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1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中文名称:长城 批准时间:1987.12 遗产遴选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I) (II) (III) (IV) (VI)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重要性相媲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自然和谐之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
2、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知识结构,一、远眺长城纵横十万里 二、近观长城结构与功能 三、细看长城艺术与文化 四、透视长城丰碑与意蕴 五、反思长城破坏与保护,一、远眺长城-纵横十万里,1秦始皇长城较春秋战国长城有何发展? 2汉长城在地理位置上较前代有何拓展? 3.从背景目的、位置、地位意义概述秦、汉、明长城。,一、远眺长城-纵横十万里,秦延伸,汉西进,明后退,秦与明,不同位,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秦,汉,明,匈奴崛起,进入河套。抵御匈奴,明初和明中后期退居漠北的蒙古贵族的威胁,明后期女真人的威胁,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5000多公里,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全长6000
3、多公里,东至大海、西至盐泽。全长一万多公里,位置向东向南倒退;历时最长、工程最坚固、设备最完备的长城。,一、远眺长城-纵横十万里,体现了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威力,匈奴强大;威胁中原;汉武帝时汉国力强盛,反击匈奴,重修长城。,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城墙、慕田峪长城敌台、嘉峪关关城、玉门关汉代烽燧),二、近观长城-结构和功能,结构复杂,功能完备,风格独特,山地,高原,沙漠,(一)长城建筑风格 1.选材方法和原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制塞; 2.风格:朴实浑厚、粗犷奔放、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和当地自然环境和谐一致。,关城,城墙,烽燧,(1)城墙:地位:长城主体 。构造:墙基,墙顶内侧有女墙,外侧有
4、垛口,另城墙上还建有敌台。功能:前沿阵地,战斗据点,(2)关城(关隘):地位:长城防守重点,区域防线的支撑点。位置:重要关口,险要之处。名关:阳关、玉门关、嘉峪关、雁门关、居庸关、山海关等,(3)烽燧:地位:重要组成部分。位置:长城沿线的山峰、高岗或易于瞭望之处。 功能:报警设施,瞭望口,射口,垛口墙,材料一 另一方面,一两百步设一空心敌台,作为驻守士卒居住、贮备粮械的堡垒。台虚中三层,台宿百人,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下层中空,上层四面箭窗,上建楼橹,环以垛口,设有火炮。使敌箭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 罗哲文长城 材料二 关城由城墙、城门、城门楼、瓮城(有时还有罗城、护城河)等组成。城门
5、上方一般建有城楼,它是军事观察所和指挥部,也是战斗据点。瓮城是在预想的敌人主攻方向的城门外,再围上一个小城,形成二道城墙。罗城是在预想的敌人主攻方向瓮城外,再围筑一道城墙,它不仅起掩护瓮城的作用,而且能掩护内城城墙较长的地段。一般在关城的四周均有护城河,形成了关城的又一道防线,迫使敌人必须涉水过河才能到达城下,增加了攻城的难度。朱汉国主编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结合材料,说出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特点,1、长城是由城墙、关城、烽燧、城障和军用道路等共同组成 。 2、性质: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 以烽燧为报警系统,城墙为前沿阵地,敌台为前沿战斗据点,关城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障为纵深防线,并以军用道
6、路互相联系沟通,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 3、特点:体系完备,防御严密,结构复杂。,(二)长城功能-完备防御体系,居庸关长城云台石刻,山西雁门关长城城楼,三、细看长城 艺术与文化,万里长城既是防御性的军事工程,同时也是伟大的艺术宝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材料:据八达岭长城上发现的明代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修筑长城的一块石碑的记载,当时这一段是用守军的力量分段包修,几千名官兵加上许多民夫,只包修了七十多丈的一段。 罗哲文古典建筑研究和保护,传说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冰道运石山羊驮砖 民歌民谣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
7、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山海关 山海关,地面宽,南有海,北有山,当中有个第一关,下面就是角楼湾。/ 穷罗城,富西关,不穷不富角楼湾。/桥对桥,庙对庙,一步三筒碑,狮子比城高。 成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 狼烟四起 固若金汤 塞翁失马,(二)伟大的艺术作品 1、建筑艺术:2、装饰雕刻艺术:3、文学艺术:,(一)防御性军事工程:有效抵御牧民南下袭扰,三、细看长城艺术与文化,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雕饰精美、精雕细刻、刀法娴熟美观,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四、透视长城-历史丰碑和历史意蕴,面对长城,你如何品味你心中的长城?,透视一 分裂与统一 图1战国形势
8、图,图2秦疆域图。,1从长城的角度看,你从图1中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2图2的长城与图1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有哪些基本保持不变?为什么?,长城是中国从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代变迁的见证。,秦朝“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汉武帝“设屯戎以守之”,使边境安宁.秦汉长城“有备无患”,拒敌于境外功得无量。,长城庇护下的丝绸之路,透视二 作用与精神,长城地处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自然也就成为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长城沿线众多的“关市”“马市”“民市”等便是证明。,蒙古人与中原地区的互市图,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长城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它体现在:(1)勇于开拓进取、
