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部分 演示实验一、静压传递自动扬水实验1二、水击综合实验2三、流谱流线显示实验(一)5四、流谱流线显示实验(二)7五、能量方程演示实验10第二部分 量测实验一、静水压强量测实验(4 台)13静水压强量测实验(新) (4 台)15二、流速量测(毕托管)实验20三、沿程水头损失实验24四、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实验(4 台)28五、文丘里流量计及孔板流量计率定实验(4 台)31文丘里流量计实验(新) (4 台)34六、孔口与管嘴流量系数验证实验(4 台)37七、动量方程验证实验(新) (8 台)40八、雷 诺 实验(4 台)v43雷 诺 实验(新) (4 台)47 九、堰流流量系数的测定实验5
2、1十、闸下自由出流流量系数的测定实验54十一、水跃实验57十二、圆柱绕流压强分布测量实验(2 台)61十三、平板边界层实验(2 台)64十四、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2 台)67十五、气体紊流射流实验(2 台)70十六、压力传感器的标定实验73十七、热线探头的标定实验76十八 圆柱体尾迹速度分布测量实验 79附录 1:体积法电子流量仪使用方法 82附录 2:XSJ39BI 型流量数字积算仪瞬时流量的测读方法830第一部分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一 静压传递自动扬水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液体静压传递、能量转换与自动扬水的现象。可了解流体的静压传递特性、 “静压奇观”的工作原理及其产生条件以及虹吸
3、原理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二)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 I-1-1 所示。图 I-1-1 静压传递扬水仪实验装置图1供水管;2扬水管与喷头;3上密封压力水箱;4上集水箱;5虹吸管;6逆止阀;7通气管;8下水管;9下密封压力水箱;10水泵、通气管;11水泵;12下集水箱。本实验装置配备有:上、下密封压力水箱、扬水喷管、虹吸管、逆止阀、水泵、可控硅无级调速器、水泵过热保护器及集水箱。(三)实验原理集水箱 4 中的具有一定位置势能的水体经下水管 8 流入下密封压力水箱 9,使箱中表面压强增大,并经通气管 7 等压传至上密封压力水箱 3,箱 3 中的水体在表面压强作用下
4、经过扬水管与喷头 2 喷射到高处。本实验中喷射高度可达 30cm 以上。当箱 9 中的水位1满顶后,水压继续上升,直到虹吸管 5 工作,使箱 9 中的水体排入下集水箱 12。由于箱9 与箱 3 中的表面压强同时降低,逆止阀 6 被自动开启,水自箱 4 流入箱 3。这时箱 4 中的水位低于管 8 的进口,当箱 9 中的水体排完以后,箱 4 中的水体在水泵 11 的供给下,亦逐渐漫过 8 的进口处,于是第二次扬水循环接着开始。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了循环式静压传递自动扬水的“静压奇观”现象。(四) 实验说明及应用1、 “静压奇观”不是“永动机”实验中水为什么能自动流向高处?它做功所需的能量来自何处?这
5、是因为部分水体从上集水箱 4 落到下密封水箱 9,它的势能传递给了水箱 3 中的水体,因而获得了能量。经过能量转换,势能变为动能,水才能喷向高处。从总能量来看,在静压传递过程中,只有损耗,没有再生,因而“静压奇观”的现象,实际上是一个能量传递与转换的过程。2、喷水高度与落差关系水箱 4 与水箱 9 的落差越大,则水箱 9 与水箱 3 中的表面压强越大,喷水高度也越高。利用本装置原理,可以设计具有实用性的提水设施,它可把半山腰的水源送到山顶,这种装置的优点是无传动部件,经济、实用。3、虹吸现象及产生条件本实验中虹吸管相当于一个带有自动阀门的旁通管。当水箱 9 没有满顶时,由于水流自水箱 4 进入
