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东辰热力辅机有限公司 第 B 版第 0 次修改Q/HDC-ZD1004 磁粉检测工艺作业指导书 第 1 页 共 12 页1.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磁粉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要求。本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2. 引用标准JB/T 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JB/T 4730.4-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 4 部分:磁粉检测3. 一般要求3.1 磁粉检测人员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的近(距)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 GB 11
2、533 的规定。并 1 年检查 1 次,不得有色盲。3.2 磁粉检测程序磁粉检测程序如下:a) 预处理;b) 磁化;c)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d) 磁痕的观察与记录;e) 缺陷评级;f) 退磁;g) 后处理。3.2 磁粉检测设备3.3.1 设备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 JB/T 8290 的规定。3.3.2 提升力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 45N 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 177N 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 118N 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m) 。3.3.3 断电相位控制器采用剩磁法检测时,交流探伤机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杭州东辰热力辅机有限公司 第 B 版第 0
3、 次修改Q/HDC-ZD1004 磁粉检测工艺作业指导书 第 2 页 共 12 页3.3.4 黑光辐照度及波长当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时,使用的黑光灯在工件表面的黑光辐照度应大于或等于1000W/cm2,黑光的波长应为 320400nm,中心波长约为 365nm。黑光源应符合GB/T 16673 的规定。3.3.5 退磁装置退磁装置应能保证工件退磁后表面剩磁小于或等于 0.3mT(240A/m)。3.3.6 辅助器材a) 磁场强度计;b) A1 型、C 型试片、标准试块和磁场指示器;c) 磁悬液浓度沉淀管;d) 210 倍放大镜;e) 磁悬液喷壶;f) 白光照度计;g) 黑光灯;h) 黑光辐照计;i
4、) 毫特斯拉计。3.4 磁粉、载体及磁悬液3.4.1 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并应与被检工件表面颜色有较高的对比度。磁粉粒度和性能的其他要求应符合 JB/T 6063 的规定。3.4.2 载体湿法应采用水或低粘度油基载体作为分散媒介。若以水为载体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必要时添加消泡剂。油基载体的运动粘度在 38时小于或等于3.0mm2/s,使用温度下小于或等于 5.0mm2/s,闪点不低于 94,且无荧光和无异味。3.4.3 磁悬液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施加方法和被检工件表面状态等因素来确定。磁悬液浓度范围应符合表 1 的规定。测定前应对磁悬液进行充分搅拌
5、。杭州东辰热力辅机有限公司 第 B 版第 0 次修改Q/HDC-ZD1004 磁粉检测工艺作业指导书 第 3 页 共 12 页表 1 磁悬液浓度磁粉类型 配制浓度,g/L 沉淀浓度(含固体量)mL/100mL非荧光磁粉 1025 1.22.4荧光磁粉 0.53.0 0.10.43.5 标准试件3.5.1 标准试片a) 标准试片主要用于检验大部分检测设备、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了解被检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标准试片应符合 JB/T 6065 的规定。b) 磁粉检测时一般选用 A1-30/100 或 C-15/50,具体选用按工艺卡执行。c) 标准试片使用方法
6、标准试片适用于连续磁化法。使用时,应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并用透明胶带交其平整粘贴在被检面上,注意胶带不能覆盖试片上的人工缺陷。 标准试片表面有锈蚀、褶折或磁特性发生改变时不得继续使用。3.5.2 磁场指示器磁场指示器用于表示被检工件表面磁场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粗略的校验工具,不能作为磁场强度及其分布的定量指示。3.6 磁化电流类型及其选用3.6.1 磁粉检测常用类型分:交流、整流电流(全波整流、半波整流)和直流。3.6.2 选用原则a) 表面使用交流、半波整流;b) 近表面使用直流、全波整流。3.6.3 磁化规范要求的交流磁化电流值为有效值,整流电流值为平均值。3.
