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成语及典故(中).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159749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及典故(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成语及典故(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成语及典故(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成语及典故(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成语及典故(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成语及典故(中)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语出 北史袁聿修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 近义 瓜李之嫌 用法 常常构成“有之嫌”的格式;故有“瓜李之嫌 ”的说法。“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管中窥豹 释义 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痕。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语出 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载庚申令: “议者或以军吏虽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国之选论者之言;一似管窥虎欤!”南北朝

2、刘义庆世说新语:“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近义 窥豹一斑 管窥所及 以管窥天 反义 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成语故事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十分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说上几句行内话。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了(遂拂袖而去)。“管中窥豹”、“拂袖而去”二成语皆出于此。汗牛充栋 释义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语出

3、唐柳宗元柳先生集卷九陆文通先生墓表 :“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近义 左图右史 不计其数 浩如烟海 反义 寥寥无几 屈指可数 寥若辰星 用法 含褒义。用以形容藏书之多。 辨析 和“浩如烟海”;都可形容书很多。但仅表示“多”;可形容著作多、书多;“浩如烟海”不仅指书多;还可形容文献、资料、诗词、生活事件的繁多。见“车载斗量”成语故事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尊他为圣人,当时就有三千人跟随他学习。当时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曾经整理和修改过春秋等。孔子说“春秋以义”,也就是要用春秋来让人们明白“义”。但是孔子一生没有写什么自己的著作,只是“述而不作”。 论语中说,有一次子贡向孔子请教“天道”

4、的问题,孔子说:“我不想说这个。”子贡说:“夫子如果不说的话,我们如何能照着去做呢?”孔子说:“天道怎么能说得清呢四季因它而运行,万物因它而生长。天道怎么能说得清呢?”这也许是孔子不写的原因吧。 唐代柳宗元说:“自从孔子修改过春秋以后,给它作传的人就多起来了,当时就有五家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后来历朝历代,都有成百上千的人为它们作注讲疏,写出了很多见解不一的著作。这些书堆起来能塞满屋子,运出去要使牛马都累得出汗。” 沆瀣一气 释义 沆瀣:夜间的水气。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

5、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语出 宋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 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近义 狼狈为奸 同流合污 反义 志同道合 肝胆相照 精成团结 用法 含贬义。比喻气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成语故事隋唐时,读书人要做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唐僖宗当政期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来到长安应考。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地录取了。发榜那天,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

6、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为座主,见到崔涩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于是,爱凑趣的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象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怙恶不悛 释义 一贯作恶;屡教不改。怙:坚持;悛:悔改。 语出 先秦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 近义 死不悔改 罪大恶极 反义 翻然悔悟 痛改前非 用法 用作贬义。用来指不肯悔改的坏人。成语故事西晋末年,中原再次出现混乱,一些少数民族在

7、北方建立起独立的政权,史称国时期。 前赵的国君刘濯,本为匈奴族,他依仗武力夺取了汉刘渊建立的政权,建都长安,威震一时。 和刘濯同时的另一位武将石勒原是羯族人,从小做商贩。后来,石勒投奔刘渊从军,立下战功,被封为大将。石勒对刘濯的篡权很不满,伺机灭掉刘濯取而代之。石勒经过多次与刘濯交战,使刘濯的军事实力日渐削弱。于是,刘濯对石勒改换收买拉扰的策略,派心腹郭汜为使者,前去封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衔,进爵赵王,领二十部,出入乘金银车,驾云马,冕带十二旒,夫人封王后。石勒答应下来,为了表示谢意,他特派王修等人为大使前往刘濯处拜谢。 刘濯手下有个叫曹平的谋士,原是石勒的舍人。他告诫刘濯说:“石勒派王修等人

8、前来,外表上是来答谢,实际上是要观察各郡的虚实,以便伺机发起攻战。”刘濯听后大怒,待郭汜等回来,立即将来使王修斩首,并下令撤销了对石勒的封授。石勒听后怒不遏,下令灭了曹平的三族,以后召集大臣说:“我们派出使者本是为了修好如初,并无他意,但刘濯却长恶不悛,反而杀害了表示诚意的使者。这实在是做恶多端,不可饶恕!所以,我决定自取赵地自立为王。”于是,石勒设了太医、尚方、御府诸令,并专门修了正阳门,正式称起王来。公元年,石勒杀了刘濯,建立起后赵政权。“长恶不悛”,后引申为“怙恶不悛”,用以比喻作恶多端而不可悔改的人。 涸辙之鲋 释义 涸:水竭;干涸;辙:车轮的迹;鲋:鲫鱼。指干涸车辙里的鱼。比喻处于困