6、水箱 9 时,部分压能变为动能,并被耗损,虹吸管中水位较低(未满) ,不可能流动。而当水箱 9 满顶后,动能减少,耗损降低。当水箱 4 中的水位超过虹吸管顶时,必然导致虹吸管满管出流,虹吸管工作以后,箱 9 中的表面压强很快降到大气压强,这时虹吸管仍能连续出水,直至箱 9 中水体排光,这是因为虹吸管的出口水位低于箱 9 中的水位。演示实验二 水击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演示水击波传播、水击扬水、调压筒消减水击等工况,以及水击压强的量测。(二)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 I-2-1 所示 。2图 I-2-1 水击综合实验仪装置图1恒压水箱;2水击扬水机出水管;3气压表;4扬水机截止阀;5压力室;6调
7、压筒;7水泵;8水泵吸水管;9供水管;10调压筒截止阀;11水击发生阀;12逆止阀;13水击室;14集水箱;15底座;16回水管。本实验装置配备有:恒压水箱、供水管、调压筒、水击室、压力室、气压表、扬水机出水管、水击发生阀、水泵、可控硅无级调速器及集水箱。(三)实验原理1、水击的产生和传播水泵 7 能把集水箱 14 中的水送入恒压供水箱 1 中,水箱 1 内设有溢流板和回水管,能使水箱中的水位保持恒定。工作水流自水箱 1 经供水管 9 和水击室 13,再通过水击发生阀 11 的阀孔流出,回到集水箱 14。实验时,先全关阀 10 和 4,触发起动阀 11。当水流通过阀 11 时,水的冲击力使阀1
8、1 上移关闭而快速截止水流,因而在供水管 9 的末端首先产生最大的水击升压,并使水击室 13 同时承受这一水击压强。水击升压以水击波的形式迅速沿着压力管道向上游传播,到达进口以后,由进口反射回来一个减压波,使管 9 末端和水击室 13 内发生负水击压强。本实验能通过阀 11 和 12 的动作过程观察到水击波的来回传播变化现象。即阀 11 关闭,产生水击升压,使逆止阀 12 克服压力室 5 的压力而瞬时开启,水也随即注入压力室内,并可看到压力表 3 随着产生压力波动。然后,在进口传来的负水击作用下,水击室13 压强低于压力室 5,使逆止阀 12 关闭,同时,负水击又使阀 11 下移而开启。这一动
9、3作过程既能观察到水击波的传播变化现象,又能使本实验保持往复的自动工作状态,即当阀 11 再次开启后,水流又经阀孔流出,回复到初始工作状态。这样周而复始,阀 11不断开启、关闭,水击现象也就不断地重复发生。2、水击压强的定量观测水击(又称水锤)可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很大的压强。由于水击的作用时间短、升压大,通常需用复杂而昂贵的电测系统作为瞬态测量,而本实验中用简便的方法可直接地量测出水击升压值。此法的测压系统是由逆止阀 12、压力室 5 和气压表 3 组成。阀 11每一开一闭都产生一次水击升压,由于作用水头、管道特性和阀的开度均相同,故每次水击升压值相同。每当水击波往返一次,都将向压力室 5 内
10、注入一定水量,因而压力室内的压力随着水量的增加而不断累加,一直到其值达到与最大水击压强相等时,逆止阀12 才打不开,水流也不再注入压力室 5,压力室内的压力也就不再增高。这时,可从连接于压力空腔的压力表 3 测量压力室 5 中的压强,此压强即为阀 11 关闭时产生的最大水击压强。本实验中工作水头为 25cm 水柱,气压表显示的水击压强值最大可达 300mm 汞柱(408cm 水柱)以上,即达到 16 倍以上的工作水头。这表明水击有可能造成工程破坏。3、水击的利用水击扬水原理水击扬水机由图中的 1、9、11、12、13、5、4、2 等部件组成。水击发生阀 11 每关闭一次,在水击室 13 内就产
11、生一次水击升压,逆止阀 12 也随之被瞬时开启,部分高压水被注入压力室 5,当阀 4 开启时,压力室的水便经出水管 2 流向高处。由于阀 11 的不断运作,水击连续多次发生,水流亦一次一次地不断注入压力室,因而便源源不断地把水提升到高处。这正是水击扬水机工作原理,本实验中扬水高度为 37cm,即超过恒压供水箱作用水头的 1.5 倍。水击扬水虽然能使水流从低处流向高处,但它仍然遵循能量守恒规律。扬水提升的水量仅仅是供水管流量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水量通过阀 11 的阀孔流出了水击室。正是这后一部分水量把自身具有势能(其值等于供水箱液面到阀 11 出口处的高差) ,以动量传输的方式,提供给了扬水机扬水
12、。由于水击的升压可达几十倍的作用水头,因而若提高扬水机的出水管 2 的高度,水击扬水机的扬程也可相应提高,但出水量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4、水击危害的消除调压筒(井)的工作原理如上所述,水击有可利用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它对工程具有危害性的一面。例如水击有4可能使输水管爆裂、闸阀破坏等。为了消除水击的危害,常在阀门附近设置减压阀或调压筒(井) 、气压室等设施。本实验仪器设有由阀 10 和调压筒 6 组成水击消减装置。实验时全关阀 4,全开阀 10。然后手动控制阀 11 的开与闭。由气压表 3 可见,此时水击升压最大值约为 120mm 汞柱,其值仅为阀 10 关闭时的峰值的 1/3。同时,该装置还
