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3 岁婴儿教育的意义一、教育的意义我国3 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 提出的教养原则是:在婴儿的每一项生活内容中都有保健与教育两重任务。基于 03 岁婴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他们的教育必须与培养密切配合来进行,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即称为教养结合,这种教育的方式是在对婴儿的生活照料、护理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教育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婴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优良的社会新一代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1、婴儿教育的生理基础科学研究显示:大脑是一切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参见图 2.2)。从脑重、脑皮层结构以及脑机能的变化程度等反映大脑发育、成熟情况的
2、一系列重要指标来看,婴儿时期的大脑发育优于身体发育,已接近、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人的成长发育取决于对脑细胞刺激的程度,人脑的发展是婴儿接受教育的物质基础,也为婴儿心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2、婴儿教育的心理基础研究表明:人的潜在能力的发展只存在于其生命过程的某一特定时期。在此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才能获得最佳发展,甚至形成某些特殊的能力。心理学家称这种特定时期为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称为“敏感期” 。大脑发展的关键期。智力是大脑发育的集中表现。大脑的结构和机能虽然受遗传影响,但却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发育完善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对婴儿的智力发展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教育可以促进婴儿大脑的
3、发展。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婴儿从呱呱落地到 3 岁,是掌握语言的最佳时期,尤其在 2 岁左右,学说话的积极性最高,心理学家常把这个时期称之为孩子“叽叽咕咕,滔滔不绝”时期。感觉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说过:“感官的作用是一切心理发展的基础” 。从婴儿感官的整体发育状况看,3 岁以前是进行感觉教育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形成(人格培养 )的关键期。3 岁左右,婴儿神经传导功能迅速正确,动作开始表现得比较成熟。同时,开始出现了自我意识,逐渐把自己从周围环境中分化出来,在行为上力图摆脱外界的束缚,出现“第一反抗期” 。近代科学认为,3 岁已经在人生道路上跨进了新的阶段,在体格、神经、心理和智能水平方
4、面都出现了新的特点,人格是否健全在3 岁左右就奠定了基础。3、教育对婴儿成长的导向作用成果研究表明:03 岁的婴儿不仅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而且还可以向外界环境提出自己的要求,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说明,婴儿从出生之日起就需要教育,也能够接受教育。婴儿的发展需要教育,良好的教育能够促进婴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婴儿智力发展的关键在于接受教育的环境,决定婴儿之间个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接受教育的时间和程度。对婴儿进行教育的环境的条件,即在大脑敏感期接受外界的刺激状况,直接决定婴儿智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的职能是帮助婴儿发展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把激发人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5、作为重点,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婴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按照国际 21 世纪委员会的观点,判断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是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让婴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二、婴儿教育常存在以下的误区: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智力开发。过分强调知识灌输,把教育片面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把智力开发等同于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各种早期教育方案效果的追踪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学习的知识和读写算训练的效果是短期的(大约可以持续到小学 4 年级) 。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婴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没有社会
6、经验和固定的模式。所以经常会犯各种“错误” 。如果时时处处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就会让婴儿失去信心。对婴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若干个“第一次”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过早进行专业训练。过早地确定培养目标,过早地进行高强度训练,不利于婴儿身心健康发展。科学的早期教育必须是尊重儿童(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兴趣、需要、发展特点) 的教育。真正体现早期教育的价值,使它成为人一生良好发展之基础的因素是期间形成的学习动机和态度。4、关注婴儿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对婴儿进行早期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与社会效益研究表明,婴儿的早期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个体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婴儿的早期教育也是提高义务教育效益、消除贫困(包括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 )的社会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关注婴儿早期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发展知识经济、提高民族素质,必然要重视早期教育。我国 06 岁的儿童超过 l.3 亿人,通过对婴儿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必将对培养亿万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