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会学》教研论文·王茂美.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169953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教研论文·王茂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学》教研论文·王茂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学》教研论文·王茂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学》教研论文·王茂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论与现实的交融:关于社会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王茂美自社会学学科重建以来, 社会学课程一直是我国高校社会学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和基础课,在曾经被费孝通先生比喻为“五脏六腑”的社会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第一门就是社会学 。对人类社会及其社会行为进行整体的、综合的研究,是社会学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主要特点,同时社会学还具备很强的科学性(有专门的、系统的范畴和理论知识,规范的分析与研究方法)与现实性(注重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作为社会学学科“第一门”课程的社会学 ,是一门理论与现实交融性很强的主干与基础课。以下结合笔者在本科教学中的授课实践,对该课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其一,教学设计理念。 社

2、会学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 、现实性,这一特点也往往容易导致“广进浅出”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所不及”的广泛涉及,最终可能是“无所顾及”的教学结果与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笔者紧扣“夯实基础、操练思维、感受实际”的本科教学目标,主张 “贴近式教学”的教学设计理念,它是指教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环节的具体安排等方面,要贴近具体教学对象的思维及心理特点、专业特点、生活环境及其当前的时代特点,它是教师、课程与学生“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当然值得注意的是, “贴近式”教学并不能简单理解为“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降低教学内容

3、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与深刻性,它是教师主动走入学生当中,找到所授课程与教学对象的交融点,在此基础上搭建课程的知识平台,进而提升学生对本课程主要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把握与理解,最终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与思考能力,而不至于在一学期的课程教学中,最终以教师的“泛泛而谈” 、学生的“过眼烟云”结束。其二,具体教学环节安排的“因人而异” 。笔者曾经给两类不同的教学对象讲授社会学课程:全国统招的全日制本科(法律、经济学专业)和有一定工作与社会经历的函授生。全日制本科生的共同优势在于,他们在心理、思维上具备了大胆置疑、积极向上、注重个性表现等条件,教学过程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优势,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课程具体

4、环节上,注重运用社会学课程中与他们身心特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如“个体社会化” 、 “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失调现象” 、 “社会初级群体”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在教师搭建好知识平台和进行的任务分配的前提下,让学生做一些自己周边社会中的实证调查,大学生正处于规范的社会化阶段,同时也开始承担逐步复杂的社会角色,各种角色失调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各种社团、协会和学生自我组织等都是各种初级群体的存在形式,所以学生身边原本就具备很好的调查资源。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升他们对这些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全日制本科生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容易以点

5、代面、缺乏对问题辨证而理性的思考,所以采取这样的教学安排可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他们的这些不足之处,总起来全日制本科生的教学安排形成以下环节:理论实践理论。函授生的年龄层次相对较高,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学课程涉及的很多现实问题拥有较多的发言权,尤其是对社会学课程中的“社会互动” 、 “家庭” 、 “婚姻” 、 “社区” 、“单位组织”等内容的实践层面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对各种社会关系及行为又往往容易陷入一般性认识的误区。针对这类教学对象,注重发挥他们“实证材料资料库”的作用,把讲授重点放在相关的社会学理论分析上,以提升他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深度,函数生的教学安排形成如下环节:实践理论。其三

6、,具体内容讲解方式上的“因专业而异” 。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关注点和偏好,在第一周对课程主要知识框架结构和进程安排介绍的基础上,加上连续两周的讲授,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讲授风格有了基本了解,这时笔者都要做一项调查,那就是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具体感受与需求。几年的调查结果都存在一个共性特点,那就是大部分学生很希望教师授课时能够多讲讲一些跟他们的专业紧密联系的知识,即学生对教师授课往往有极强的“功利性”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讲解方式上的“因专业而异” ,教师讲解某一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时,在运用社会学视角进行分析的同时,最好也要运用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的学科视角进行对比分析,所选用的案例

7、也尽量靠近授课对像的专业领域。例如“婚姻”在社会学里被定义为一种社会赞许的配偶约定,社会学更多从各种社会因素来看待婚姻,如双方的家庭背景、经济社会地位的变迁、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着婚姻的存在状态;法律视角下的“婚姻”更多被看成一种契约,双方对契约的履行状态决定着婚姻的状态;经济学视角下的婚姻是两个互有所求的人为了需求满足的最大化而结合在一起,婚姻的实质是两个人之间的“合作经营” ,二者需求的满足状态决定着婚姻的经营状态。所以,课程内容讲解方式上的“因专业而异”并不是完全以授课对象的专业需要作为讲解内容的取舍标准,以至与学生专业无关的内容一概少讲或不讲,导致“牵强附会”地迎合学生的“功利需求”

8、。而是当面对同一理论问题时,在社会学学科视角分析的基础上,尽量从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的学科视角来进行比较分析,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增强其理论辨别能力与理解能力。其四、对我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实践关怀。任何社会科学都承担着为社会实践服务的重任,社会学在此方面的特点尤其突出,学界一般把社会学的社会实践功能总结如下:社会学能够描述、解释社会现象,并对社会的各种可能发展途径和各种潜在事件的可能性做出尽可能细致的预测;寻找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发现解决社会问题的现实途径与可操作的措施;参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提供社会组织管理的知识。社会学从社会因素这一综合性角度出发,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经济、政治

9、、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供详细的实证调研材料,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为以上各种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依据。由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拥有关注我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实践关怀,重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新变化。如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婚姻家庭关系的新变化、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的新变化与特点呈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问题、户籍制度问题、各种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责任问题、文化发展问题(传统与现代之间、中西文化之间)等等。针对这些社会问题,社会学应该从自身角度对此做出分析与解释,哪些问题具有时代性?哪些问题具有持久的潜在性并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就适时出现?哪些问题可以不需要太过关注,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后就可自行消

10、失?哪些问题必须着力解决否则后患无穷?在这些分析与解释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以上社会问题的对策思考,最终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决策研究相结合,形成解决社会问题的“合力” ,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注意识。其五、构建中国社会学理论的学术关怀。我国社会学发展相对滞后,自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至现在 30 年的时间里,虽然基本形成了由社会学研究所、高等学校、学会以及实际工作部门构成的社会学研究、教学和工作体系,但目前我国的社会学体系建设还远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国际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说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是强调其“个性”的话,那么与国家社会发展接轨则是则是强调其“共性” 。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无法割

11、断其特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我国社会学理论的建构自然蕴涵了一个国家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对历史的追溯和现实的关注构成了中国社会学理论构建和发展的“本土”根基。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向授课对象传输这样的情结关怀与价值理念,但在讲授时应尽量避免讲解的格式化、一般化,即不应该是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应该侧重从价值层面和技术层面来启发学生对构建中国社会学理论重要性的认识,例如在讲授“社会制度”这一专题时,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我国在古代社会就已形成各种成熟的社会管理制度,但由于在“学术政治化、学术为政治服务”的社会环境下,缺乏对制度的理论研究,没有成长出科学化的社会制度理论。从价值层面上,要充分肯定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及我国拥有的实践基础。中国社会学理论的建构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适应人类发展需求的理论最终会遭到被抛弃的命运,我国社会学理论的建构要最大限度地反映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共性,如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社会整合问题、人的发展问题、公平问题、正义问题等等,都是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在这些共性问题上所形成的社会学理论,应该是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既注重本国特色,又体现人类共有价值追求的社会学理论是有生命力的理论,而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注重了这问一题,那么也必将是有生命力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