13、能演示调压系统中的水位波动现象。当阀 11 开启时,调压筒中水位低于供水箱水位(下面称库水位) ,而当阀 11 突然关闭时,调压筒中的水位很快涌高且超过库水位,并出现和竖立 U 形水管中水体摆动现象性质相同的振荡,上下波动的幅度逐次衰减,直至静止。调压系统中的非恒定流和水击的消减作用,其原理如下:设了调压筒,在阀 11 全开下的恒定流时,调压筒中维持于库水位固定自由水面。当阀11 突然关闭时,供水管 9 中的水流因惯性作用继续向下流动,流入调压筒,使其水位上升,一直上升到高出库水位的某一最大高度后才停止。这时管内流速为零,流动处于暂时停止状态,由于调压筒水位高于库水位,故水体作反向流动,从调压
14、筒流向水箱。又由于惯性作用,调压筒中水位逐渐下降,至低于库水位,直到反向流速等于零为止。此后供水管中的水流又开始流向调压筒,调压筒中水位再次回升。这样,伴随着供水管中水流的往返运动,调压筒中水位也不断上下波动,这种波动由于供水管和调压筒的阻尼作用而逐渐衰减,最后调压筒水位稳定在正常水位。设置调压筒以后,在管道水流的流量急剧改变时仍会有水击发生,但调压筒的设置在相当大程度上限制或完全制止了水击向上游的传播。同时水击波的传播距离因设置调压筒而大为缩短,这样既能避免直接水击的发生,又加快了减压波返回,因而使水击压强峰值大为降低,这就是利用调压筒消减水击危害的原理。演示实验三 流谱流线显示实验(一)(
15、一) 实验目的要求演示机翼绕流,圆柱绕流和管渠过流的定常流动,运用电化学法显示流场,使同学们对5这些基本流动有一个直观了解。(二) 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 I-3-1 所示。图 I-3-1 流谱流线显示仪1显示盘;2机翼;3孔道;4圆柱;5孔板;6闸板;7文丘里管;8突扩和突缩;9侧板;10泵开关;11对比度调解开关;12电源开关;13. 电极电压测点;14流速调节阀;15. 放空阀。 (14、15 内置于侧板内)本实验装置配备有:流线显示盘、前后罩壳、照明灯、小水泵、直流供电装置。(三) 实验原理现有的三种流谱仪,分别用于演示机翼绕流,圆柱绕流和管渠过流。1、型 单流道,演示机翼绕流的流线
16、分布。由图可见,机翼向天侧(外包线曲率较大)流线较密,由连续方程和能量方程知,流线密,表明流速大,压强低:而在机翼向地侧,流线较疏,压强较高。这表明整个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合力,该力被称为升力。实验中为了显示升力方向,在机翼腰部开有沟通两侧的孔道,孔道中有染色电极。在机翼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必有分流经孔道从向地侧流至向天侧,这可通过孔道中染色电极释放的色素显现出来,染色液体流动的方向,即为升力方向。此外,在流道出口端(上端)还可观察到流线汇集到一处,并无交叉,从而验证流线不会重合的特性。2、型 单流道,演示圆柱绕流。因为流速很低(约为 0.51.0cm/s) ,这是小雷诺数的无分离流动。因此所显
17、示的流谱上下游几乎完全对称。这与圆柱绕流势流理论流谱6基本一致;零流线(沿圆柱表面的流线)在前驻点分为左右两支,经 900 点(uu max) ,而后在背滞点处二者又合二为一。驻点的流线为何可分可合,这与流线的定义是否矛盾呢?这是不矛盾的。因为在驻点上流速为零,方向是不确定的。然而,当适当增大流速,Re 数增大,此时虽圆柱上游流谱不变,但下游原合二为一的染色线被分开,尾流出现。3、型 双流道。演示文丘里管、孔板、渐缩和突然扩大、突然缩小、明渠闸板等流段纵剖面上的流谱。演示是在小 Re 数下进行,液体在流经这些管段时,有扩有缩。由于边界本身亦是一条流线,通过在边界上特别布设的电极,该流线亦能得以
18、演示。同上,若适当提高流动的雷诺数,经过一定的流动起始时段后,就会在突然扩大拐角处流线脱离边界,形成漩涡,从而显示实际流体的总体流动图谱。利用该流线仪,还可说明均匀流、渐变流、急变流的流线特征。如直管段流线平行,为均匀流。文丘里管的喉管段,流线的切线大致平行,为渐变流。突缩、突扩处,流线夹角大或曲率大,为急变流。特别强调的是,上述实验中,其流道中的流动均为恒定流。因此,所显示的染色线既是流线,又是迹线和脉线(染色线) 。因为流线是某一瞬时的曲线,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流速方向相同;迹线是某一质点在某一时段内的运动轨迹线;脉线是源于同一点的所有质点在同一时刻的连线。固定在流场的起始段上的电
