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奥数讲座.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83457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奥数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小学奥数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小学奥数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小学奥数讲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小学奥数讲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奥数讲座,2014年2月10日,第1讲 加减法应用题,用数学方法解决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就产生了通常所说的“应用题”。应用题由已知的“条件”和未知的“问题”两部分构成,而且给出的已知条件应能保证求出未知的问题。这一讲主要介绍利用加、减法解答的简单应用题。,例1 小玲家养了46只鸭子,24只鸡,养的鸡和鹅的总只数比养的鸭多5只。小玲家养了多少只鹅? 解:将已知条件表示为下图:,表示为算式是:24+?=46+5。,由此可求得养鹅 (46+5)-24=27(只)。,答:养鹅27只。,若例1中鸡和鹅的总数比鸭少5只(其它不变),则已知条件可表示为下图,,表示为算式是:24+?+5=46。由此

2、可求得养鹅 46-5-24=17(只)。,例2 一个筐里装着52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个。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将各种数量关系表示为下图。,有几种思考方法:(1)根据取走18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个,先求出梨筐里现有梨52-2=40(个),再求出原有梨 (52-12)+18=58(个)。(2)根据取走18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个,我们设想“少取12个”梨,则现有的梨和苹果一样多,都是52个。这样就可先求出原有梨比苹果多18-126(个),再求出原有梨52+(18-12)=58(个)。,(3)根据取走18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

3、2个,我们设想不取走梨,只在苹果筐里加入18个苹果,这时有苹果52+18=70(个)。 这样一来,现有苹果就比原来的梨多了12个(见下图)。由此可求出原有梨(52+18)-12=58(个)。,小结:由上面三种不同角度的分析,得到如下三种解法。,解法 1:(52-12)+18=58(个)。 解法 2:52+(18-12)=58(个)。 解法 3:(52+18)-12=58(个)。 答:原来梨筐中有58个梨。,分析与解:只要求出某一种糖的块数,就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得到其它两种糖的块数,总共买多少就可求出。先求出哪一种糖的块数最简便呢?我们先把已知条件表示为下图。,例3 某校三年级一班为欢迎“手拉手”

4、小朋友们的到来,买了若干糖果。已知水果糖比小白兔软糖多15块,巧克力糖比水果糖多28块。又知巧克力糖的块数恰好是小白兔软糖块数的2倍。三年级一班共买了多少块糖果?,由上图可求出,小白兔软糖块数=15+28=43(块),水果糖块数=43+15=58(块),巧克力糖块数=432=86(块)。糖果总数=43+58+86=187(块)。答:共买了187块糖果。,例4 一口枯井深230厘米,一只蜗牛要从井底爬到井口处。它每天白天向上爬110厘米,而夜晚却要向下滑70厘米。这只蜗牛哪一个白天才能爬出井口?,分析与解:因蜗牛最后一个白天要向上爬110厘米,井深230厘米减去这110厘米后(等于120厘米),

5、就是蜗牛前几天一共要向上爬的路程。 因为蜗牛白天向上爬110厘米,而夜晚又向下滑70厘米,所以它每天向上爬110-70=40(厘米)。 由于12040=3,所以,120厘米是蜗牛前3天一共爬的。故第4个白天蜗牛才能爬到井口。 若将例4中枯井深改为240厘米,其它数字不变,这只蜗牛在哪个白天才能爬出井口? (第5个白天),第2讲 乘除法应用题,本讲向同学们介绍如何利用乘、除法解答简单应用题。用乘、除法解应用题,首先要明确下面几个关系,然后根据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利用这些数量关系求解。被乘数乘数=乘积,相同数个数=总数,小数倍数=大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除数=(不完全)商余数。

6、,例1学校开运动会,三年级有86人报名参加单项比赛,其他年级参加单项比赛的人数是三年级的4倍少5人。全校参加单项比赛的人数有多少人?,分析:先求出其他年级参赛人数, 864-5339(人), 再加上三年级参赛人数,就可求出全校参赛人数。 解:(864-5)86425(人)。答:全校参赛425人。,本题中全校参赛人数也可以看成是三年级参赛人数的5倍少5人,所以可列式为 865-55(人)。,例2 有5只猴子,其中2只各摘了7个桃子,另外3只各摘了12个桃子。把所有摘下的桃子平均分给这5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解:共摘桃子7212350(个),平均每只猴可分50510(个)。综合算式(

