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实验练习3 (2).doc

  • 上传人:j35w19
  • 文档编号:6187107
  • 上传时间:2019-04-01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346.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实验练习3 (2).doc
    资源描述:

    1、11 (14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 Cl2、Br 2、Fe 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1)检查气体发生装置 A 的气密性的操作是 。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 。(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打开活塞 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 a,点燃酒精灯。D 装置中:溶液变红E 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 振荡后,CCl 4 层无明显变化。Cl2、Br 2、Fe 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 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D 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E 装置中:CCl 4 层先由无色变为橙

    2、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SCN) 2 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 2 (SCN)2 。Cl 2 和 Br2 反应生成 BrCl,它呈红色(略带黄色) ,沸点约 5,与水发生水解反应。AgClO 、AgBrO 均可溶于水。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 Cl2 过量时 D 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 。欲探究 E 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 E 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 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将少

    3、量 BrCl 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 13 分 ) 某 化 学 小 组 同 学 用 下 列 装 置 ( 气 密 性 已 检 验 ) 进 行 实 验 。2 ( 1) 探 究 O2 与 KI 溶 液 发 生 反 应 的 条 件 。 甲 、 乙 两 同 学 选 用 以 下 试 剂 进 行 实 验 ( 0.1 molL-1 KI 溶 液 , 30% H2O2 溶 液 、 0.1 molL-1 H2SO4 溶 液 、 淀 粉 溶 液 、 MnO2 固 体 、 KMnO4 固 体 ) , 实 验 记 录 如 下 。操作 现象甲 向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中加入 KI、淀粉溶液。

    4、连接、,打开活塞中剧烈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乙 向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中加入 KI、淀粉溶液和稀硫酸。连接、,点燃酒精灯 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甲制取 O2 的化学方程式是 。乙实验中 O2 与 KI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甲用加入试剂替换后,中仍加入 KI、淀粉溶液,再次实验时中溶液不变蓝。由此他猜测第一次实验时可能是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甲又将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下列 溶液(填序号) ,证明了白雾中含有 H2O2。a. 酸性 KMnO4 b. FeCl2 c. Na2S 由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可得出结论: 。 (2)资料显示:KI 溶液在空气中被

    5、缓慢氧化时 CO2 参与了反应。丙、丁两同学为探究该反应中 CO2 的作用,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现象丙向中加入 Na2CO3 和稀硫酸, 中加入 KI、淀粉溶液并在上层覆盖少量煤油。使中发生反应将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将气体通入的溶液中 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丁 向中加入 Na2CO3 和稀硫酸, 中加入必要试剂,中加入 KI、淀粉溶液。依次连接、,打开活塞 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丙实验的目的是 。 丁实验的中加入试剂的化学式是 。 为证明 CO2 所起的作用,可进行的操作是:取上述丁实验后中溶液, 。33 (16 分)实验室制乙烯时,产生的气体能使 Br2 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

    6、下列实验验证。 (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实验操作和现象:(1)烧瓶内产生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_ 。(2)溶液“渐渐变黑” ,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3)分析使 B 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 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 SO2 的作用。 根据甲的观点,使 B 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乙根据现象认为产生了 SO2,在 B 中与 SO2 反应使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a. 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b. 根据乙的设计,C 中盛放的试剂是_。c. 能说明确实是 SO2 使 E 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_。d. 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

    7、取少量 D 中溶液,加入几滴 BaCl2 溶液,振荡,产生操 作 现 象点燃酒精灯,加热至 170:A 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B 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实验完毕,清洗烧瓶:A 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设 计 现 象甲 在 A、B 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 Br2 的 CCl4 溶液褪色 乙与 A 连接的装置如下:D 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中溶液褪色4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4)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4(15 分)某小组查文献得知:氧化性 IO3-Fe 3+I 2, 3Br26FeCl 22FeBr 34FeCl