7、7 磁化方向磁化方向包括:纵向磁化、周向磁化和复合磁化。3.8 磁化规范杭州东辰热力辅机有限公司 第 B 版第 0 次修改Q/HDC-ZD1004 磁粉检测工艺作业指导书 第 4 页 共 12 页3.8.1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可用下列方法确定:a) 用磁化电流表征的磁场强度按公式计算;b) 利用材料的磁特性曲线,确定合适的磁场强度;c) 用磁场强度计测量施加在工件表面切线磁场强度。连续法检测达到2.4KA/m4.8KA/m,剩磁法检测时应达到 14.4KA/m。d) 用标准试片(块)来确定磁场强度是否合适。3.8.2 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的磁化规范按表 2 中公式计算表 2 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
8、体法的磁化规范磁化电流计算公式检测方法交流电 直流电、整流电连续法 I=(815)D I=(1232)D剩磁法 I=(2545)D I=(2545)D注:D 为工件横截面上最大尺寸, mm中心导体法可用于检测工件内、外表面与电流平行的纵向缺陷和端面的径向缺陷。外表面检测时尽量使用直流电或整流电。3.8.3 偏置芯棒法当使用中心导体法,如电流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时应采用偏置芯棒法进行检测,芯棒应靠近内壁放置,导体与内壁接触时应采取绝缘措施。每次有效检测区长度约为 4 倍芯棒直径,且应有一定的重叠区,重叠区长度应不小于有效检测区的 10%(0.4d) 。磁化电流仍按表 2 中公式计算,式中 D 的数值
9、取芯棒直径加 2 倍工件壁厚。3.8.4 触头法a) 当采用触头法局部磁化大工件时,磁化规范见表 3。b) 采用触头法时,电极间距应控制在 75200mm 之间。磁场的有效宽度为触头中心线两侧 1/4 极距,通电时间控制在 13s,电极与工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免烧伤工件。两次磁化区域应有不小于 10%的磁化重叠区。检测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校正。杭州东辰热力辅机有限公司 第 B 版第 0 次修改Q/HDC-ZD1004 磁粉检测工艺作业指导书 第 5 页 共 12 页表 3 触头法磁化电流值工件厚度 T,mm 电流值 I,AT19 (3.54.5)倍触头间距T19 (45)倍
10、触头间距3.8.5 磁轭法a) 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 75200mm 之间,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 50mm 的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不少于 15mm 的重叠。b) 采用磁轭法磁化工件时,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选择;如果采用固定式磁轭磁化时,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校验灵敏度是否满足要求。3.8.6 线圈法a) 线圈法产生的磁场平行于线圈的轴线。线圈法的有效磁化区是从线圈端部向外延伸到 150mm 的范围内。超过 150mm 以外区域,磁化强度应采用标准试片确定。b) 低充填因数线圈法当线圈的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被检工件横截面积 10 倍时,使用下述公式:偏心放置时,线圈
11、的磁化电流按(1)计算(误差为 10%): 45000I (1)N(L/ D)正中放置时,线圈的磁化电流按(2)计算(误差为 10%):1690RI (2)N6(L/ D)-5c) 高充填因数线圈法用固定线圈或电缆缠绕进行检测,若此时线圈截面积小于或等于 2 倍工件截面积(包括中空部分) ,磁化时,可按式(3)计算磁化电流(误差为 10%):35000I (3)N(L/ D)+2d) 中充填因数线圈法当线圈大于 2 倍而小于 10 倍被检测工件截面积时,按式(4)计算:IN=(NI)h(10r)+( NI) l(Y-2)/8(4)杭州东辰热力辅机有限公司 第 B 版第 0 次修改Q/HDC-Z
12、D1004 磁粉检测工艺作业指导书 第 6 页 共 12 页以上各式中:I施加在线圈上的磁化电流,A;N线圈匝数;L工件长度,mm;D工件直径或横截面上最大尺寸,mm;R线圈半径,mm;Y线圈的横截面积与工件横截面积之比;(NI ) h式(3)高填充因数线圈计算的 NI 值;(NI ) l式(1)或式( 2)低填充因数线圈计算的 NI 值。3.8.7 各法所用电流值与工件尺寸和工艺有关,具体参数使用时见相应的工艺卡。3.9 质量控制磁粉检测用设备、仪表及材料应定期检验。3.9.1 综合性能试验每天检测工作开始前,用标准试片检验磁粉检测设备及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系统灵敏度) 。3.9.2 磁
13、悬液浓度测定对于新配置的磁悬液,其浓度应符合表 1 的规定。对循环使用的磁悬液,每天开始工作前,应进行磁悬液浓度测定。3.9.3 磁悬液污染判定对循环使用的磁悬液,应每周测定一次磁悬液污染。测定方法是将磁悬液搅拌均匀,取 100mL 注入犁形沉淀管中,静置 60min 检查沉淀管中的沉淀物。当上层(污染物)体积超过下层(磁粉)体积的 30%时,或在黑光下检查荧光磁悬液的载体发出明显的荧光时,即可判定磁悬液污染。3.9.4 磁悬液润湿性能检验检测前,应进行磁悬液润湿性能检验。将磁悬液施加在被检工件表面上,如果磁悬液的液膜地均匀连续的,则磁悬液的润湿性能合格;如果液膜被断开,则磁悬液中润湿性能不合