7、72123)510(个)。答:每只猴子能分到10个桃。,例3小白兔上山采摘了许多蘑菇。它把这些蘑菇先平均分成4堆,3堆送给它的小朋友,自己留一堆。后来它又把留下的这一堆平均分成3堆,两堆送给别的小白兔,一堆自己吃。自己吃的这一堆有5个。它共采摘了多少个蘑菇?,分析:我们从后向前分析。当分成3堆时,共有5315(个),这是分成4堆时每一堆的个数。所以,分成4堆时,共有15460(个)。解:(53)4154=60(个)。答:共摘了60个蘑菇。,例4小雨到奶奶家。如果来回都乘车,那么路上要用20分钟。如果去时乘车,回来时步行,那么一共要用50分钟。小雨步行回来用多少时间?,分析:来回都乘车用20分,

8、所以乘车单程所用的时间是202=10(分)。去时乘车回来时步行共用50分,减掉去时乘车用的10分,回来时步行用了50-1040(分)。 解:50-202=40(分)。答:步行回来用40分钟。,例5师徒二人加工同样的机器零件。师傅加工的个数是徒弟的4倍,其个数比徒弟多54个。师徒二人这天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分析:如下图所示,把徒弟加工的个数看成“1份”,师傅加工的就是“4份”,因而师傅比徒弟多(4-1)份。由上图可求得1份为54(4-1)=18(个),由此可求出师徒二人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解:徒弟加工了54(4-1)=18(个),师傅加工了18472(个)。答:徒弟加工了18个,师傅加工了7

9、2个。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分析出“54”是如何多出来的,即弄明白用“倍数-1”来除它,所得的数代表什么。,例6工厂装配四轮推车,1个车身要配4个车轮。现在有40个车身,70个车轮。问:装配出多少辆四轮推车后,剩下的车身和车轮的数量相等?,分析:1个车身配4个车轮,即每装配出一辆四轮推车,用的车轮数比车身数多4-1=3(个)。现在车轮比车身多70-4030(个),要把这30个车轮“消耗掉”,需装配30310(辆)四轮车。解:(70-40)(4-1)10(辆)。答:需装配出10辆四轮推车。,第3讲 平均数,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数,相等的数的数值就叫做这个(总)数的平均数。例如,24平均分成

10、四个数:6,6,6,6,数6就叫做24分成四份的平均数。又如,24平均分成六个数:4,4,4,4,4,4,数4就叫做24分成六份的平均数。由此可见,平均数是相对于“总数”和分成的“份数”而言的。知道了被均分的“总数”和均分的“份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数:总数份数=平均数。,“平均数”这个数学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例如,某次考试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几件货物的“平均重量”,某辆汽车行驶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等,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求平均数的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可以得到它们的计算方法:全班同学的总成绩全班同学人数=平均成绩,几件货物的总重量货物件数=平均重量,一辆汽车行驶的

11、路程所用的时间=平均速度。我们在上一讲的例2中,已经接触到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下面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有关平均数应用问题的解法。,例1一小组六个同学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分别为98分、87分、93分、86分、88分、94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解:总成绩=988793868894546(分)。这个小组有6个同学,平均成绩是546691(分)。答:平均成绩是91分。,速算法基准数法: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6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90”作基准,这6个数与90的差如下:8,

12、-3,3,-4,-2,4,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90小。 于是得到总和=906(8-3+3-4-2+4)=540 6=546。 上题所用的方法叫做加法的基准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加数较多,而且所有的加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作为“基准”的数(如上题的90)叫做基准数,各数与基准数的差的和叫做累计差。由此得到: 总和数=基准数加数的个数+累计差, 平均数=基准数+累计差加数的个数。在使用基准数法时,应选取与各数的差较小的数作为基准数,这样才容易计算累计差。同时考虑到基准数与加数个数的乘法能够方便地计算出来,所以基准数应尽量选取整十、整百的数。,例2 某农场有10块麦田,每块的产量如下(单位:千克):4

13、62,480,443,420,473,429,468,439,475,461。求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解:选基准数为450,则 累计差=1230730232118112511=50,平均每块产量=4505010455(千克)。答: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为455千克。,例2把40千克苹果和80千克梨装在6个筐内(可以混装),使每个筐装的重量一样。每筐应装多少千克? 解:苹果和梨的总重量为4080120(千克)。因要装成6筐,所以,每筐平均应装120620(千克)。答:每筐应装20千克。,例3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猪,养到今年10月。第一批的3头每头重66千克,第二批的5头每头重42千克。小明家养的猪平均

