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财务报告 利润表,长沙理工大学 经管学院 廖 小 菲,2,为何ST包装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ST包装(600137)是一家从事包装纸制造的四川上市公司。由于剥离上市的历史原因和包装纸市场的萎缩,ST包装在上市之后业绩一路下滑。2006年下半年,它被浙江的一家内衣及织袜企业并购。截止2006年底,公司净利润为8583566.68元,基本每股收益仅为0.141。但公司2007年的1季度报显示,其净利润高达286,940,399.52元,基本每股收益达到4.726元,是2006年全年业绩的33.52倍。读者看到这样翻天覆地的数据变化,很可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2006年每
2、股净资产为-7.942元的上市公司有怎样的魔力能在3个月里赚到近3个亿的利润。这不能不令读者想到如下几个问题:(1)这些利润到底是哪些经营业务的成果;(2)这样高的利润有持续性吗?(3)这样高的每股收益会对股价产生怎样的影响?显然,要回答好这几个问题,读者必需了解利润的来源及构成、利润的确认与计量,还有利润的列报与披露等诸多问题。而这些内容恰好是本章正待讲述的主要方面。 资料来源:根据ST包装的公开信息整理而成。,章前引例,3,教学内容,要点:一、概念与作用二、结构与内容三、报表的填列四、每股收益 要求:熟悉各项目的涵义,熟练掌握报表填列方法利润表格式.doc,4,一、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3、概念: 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属于动态报表、时期报表。 包括: (1)收入与费用配比后形成的净损益;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列报应充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与构成,有助于使用者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及风险,有助于使用者预测净利润的持续性。,5,一、概念与作用 (二)作用,1、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 包括收入的构成,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各自为多少等。 2、反映企业一定期间费用的发生情况 如:成本耗费、营业税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3、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利润的实现情况 据以判断资本是否保值增值。 4、用来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考核企业管
4、理当局的业绩。,6,二、结构与内容 (一)结构,多步式结构,对当期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7,二、结构与内容 (二)内容,营业收入,利润净额,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利润表内容,每股收益,包括: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利润 加: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费用,8,1.核心概念利润利润(profit)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对于处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企业来说,如果利润为正,则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利润为负,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利润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
5、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债权人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此外它也是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分配的重要依据。,9,2.几个相关概念的对比 1.收益(income)、利润(profit)与损益(profit and loss)收益、利润和损益这三者是同义的,简单来说它们都等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净收益、净利润、净损益也是同义的,指传统收益表的底线(bottom line)。 2.盈利(earnings)盈利是对某一期间业绩的计量,即该期间基本完成(或已经完成)从现金到现金循环的资产流入超过(或少于)直接或间接参与该循环的资产流出的差额。盈利同净收益(或净利润)是有区别的,盈利只包括净
6、收益中与本期经营业绩计量有关的项目,不包括会计政策变更以及前期调整事项的影响。,10,3.利得(gain)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4.损失(loss)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5.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全面收益(又译作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与所有者之外的其他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变动。简单来说,全面收益净收益(或净利润)其他全面收益。,11,3.利润确定: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1)资产负债观
7、(asset-liability view)全面收益资产负债观认为利润是剔除所有者与企业经济往来之外的,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差异,也就是某一会计期间内净资产的变动额。举例来说,在18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合伙企业都是短期的,或者是在特定贸易目的达成后就停止经营的。此时合伙人在每次合伙结束时,都会盘查期末净资产,将其同期初净资产进行比较,二者的差额即为利润。,12,全面收益期末净资产 期初净资产 本期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根据SFAC) 若不考虑企业所有者本期追加投入的资本和企业本期分配给所有者的利润, 全面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 =(期末资产期初资产)(
8、期末负债期初负债),13,(2)收入费用观(revenue-expense view)收入费用观认为利润是企业已实现收入同相关历史成本配比的结果,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则将实现盈利;如果收入小于费用则会出现亏损。因此,在收入费用观下,确定利润的关键在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和正确找出两者间的配比关系。收入费用观又可具体化为当期经营观和综括收益观。a.当期经营观(current operating performance view)当期经营观认为只有当期、正常经营活动的结果才能包括在利润范围之内,非经常性损益应该排除在净利润之外,直接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列报。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企业的核心利润,把