19、极,所释放的颜色流过显示面后,会自动消色。放色消色对流谱的显示均无任何干扰。另外,在演示中如将泵关闭一下再重新开启的话,还可看到流线上各质点流动方向的变化。演示实验四 流谱流线显示实验(二)(一) 实验目的要求演示流体在多种不同形状流道中的非定常流动图案,鲜明地显示不同边界流场的迹线、边界层分离、尾流、涡旋等流动图谱,便于学生们直观理解流体非定常流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机理。7(二) 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 I-4-1 所示。图 I-4-1 显示面过流道示意图(三) 实验指导 各实验仪演示内容及实验指导提要如下:ZL1 型(图 I-4-1、1)用以显示逐渐扩大、逐渐收缩、突然扩大、突然收缩、壁
20、面冲击、直角弯道等平面上的流动图像,模拟串联管道纵剖面流谱。在逐渐扩散段可看到由边界层分离而形成的旋涡,且靠近上游喉颈处,流速越大,涡旋尺度越小,紊动强度越高;而在逐渐收缩段,无分离,流线均匀收缩,亦无漩涡,由此可知,逐渐扩散段局部水头损失大于逐渐收缩段。在突然扩大段出现较大的漩涡区,而在突然收缩段只在死角处和收缩断面的进口附近出现较小的漩涡区。表明突扩段比突缩段有较大的局部损失,而且突缩段的水头损失主要发生在突缩断面后部。同时由于本仪器突缩段较短,故流谱亦可视为直角进口管嘴的流动图像。在管嘴进口附近,流线明显收缩,并有涡旋产生,致使有效过流断面减小,流速增大,从而在收缩断面上出现真空。在直角
21、弯道和壁面冲击段,也有多处漩涡区出现。尤其在弯道流中,流线弯曲更剧烈,越靠近弯道内侧,流速越小。近内壁处,出现明显的回流,形成的回流范围较大,将此与 ZL2 型中圆角转弯流动对比,直角弯道涡旋大,回流更加明显。ZL2 型(图 I-4-1、2)显示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圆弧进口管嘴流量计以及壁面冲击、圆弧形弯道等串联流道纵剖面上的流动图像。由显示可见,文丘里流量计的过流顺畅,流线顺直,无边界层分离和漩涡产生。在孔板8前,流线逐渐收缩,汇集在孔板的孔口处,只在拐角处有小漩涡出现,孔板后的水流逐渐扩散,并在主流区的周围形成较大的漩涡区。由此可见,孔板流量计的过流阻力较大;圆弧进口管嘴流量计入流顺
22、畅,管嘴过流段上无边界层分离和漩涡产生;在圆形弯道段,边界层分离的现象及分离点明显可见,与直角弯道比较,流线较顺畅,漩涡发生区域较小。ZL3 型(图 I-4-1、3)显示 30o 弯头、直角弯头、45 o 弯头以及非自由射流等流段纵剖面上的流动图像。由显示图像可知,在每一转弯的后面,都因边界层分离而产生漩涡。转弯角度不同,漩涡大小、形状各异。在圆弧转弯段,流线较顺畅,该串联管道上,还显示局部水头损失叠加影响的图谱。在非自由射流段,射流离开喷口后,不断卷吸周围的流体,形成射流的紊动扩散。在此流段上还可看到射流的“附壁效应” 。该仪器可演示的主要流动现象为:各种弯道和水头损失的关系。短管串联管道局
23、部水头损失的叠加影响。ZL4 型(图 I-4-1、4)显示 30o 弯头、分流、合流、45 o 弯头,YF溢流阀、闸阀及蝶阀等流段纵剖面上的流动图像。其中 YF溢流阀为固定的全开状态,蝶阀活动可以调节。显示可见,在转弯、分流、合流等过流段上,有不同形态的漩涡出现。合流漩涡较为典型,明显干扰主流,使主流受阻,这在工程上称为“水塞”现象。蝶阀全开时,过流顺畅,阻力小,半开时,尾涡紊动激烈,表明阻力大且易引起振动。YF溢流阀中流动现象较为复杂。流体经阀门喷出后,在阀芯的大反弧段发生边界层分离,出现一圈漩涡带;在射流和阀座的出口处,也产生一较大的漩涡环带。在阀后,尾迹区大而复杂,并有随机的卡门涡街产生
24、。经阀芯芯部流过的小股流体也在尾迹区产生不规则的左右扰动。调节过流量,涡旋的形态基本不变,表明在相当大的雷诺数范围内,涡旋基本稳定。5、ZL5 型(图 I-4-1、5)用以显示明渠逐渐扩散,单圆柱绕流、多圆柱绕流及直角弯道等流段的流动图像。圆柱绕流是该型演示仪的特征流谱。由显示可见,单圆柱绕流时的边界层分离状况,分离点位置、卡门涡街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多圆柱绕流时的流体混合、扩散、组合漩涡等流谱。6、ZL6 型(图 I-4-1、6)用以显示明渠渐扩、桥墩形钝体绕流、流线体绕流、直角弯9道和正、反流线体绕流等流段上的流动图谱。桥墩形柱体绕流,由于该绕流体为圆头方尾的钝形体,水流脱离桥墩后,形成一
