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解释 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 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 (1)所 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 (2 ) 资 产、 负债的计税基础; (3 ) 所 得税费用 的计算; (4 )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一、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所得税会计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 账簿资料, 分析计算各项资产、 负债的计税基础, 通过比较资产、 负 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 可 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 税基础,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 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产 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税 法规定允许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可抵扣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定递延所得 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其中, 确 认由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 取 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该应纳税所得 额 为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 以及因应 纳 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 并应提供相关 的 2 证据。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
3、税负债的转回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 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 应当调整原已确认 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 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中的列示 利润表中应当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内容 构成: 一 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 得税费用 (当期应交所得税) , 二是按照上述规定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 者 权益项目的交易和事项以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 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 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 即可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递 延 所得
4、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五条规定, “ 资产的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 值过程中,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 中 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 资 产取得时其入 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 后 续 计量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 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 础 的差异。 例如, 各 项资产如发生减值, 提取的减值准备。 按照会计准则规 3 定, 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 应当计提相 关的减值准备;税法规定,企业提取的 减值准备一般不能税前抵扣, 只有在资产发生实质
5、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产生了资产的账面 价 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即暂时性差异。 假定某企业期末持有一批 存 货, 成本为 1000 万元, 按 照存货准则规定, 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为 800 万元, 对 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 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0 万元, 由于税法规定资产的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 前 扣除, 该 批存货的计税基础仍为 1000 万元, 其 账面价值为 800 万元, 两者之间的差额 200 万元即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又如, 会 计准则规定, 企 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满足资本化条 件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 确认为无 形资产成本; 税法规定,
6、企业 的研究开发支出一般可于发生当期税前扣除, 由此产生自行开发的 无 形资产在持有期间的暂时性差异。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六条规定, “ 负债的计税基础” 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 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一般而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 债的确认和偿还, 不 会对当期损益和应 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 其计税 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某些情况下, 负 债的确认可能 会涉及损益, 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 应纳税所得额, 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 价值之间产生差额, 如 企业因 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 会 计上对于 预计负债, 按 照最佳估计数
7、确 4 认,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按 照税法规定, 与预计负债相 关的费用多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 该类负债的计税基础为 0,形 成 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对资 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 基础进行分析比较, 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的, 按照重要性原则, 确认递 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 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企 业合并 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 应在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 值 与计税基础,计算确认相关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递 延所得税费用(或收
8、益) 以后,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 收益) 例:某企业 207 年 12 月 31 日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金额及其 计税基础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 暂时性差异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 础 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 1 存货 20000000 2200000 0 2000000 2 无形资 产 6000000 0 6000000 3 预计负 1000000 0 1000000 5 债 合计 6000000 3000000 除上述项目外, 该企业其他资 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 不存在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资
9、产和递延 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 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3 。假定当期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 所得税为 600 万元。 该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 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该企业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递 延所得税资产、 递 延所得 税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如下: 递延所得税负债600000033 198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300000033 990000 递延所得税费用1980000 990000 990000 所得税费用6000000 990000 6990000 四、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某些情况下, 递 延所得税产生 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
10、 项, 或者产生于企业合并中因资产、 负 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 间的差异。 这类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递 延所得税, 不 影响利润表中确 认的所得税费用,其所得税影响应视情况分别确认。 (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无论是对当期 所得税的影响还是递延所得税 的影响,均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二)企业合并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6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对企业 合并类型的划分标准不同, 某 些情况下会造成合并中取得资产、 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 差 异。因企业合并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 响, 应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 相应调整合 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