9、对经营业绩的评价建立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基础之上。但这种观点也有其缺陷,那就是它不能揭示企业在某一期间内经营活动的全貌。,14,(2)收入费用观(revenue-expense view)b.综括收益观(all-inclusive income view)综括收益观认为除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交易(主要是指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企业当期所有交易或事项所确认的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都应该包括在利润表中。评点:同综括收益观相比,当期收益观在操作上存在更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在某些情况下,前期事项和当期事项难以截然分开;很难找到一个客观、明确的标准来划分经营活动与非常项目。为此“综括收益观”在实务工作中更
10、受欢迎。,15,我国的利润表:以“综括收益观”反映净利润的情况,但又与一般的“综括收益观”不完全相同。 如:我国非常项目的分类与国际会计准则述及的不同,我国的非常项目包括不经常发生的、计入损益的、重大的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损益,包括出售、处置部门或被投资单位、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等(同时在附注中反映)。,16,4.利润的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则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资资本
11、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17,(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利润总额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企业利润最重要的来源,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它能够从整体上较为恰当地反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 2006年版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的列报的新特点: (1)不再区分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 (2)资产减值损失一律在计算营业利润之前扣除; (3)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项目。,18,2006年版会计准则营业利润的计算步骤,19,(2)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
12、赠利得等。(3)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型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20,净利润的核算,21,利润分配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应该按照以下分配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并以5年为限;(2)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前比例为10%;(3)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比例为5%10%;公益金专门用于企业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支出,不得与企业应付福利费支出混同使用或用于其他消费性支出;(4)向优先股股东分配现金股利;(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6)向普通股股东或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7)分配股票股利,将利润转为股本。,22,利润分配 企
13、业需要在“利润分配”下开设“提前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作股本的股利”、“盈余公积补亏”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时,应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等相关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等科目。 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向股东或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应借记“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付股利”。 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向股东分配股票股利时,应在办理完增资手续后,借记“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贷记“股本”。 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的
14、,应该借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或“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23,“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原天职孜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桂冠电力(母公司)2006年度实现净利润31,860.29万元,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计提10%法定公积金3,186.03万元后,加年初未分配利润4,637.46万元,本年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33,311.72万元(其中2006年度减免所得税金2,328万元),按照减免所得税有关规定,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2,328万元,实际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30,983.72万元。按公司2006年末账面实际股份数1,365,034,009股为基数每10
15、股派现金红利约1.8元(含税)进行分配。但由于公司2007年存在可转债转股情况,实际派发的每股现金股利将在分配现金股利总额(25,180万元)不变的前提下,以股利分派股权登记日的股份总数为基础调整,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下年度。”在上述案例中,桂冠电力当期实现的税后净利润为31,860.29万元,应从“本年利润”账户中转出,编制分录如下:借:本年利润 31,860.29万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1,860.29万,24,接前页案例: 当桂冠电力提取3,186.03万元法定盈余公积时,应编制分录如下: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186.03万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186.03万当桂冠
