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提问的方式.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6168534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问的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提问的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提问的方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提问的方式下面谈谈几种提问的技巧: 1、诱导式提问 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诱导提问。 用形象语言创设新情境,诱导对问题的理解。 如“张三兴奋地提着一串刀币上街买肉,路遇李四提着一串铲币去买米,请问这是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的事?”显然比起“战国时货币形式有几种?齐、赵等国货币形态如何?”的问法有趣得多。实践证明,初中生对此类提问很感兴趣,记忆也很深刻。 以富有趣味的知识性提问,诱导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 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疑问的某些闪光点,诱导出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2、疏导式提问。 疏导式提问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历史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比较容易理解的小问题,逐一引导学生作答。这是

2、一种化难为易的提问技巧。 3、阶梯式的提问技巧 教师将所要展示的内容设计为环环相扣,前后连贯,形同“阶梯”的问题组,让学生登上我们的“阶梯”去寻根究底,直至问题完全解决。 按同一历史事件内部联系设计提问“阶梯” 。 从不同历史事件的联系设计提问“阶梯” 。 例如:讲日本明治维新时,首先让学生考虑明治维新的原因、内容、意义及其局限性,后又围绕这一问题提出如何评价明治维新?再深一层,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再进一步,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 1861 年改革的异同点。最后加一问:为什么明治维新能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不能?对同一史实,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多方思

3、维,既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了解”进入“研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根据历史人物对同一历史事件态度的变化设计提问“阶梯” 。 例如,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是反共反人民的,可是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同意接受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是为什么?通过精心设疑启发学生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探求:一是“九一八”事变后,他对中共和日本的政策或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二是西安事变后,他对中共和日本的政策或态度是什么?为什么?三是“七七”事变后,他对日本的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四是“八一三”事变后,他对中共和日本政策或态度如何?为什么?在学

4、生回答上述四个问题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概括出答案:根本原因是为保住自己的独裁统治。迫于英、美的压力,尤其是美国不愿看到日本独占中国。迫于国民党内部抗日派的压力。中共以大局为重,不计前仇,极力争取。最后教师点拨:蒋政策是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主次变化而变化。但维护其独裁统治则是根本出发点。通过这样设疑,学生不仅将基础知识掌握起来,而且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很好的培养。 4、比较式提问技巧。 5、迂回式提问技巧。 6、材料式提问技巧。 展示文字、图表或实物材料,即时即景发问,可深可浅,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强信号刺激,使之专注投入,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某些专题,让学生动手搜集史料,独立判断

5、回答问题。例如有的历史教师给初中生讲成吉思汗的专题,设计了几个问题:第一,成吉思汗的经历和个性;第二,蒙古军队的编制;第三,蒙古游牧帝国的建立。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问题,搜集史料并展开讨论。学生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认识到“蒙古人征服的后果并不仅仅是破坏性的。蒙古人征服前,东西方是完全隔绝互不了解的,蒙古人起到了某种作用,像是建起一座越过亚洲的桥梁。蒙古人曾经一度把世界变小了。 ”教师的这种史料提问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仅仅掌握以上六种提问技巧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在历史教学中的如何提问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运用提问突出重点,问题的难易程度到底如何才适度;提问的时机如何选择;提问频率数量到底多少才好;如何鼓励学生发问,如何使学生会问等等。有很多问题还值得我们去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