14、多重?解:两批猪的总重量为663425408(千克)。两批猪的头数为358(头),故平均每头猪重408851(千克)。答:平均每头猪重51千克。注意,在上例中不能这样来求每头猪的平均重量:(6642)254(千克)。上式求出的是两批猪的“平均重量的平均数”,而不是(35)8头猪的平均重量。这是刚接触平均数的同学最容易犯的错误!,例4一个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认真读一些书外,还规定自己每周(一周为7天)平均每天做4道数学竞赛训练题。星期一至星期三每天做3道,星期四不做,星期五、六两天共做了13道。那么,星期日要做几道题才能达到自己规定的要求?分析:要先求出每周规定做的题目总数,然后

15、求出星期一至星期六已做的题目数。两者相减就是星期日要完成的题目数。每周要完成的题目总数是47=28(道)。星期一至星期六已做题目331322(道),所以,星期日要完成28-226(道)。 解:47-(3313)6(道)。答:星期日要做6道题。,例5 三年级二班共有42名同学,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其中女生有18人,平均身高为136厘米。问:男生平均身高是多少?解:全班身高的总数为132425544(厘米),女生身高总数为136182448(厘米),男生有42-1824(人),身高总数为:5544-24483096(厘米),男生平均身高为309624129(厘米)。综合列式:(13242-1

16、3618)(42-18)129(厘米)。答:男生平均身高为129厘米。,例6小敏期末考试,数学92分,语文90分,英语成绩比这三门的平均成绩高4分。问:英语得了多少分?分析:英语比平均成绩高的这4分,是“补”给了数学和语文,所以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为(92904)293(分),由此可求出英语成绩。 解:(92924)2497(分)。答:英语得了97分。,第4讲 植树问题,绿化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确定在一定条件下栽树、种花的棵数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还有许多应用题可以化为“植树问题”来解,或借助解“植树问题”的思考方法来解。先介绍四类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为使其更直观,我们用图

17、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显然,只有下面四种情形:,(2)非封闭线只有一端有“点”时,“点数”=“段数”。,(1)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有“点”时, “点数”“段数”1。,(3)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没有“点”时,“点数”“段数”-1。,(4)封闭线上, “点数”=“段数”。,例如,一条河堤长420米,从头到尾每隔3米栽一棵树,要栽多少棵树?这是第(1)种情形,所以要栽树42031141(棵)。又如,肖林家门口到公路边有一条小路,长40米。肖林要在小路一旁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由

18、于门的一端不能栽树,公路边要栽树,所以,属于第(2)种情形,要栽树40220(棵)。再如,两座楼房之间相距30米,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直行能栽多少棵树?因紧挨楼房的墙根不能栽树,所以,属于第(3)种情形,能栽树302-114(棵)。再例如,一个圆形水池的围台圈长60米。如果在此台圈上每隔3米放一盆花,那么一共能放多少盆花?这属于第(4)种情形,共能放花60320(盆)。许多应用题都可以借助或归结为上述植树问题求解。,例1在一段路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包括这段路两端埋设的路灯杆,共埋设了10根。这段路长多少米? 解:这是第(1)种情形,所以,“段数”1019。这段路长为50(10-1)45

19、0(米)。答:这段路长450米。 例2小明要到高层建筑的11层,他走到5层用了100秒,照此速度计算,他还需走多少秒?分析:因为1层不用走楼梯,走到5层走了4段楼梯,由此可求出走每段楼梯用100(51)25(秒)。走到11层要走10段楼梯,还要走6段楼梯,所以还需256150(秒)。 解:100(5-1)(11-5)150(秒)。答:还需150秒。,例3 一次检阅,接受检阅的一列彩车车队共30辆,每辆车长4米,前后每辆车相隔5米。这列车队共排列了多长?如果车队每秒行驶2米,那么这列车队要通过535米长的检阅场地,需要多少时间? 解:车队间隔共有30-129(个),每个间隔5米,所以,间隔的总长

20、为(30-1)5145(米),而车身的总长为304120(米),故这列车队的总长为(30-1)5+304265(米)。由于车队要行265535800(米),且每秒行2米,所以,车队通过检阅场地需要(265535)2400(秒)6分40秒。答:这列车队共长265米,通过检阅场地需要6分40秒。,例4 下图是五个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的图形。它的长度是多少?十个这样的铁环连在一起有多长?,解:如上图所示。关键是求出重叠的“环扣”数(每个长6毫米)。根据植树问题的第(3)种情形知,五个连在一起的“环扣”数为5-14(个),所以重叠部分的长为6(5-1)24(毫米),又4厘米=40毫米,所以五个铁环连