16、电力提取2,328万元的任意盈余公积时,应编制分录如下: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2,328万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2,328万元当桂冠电力向股东分配25,180万元现金股利时,应编制分录如下: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25,180万贷:应付股利 25,180万,25,三、报表的填列 (一)列报要求,1、收入列报 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规定:不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全部归类列为营业收入。 2、费用列报 准则规定:利润表费用列报采用费用功能法。 费用功能法是指按费用在企业所发挥的功能进行分类列报的方法;费用性质法是指按费用的自身性质进行列报的方法。 按不同的方法列报费用,尽管费用总额
17、相同,但报表结构和提供的信息不同。,26,三、报表的填列 (一)列报要求,3、列报项目除股利及企业与股东间其他经济业务外,利润表应包括所有在本期确认的损益项目,而不论其是否在本期发生,因此,所有当期营业项目、营业外损益项目及前期损益调整项目等均应包括在利润表中。,27,三、报表的填列 (二)填列方法,上期金额的填列: 根据上年同期“利润表”本期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如果上年“利润表”项目名称和内容与本期不一致,应对上年“利润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期规定进行调整,填入“利润表”的“上期金额”栏。 本期金额栏的填列: 根据损益类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28,补充: 全面收益,1.传统
18、收益确定模式的局限传统的收益确定模式是以历史成本原则、实现配比原则以及稳健性原则作为其核心原则的,其特点是不确认未实现的价值增值,这虽然能使利润表变得更加确定、可靠和稳健,但也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陷:(1)当期收益报告不够全面,没有给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全部信息。(2)收益确定存在潜在的时间误差(3)为管理当局操作收益提供了空间,29,2.经济环境与使用者需求的变化(1)知识经济下,非常重要的“软资产”不能入账,损害了信息有用性; (2)物价变动所导致的持有资产价值发生了变化,影响了历史成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的波动影响甚巨,忽略会降低相关性; (4)人们的信息需求逐步转向了
19、决策有用的信息。,30,3.西方的应对实践面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信息使用者的强烈要求,英国和美国的准则制定机构率先采取行动,针对传统收益表的缺陷提出了“第四财务报表”全面收益表。1980年美国FASB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要素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收益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个主体在特定期间内除去与业主进行交易之外的企业净资产的变动。”1992年10月,英国ASB发布了FRS 3报告财务业绩,率先要求企业将“全部已确认利得与损失表”作为对外编报的主要财务报表,和损益表一起共同表述报告主体的全部财务业绩。,31,3.西方的应对实践FASB于1997年6月颁布了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报告全
20、面收益(SFAS 130),将全面收益划分为净收益(net income)和其他全面收益(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两大类。其中其他全面收益是指绕过损益表直接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列示的利得和损失,其内容主要包括:(1)外币折算调整项目;(2)最低退休金负债调整;(3)可销售证券上未实现利得和损失;(4)现金流量避险工具上的利得和损失。,32,4. 全面收益的报告(1)作为损益表的扩展部分,33,(2)作为全面收益表独立报告,34,(3)作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一部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指出,全面收益的构成包括两部分:净利润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
21、失。用公式表示如下:全面收益净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35,36,四、每股收益 (一)每股收益的含义,含义: 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 ,EPS)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亏损。 每股收益=净利润总股本 作用: 反映企业每一股份当前的获利能力,是投资者评价企业业绩和管理绩效、估计投资风险与回报、判断企业股利政策、预测企业未来盈利水平、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财务信息。,37,四、每股收益 (二)基本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原理: 企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说明: 1、关于净利润 因我国暂无优先股,故归属于
22、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即为企业当期净利润。 注意:合并报表在计算合并净利润时应为扣除少数股东收益之后的净利润。,38,四、每股收益 (二)基本每股收益,2、关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的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时间:一般按天数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结果合理性的前提下,也可为简化核算按月计算。 一般遵循下列原则计算时间:,39,(1)为收取现金而发行普通股从实际发行股票并收到股东购买现金之日起计算时间; (2)债转股自停计债务利息之日或结算之日起计算时间; (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作为对价发行的普通股股
23、数自购买之日起计算时间;(4)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作为对价发行的普通股应视同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就已发行在外,计入各列报期间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5)为收购非现金资产而发行的普通股从确认收购之日起计算时间。,40,【例1】天宇公司2007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00万股,2007年4月1日发行新股600万股,2007年8月1日购回120万股,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408万。在这个例子中天宇公司的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如下表所示:天宇公司基本每股收益408/3,4000.12元/股。,41,【例2】天宇公司2007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00万股;2007年5月1
