng,1.6).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6200488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会计-第01章总论(zheng,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财务会计-第01章总论(zheng,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财务会计-第01章总论(zheng,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财务会计-第01章总论(zheng,1.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财务会计-第01章总论(zheng,1.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 总 论(郑庆华,2005。1。6)一、本章考情分析1本章在考试中的地位:本章在考试中不重要,本章的题型为客观题,一般为2分左右。本章理论性较强,为后续章节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掌握会计要素的内涵。 2本章内容可能无变化。3本章复习方法: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将本章所阐述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六要素的核算联系起来,以恰当运用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二、本章考点精讲【考点一】会计的概念(了解)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

2、序,能够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考点二】会计核算的 4 个基本前提(理解)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2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个法律主体可以有多个会计主体(如分公司、车间) ,一个会计主体也可以有多个法律主体(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3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4会计

3、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每个季度提供一次财务会计报告。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2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5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

4、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考点三】会计核算的 13 个一般原则(掌握)1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有 6 个(1)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3)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

5、说明。(4)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5)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6)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2确认和计量的原则有 4 个(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2)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

6、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3)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3 个(1)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3或收益、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秘密准备是指根据调节利润的需要,任意提取准备) 。如果设置秘密准备,将视为重

7、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2)重要性原则,要求重要会计事项应充分、准确披露,对于次要会计事项可简化处理。(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典型例子有融资租赁;收入确认;售后租回;关联方关系判断;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例题1】下列项目中,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有( ) 。(2000年)A.鉴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对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B.鉴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直线法C.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已经陈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D.鉴于某固

8、定资产经改良性能提高,决定延长其折旧年限E.鉴于某被投资企业将发生重大亏损,将该投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答案】B、E【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一贯性原则。根据一贯性原则,企业不得随意改变企业政策,一贯性原则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一般说来,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本题A项属这种情况;二是改变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题C、D项属这种情况。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是B、E项。【例题 2】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列做法中,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的有( ) 。(2003 年)A.因专利申请成功,将已计入前期损

9、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B.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全部予以转回C.因客户的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 30%降为 15%D.因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按规定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E.因减持股份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答案】 C、D、E【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企业专利申请成功,不得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10、全部予以转回,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选项 C 、D、 E 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考点四】会计六要素的概念(掌握)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近年来,财政部根据资产定义,对解决资产不实采取了以下措施:4(1)在使用价值方面,去掉了老制度资产负债表中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报表项目,因为它们是待处理的损失,已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作为资产进行报告。但要注意,在期末进行资产清查时,如发生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盘盈、盘亏,仍然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所以在结账时,一定要将其转平。转平时

11、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经董事会等权力机构批准;二是未经权力机构批准。如果未经批准,则应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当调整当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2)在价值方面,需计提“八大准备” 。对“八大准备” ,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归纳: 计提基础和列支渠道项目 计提基础 列支渠道1坏账准备 估计坏账损失的金额 列入管理费用2存货跌价准备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列入管理费用3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成本与市价 列入投资收益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投资收益5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本金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投资收益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营业外支出

12、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营业外支出8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营业外支出计提八大准备,有三个列支渠道,即一般性流动资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管理费用;投资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投资收益;一般长期资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 在资产负债表中, “八大准备”只列示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余都用相应资产的净额列示,如短期投资项目,用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列示。这样处理的原因,一是从形式看,如果在资产方要将各种减值准备全部列出,则左边要增加约 16 个项目,资产方和权益方不好排列;二是从实质看,企业容易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操

13、纵利润(所谓秘密准备,是指不需计提准备时,企业根据操纵利润的需要,而计提的准备) 。为了防止企业计提秘密准备,随意操纵利润,要求企业填报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从明细表中可以看出各种准备的计提过程。既然在明细表列示了各种准备,当然就不必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计提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的抵税问题计提八大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根据税法规定,其中的“7.5 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不能抵税,只有“0.5 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才能抵税,即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应收款项 5以内部分可以抵税。八大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应当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进行处理。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

14、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为净资产。4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近年我国对利润的核算主要有两大变化:(1)将老制度利润表中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去掉了。如果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包括在利润表中,则本年的利润就由本年的经营成果和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得来,这不能正确评价本年度的经营成果,因此,在利

15、润表中必须去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但要注意,如果涉及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仍然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最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而不是转入“本年利润” 。(2)利润总额的计算结果越来越小了,谨慎原则的运用越来越多了。比如,在债务重组中,将不必支付的负债由以前的转入“营业外收入”改为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在借款费用处理中,资本化期间缩短了,资本化的金额减小了;资本化金额小了,则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就大了,利润总额就小了。这种情况几乎贯穿全书,包括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等,有了这个思路,以后在相关部分的学习中就好理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