    8、 3;I22S 2O32-S 4O62-2 I -; CuI 是一种白色沉淀(Ksp1.310 -12)。.该小组为确定一份加碘盐(可能含有 KIO3、KI、Mg 2+、Fe 3+)的成分,设计定性实验加以猜想和验证。(1)实验过程如下: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和现象 对应结论步骤 1取一定量碘盐,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试液分为 3 份第份试液溶液变红碘盐中肯定含第份试液溶液不变色步骤2第份试液X 为 (填化学式)(2)该碘盐中肯定不含的物质是 (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达)。(3)根据信息推断 Fe3+、S 4O62-、I 2、Br 2 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第份试液中加

    9、入足量 KI 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含有 CuCl22H2O 晶体的试样(不含能与 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的纯度,过程如下:取 0.40 g 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 KI 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淀粉作滴定指示剂,用 0.1000 mol/L 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 Na2S2O3 标准溶液 20.00 mL。(1)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2)CuCl 2 溶液与 KI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试样中 CuCl22H2O 的质量百分数为 。5 (15 分)某黄铜矿样品标注显示:主要成分为 CuFeS2(含 81.5%)

    10、 ,其余多为脉石(SiO 2) 。为检验该黄铜矿的纯度是否与标注一致,设计了如下实验:KSCN溶液碘盐溶液KIO3 固体淀粉碘盐溶液足量 KI固体溶液变为浅黄色转移至分液漏斗加试剂 X下层为紫红色碘盐溶液5已知:在空气存在下煅烧黄铜矿,生成 Cu、Fe 3O4 和 SO2 气体。亚硫酸易被氧化:2H 2SO3 + O2 2H2SO4请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装置气密性后,称取研细的黄铜矿样品 1.150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研细的目的是 。(2)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喷灯加热样品,充分反应,装置 B、装置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 。(3)反应过程中,装置 A 的作用是 (填序号

    11、) 。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使空气成分均匀混合 用于观 察、控制空气流速(4)反应结束前的操作是:先撤掉酒精喷灯,再 ,其目的是 。(5)取装置 C 中溶液的 1 10 置于锥形瓶中,用 0.05 molL-1 标准碘溶液进行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若滴定中消耗标准碘溶液 20.00 mL,则该黄铜矿的纯度测定结果比标注值 (偏低或偏高),造成该结果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改进的建议是 。6 (15 分)为验证氧化性 Cl2Fe 3+SO 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 A 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

    12、 K1K4,通入一段时间 N2,再将 T 型导管插入 B 中,继续通入 N2,然后15 mLFeCl2 溶液70%硫酸cBCbK2A浓盐酸K1aDK3 K4N2 N2 棉花N2MnO2 Na2SO36关闭 K1、K 3、K 4。.打开活塞 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 A 加热。.当 B 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 K2。.打开活塞 b,使约 2mL 的溶液流入 D 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打开弹簧夹 K3、活塞 c,加入 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 K3。.更新试管 D,重复过程 ,检验 B 溶液中的离子。(1)过程的目的是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 。(3)A 中发生反

    13、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 70%的硫酸制取 SO2,反应速率比用 98%的硫酸快,原因是 。(5)过程,检验 B 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的操作是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Fe 3+SO 2 的是 (填“甲” “乙” “丙” ) 。(7)进行实验过程时,B 中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停止通气,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查阅资料:Fe 2+(aq)SO 32-(aq) FeSO3(s)(墨绿色)提出假设:FeCl 3 与 SO2 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产物 FeSO3,溶液的红棕色是 FeSO3(墨绿色)与 FeCl3(黄色)的混合色。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实该假设成立: 溶液 E 和 F 分别为 、 。 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 3 中红棕色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 。过程 B 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过程 B 溶液中含有的离子甲 有 Fe3+无 Fe2+ 有 SO42-乙 既有 Fe3+又有 Fe2+ 有 SO42-丙 有 Fe3+无 Fe2+ 有 Fe2+加入 2mL 1 mol/L 溶液 E步骤 1加入 4mL 1 mol/L 溶液 F步骤 2 步骤 3浅绿色红棕色放置一段时间4 mL 1mol/LFeCl2 溶液 墨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实验练习3 (2).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618710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