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必修三 、四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66483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三 、四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 、四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 、四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 、四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 、四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必修三 、四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教师版蜀道难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 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4、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 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

2、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mn)参(sh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8.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

3、,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流争喧豗(hu),砯(p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 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i)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登高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 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

4、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n),潦倒新停浊酒杯。5、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琵琶行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 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 3 个句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2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 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3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4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

5、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6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7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 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8.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9.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0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

6、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 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11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12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13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4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15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 倾的诗句是: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

7、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16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7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8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 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 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9、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写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锦瑟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 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

8、锦瑟一诗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 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5、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 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劝学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孔子曰:“学

9、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学不可以已”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 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 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 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

10、高之博见也。 ”6、荀子劝学中“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 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 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 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0、荀子劝学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1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 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

11、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学不可以已。1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 组织在一起,形成 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 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

12、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假舆马 ”、“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 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 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13、”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 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 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1、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

14、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 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3、 “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2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 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5、“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通 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

15、,就要“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27、用“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2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 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2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博学”的君子,就要“日参省乎己”,可见,学 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30、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

16、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3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32、 “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3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3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35、 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17、,无以成江海。 ”3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蜀道险峻高大,易守难攻的特点,极有气势;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师说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师说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5、师说中

18、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6、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吾未见其明也。”7、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8、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与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9、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0、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

19、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在师说中, 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 “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1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的错误态度。14、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 对 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 ”;对自身“则耻师焉 ”。1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6、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