9、境;急待救助的人。 语出 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声。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近义 涸辙之枯 嗷嗷待哺 反义 绝处逢生 用法 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也作“涸辙之鱼 ”、“涸辙枯鱼”。 例句 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办法 成语故事 庄子家里很穷,经常因为没钱买粮而忍饥挨饿。有一天,庄子家又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

10、监河侯家去借粮。监河侯本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但看见这么清高的庄子登门求助,便爽快地答应借粮,同时说道:“借你粮食当然可以,不过得等我收了老百姓的租税之后才能借给你,你觉得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十分生气,他恼怒地对监河侯说:“ 我昨天从家里走了很远的路到你这里来,走在半路上,突然听到喊救命的声音。我当即朝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一看,原来是躺在干枯的车沟里的一条小鱼在呼救。”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 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我当时连忙上前去问道:小鱼啊,你为什么来到这里?小鱼回答说:我原本住在东海,今天不幸落在这车沟里,快要干死了,请你给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的命吧!”监河侯听了庄

11、子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小鱼。庄子冷冷地说道:“ 我当时说: 好吧,等我到了南方,去劝说吴、越两国国王,把西江里的水引来救济你,让你随江水愉快地游回东海去,你看怎么样?”监河侯一听,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便说:“ 那怎么行呢?”“是啊,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气愤地说: 我失去了依赖的水,没法活下去。我现在只要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命了。如果等你引来西江水,我早就死在这里了。那时候,你只能到卖鱼干的店铺里去找我了。 邯郸学步释义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

12、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语出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近义 鹦鹉学舌 东施效颦 数典忘祖 反义 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 择善而长 用法 含贬义。比喻机械地照搬模仿;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忘却了。也作“学步邯郸” 辨析 和“数典忘祖”都有“忘本”的意思。但“ 数典忘祖”仅有此 意;而还有“别的也没学到”的意思。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

13、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好好先生 释义 指不坚持原则;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语出 元无名氏水仙子冬曲:“只不如胡卢兄弟每日相逐趁;到能够吃肥羊饮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近义 明哲保身 反义 混世魔王 凶神恶煞 用

14、法 常与表示人的名、代词并列作主语同位语;或作“做”、“是”的宾语。含贬义。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后,深感要扩大自己的力量,必须得到有智谋的人辅佐。他听说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在襄阳地区很有声望,特地去拜访他,请教他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就在这次会见中,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俊杰,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庞统。后来,这两人都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司马徽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社会斗争相当复杂,他自己却经常装糊涂,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不管是好是歹,他总是回答“好”。日子久了,他也就成为“好好先生”。二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近来身体是否安好。司马徽回答说:“好”。又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前来拜访,伤心地

15、谈起了自己的儿子死了。不料,司马徽听了竟说:“太好”。他的妻子等朋友走后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有德行的人,所以直言相告。哪里有听别人说儿子死了,反而说好的?”司马徽回答说:“好啊,你的话也是太好。”妻子听了,弄得哭笑不得。噤若寒蝉 释义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语出 宋张守题锁树谏图后:“尝怪士处明时;事贤主;履高位;噤如寒蝉;或至导谀以误国。” 近义 缄口结舌 守口如瓶 反义 口若悬河 侃侃而谈 用法 形容因遭受恫吓或其他原因而不敢说话。有时也形容冷得像寒蝉那样一声不响。 辨析 与“守口如瓶”有别:多指由于害怕而不敢作声; “

16、守口如瓶”多指由于谨慎而不肯多说。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有个文人叫杜密,刚正不阿,他任太守等职期间,参加过打击宦官集团斗争,他执法严明,对宦官子弟有恶必罚,有罪必惩。后被革职回颍川老家。在家他仍关注国家大事,经常拜会颍川郡守、县令,畅谈天下大事。可是同郡的原在四川任蜀都太守的刘胜辞官回家,与他迥然相反,闭门谢客。颍川太守王昱找杜密说:“刘胜清高,公卿屡次推举他任职,他都拒绝了。”杜密听出王昱话中有话,提醒他出来做官,直言道:“像刘胜这样的人应当为国为民多做些事情。但是他对好人不予举荐,对恶人坏事不敢揭露批评,明哲保身,一声不吭,就像冷天的知了(自同寒蝉),实乃当世之罪人;而我与他相反,让你赏善惩恶

17、,为你尽微薄之力。” 举案齐眉 释义 案:有脚的托盘。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语出 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近义 心心相印 相敬如宾 夫唱妇随 反义 琴瑟不调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成语故事东汉人梁鸿,字伯鸾,年轻时家里很穷,由于刻苦好学,后来很有学问。但他不愿意做官,和妻子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着俭朴而愉快的生活。 据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和孟光婚后,隐居在灞陵(今陕西长安县东)的深山里。后来,迁居吴地(今江苏苏州)。两人共同劳动,互助互爱,彼此又极