9、和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汉代经营西域,汉唐开凿丝绸之路,贯通中西;以及历代在长城沿线的边贸和平交往,表达与谱写了中华民族主动贯通中西交往的博大胸襟,并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碰撞中融汇一体的友好篇章。(2)在如此险峻地段,依靠简陋的手工劳动工具,用血肉之躯建筑起工程精巧、气势磅礴而震撼世界的地上长龙,显示出中华民族坚忍刚毅和勤劳智慧的精神。(3)因长城而衍生的文化篇章灿烂夺目,异彩纷呈。巨型书画石刻、石窟、墓砖壁画、诗赋、歌曲、乐舞世代传颂,无不与长城的精神有关。显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风彩与豪情壮志。,四、透视长城-历史丰碑和历史意蕴,(1)防御作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袭,保护
10、中原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 (2)中外关系: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3)边疆开发:在长城沿线移民实边、垦荒屯田,有力推动了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 (4)民族关系: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 (5)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构成了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并最终熔铸成勤奋智慧、坚忍刚毅、开放交流、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的民族精神。),长城之殇,目前长城的基本状况是:只有修复和保护基本完好,另有残破不全,不复存在。绵延12700里的长城仅剩1/3墙体、1/3遗址,还有1/3消失了;-明长城有较好墙体的
11、部分不到20%,有明显墙体遗址的不到30%,长城-墙体和遗址总量不足5000华里。损毁因素: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为因素损坏。,今天的长城十万火急:,五、反思长城-文化遗产的破坏与保护,贺兰山上宁夏石嘴山市境内古长城遭受自然风蚀开始坍塌,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宁夏中卫市境内的古长城已被风沙蚕食得破败不堪,仅存残痕,位于贺兰山北端宁夏境内保存较好的一段明代古长城正在遭受人为与自然毁坏蚕食,完整保存了几百年的长城在几年前被生生“腰斩”。河北紫荆关水文站一简易房“端坐”在长城地基之上,而测量水深深的刻度尺此时更像是这段长城的墓志铭。,抗战遗址平型关孤寂地矗立着,似乎已被人遗忘。整整一天,惟一的凭吊者只
12、有记者一人。,反思长城-文化遗产的破坏与保护,紫荆关长城修缮了20多米,但采用的却是新砖加混凝土,而相隔不远处,真正的长城砖却被用来筑院墙、猪圈。高粱地边需要巩固水土,防止肥料流失,长城边的百姓“因地制宜”,搬来长城砖筑墙。,1940年,抗战时期的浮图峪长城,烽火台仍然完好。资料图片,大型的载重卡车碾过平型关。冷兵器时代,长城是威严、安全的象征,到了现代,工业文明飞速前进的脚步,已经将它无情地抛弃.,中国长城保护学会对八达岭段长城进行勘察时发现,各省份游客的“签名”挤满城砖,有些城砖上还留有韩文、日文等留言。“几乎没有一块无字砖,再想刻字都无处下笔。”,八达岭长城 没有一块无字砖,2005年,
13、和平时期的浮图峪长城。 长城还能被叫做长城吗?从匈奴的铁蹄到抗日的烽火,长城屹立不倒。如今,我们口口声声地将它视作民族象征,却又亲手将它埋葬,春 日 长 城,欣赏长城,夏 日 长 城,欣赏长城,秋 日 长 城,欣赏长城,霜叶红于二月花,层 林 尽 染,欣赏长城,冬 日 长 城,欣赏长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欣赏长城,所有这一切都说明,长城有一种因时间的流逝而增值的文化内涵。它所经历的磨难,所熬过的岁月,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判断,足以唤醒良知,折服世界!,欣赏长城,爱我中华,护我长城,一、长城是中国从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代变迁的见证 二、长城是农牧区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三、长城是中华民
14、族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四、长城的作用:有效保护内地农业生产生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对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个有力的推动;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五、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六、长城被不断赋予时代内涵.,透视万里长城,1.长城是中国从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代变迁的见证;2.长城是农牧区的自然地理分界线;3.长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智慧的结晶;4.长城的作用:有效保护内地农业生产生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对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个有力的推动;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5.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6.长城被不断赋予时代内涵(爱国主义)。,五、长城的历史作用(价值功能),(1)修筑目的:历代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保护农耕民族的农业生产。(1分)修筑原则:长城的建筑方法,因各地的地形、地势和自然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都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进行修建。(2分)建筑风格:长城的建筑风格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朴实浑厚、粗犷奔放、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2分)(2)功能:是军事设施,具有御边功能;保证中原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边疆地区农牧民族长期有序交往,有利于民族融合。(2分,任答两点即可给分)举例:木结构式样的敌楼、箭楼雕梁画栋甚是美观,体现了高超的建筑与装饰艺术水平。(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