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野生茯苓的寻找与加工.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6190541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生茯苓的寻找与加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野生茯苓的寻找与加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野生茯苓的寻找与加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野生茯苓的寻找与加工日期:2005-05-18 来源:摘自:农家之友 作者: 阅读:314 次野生茯苓多生长在松树林地,判断松树下有没有茯苓的方法是:(1)在松树林中看到有砍伐或倒下的松树,如其横断面呈红色,不朽不蛀,闻之无松脂气味,用硬器一击即碎,在这棵松树根部的土层下可能有茯苓。(2)松树桩上起蜘蛛膜,它的根部周围 1020 米以内常有茯苓;如松树墩在陡坡上,茯苓就长在 1012 米以内的下方或左右。(3 )如果松树基部附近不长花草或长的草枯萎,而且树根周围有浅白色膜状物,或者地面出现裂缝,松树根部就可能长有茯苓。(4)把死的松树桩用斧头劈开观察,如发现豆腐块样的白色菌类,根部附近常有茯苓

2、。(5)用锄头敲打松树周围的地面,如有空洞声,下方土中往往有茯苓。(6)如果松树末端枯黄,树根下部就可能有茯苓。加工方法(与家种茯苓相同):把挖出的茯苓,去掉泥土,堆入在不通风的屋角或容器内,用稻草等物品覆盖,使之“发汗”,析出水分,然后再摊放在阴凉处,等表面干燥后再进行 “发汗”。这样反复 34 次,使表皮变成褐色,出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再放到阴凉干燥处晾干,即得“茯苓个”。若加工成茯苓片,可将发汗后的茯苓削净外皮,放入蒸笼内隔水蒸薰至透心,或用水煮熟透心(煮时要换水 34 次,掌握水转黑时便换水),取出用利刀将其切成长、宽、厚为 440.5 厘米的方块,然后将白块、赤块分别摆放在

3、竹席或竹筛里,上覆盖一张白纸,置阳光下晒(注意经常翻动)至足干。如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但不可能明火烘烤,避免烟薰茯苓片变黄,影响产品质量。商品以足干、去净外皮、正方形块、厚薄均匀、色白者为优。春夏季节或两季前后,茯苓最容易受潮,发生黄色霉斑,甚至霉烂,故应贮于阴凉、干燥处。在野生环境中自然生长发育、非人工栽培种植的茯苓,则为野生茯苓。野生茯苓一般生活在较老的松树林,或人工载种茯苓场附近的松林中;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寻找采集。我国古代有许多寻找采集野生茯苓的经验。例如,早在西汉时期刘安等著的淮南子中记载:茯苓“ 望松树赤而有之”。明代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记述更详:“今东兴见山中

4、古松久为人防斩伐,其枯折搓蘖,枝叶不复上生存,谓之茯苓拨,乃掘取之。”此法一直沿用至今。有经验的药农仍使用铁制锥状“探试器”,在松林中,用观察松树生长状况和树桩周围地面情况的方法进行寻找,采集野生茯苓。生长有野生茯苓的树桩周围的松树,有明显的枯萎或衰败迹象。有的树桩靠近地面处有白色或淡棕色的菌丝,揭开树根皮,可见黄白色浆液渗出。有的树桩烂后有黑褐色的横线裂纹。长有野生茯苓的树桩周围地面,常有白色或淡棕色的菌丝或菌丝膜状物。小雨后该地面干燥较快,并有不长草的地方和不规则的裂隙(俗称龟裂级),敲打此处地面可发出空响声。此时用探试器插入地下再拔出,若发现其中上部有芋状块物或顶端沾有茯苓的粉末时,即可

5、挖掘采集得到野生茯苓。野生茯苓一般比人工培植的茯苓个小,但质地坚实、体重,浆汁较少。采挖的野生茯苓可加工成为药材(其产地加工方法与栽培茯苓相同),老产区采集的野生茯苓,多为家种茯苓菌丝蔓延生长遇到适宜的条件而结成菌核。一般可用于扩大生产或做分离菌种使用。新产区采集的野生茯苓,一般不做菌种使用。野生猪苓呈不规则块状,药农们常根据其形状和大小分为“猪屎苓”和“鸡屎苓”。猪屎苓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有椭圆形的像土豆或长形的略扁而弯曲或分枝样像生姜。它们集聚在一起生长,称之为一“窝”或一“坑”。每窝多者可达 400kg 以上。鸡屎苓块小、分布均匀、大小基本相等,每窝最多也不超过 5kg,其共同特

6、点是外表面呈黑褐色,似煤块样,但无煤样光泽,与空气接触后很快变黑并产生光泽,表面粗糙、有瘤状突起、凹凸不平,整体有皱缩,体坚实,断面呈白色或黄白色。SP6 陕西中药现代化网野生猪苓生于茂密的森林中,除了产生子实体的短暂时间之外,多数情况下没有地上部分作为标志,因而给野外采摘带来了一定困难。其多在夏秋多雨季节产生子实体,这时是发现猪苓的最佳时机。应选择阔叶林或混交林,在纯松林中没有猪苓分布,树种以椴树、桦树、枫树、栎树类、榛树类等为好。子实体即为猪苓蘑菇,特点是有较大的主干生成,而后反复分枝,上面长满了小蘑菇,表面雪白,高于地面 1030cm,35 天后开始变色腐烂,逐渐由白色变为淡褐色至褐色,

7、最后可干缩成为乌黑色。由于猪苓的子实体具有大而多分枝的特点,与其他菌种的蘑菇有明显的不同,即使干缩成乌黑色,有经验的药农也不难将之辨别出来。野生猪苓一般埋藏较浅者才生长出子实体,在子实体的下方只要除掉盖于表面的腐烂枝叶和浮土通常就可以看到野生猪苓。SP6 陕西中药现代化网生长猪苓的地方土壤肥沃,土层较厚,多为褐色土,土层呈现团块状或疙瘩样,多杂草和灌木丛生,草色青乌而茁壮但细看其叶尖常发黄发枯,好似缺少水分。在一些死后老树根的周围有猪苓的可能性更大。据一些老药农说,在连续阴雨之后,天气突然放晴时,清晨到高处瞭望,如见某地面似有雾笼罩,此地则可能有猪苓。约有 20%的猪苓暴露于地面,但常被多年的树叶覆盖,它本身呈褐黑色,与枯死的树根相仿,不易被人发现。在暴雨之后,有的地方枝叶和浮土被冲走,较容易找到猪苓。如发现枯叶中有被水冲来的猪苓块,则可向来水方向寻找,猪苓可能在此不远。野生猪苓常成对生长,药农们称之为“对窝”。如已经找到一坑后在此处不远处还会有第二坑,一般在距原坑的 0.35m 处左右。猪苓采挖应采大留小,保护资源。采后将留下的部分覆盖上树叶,上面压上一些土,以利于猪苓的再生长,野生猪苓的加工方法比较简单。菌核采回后,除去泥沙,直接晒干或切片后晒干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制造加工工艺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