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路试验员考试试题 热 填空题1.(烘干法)是测定土的含水量的标准方法,对于细粒土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对于砂类土不得少于(6)小时,对含有机质超过 5的 T 土,应将温度控制在( 65-70)的恒温下。2土的不均匀系数 Cu 反映(土粒分布范围)。曲率系数 Cc 则描述了(土粒分布形状)3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固相)、(液相)和(气相)。4测定土密度的常用方法有(环刀法)、(灌砂法)、(蜡封法)、(电动取土器法)等。5土的塑性指数即是指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IP 越大,表示土越具有高塑性。6土的击实试验目的在于求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小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5 )mm的土;大试
2、筒使用粒径不大于( 38 )mm 的土。7土的击实试验中,试筒加湿土质量 3426.7g,试筒质量 1214g,试筒容积 997cm3,土样含水量 16.7%,则土样干密度是 1.90(取小数 2 位)8土的三种组成物质:颗粒(固体)、水(液体)、气体(气相)9水在土工以哪三种状态存在:固态、液态、气体10土可能是由(两相体和三相体)相体组成的1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1)干密度、天然密度、饱和密度、浮密度的大小(2)孔隙率的计算12含水量试验中含水量是指什么水分,包括土颗粒表面以外的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13土的含水量测试方法规范规定测定方法: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比重法、碳化钙气压法14受水
3、的表面张力和土粒分析引力的共同作用而在土层中运动的水是(毛细水)15含有石膏土和有机质土的含水量测试法的温度(60-70)、时间个小时以上。16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测试温度 105-110、时间 8h 以上17土的密度测定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灌砂法、电动取土器法18蜡封法测定的适用范围:对于坚硬易碎的粘性土19环刀法可以测定(细粒)土的密度20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厂用测定土含水量的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比重法、碳化钙气压法)21土体密度的测试方法有(环刀法、电动取土器法、蜡封法、灌水法、灌砂法)22对于同一种土样,在孔隙比一定的情况,饱和密度、浮密度、天然密度的大小23有
4、机质含量大于 5的土在进行含水量测试,温度为(65-70)24某土的干土重为 MS。固体颗粒体积为 VS,土粒密度 PS 为( MS/VS)26含水量测试中,对有机质土应采用( 60-70)温度29颗粒分析试验中曲线绘制中横座标和纵坐标分别是:横坐标是 d,纵坐标是(小于大于某粒径土的分含量)30Cu 反映什么,C反映什么答:Cu 反映粒径分布曲线上的土粒分布范围,C反映粒径分布曲线上的土粒分布形状。31用比重计法在对土进行颗粒分析的试验中,土粒越大,下沉速率(越快)3260 代表什么含义答:累计百分含量为 60%的粒径33,土的筛分法适用范围,沉降法适用范围答:0.074mm34相对密度 D
5、的计算公式,以及什么情况处于什么状态35液限、缩限、塑限的大小36反映天然含水量与界限含量的指标(液限)37滚搓法测定土的什么含水量(塑限)38根据塑性图划分土的类别39进行液塑限试验所用的土是不是原状土或?(不是)40液限指数主要应用于评价(天然含水量的稠度指标)41界限含水量测试时,测得液限 WL58,WP28,W25,试判断该土样的状态(要求出液限P104)42颗粒分析方法有(筛分法)和(沉降法)两种。43颗粒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工程上常采用的哪些方法进行颗粒分析,说明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写出评价级配情况的指标。44土的压缩系数与土的(孔隙)有关45经实验测定,某土层 PCP0(P
6、C 为固结压力,P0 土的自重压力),。则该涂层处于(欠固结)状态46直剪试验按不同的固结和排水条件可分为(快剪)、(固结快剪)、(慢剪)三种试验47试说明直剪试验的目的和意义,写出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并指出强度指标 P12248砂土的密实度一般用(相对密度)表示49土的粒组划分中,粗粒组与细粒组的粒度筛分分界线为(0.074)50在研究土的性质时,其最基本的工程特征是(土的物理性质)51绘制土的颗粒级配曲线时,其纵坐标为(小于某粒径的累计百分含量)52土的工程分类中,粗粒土和细粒土的分界粒径是(0.074mm)53测定土的含水量的标准方法是(酒精燃烧法)法54土的含水量是指在(105-110)
7、下烘至恒量所失去水分质量与达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55土从可塑状态到半固态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成为(塑限)56土的液限和塑限联合试验法条件有(锥质量 100g)( 锥体沉入土样时间)( 锥角 30 度)57土的轻型击实与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的不同点是(锤质量)( 锤落高)58土液塑限试验中,在 h-w 图上用以下沉深度 h 对应含水量确定的土的液限(h=20mm)59酒精燃烧法的述说,错误的是(本试验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所用酒精纯度为 90)60对于坚硬易碎的粘性土,欲求其天然密度宜采用(蜡封法)61收表面张力作用而在土层中运动的水是(毛细水)62测定水泥稳定土的含水量要在(提前升温到 10