25、个漩涡区尾流,在尾流区两侧产生旋向相反且不断交替的漩涡,及卡门涡街。与圆柱绕流不同的是,该涡街的频率具有较明显的随机性。这说明非圆柱体绕流也会产生卡门涡街。流线形体绕流,流动顺畅,形体阻力最小,这是绕流体的最好形式, 。从正、反流线体的对比流动可见,当流线体倒置时,也出现卡门涡街。7、ZL7 型(图 I-4-1、7)是一只“双稳放大射流阀”流动原理显示仪。经喷嘴喷射出的射流(大信号)可附于任一侧面,若先附于左壁,射流经左通道后,向右出口输出;当旋转仪器表面控制圆盘,使左气道与圆盘气孔相通时(通大气) ,因射流获得左侧的控制流(小信号) ,射流便切换至右壁,流体从左出口输出。这时若再转动控制圆盘
26、,切断气流,射流稳定于原通道不变。如要使射流再切换回来,只要再转动控制圆盘,使右气道与圆盘气孔相通即可。因此,该装置既是一个射流阀,又是一个双稳射流控制元件。只要给一个小信号(气流) ,便能输出一个大信号(射流) ,并能把脉冲小信号保持记忆下来。演示实验五 能量方程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恒定流情况下,有压管流所具有的位置势能(位置水头) 、压强势能(压强水头)和动能(流速水头) ,以及在各种边界条件下能量守恒及转换的基本规律,加深对能量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2、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沿程变化的规律,以及水头损失现象。3、观察管流中的真空现象及渐变流、急变流过水断面上的动水压强分布规律
27、。4、观察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中速度与管径的变化关系。(二)实验原理实际液体在有压管道中作恒定流动时,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方程如下: whgvpzgvpz 2211 上式表明:单位重量的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各种机械能(单位位能、单位压能和单位动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于实际液体存在粘性,运动的阻力要消耗一定的能量,10也就是有部分机械能要转化为热能而散逸,称为水头损失。因而各断面的机械能沿程减小。在均匀流或渐变流过水断面上,其动水压强分布符合静水压强分布规律:或 cpzhp0但不同的过水断面上 c 值不同。在急变流流段上,由于流线的曲率较大,每一质点处存在惯性力,表现为在这个流段中各过水断面上
28、水流的压强分布不符合静水压强分布规律。(三)实验设备如图 I-5-1 所示的能量方程演示仪为自循环的水流系统,在进水管段设有进水阀、转子流量计,演示段由直管、突然扩大管、文丘里管、突然缩小管、垂直弯管和水平弯管等有机玻璃管段连接而成,在管道上沿水流方向的若干过水断面的边壁上设有测压孔,在设置测压管的过水断面上同时装有单孔毕托管,用以测量该断面中心点的总水头。在管道的出口还设有尾阀。进水阀和尾阀用来调节和控制流量。(四)操作步骤和演示内容1、熟悉设备,分辨测压管和单孔毕托管。2、接通电源。图 I-5-1 能量方程演示仪1、测压排 2、转子流量计 3、尾阀 4、进水阀 5、水箱 6、水泵113、缓
29、缓打开进水阀,反复开关尾阀将管道及测压管中的空气排净。4、调节进水阀,固定某一流量(以 Q=1500 l/h 左右为宜) ,待水流稳定后,根据能量方程观察管道各断面上单位重量水体的位能、压能、动能和水头损失,并了解能量守恒的物理意义及位能、压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5、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沿程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原因。6、观察管道中各种局部水力现象,如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情况下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渐变流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测压管水头相等,而急变流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测压管水头不相等;垂直弯管段上的真空现象等。7、将尾阀开大或关小,观察各测压管水面连线的变化。8、演示结束后,切断电源。关闭总进水阀。(五)