24、日天宇公司合并勤业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天宇公司为此发行普通股300万股;2007年10月1日,天宇公司合并大华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天宇公司为此发行600万股的普通股。天宇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为950万元。在这个例子中,天宇公司合并勤业公司而发行的普通股应从2007年5月1日开始计算时间,共计8个月;天宇公司合并大华公司而发行的普通股应视同在年初就已经发行在外了,因此其时间为12个月,天宇公司的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如下表所示:天宇公司基本每股收益950/38000.25元/股。,42,(三)稀释每股收益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在当期或未来期间可以转换为普通股,从而
25、会增加流通在外普通股的股数,导致每股收益的减少或稀释。常见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主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其基本的计算原则是: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在当期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分子和分母重新计算每股收益。,43,(三)稀释每股收益其中对分子的调整包括: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上述调整都应该考虑相关所得税的但影响。对分母的调整则是要在原来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基础上加上因假设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在时间确定上,应视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
26、通股,应假设其在期初就转换为普通股;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假设其在发行日就转换为普通股;当期被注销或终止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按照当期发行在外的时间加权平均计入稀释每股收益;当期被转换或行权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根据从期初至转换日(或行权日)的时间加权平均计入稀释每股收益,从转换日(或行权日)起所转换的普通股则应加权平均计入基本每股收益中。,44,(三)稀释每股收益1.可转换公司债券当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持有者在当期将其转换为普通股时,企业就不必再为此支付债券利息,从而节省了利息费用,应将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金额加回到企业的净利润中去。,45,【例3】天宇公司2007年1月1日发行在
27、外的普通股为3,000万股;2006年5月1日天宇公司发行了一批面值为5,000万元的3年期可转换公司债,票面利率为8%,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的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税率为33%。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可以从2007年1月1日后转换为1,000万股的普通股。天宇公司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为1,050万元。对分子的调整:转换后少支付的利息费用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5,0008%(133%)268万元;对分母的调整:这批可转换公司债是在2007年1月1日之前发行的,因此应假设其在期初就已经转换为普通股,因假设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1,000万(12/12)1
28、,000万股。基本每股收益1,050/3,000=0.35元/股增量股的每股收益268/1,0000.268元/股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因此这批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稀释作用。稀释每股收益 元/股,46,(三)稀释每股收益2.认股权证、股份期权认股权证是指公司发行的、约定持有人有权在履约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按约定价格向本公司购买新股的有价证券。股份期权是指公司授予持有人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权利,股份期权持有人对于其享有的股份期权,可以在规定的期间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也可以放弃该种权利。,47,对盈利企业和亏损企业的意义
29、: 盈利企业: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具有稀释性。 亏损企业: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的假设行权一般不影响净亏损,但增加普通股股数,从而导致每股亏损金额的减少,实际上产生了反稀释的作用,此时,不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48,(三)稀释每股收益2.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对于稀释性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一般不需要调整分子,只需要调整分母,其计算公式为:因假设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49,【例4】天宇公司2007年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00万股,每股平均市场价格为5
30、元;2007年1月1日天宇公司发行了500万股的认股权证,投资者每持有一份认股权证,有权在2007年5月18日至24日5个交易日期间以3元/股的价格认购一股天宇公司的股票。天宇公司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为1,050万元。在这个例子中,天宇公司基本每股收益1,050/3,0000.35元/股。天宇公司不必对分子进行调整,但应按如下步骤调整分母:按约定行权价格计算股款金额:3500万1,500万元;按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计算筹集1,500万应发行的普通股股数:1,500/5300万股;计算股票增量:500万300万200万;调整分母:这批认股权证是于2007年1月1日发行的,因此其假定发行在外的月份
31、就是12个月,时间权数就是12/12,分母应调整为3,000200(12/12)3,200万股。稀释每股收益1,050/3,2000.328元/股。,50,(三)稀释每股收益3.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与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的处理正好相反,其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回购价格承诺回购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承诺回购的普通股股数。,51,【例5】天宇公司2007年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00万股,每股平均市场价格为5元;2007年1月1日天宇公司与股东签订一份远期回购协议,承诺在一年以后以每股6元的价格回购其发行在外的600万股的普通股。天宇公司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为
