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睢县二中 徐照鹏 一、 说教材1、 教材分析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三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化合物的性质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前起后的纽带作用。从研究方法看,这节课采用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以后研究其他物质具有指导意义。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 CO2 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 CO2 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2、 教学目标、知识目
2、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3、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学难点: 自主建构 CO2 的化学性质 二、说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 1516 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使他们的思想处于一个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
3、、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并能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三、 说教法本节课采用投影演示与讲述、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四、说学法:1通过观察与思考,来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2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来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通过教师的介绍,来了解二氧化碳及其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五、说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由意大
4、利的“死狗洞”引入,并由此进入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学习。【教师活动】归纳小结。 并由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引入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学习。【探究活动一】灭火实验做演示实验【实验 5-5】。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投影】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教师活动】归纳小结,指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结论】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支持燃烧。【探究活动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做演示实验【实验 5-6】.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投影】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教师活动】指明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红。【教师活动】归纳小结,指导学生得出结论。此实验是讲二
5、氧化碳跟水的化学反应,这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有着本质的差异,前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当然,二氧化碳溶于水与二氧化碳跟水的反应又是相联系的。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能跟水生成碳酸;为了使学生认识到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增设以下对比试验(出示幻灯片)。把石蕊试液变红的试管加热时试液又变为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时很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探究活动三】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做演示实验【实验 5-7】.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结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投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学生活动】观察现象、交流讨论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并帮助学生分析各猜测,最后指导学生写出文字表达式。并强调指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六、板书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色:2味:3态:4密度:5溶解性:二、化学性质:1不助燃,也不支持燃烧2与水反应: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