14、格。杭州东辰热力辅机有限公司 第 B 版第 0 次修改Q/HDC-ZD1004 磁粉检测工艺作业指导书 第 7 页 共 12 页3.9.5 电流表精度校验磁粉检测设备的电流表,至少半年校验一次。当设备进行重要电气修理或大修后,应进行校验。3.9.6 电磁轭提升力校验电磁轭的提升力至少半年校验一次。在磁轭损伤修复后应重新校验。3.9.7 辅助仪表校验磁粉检测用的辅助仪表,如黑光辐照计、照度计、磁场强度计、毫特斯拉计等,至少每年校验一次。3.9.8 其他设备内部短路检查、电流载荷校验、通电时间校验等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测定。3.10 安全防护a) 轴向通电法和触头法检验不应在易燃易爆的场合使用;使用
15、在其他地方,也应该预防起火燃烧;b) 使用水磁悬液检测时,应防止绝缘不良或电器短路;c) 使用荧光磁粉检测时,应避免黑光灯直接照射人的眼睛。3.11 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3.11.1 工件表面被检工件表面不得有油脂、铁锈、氧化皮或其他粘附磁粉的物质。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否则应作适当的修理。修理后被检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Ra25m。如被检工件表面残留有涂层,当涂层厚度均匀不超过 0.05mm,且不影响检测结果时,经合同各方同意,可以带涂层进行磁粉检测。3.11.2 安装接触垫采用轴向通电法和触头法磁化时,为了防止电弧烧伤工件表面和提高导电性能,应将接触部分清除干净,必要
16、时应在电极上安装接触垫。3.11.3 封堵若工件有盲孔和内腔,宜加以封堵。3.11.4 反差增强剂为增强对比度,可以使用反差增强剂。杭州东辰热力辅机有限公司 第 B 版第 0 次修改Q/HDC-ZD1004 磁粉检测工艺作业指导书 第 8 页 共 12 页3.12 检测时机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应安排在焊接完成之后进行。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磁粉检测应根据要求至少在焊接完成 24 小时后进行;球罐则至少在焊接完成 36 小时后进行。除另有要求,对于紧固件和锻件的磁粉检测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4.检测方法4.1 检测方法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条件,磁粉检测方法的分类如表 4 所示。表 4 磁粉
17、检测方法分类分类条件 磁粉检测方法施加磁粉的载体 干法(荧光、非荧光) 、湿法(荧光、非荧光)施加磁粉的时机 连续法、剩磁法磁化方法 轴向通电法、触头法、线圈法、磁轭法、中心导体法、交叉磁轭法4.2 干法4.2.1 干法通常用于交流和半波整流的磁化电流或磁轭进行连续法检测的情况、采用干法时,应确认检测面和磁粉已完全干燥,然后再施加磁粉。4.2.2 磁粉不应施加过多,以免掩盖缺陷磁痕。在吹去多余磁粉时不应干扰缺陷磁痕。4.3 湿法4.3.1 湿法主要用于连续法和剩磁法检测。采用湿法时,应确认整个检测面被磁悬液湿润后,再施加磁悬液。4.3.2 磁悬液的施加可采用喷、浇、浸等方法,不宜采用刷涂法。无
18、论采用哪种,均不应使检测面上磁悬液的流速过快。4.4 连续法采用连续法时,被检工件的磁化、施加磁粉的工艺以及观察磁痕显示都应在磁化通电时间内完成,通电时间为 13s,停施磁悬液至少 1s 后方可停止磁化。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两次。4.5 剩磁法4.5.1 剩磁法主要用于矫顽力在 1KA/m 以上,并能保持足够的剩磁场(剩磁在 0.8T 以上)的被检工件。杭州东辰热力辅机有限公司 第 B 版第 0 次修改Q/HDC-ZD1004 磁粉检测工艺作业指导书 第 9 页 共 12 页4.5.2 采用剩磁法时,磁粉应在通电结束后再施加,一般通电时间为 0.251s。4.6 交叉磁轭法使用交叉磁轭
19、法时,四个磁极端面与检测面之间应尽量贴合,最大间隙不应超过1.5mm。连续拖动检测时,检测速度应尽量均匀,一般不应大于 4m/min。5.磁痕5.1 磁痕的分类和处理5.1.1 磁痕显示分为相关显示、非相关显示和伪显示。5.1.2 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 3 的缺陷磁痕,按条状磁痕处理;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大于 3 的磁痕,按圆形磁痕处理。5.1.3 长度小于 0.5mm 的磁痕不计。5.1.4 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磁痕在同一直线上且间距不大于 2mm 时,按一条磁痕处理,其长度为两条磁痕之和加间距。5.1.5 缺陷磁痕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类或管类)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 30时,按横向缺陷处理,其他
20、按纵向缺陷处理。5.2 缺陷磁痕的观察5.2.1 缺陷磁痕的观察应磁痕形成后立即进行。5.2.2 观察环境a) 非荧光磁粉检测时,缺陷磁痕的评定应可见光下进行,通常工件被检表面可见光照度应大于或等于 1000lx;当现场采用便携式设备检测,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满足时,可见光可以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 500lx。b) 荧光磁粉检测时,所用黑光灯在工件表面的辐照度大于或等于 1000W/cm2 ,黑光波长应在 320400nm 的范围内,缺陷磁痕显示的评定应在暗室或暗处进行,暗室或暗处可见光照度应不大于 20lx。检测人员不准戴对检测有影响的眼镜。5.2.3 除能确认磁痕是由于工件材料局部磁性不均匀或