32、1,050万元。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计算为履行回购合同而应该筹集的资金:6600万3,600万元;按照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来计算为了筹集上述资金企业应该发行的普通股:3,600万/5720万股;将第2步中的计算结果同合同约定的回购股数进行比较,差额部分将起到稀释作用。在这个例子中,增加的普通股股数720600120万股;将第3步中计算的结果乘以假设发行在外的时间权数,据此调整增加分母。在这个例子中,时间权数为12/12,因此分母应该调整为3,000120(12/12)3,120万股。稀释每股收益1,050/3,1200.337元/股。,52,(三)稀释每股收益4.多项潜在普通股企业发行多项潜在普通
33、股的,应先分别计算各潜在普通股的增量每股收益,据此对潜在普通股的稀释程度排序,增量每股收益越大则稀释程度越低。按照稀释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将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分别计入稀释每股权益中,如果下一步得出的每股收益小于上一步的结果,则表明新计入的潜在普通股具有稀释作用,应计入稀释每股收益中,反之则不应该计入。,53,【例6】天宇公司2007年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00万股,每股平均市场价格为5元。天宇公司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为1,050万元。2006年5月1日天宇公司发行了一批面值为5,000万元的3年期可转换公司债,票面利率为8%,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的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税率为33%。
34、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可以从2007年1月1日后转换为1,000万股的普通股。2007年1月1日天宇公司发行了500万股的认股权证,投资者每持有一份认股权证,有权在2007年5月18日至24日5个交易日期间以3元/股的价格认购一股天宇公司的股票。2007年1月1日天宇公司发行了一批面值为3,000万元的3年期可转换公司债,票面利率为7%,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的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税率为33%。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可以从2008年1月1日后转换为500万股的普通股。,54,解题:我们先计算各个潜在普通股的增量每股收益:2006年5月1日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润增加额5,0008%(133%)26
35、8万元,股数增加1,000万股,增量每股收益268/1,0000.268元/股。2007年1月1日发行的认股权证:利润增加额0,股数增加500(5003)/5200万股,增量每股收益0。2007年1月1日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润增加额3,0007%(133%)140.7万元,股数增加500万股,增量每股收益140.7/5000.2814元/股。根据增量每股收益对潜在普通股的稀释程度排序:,55,接上页:从上表可以看出,稀释程度的排序为;2007年1月1日发行的认股权证2006年5月1日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2007年1月1日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每股收益中依次加入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加入20
36、07年1月1日发行的认股权证后的稀释每股收益 元/股;加入2006年5月1日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后的稀释每股收益 元/股;加入2007年1月1日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后的稀释每股收益 元/股。 因此,本例子中稀释每股收益为0.3103元/股。,56,例7: 某公司2007年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 625 万元,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8 750万股。年初已发行在外的潜在普通股有: (1)认股权证7 200万份,每份可以在行权日以8元的价格认购1股本公司新发股票; (2)按面值发行的5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75 000万元,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为2.6%,转股价格为每股12.50元,
37、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8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57,(3)按面值发行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150 000万元,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1.40%,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0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为12元,年度内没有认股权证被行权,也没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被转换或赎回,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和权益成份的分拆,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58,2007年度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 5 62518 750=0.30(元)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1)假设潜在普通股转换为普通股,计算增量股每股收益并排序,如表所示:,
38、59,增量股每股收益的计算,7 200-7 200812=2 400(万股) 75 0002.6%(1-25%)=1 462.5(万元) 75 00012.5=6 000(万股) 150 0001.4% (1-25%)=1 575(万元) 150 00010=15 000(万股) 由此可见,认股权证的稀释性最大,2.6%债券的稀释性最小,60,所以,稀释每股收益为0.20元,61,四、每股收益 (四)每股收益的列报,1、重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 (1)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和并股 企业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或并股等会增加或减少其发行在外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的数量,但并不影响所
