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读教材 创新实用 彰显活力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是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水平和 处理教材的能力”这是王敏勤教授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反复 强调的。细细品味这句话,我们应该认识到,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为了实现课堂的高效,全面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对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与大家探讨。一、研读课标 明确方向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不仅是编写教材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而且是命题检测与复习教学的最重要依据。因此,
2、教学前必须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解读。一要对课程性质认真把握,二要对课程的目标进行认真研读;三要对实施建议认真把握。这样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根据课标,本单元的三个主题是这样的:1、相信诚信,乐于成为诚信的人并且为此努力。理解和尊重他人包括长辈的各种节俭行为,以节俭为荣,以挥霍为耻。形成欣赏和接纳他人长处的态度,愿意为他人着想,从帮助他人的行为中得到满足。2、能够理解诚信的付出与代价之间的复杂关系,能够把诚信的愿望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能够区分什么样的行为时节俭,什么样的行为时浪费,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零用钱,懂得什么是量入为出。能够调适自己的心理,克服嫉妒等情感,能够主动替他人着想,尽自己所能
3、去帮助他人。3、知道诚信是维系社会、群体安定的必要基础,是个人得到人们尊重与接纳的必要条件。知道节俭是人类普遍珍视的优良传统,是环境和人类劳动的尊重。了解节俭与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知道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需要相互扶持帮助。二、深入文本 研读教材 1、把握编者意图本册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第一个主题:品格的试金石,旨在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诚信。用诚信的标准来评价身边的人,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第二个主题:不可丢掉的传家宝,旨在让学生知道节俭,从孩子身边的事里说节俭,知道节俭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粒米节约起。第三
4、个主题: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2、明确编写体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个单元,按照“单 元- 主题-小标题”的框架设计。教科书目录页出事单元和主题的名称。由于主体性质及大小不同,某些主题再分为小课题, ,内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课文照片和图画人物豆博士标识。标识用来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它们是调查、体验、阅读、探究、讨论、资料、发表、制作。3、确定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
5、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六年级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
6、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4、了解单元结构这个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题一, “品格的试金石” 。由四个 课题构成:主题二, “不可丢掉的传家宝” 由五个课题构成。主题三, “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由四个课题 构成。 怎样才是美为他人喝彩诚实与信任之间诚信的回报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与诚信“签约 ”“节俭日”里话节俭发生在我家里
7、的事算算家庭账说说零用钱从一粒米说起为平凡感动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5、教材编排特点1)、综合性。本单元教材共设三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2)、开放性。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3)、情感性。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4)
8、、活泼性。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三、活动为载体,力争课堂高效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 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教师应向孟照彬教授那样做有效教育。有效教育的三动 “互动让学生出彩。1、收集资料,课前延伸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生活却是时刻进行中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活动性不仅体现在课堂
9、上,更体现在课前准备中。学生通过老师布置的课前活动,进行资料收集、课前体验等,为课堂的学习提供条件,从而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例如第一个主题的第一课“诚实 与信任之间” 课前 让学生查找什么是诚信,搜集有关诚信的格言,查找有关诚信的故事,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并认真阅读课本,说一说,讲诚信的人会有什么回报。2、体验活动,让课堂出彩第三个主题 第一课“怎样才是美”建立于青少年年龄相适合的健康审美观,让学生懂得外表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对任何人都非常好。课堂中可采取以下活动:活动一:课件出示教材 28 页,本课主角小文以主人公的身份展现了她就“ 怎样打扮才好?你喜 欢打扮的理由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采访结
10、果,并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发现穿戴整洁就是外在美,不需要盲目追求名牌。在这个环节里,我肯定外在美的社会存在价值,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活动二:由活动一中同学们的发言过渡到教材 29 页小美和小丽的故事,这时,教师课件出示教材 29 页,指导看图,她们俩的这些行为到底美还是不美呢?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探究学习环节,小组内探究学习,以自编自导小品来展现小组成员对行为美、内心美的理解。学生分成 4 小组,根据教材 29 页的图画,商量应当怎样做,鼓励学生们为自己的表演小组改名字,如“美丽智慧对” 等,指 导学生加入自己创作的元素,在小品中表演正、反面的教育。新课标对学生的
11、能力要求指出: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表演环节,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认为的美与不美的做法,全员参与表演,分别选出小美、小丽、售票员阿姨、司机和图画中出现的人物,其他同学也参与乘客的演出。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的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第二个主题 第四课“说说零用钱”反思自己以往使用零用钱的合理
12、性,学会有计划地安排和使用零用钱,知道使用零用钱应当考虑到节俭。活动(一)我的花钱计划1事先列举若干学生比较喜欢的食品、玩具、学习用品、图书、娱乐 活动等,并标明每种东西或活动的价目。2让学生在 20 元的限额内,自己定一个花钱计划,并在小组内交流,说明自己这样安排的理由。大家再评评每个人的计划是否合理。3选择考虑比较全面的花钱计划在班内做介绍。4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花钱时应考虑的几个原则:(1)首先考虑必须要买(如正好缺一支笔)和最想要的。(2)在有限的钱数中,想办法满足一些需求。(3)现在不买以后不要买,而自己又很想得到的,可以先买;不那么急需,以后能买到的,先放一放。(4)留一点儿零钱以
13、备应急用。活动(二)我是小小“导购员”1任选三名同学到前边当“导购员” ,这三人可分别选一名助手一起参加“导购”,组成三个“导购”小 组。2其他同学提出自己想买的东西,由三组“导购员” 抢答,说出去哪儿买较好,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评议。如果该组回答不正确或不令大家满意,这组“导购员” 将下去,由提 问题的同学和自选的助手做“导购员 ”。哪组“导购员”回答的 问题多,坚持的时间长, 则获得“ 导购员” 的称号。活动(三)会变的价格1课前,各小组就不同的专题,参考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如下:调查项目 价格变化情况 价值变化原因圆珠笔 1 元15 元不等质量好的贵,质量差的便宜;进口的贵,国产的便宜
14、。(1)蔬菜每天早晚价格一样不一样。(2)水果的价格在不同的季节有什么变化。(3)哪些衣服在打折。(4)水产在不同季节,活物与死物价格有什么不同。调查的方法可以自己观察,也可以询问家长、售货员;在发现价格变化规律的同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2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调查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并选出代表在班里汇报。3学生们就所调查的情况,汇报自己从中发现和知道了什么,对今后选择商品的启发,还有什么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3、回归生活,课后延伸品社课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知识实际化,不仅使学生体会
15、到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使学生应用社会中学到得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第一单元“品格的试金石 ”第三课“假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假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社会将变成什么样。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打造高效课堂,不仅仅限于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活动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的呈现。因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所以,活 动最终要回归到孩子的生活,对儿童的生活起到指导和提升的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完成课堂活动向
16、课外生活得迁移。那么如何完成这种迁移呢?(1)拓展活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活动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所得,通过课堂活动就能完成。其课堂活动往往只是一个范例,只有学生将学习所得真正用于生活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活动的价值和意义。(2)积极评价要想实现活动向生活的真正迁移,在设置拓展活动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及时地对活动进行评价。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动机很多是基于对表扬、肯定的渴望。因此,要想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就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例如成长记录册,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为了让孩子坚持一直去做,并形成习惯,就可以通过设计活动记录表、成长记录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督促,从而最终完成活动向生活的迁移,回归生活。总之,让品德课堂从“教” 走向“学”,激发 起学生的生命潜能;让品德课堂从“传授”走向“体验”,使学生感悟生命价 值;让品德课堂从“书 本” 走向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以上是我对“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 单元粗浅的分析,敬 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