30、注意事项做演示实验时,一定要将管道和测压管中的空气排净。阀门开启一定要缓慢,并注意测压管中水位的变化,不宜过猛,以免使测压管中的压力上升过快,造成不良后果。(六)思考题1、如何确定管中某点的位置高度、压强高度、流速水头、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是否总是沿程下降?3、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段测压管水头线是否总是上升?4、文丘里管段上各断面的测压管水头变化说明了什么?5、垂直管段的最大真空值如何确定?6、弯管凸凹边壁上的测压管水头有何差异?为什么?12第二部分 量测实验量测实验一 静水压强量测实验(一)目的要求1、量测静水中任一点的压强;2、测定另一种液体的比重;3、要求掌握 U
31、 形管和连通管的测压原理以及运用等压面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如图 II-1-1 所示。13图 II-1-1 静水压强实验仪(三)实验步骤及原理1、打开通气孔,使密封水箱与大气相通,则密封箱中表面压强 等于大气压强 。此0pap时开口筒水面、密封箱水面及连通管 1、2、3 的水面均应平齐。2、关闭通气孔,将开口筒向上提升到一定高度。开口筒中的少量水将流向密封箱,并影响其它测压管。密封箱中空气的体积将减小而压强将增大。此时 ,待稳定后,ap0开口筒与密封箱两液面的压强差为 ,两液面高度差 h 也等于 及hpa0 21,而 U 形管两液面的压差也应等于 。 是测压管液面高程。23
32、 a03、如果将开口筒向下降到一定高度,使其水面低于密封箱中的水面,则密封箱中的少量水将流向开口筒。因此,密封箱中的空气的体积将增大而压强将减小,此时 ,ap0这种情况称为真空,待稳定后,以水柱高度表示压强差即为真空度: 32120pa4、按照以上原理,可以求得密封液体中任一点 A 的绝对压强 。Ap设 A 点处在密封箱水面以下的深度为 ,处在 1 号管和 3 号管水面以下的深度分别为h0和 ,则:h13AaAApp0210)(14AaAahp31此式适用于 和 等多种情况。0a05、由于连通管和 U 形管反映着相同的压差,故有: )()()( 6745230 ap由此可以求得另一种液体的容重
33、 :45674523(四)注意事项1、首先检查密封箱是否漏气(检查方法自己考虑) 。2、开口筒向上提升时不宜过高,在升降开口筒后,一定要用手拧紧左边的固定螺丝,以免开口筒向下滑动。(五)量测与计算静水压强仪编号 ;实测数据与计算(见表 1-1、表 1-2) 。(六)回答问题1、第 1、2、3 号管和 4、6 号管,可否取等压面?为什么?2、第 1、4、6 号管和 1、3 号管中的液面,是不是等压面?为什么?表 1-1 静水压强量测实验观测数据表名 称 测压管液面高程读数液面高程 12 34 56 7单 位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1p0pa2p0pa 1152表 1-2 计算表
34、 0ap0ap算序 项 目 1 2 1 2 单位1 672321 2 )(670ap3 021AAh)(4 a5 )()(45670 p6 注:设 A 点在水箱水面下的深度 h0A 厘米。静 水 压 强 量测实 验 (新)一 、 实 验 目 的 要 求 、1、 掌 握 用 测 压 管 测 量 流 体 静 压 强 的 技 能 ;2、 验 证 不 可 压 缩 流 体 静 力 学 基 本 方 程 ;3、 通 过 对 诸 多 流 体 静 力 学 现 象 的 实 验 分 析 研 讨 , 进 一 步 提 高 解 决 静 力 学 实 际问 题的 能 力 。4、 巩 固 绝 对 压 强 、 相 对 压 强 、
