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第一节 会计假设一、 会计假设的概念 P50:建立会计学科所假定的一些基本公理。二、 会计假设的内容(一) 会计主体假设1、 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为谁核算。比如,企业。2、 会计主体假设的作用:界定核算的范围。老板还是企业?3、 形成会计主体假设的关键因素: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尤其股份制企业的出现。4、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前者不一定要求是后者。比如,分厂、集团公司等。(二) 持续经营假设1、 持续经营假设:假定企业持续、正常的经营下去。对应假设:破产清算假设。问题讨论:资产入帐价值确定:实际成本还是变现价值?2、 持续经营假设作用 P54(1) 历史成本计价
2、(2) 权责发生制:折旧,费用预提与待摊问题。(3) 资本保全:资本与收益支出划分问题。1(三) 会计分期假设1、 会计分期假设: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一系列间隔相同的时间单位(时期)。比如,一年为会计期。我国:年、季、月为期间单位。2、 会计分期假设的作用 P55(1) 界定报告期间(2) 为收入与费用配比提供依据(3) 一贯性与可比性的要求:期间相同,年报、中报。(四) 货币计量假设1、 货币计量假设:经济业务能以货币计量。问题讨论:人力资源是不是会计反映对象?2、 货币计量假设的作用将各种形态不同的资产用统一的计量单位衡量,便于汇总。3、 货币计量假设的局限性(1) 核算范围:
3、竞争能力、产品质量等(2) 币值不变:物价变动第二节 会计原则一、 会计原则的概念 P58: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二、 会计原则的作用 P591、 规范行为:企业报告依据2、 评价依据:CPA 鉴证依据23、 理解指南:投资者阅读报表依据三、 会计原则的内容 P350-351(新制度)1、 真实性:如实反映2、 实质重于形式:比如,收入确认:风险与报酬发生转移为主要确认标准,如寄销、代销等;权益核算法的应用:20%以上;融资租赁核算。3、 相关性:信息使用者的重要,盈利能力,财务风险。4、 一贯性:会计方法5、 可比性:财务指标的口径.如 EPS6、 及时性:内幕交易7、 明晰性8、 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9、 配比原则10、 历史成本原则11、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12、 谨慎性原则:秘密准备13、 重要性原则问题讨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