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热现象课题 热现象 第一节 温度计(1 课时) 执教教学目标重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演示 演示用温度计,烧杯 3 个,冷水,温水,热水,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教具学生 实验室用温度计(2 人 1 支)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
2、度这一概念。二教学过程设计一 温度请一位同学操作图 4-1 实验,并说明感觉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 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二 温度计1构造和原理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摄氏温度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
3、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度,沸水温度规定为 100 度。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叫 1 摄氏度,写作 1 。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 37 ,读作 37摄氏度。教师: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高低相差很悬殊。请大家看课本图24-3, 回答教师的提问。3教学过程设计3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 273 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了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 K 表示。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 273 摄氏度为起点。-273 =0 K,0 =273 K,100 =373 K。所
4、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 273 就等于热力学温度。练习:(1)水的沸点=_ =_ (2)沸水的温度=_ =_(3)绝对零度是_ =_ (4)人体正常体温是 _ =_4.体温计学生阅读课文“体温计“,回答以下问题。(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围是从 35到 42 。)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样?(3)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最小一格表示 0.1 )(4)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近 10 分钟?(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使体温计中水银的温 度跟人体温度相等。 )(5)测体温前,为什么要
5、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 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下甩。)三归纳总结三思考与作业 课本 P46,1、2、3;四板书热现象 第一节 温度计一温度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二温度计1、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2、 结构3、 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三摄氏温度11 摄氏度规定:P452读法:5读:5 摄氏度;-5读:负 5摄氏度或零下 5 摄氏度。四热力学温度(T=t+273k)五体温计1特殊结构:弯曲细玻璃管(内装水银)2量程:35至 42,分度值是 0.14
6、五说明5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 第二节 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执教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温度计;2、练习估测温度重点 学习使用温度计难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演示教具学生 温度计、热开水、烧杯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什么叫温度?2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3零下 4.7 摄氏度,写作 ,读作: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观察温度计1我们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认真观察温度计,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量程是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因为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值,则无法进行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了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但不能测出结果,还会使温度计
7、内的液体把温度计胀破。所以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还要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今天我们来测量冷水、温水和热水的温度,大家判断你的温度计是量程是否合适?2正确读数(用小黑板展示)二正确使用温度计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1)估:首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2)放:应使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学生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6教学过程设计(4)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三学生实验实验步骤1倒
8、一杯热开水,先估计它的温度,再测出它的温度。数据填入表格2再往热水杯中倒入一些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3再倒入少量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四小结五练习(P49-1.2.3)学生实验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二节 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一正确使用温度计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1)估: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2)放:玻璃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4)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五说明7第 周
9、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 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 执教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重点 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难点 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演示 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教具学生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
10、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二教学过程设计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除此之外,蜡、松
11、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2.演示实验(P50,图 4-7)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t 温 () D3.海波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B CA t/min(1)AB 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8(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 点)9教学过程设计(3)在 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4)在 CD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4熔点教师:除了海波以外, 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
12、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纯海波的熔点是 48。我们实验用的海波不纯,熔点低于 48。5、凝固曲线 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 A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B C D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t (1)DE 段。海波是_态,_热(填“吸“或“放“),温度_。(2)EF 段。海波的状态是_,_热,温度_。(3)FG 段。海波的状态是_,_热,温度_。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
13、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7.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 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 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 ”(总结出晶体熔化和 凝固的条件)学生回答回答思考回答问题三思考与作业 课本 P52,四板书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态叫熔化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体态叫凝固二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3熔点和凝固点4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5晶体和非晶体重要区别三熔化吸热,凝 固放热1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并吸热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凝固点并放热。五说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