8、5-110)条件下烘干63环刀法可以测定(细粒)土的密度64酒精燃烧法测定含水量需燃烧试样的次数为(3 次)65密度测定求算术平均值时,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2)66土可能是由(三相体)(两相体)相体组成的67土的三相体比例指标中,可直接测出的指标有(土的密度和土粒密度)(含水量)68测含有石膏和有机能质土的含水量时,烘箱的温度可采用(105)(65)69土的工程分类中,错误的是(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土的塑性图是以塑限为横坐标。液限为纵坐标构成的。)70土的缩限含水量是指(半固态转为固态)的界限含水量。71界限含水量可以(评价粘性土的状态)72界限含水量测试时(不考虑土的结构 )73相
9、对密度是用来评价(砂性)土的密实状态74界限含水量的测定可评价(粘性土的状态、土的塑性范围的大小)75相对密度指标(可以评价砂性土的密实状态)(目前仍不能在工程中广泛应用)76土的级配情况的评价指标有(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77土颗粒分析的方法有(比重计法)(筛分法)(沉降法)(移液管法)78压缩主要是(土的空隙体积)的减少79反应软粘土原状结构强度的指标是(内摩擦角)(内聚力)80剪切试验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可以( 评价土体稳定性)81检验可分为(全数检验)和(抽样)两大类。82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83误差的来源有(装置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方法误差)。84误差
10、的分类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或称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粗误差)。85随着普通混凝土砂率的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将(先增后减)。86规范规定,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是以( 三分点双点加载)方式来测定的。 87与沥青粘滞性无关的指标是(粘附性)。 88能够造成水泥混凝土坍落度降低的因素是( 将卵石换成碎石) 。89沥青的(软化点)越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越低。90不会影响到砂石材料取样数量的因素是( 试验时间) 91.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试件断裂面在规定范围之外时,该试件试验结果作废。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其判断依据是以(两加荷点与底面中轴线交点范围为准)。 92.同组 3 个混凝土试件 28
11、d 抗折强度试验结果分别为:5.1MPa、5.5MPa、6.5MPa,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为( 5.5MPa)。 93.除道路水泥之外,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最适宜的水泥品种是( 普通硅酸盐水泥)。94.通过采用集料表干质量计算得到的密度是(毛体积密度)。95.某试验荷载率(加压率)取 0.5,则当初始荷载取 50kPa 时,下一级荷载为( 100kPa96.通过直剪试验可测定土体的( 先期固结压力) 13、液性指数主要应用于评价(各种土的状态)97.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在土的粒组划分中,粗粒组与细粒组是以( 0.074mm)为分界的98.在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砾石成分的代号为:( G)99.现
12、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液、塑限联合测定法适用于粒径不大于(0.5mm)的土100.用酒精燃烧法测定含水量时,试样需重复燃烧的次数为(3 次)101.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试某一土样的液塑限时,其所得原始数据一般表示在什么坐标图形上:( lghlgw )102.用灌砂法测定土的密度之前,需要事先标定的内容有(两项)103.在理论上,土中含水量的概念一般定义为土中(自由水)的质量与土中固相物质质量之比的百分数判断题1粉质土是最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2土的空隙比增大,土的体积随之减小,土的结构愈紧密。()3土的颗粒大小分析法是筛分法和比重计法。()4轻型击实试验,仅适用于粒径不大于 25mm 的土,重
13、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大于 25mm 的土。()5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是土体的固有指标,与环境变化无关。()6击实试验中,最后一层超出筒顶越高,试件所受的击实功越大,也就越密实。( )7测定土的含水量就是测土中自由水的百分含量()12土的液限含水量是表示土的界限含水量的唯一指标(F)13颗粒分析试验是为测得土中不同的粒组的相对百分比含量(T)14对细粒组质量超过 515的砂类土的分类应考虑塑性指数和粒度成分。(F)15塑性图是以液限含水量为横坐标,塑性指数为纵坐标,对细粒土进行工程分类的图(T)16用比重法对土进行颗粒分析时,悬液配置过程中必须加六偏磷酸钠。(T)17相对密度是一种最科学、合理地评价粗粒土状态的方法,所以工程师航总是采用该指标评价粗粒土的状态(F)18塑性指数是指各种土的塑性范围大小的指标(T )19直剪试验方法分为快剪、固结快剪及慢剪(T)20对于疏松的砂和含水量大的软粘土抗剪强度的破坏标准是以 15的剪应变值作为破坏值(T)21一般对粘性土地基用液性指数和天然孔隙比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