21、操作不当造成的之外,其他磁痕显示均应作为缺陷处理。当辨认细小磁痕时,应用 210 倍放大镜进行观察。5.3 缺陷磁痕显示记录缺陷磁痕的显示记录可采用照相、录像和可剥性塑料薄膜等方式记录、同时应用草图标示。杭州东辰热力辅机有限公司 第 B 版第 0 次修改Q/HDC-ZD1004 磁粉检测工艺作业指导书 第 10 页 共 12 页6.复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要复验:a) 检测结束时,用标准试片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时;b) 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c) 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7.退磁7.1 退磁一般要求一般可不进行退磁。但下列情况下工件应进行退磁:a) 当检测需
22、要多次磁化时,如认定上一次磁化将会给下一次磁化带来不良影响;b) 对下一道工序或使用产生不良影响;c) 蓝图的技术要求需要退磁的。7.2 退磁方法退磁方法可分为交流和直流退磁法两种。7.2.1 交流退磁法将需要退磁的工件从通电的磁化线圈中 缓慢抽出,直至离开线圈 1 米以上时,再切断电流。或工件放入通电的磁化线圈内,将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减小至零或将交流电直接通过工件并逐步将电流减到零。7.2.2 直流退磁法将需退磁的工件放入直流电磁场中,不断改变电流方向,并逐渐减小电流至零。7.2.3 大型工件退磁大型工件可使用交流电磁轭进行局部退磁或采用缠绕电缆线圈分段退磁。7.3 剩磁测定工件的退磁效果一般
23、可用剩磁检查仪或磁场强度计测定。剩磁应不大于0.3mT(240A/m),或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8.在用承压设备磁粉检测对 在 用 承 压 设 备 进 行 磁 粉 检 测 时 , 如 制 造 时 采 用 高 强 度 钢 以 及 对 裂 纹 ( 包 括 冷 裂 纹 、热 裂 纹 、 再 热 裂 纹 ) 敏 感 的 材 料 , 或 长 期 工 作 在 腐 蚀 介 质 环 境 下 , 有 可 能 发 生 应 力 腐 蚀裂 纹 的 场 合 , 其 内 壁 宜 采 用 荧 光 磁 粉 检 测 方 法 进 行 检 测 。 检 测 现 场 环 境 应 符 合 4.2.2 的 要求 。杭州东辰热力辅机有限公司
24、第 B 版第 0 次修改Q/HDC-ZD1004 磁粉检测工艺作业指导书 第 11 页 共 12 页9.磁粉检测质量分级9.1 不允许存在的缺陷a) 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和白点;b) 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9.2 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质量分级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质量分级见表 5。表 5 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质量分级等级 线性缺陷磁痕 圆形缺陷磁痕(评定框尺寸为 35mm100mm) 不允许 d1.5,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 1 个 不允许 d3.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 2 个 L3.0 d4.5,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 4 个 大于级注:L 表示线性缺陷磁痕长度,mm;d 表示圆形缺陷磁痕长
25、径,mm 。9.3 受压加工部件和材料磁粉检测质量分级受压加工部件和材料磁粉检测质量分级见表 6表 6 受压加工部件和材料磁粉检测质量分级等级 线性缺陷磁痕 圆形缺陷磁痕(评定框尺寸为 2500mm2,其中一条矩形边最大长为 150mm) 不允许 d2.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 1 个 L4.0 d4.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 2 个 L6.0 d6.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 4 个 大于级注:L 表示线性缺陷磁痕长度,mm;d 表示圆形缺陷磁痕长径,mm。9.4 综合评级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多种缺陷时,应进行综合评级。对各类缺陷分别评定级别,取质量级别最低的级别作为综合评级的级别;当各类缺陷的级别相同时,则降低一级作为综合评级的级别。杭州东辰热力辅机有限公司 第 B 版第 0 次修改Q/HDC-ZD1004 磁粉检测工艺作业指导书 第 12 页 共 12 页9.5 当蓝图技术要求另有规定时,则按其要求评定。10.相关表格10.1 TG/BG-MT-01磁粉检测工艺卡10.2 TG/BG-MT-02磁粉检测记录10.3 TG/BG-MT-03磁粉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