35、 真 空 度 概 念 。二 、 实 验 装 置 、16图 1.1 静 水 压 强 实 验 装 置 图1、 测 压 管 ; 2、 带 标 尺 测 压 管 ; 3、 连 通 管 ; 4、 真 空 测 压 管 ; 5、 U 型 测 压 管 ;6、 通 气 阀 ; 7、 加 压 打 气 球 ; 8、 截 止 阀 ; 9、 油 柱 ; 10、 水 柱 ; 11、 减 压 放 水 阀 。说 明 :1、 所 有 测 压 管 液 面 标 高 均 以 标 尺 ( 测 压 管 2) 零 读 数 为 基 准 ;2、 仪 器 铭 牌 所 注 B、 C、 D系 测 点 B、 C、 D 标 高 ; 若 同 时 取 标 尺
36、 零 点 作 为 静 力 学 基本方 程 的 基 准 点 , 则 、 、 亦 为 z、 、 ;3、 本 仪 器 所 有 阀 门 旋 柄 顺 管 轴 线 为 开 。三 、 实 验 原 理 、1、 在 重 力 作 用 下 不 可 压 缩 流 体 静 力 学 基 本 方 程 为 :z+ p= const 或 : h0 ( 1.1)式 中 : z 被 测 点 在 基 准 面 以 上 的 位 置 高 度 ;p 被 测 点 的 静 水 压 强 , 用 相 对 压 强 表 示 , 以 下 同 ;0 水 箱 中 液 面 的 表 面 压 强 ;17 液 体 容 重 ;h 被 测 点 的 液 体 深 度 。 另
37、对 装 有 水 油 ( 图 1.2 及 图 1.3) U 型 测 管 , 应 用 等 压 面 原 理 可 得 油 的 比 重 0s有下 列 关 系 :0s= = 21h ( 1.2) 据 此 可 用 仪 器 直 接 测 得 0s四 、 实 验 方 法 与 步 骤 、1、 搞 清 仪 器 组 构 及 其 用 法 , 包 括 :1) 阀 门 开 关 ;2) 加 压 方 法 关 闭 所 有 阀 门 ( 包 括 截 止 阀 ), 然 后 用 打 气 球 充 气 ;3) 减 压 方 法 开 启 筒 底 阀 11 放 水 ;4) 检 查 仪 器 是 否 密 封 加 压 后 检 查 测 管 1、 2、 5
38、液 面 高 程 是 否 恒 定 。 若 下 降 , 表 明 漏 气 ,应查 明 原 因 并 加 以 处 理 。182、 记 录 仪 器 编 号 及 各 常 数 ( 记 入 表 1.1) 。3、 量 测 点 静 压 强 ( 各 点 压 强 用 厘 米 水 柱 高 表 示 )。1) 打 开 通 气 阀 6( 此 时 p0=0) , 记 录 水 箱 液 面 标 高 0和 测 管 2 液 面 标 高 H( 此 时 0= H) ;2) 关 闭 通 气 阀 6 及 截 止 阀 8, 加 压 使 形 成 p0 0, 测 记 0及 ;3) 打 开 放 水 阀 11, 使 形 成 0 0( 要 求 其 中 一
39、次 B 0, 即 H B) , 测 记 0及 H。4、 测 出 4# 测 压 管 插 入 小 水 杯 中 的 深 度 (现 场 )。5、 测 定 油 比 重 0s。1) 开 启 通 气 阀 6, 测 记 ;2) 关 闭 通 气 阀 6, 打 气 加 压 ( p0 0) , 微 调 放 气 螺 母 使 U 型 管 中 水 面 与 油 水 交 界 面 齐 平 ( 图1.2) , 测 记 0及 H( 此 过 程 反 复 进 行 三 次 );3) 打 开 通 气 阀 , 待 液 面 稳 定 后 , 关 闭 所 有 阀 门 ; 然 后 开 启 放 水 阀11 降 压 ( p0 0) , 使 U 型 管中
40、 的 水 面 与 油 面 齐 平 ( 图 1.3) , 测 记 0及 H( 此 过 程 亦 反 复 进 行 三 次 )。五 、 实 验 成 果 及 要 求 、1、 记 录 有 关 常 数 实 验 台 号 : No. 各 测 点 标 尺 读 数 为 :B= cm C= cm D= cmw= 9.810-3 3/N2、 分 别 求 出 各 次 测 量 时 A、 B、 C、 D 点 的 压 强 , 并 选 择 一 基 准 面 验 证 同 一 静止 液 体 内 的任 意 二 点 ( C、 D) 的 ( pz) 为 常 数 。3、 求 出 油 的 容 重 。 0 = 0.0080 N/cm3 六 、 实
41、 验 分 析 与 思 考 题 、191、 实 验 分 析 :1) 若 再 备 一 根 直 尺 , 如 何 采 用 最 简 便 的 方 法 测 定0 ?最 简 单 的 方 法 是 , 用 直 尺 分 别 测 量 水 箱 内 通 大 气 情 况 下 , 管5 油 水 界 面 至 水 面 和 油 水 界 面 至 油面 的 垂 直 高 度 wh和 0, 由 式 0hw求 得 。2) 如 测 压 管 太 细 , 对 测 压 管 液 面 的 读 数 将 有 何 影 响 ?设 被 测 液 体 为 水 , 如 测 压 管 太 细 , 测 压 管 液 面 因 毛 细 现 象 而 升 高 , 会 造 成 测 量
