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当仁不让于师上课课件.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83708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仁不让于师上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当仁不让于师上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当仁不让于师上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当仁不让于师上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当仁不让于师上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亚里士多德打17岁起就跟随其师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非常崇敬的恩师还是他的挚友,正所谓:“良师益友”。但是他也说过“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你是如何与老师相处的?,导语,阅读1-3则,【原文】 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xin)其不知量也。”,注释 毁:诽谤。 逾:超越。 伤:妨碍 多:只,仅仅。 见:表明。,第1则是借子贡之言,侧面描写了孔子是一个德才兼备,不可超越的圣人。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

2、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1、恭:谦恭 2、“知”通“智”,智慧。 3、阶:名作动,踩着台阶。 4、而:表修饰 5、斯:就。 6、道之斯行: “道”通“导”,引导。 7、绥:安抚。 8、 和:团结协力。,第2则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

3、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喟(ku)然:深深感叹的样子。 弥坚:更加坚实深奥。 循循:有次序,一步一步 诱:引导。 博:使广博。 卓尔:高大的样子。 末:没有。 由:途径、办法。,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1)孔子的道高远无边 (2)孔子的善诱让人欲罢无能 (3)孔子的道无法逾越,才德无与论比,崇拜之情淋漓尽致,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译文】 孔子说

4、:“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哪里敢当呢?不过我朝着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教诲人而不知疲倦,就可以这样说罢了。” 公西赤(字子华)说:“这正是,(唯,语气词)弟子学不来的。”,【评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 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的品格。但伟大寓于平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华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难以学习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要谦让。”,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第5则,有两点:一是仁义所在,可以反对老师,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 二

5、是表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原文】 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注释】 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2、隐:隐瞒。 3、吾无隐乎尔:状语后置,相当于“吾乎尔无隐”。 4、 是丘也:是,这。也,表判断。,评析第6则,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有保留的。表现了孔子诚实、正直、光明磊落的品格,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之:到去。 2、弦歌:弹琴唱歌。 3、焉:怎

6、么。 4、诸:“之于” 5、使:使唤。 6、戏:开玩笑。,第7则,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话,意谓“如此小城,何必动用礼乐教化”,这体现了孔子轻松随意的心态。子游则据理而争,也体现出了对师道的理性态度、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也表现出孔子知错就改的品质,【原文】 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注释:1、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放荡,名声不好。当时把持着朝政。2、“说”通“悦”,高兴。3、“矢”通“誓”,发誓。4、所者:假如的话。,第8则,子路对于子见南子十分不满,因为子路不悦,怀疑孔子做了不合礼的事,逼得孔子居然反复的对天发誓,保证自己没干,否则就让天厌

7、弃我吧,让天厌弃我吧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对老师仍持率真的态度,不因孔子是老师就对自己不满之事三缄其口。 表现出孔子的率真、可爱、善良、敦厚,【原文】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评析】颜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虽生活艰辛,但品行卓越。这里孔子借赞扬颜回的机会,再次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疾:重病。自:从 牖:窗户。 执:握住 斯:这样。 也:语气词,表舒缓语气。,【评析】孔子对弟子们充满了关爱,冉耕身患恶疾,孔子担着被传染

8、的危险去看望他。这段表达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以及师生情谊的深重。,原文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原文13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恸:极度哀痛 谁为:语序应该“为谁”,宾语前置句,译文颜渊死了。孔子哭得很悲痛。跟着他的人说:“您太悲痛了!”孔子说:“真的很悲痛吗?不为这样的人极度悲痛又为谁极度悲痛呢?”,颜渊其人,评析孔子最推崇的颜渊死了。孔子极其悲痛。跟着他的人说他太悲痛了。孔子反问:“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能为谁悲痛呢?”显示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厚。,课文围绕谈“志”展开,问“志”,言“志”,评“志”,四位弟子“志向”怎样

9、?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其性格。,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子路(姓仲名由),有抱负,自信,志:,性格:,侧重强国,却鲁莽、轻率,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冉有(姓冉名求),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志:,性格:,侧重富民,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公西华(姓公西名赤),谦恭有礼 娴于辞令,志:,性格:,侧重以礼治邦,子路:侧重强国 冉有:侧重富民 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 都是参加政治.,志向虽各有侧重,曾皙(姓曾名点),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志:,性格:,春游图,1、学生

10、对孔子的评价和推崇类 1、2、3则 2、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4、5、6、7、8则3、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9、10、11、12、13则,总结 1、孔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努力追求圣与仁的人,自己的言行是光明磊落的,不隐瞒、不背道,愿意让天来评价衡量自己。 2、孔子对弟子充满了欣赏与关爱,反复的话语表达了对弟子的一片真情。,根据你自己的认识,说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搜集尊师名言: 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4、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5、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gu ,五、 当堂检测: 1、本文“之”字的意义与用法小结: (1)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结构助词“的 (2)夫子之得邦家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或主谓间取独 (3)仰之弥高-代词,代孔子 (4)天厌之-代词“我”;代词翻译为“这样的”; (5)亡之,命矣夫语气助词 (7)子之武城_-动词“到”。 2、 “焉”字意义与用法: (1)割鸡焉用宰牛刀!- 、“焉”:怎么 (2)赡之在前,忽焉在后-副词词缀,表示状态 (3)愿为小相焉句末语气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