39、有者权益金额,这既不影响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也不改变企业的盈利能力,即意味着同样的损益现在要由扩大或缩小了的股份规模来享有或分担。,62,四、每股收益 (四)每股收益的列报,为了保持会计指标的前后期可比性,企业应当在相关报批手续全部完成后,按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 上述变化发生于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应当以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63,四、每股收益 (四)每股收益的列报,例8: 某企业2006年和2007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 596万元和1 848万元,2006年l月l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800万股,2006年4月1
40、日按市价新发行普通股160万股,2007年7月1日分派股票股利,以2006年12月31日总股本960万股为基数每10股送3股,假设不存在其他股份变动因素。,64,四、每股收益 (四)每股收益的列报,2007年度比较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2007年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800+160+9603/106/12=1 104(万股) 2006年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800+1609/l2=920(万股) 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1 8481 1041.67(元股) 2006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1 5969201.73(元股),65,四、每股收益 (四)每股收益的列报,(2)
41、配股 配股是向全部现有股东以低于当前股票市价的价格发行普通股,实际上可理解为按市价发行股票和无对价送股的混合体。即配股包含的送股因素具有与股票股利相同的效果,导致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增加的同时,却没有相应的经济资源流入。 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应考虑配股中的送股因素,将这部分无对价的送股视同列报最早期间期初就已发行在外,并据以调整各列报期间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66,四、每股收益 (四)每股收益的列报,应当计算出一个调整系数,再用配股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股数乘以该调整系数,得出计算每股收益时应采用的普通股股数。 每股理论除权价格(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公允价值总额配股收
42、到的款项)行权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调整系数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每股公允价值每股理论除权价格,67,四、每股收益 (四)每股收益的列报,因配股重新计算的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调整系数 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配股前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调整系数配股前普通股发行在外的时间权重配股后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68,四、每股收益 (四)每股收益的列报,例9: 设某企业20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3 500万元,2007年l月1日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8 000万股,2007年6月10日,该企业发布增资配股公告,向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股权登记日
43、)所有登记在册的老股东配股,配股比例为每4股配1股,配股价格为每股6元,除权交易基准日为2007年7月1日。假设行权前一日的市价为每股11元,2006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2.64 元。,69,四、每股收益 (四)每股收益的列报,2007年度比较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如下: 每股理论除权价格: 118 000+62 000(8 000+2 000)=10(元/股) 调整系数:11101.1 因配股重新计算的2006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 2.64 1.12.4(元/股) 2007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 23 500(8 0001.16/12+10 0006/12)=2.5(元/股),70,四、每股
44、收益 (四)每股收益的列报,、列报 对于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已公开交易的企业及正处于公开发行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过程中的企业,如果不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则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基本每股收益。 如果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则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时,各列报期间中只要有一个期间列示了稀释每股收益,那么所有列报期间均应当列示稀释每股收益,即使其金额与基本每股收益相等。,71,四、每股收益 (四)每股收益的列报,企业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仅要求其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每股收益,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予以列报; 与合并财务报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财务报表中不要求计算和列报每股收益,如果企业自行选择列报的,应以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每股收益,并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予以列报。,72,四、每股收益 (四)每股收益的列报,报表附注中应披露与每股收益有关的下列信息: (1)基本每股收益与稀释每股收益的分子和分母的计算过程; (2)列报期间不具有稀释性但以后期间很可能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 (3)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企业发行在外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