42、误 差 , 毛 细高 度由 下 式 计 算 :dhcos4式 中 , 为 表 面 张 力 系 数 ; 为 液 体 容 重 ; 为 测 压 管 内 径 ; h为 毛 细 升 高 。常 温 ( t=20 ) 的 水 , =7.28 myn/, =0.98 mdyn/3。 水 与 玻 璃 的 浸 润 角 很 小 , 可认 为 cos=1.0。 于 是 有 h.( h、 单 位 均 为 )一 般 来 说 , 当 玻 璃 测 压 管 的 内 径 大 于 10 时 , 毛 细 影 响 可 忽 略 不 计 。 另 外 , 当 水 质 不 洁 时 ,减 小 , 毛 细 高 度 也 较 静 水 小 ; 当 采
43、用 有 机 玻 璃 管 作 测 压 管 时 ,浸 润 角 较 大 , 其 h较 普 通 玻 璃管 小 。如 果 用 一 根 测 压 管 测 量 液 体 相 对 压 差 值 , 则 毛 细 现 象 无 任 何 影 响 。 因 为 测 量 高 、 低 压 强 时均 有毛 细 现 象 , 但 在 计 算 压 差 时 , 互 相 抵 消 了 。 3) 过 C 点 作 一 水 平 面 , 相 对 管 1、 2、 5 及 水 箱 中 液 体 而 言 , 这 个 水 平 面 是 否 等 压 面 ? 哪 一 部分液 体 是 同 一 等 压 面 ? 不 全 是 等 压 面 , 他 仅 相 对 管 1、 2 及
44、水 箱 中 的 而 言 , 这 个 水 平 面 才 是 等 压面 。因 为 只 有 全 部 具 备 下 列 5 个 条 件 的 平 面 才 是 等 压 面 : 重 力 液 体 ; 静 止 ; 连 通 ; 连 通 介 质为 同 一 均 质 液 体 ; 同 一 水 平 面 。 上 述 问 题 中 , 管 5 与 水 箱 之 间 不 符 合 条 件 , 因 此 , 相 对 管 5和 水 箱 中 的 液 体 而 言 , 该 水 平 面 不 是 等 压 面 。2、 实 验 思 考 题 :201) 同 一 静 止 液 体 内 的 测 管 水 头 线 是 一 根 什 么 线 ?2) 当 pB 0 时 , 试
45、 根 据 记 录 数 据 , 确 定 真 空 度 大 小 及 所 在 区 域 。量测实验二 流速量测(毕托管)实验(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基本的测速工具(毕托管)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加深对明槽水流流速分布的认识,并绘制垂线流速分布图,计算垂线平均流速。(二)仪器设备毕托管、比压计及水槽简图如图 II-2-1。图 II-2-1 毕托管测速简图(三)实验原理毕托管是由两根同心圆管组成的管体和 A、B 两个引管所组成。引管 A 与毕托管头部顶端小孔相连,引管 B 与离毕托管头部顶端为 3d 的断面上的环形分布的小圆孔相通。A、B 引管与比压计相连。由于环形孔与毕托管管体的表面垂直,因此
46、它所测得的是不含水流动能的总势能水头 ;而引管 A 连接的顶端小孔由于正对流向,此处为水流pz的驻点,它所测得的是包括水流动能在内的总机械能水头 。当比压计测压牌gupz221垂直放置时,测压牌上所反映的两测压管液面差 即为gupzgupzh2)()2(测点的流速水头。为了提高量测的精度,将测压管倾斜 角,若两测压管液面之间的差为 L,则有h=Lsin ,从而可以求得测点的流速表达式:sin2LgCu式中 C流速修正系数,对不同的毕托管,其值由实验率定。本实验使用的毕托管,经率定 C=0.999。垂线流速分布图的画法,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将所测得的同一垂线各点流速,按选定的比例尺画在坐标纸上。槽
47、底的流速为零,水面的流速矢端为水面以下各点流速矢端连线向上顺延与水面相交的那一点。由水深线及各点流速矢端所围成的矢量图,即为垂线流速分布图,如图 II-2-2 所示。显然,流速分布图的面积除以水深 h,就是垂线所在断面上近似的平均流速 ,其表达式为:VSV式中 垂线平均流速(cm/s ) ;S垂线流速分布图的面积(cm 2) ;h水深(cm) 。图 II-2-2 垂线流速分布图(四)方法步骤221、确定全关阀门,然后接通水泵和涡轮流量数字积算仪的电源。2、缓慢打开水槽的进水阀门,调节尾门,将水深控制在 15 厘米左右。3、用测针测得水深 h。如图 II-2-2 所示,在断面垂线上布置 5 个测点。毕托管最高点宜在水面以下 2 厘米,最低点为毕托管的半径(0.4 厘米) ,其余各点均匀分布在其中。4、按所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