21、在一起长405-6(51)176(毫米)。同理,十个铁环连在一起的长度为4010-6(10-1)=346(毫米)。答:五个铁环连在一起的长度为176毫米。十个铁环连在一起的长度为346毫米。,例5 父子俩一起攀登一个有300个台阶的山坡,父亲每步上3个台阶,儿子每步上2个台阶。从起点处开始,父子俩走完这段路共踏了多少个台阶?(重复踏的台阶只算一个)。 解:因为两端的台阶只有顶的台阶被踏过,根据已知条件,儿子踏过的台阶数为3002150(个),父亲踏过的台阶数为3003100(个)。由于23=6,所以父子俩每6个台阶要共同踏一个台阶,共重复踏了300650(个)。所以父子俩共踏了台阶150100

22、-50200(个)。答:父子俩共踏了200个台阶。,第5讲 和倍应用题,小学数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题。根据它们的结构形式和数量关系,形成了一些用特定方法解答的典型应用题。比如,和倍应用题、差倍应用题、和差应用题等等。今天我们讲和倍应用题: 和倍应用题的基本“数学格式”是:已知大、小二数的“和”,又知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求大、小二数各是多少。上面的问题中有“和”,有“倍数”,所以叫做和倍应用题。为了清楚地表示和倍问题中大、小二数的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如下:,从线段图知,“和”是小数的(倍数+1)倍,所以,小数=和(倍数+1)。上式称为和倍公式。由此得到大数=和-小数,或 大数=小数倍数。例如,大、

23、小二数的和是265,大数是小数的4倍,则小数=265(41)=53,大数=265-53=212或534=212。,例1 甲、乙两仓库共存粮264吨,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存粮的10倍。甲、乙两仓库各存粮多少吨?分析:把甲仓库存粮数看成“大数”,乙仓库存粮数看成“小数”,此例则是典型的和倍应用题。根据和倍公式即可求解。 解:乙仓库存粮 264(101)24(吨),甲仓库存粮264-24=240(吨),或2410240(吨)。答:乙仓库存粮24吨,甲仓库存粮240吨。,例2 甲、乙两辆汽车在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各行

24、多少千米?分析: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所以“1倍”数是乙车的速度。现只需知道甲、乙汽车的速度和,就可用“和倍公式”了。由题意知两辆车 2时共行 360千米,故1时共行 3602180(千米),这就是两辆车的速度和。 解:乙车的速度为(3602)(21)= 60(千米/时),甲车的速度为602=20(千米/时),或180-60=120(千米/时)。答:甲车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时行60千米。从上面两道例题看出,用“和倍公式”的关键是确定“1倍”数(即小数)是谁,“和”是谁。例1、例2的“1倍”数与“和”极为明显,其中例2中虽未直接给出“和”,但也很容易求出。下面我们讲几个“1倍”数不太

25、明显的例子。,例3 甲队有45人,乙队有75人。甲队要调入乙队多少人,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 分析:容易求得“二数之和”为 4575=120(人)。如果从“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推出“1倍”数(即小数)是“甲队人数”那就错了,从75不是45的3倍也知是错的。这个“1倍”数是谁?根据题意,应是调动后甲队的剩余人数。倍数关系也是调动后的人数关系,即“调入人后的乙队人数”是“调走人后甲队剩余的人数”的3倍。由此画出线段图如下:,从图中看出,把甲队中“?”人调入乙队后,(4575)就是甲队剩下人数的 314(倍)。从而,甲队调走人后剩下的人数就是“1倍”数。由和倍公式可以求解。 解:甲队调

26、动后剩下的人数为(4575)(31) 30(人),故甲队调入乙队的人数为45-3015(人)。答:甲队要调15人到乙队。,例5 大白兔和小灰兔共采摘了蘑菇160个。后来大白兔把它的蘑菇给了其它白兔20个,而小灰兔自己又采了10个。这时,大白兔的蘑菇是小灰兔的5倍。问:原来大白兔和小灰兔各采了多少个蘑菇?,例4 妹妹有书24本,哥哥有书53本。要使哥哥的书是妹妹的书的6倍,妹妹应给哥哥多少本书?仿照例3的分析可得如下解法。 解:兄妹图书总数是妹妹给哥哥一些书后剩下图书的(61)倍,根据和倍公式,妹妹剩下(5324)(61)11(本)。故妹妹给哥哥书24-1113(本)。答:妹妹给哥哥书13本。,分析与解:这道题仍是和倍应用题,因为有“和”、有“倍数”。但这里的“和”不是 160,而是1602010150,“1倍”数却是“小灰兔又自己采了10个后的蘑菇数”。线段图如下:,根据和倍公式,小灰兔现有蘑菇(即“1倍”数)(160-2010)(51)25(个),故小灰兔原有蘑菇25-1015(个),大白兔原有蘑菇160-15145(个)。答:原来大白兔采蘑菇145个,小灰兔采15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