18、有礼貌,真所谓相敬如宾。据说,梁鸿每天劳动完毕,回到家里,孟光总是把饭和菜都准备好了,摆在托盘里,双手捧着,举得齐自己的眉毛那样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面前去,梁鸿也就高高兴兴地接过来,于是两人就愉快地吃起来。脍炙人口 释义 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 语出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 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用法 含褒义。 辨析 和“喜闻乐见”;都有(文艺作品)被人喜爱;受到人们称赞的意思。不同在于含义广;除了含有人们普遍传诵意思外;还可指受人喜爱的肉菜;“喜闻乐见”只表示“受人喜爱”;语义比窄。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孟

19、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

20、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孟子回答说:“烩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莼羹鲈脍【释义】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借指怀念故乡的心情。【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思乡辞官。【近义词】莼鲈之思成语出处 世说新语 .说鉴、 晋书 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 名爵 乎!遂命驾而归。 “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

21、鱼脍,曰: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令张翰弃官而返乡的这道苏浙佳肴,就是“ 莼羹鲈脍”。鲈鱼产于近海,味道鲜美;莼菜者,多年生水草也。张翰系西晋文学家,江苏吴县人,他在北方做官,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莼羹鲈脍”,竟辞官归家,足见美食与乡愁的渊源了!晋代有一个人叫张翰,字季鹰。他曾多年在洛阳任齐王司马炯的属官,官职不高,难以施展抱负。又因官府诸事繁杂,颇多不顺心之处。加之他预见到司马炯将要垮台,恐累及自己,便想避祸退隐。 他曾对同郡人顾荣说:现在天下战乱纷纷,战祸不断。凡有名气的人都想退隐。我本人是山林中人,对官场难以适应,对时局又很绝望。看来,也该防患于未然,考虑一

22、下以后的事了。然而要断然放弃眼前的功名利禄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他迟迟未作出最后的决定。一年秋天,季鹰在洛阳感受秋风阵阵,似乎带来了 泥土 的芬芳,他突然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绪。接着,他又回忆起家乡吴地 莼菜 羹和鲈鱼脍等佳肴美味,更觉得乡情无法排遣。于是,他自然自语地说:人生一世应当纵情适意。既然故乡如此值得留恋,我又何必定要跑到几 千里之外 ,做这一个受拘束的官儿,去博取什么名位呢?接着他毫不犹豫地到齐王那里辞了官,千里驱车,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就在季鹰辞官回乡不久,齐王司马炯谋反被杀,他手下的人纷纷受到牵连,有好些人还丢掉了性命。只有张季鹰幸免遇难,人们都称赞他有先见之明。后人用莼羹鲈脍或季鹰思

23、归等典故形容人不追求名利,凡是顺乎自然。或用以形容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成语相关围绕“ 莼羹鲈脍 ”,古人创造出 “鲈莼”、“ 莼脍”、“忆鲈鱼” 、“忆鲈”、“思鲈”、“秋风鲈脍”、“鲈肥莼美” 、“脍美莼香”、“ 张翰鲈 ”、“张翰脍” 、“张翰思归”、“ 秋风思归”、“江东脍”、“莼鲈秋风”等专用词汇来演绎佳肴之美和思乡之切买椟还珠mi d hun zh 释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语出 宋程颐与方元寀手帖:“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蔽;人人皆是。” 近义 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 反裘负薪 成语故事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

24、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往回走去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

25、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门可罗雀 释义 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 语出 史记汲郑传赞:“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近义 门庭冷落 反义 门庭若市 用法 一般用于形容商业服务部门生意不兴隆;顾客很少的冷清的情形;也可形容门庭冷清故事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曾经为汉武帝手下的、两位大臣合写了”一篇传记,一位是汲黯,另一位是郑庄。汲黯,字长孺,濮阳人,景帝时,曾任“太子洗马”,武帝时,曾做过“东海太守”,后来又任“主爵都尉”。郑庄,陈人,景帝时,曾经担任“太子舍人”

26、,武帝时担任“大农令”。这两位大臣都为官清正,刚直不阿,曾位列九卿,声名显赫,权势高,威望重,上他们家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出出进进,十分热闹,谁都以能与他们结交为荣。可是,由于他们太刚直了,汉武帝后来撤了他们的职。他们丢了官,失去了权势,就再也没人去拜访他们了。开封的翟公曾经当过廷尉。他在任上的时候、登他家门拜访的宾客十分拥挤,塞满了门庭。后来他被罢了官,就没有宾客再登门了。结果门口冷落得可以张起网来捕捉鸟雀了。官场多变,过了一个时期,翟公官复原职。于是,那班宾客又想登门拜访他。程公感溉万千,在门上写了几句话:“一生一死,乃知交情;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责一贱,交情乃见。”罄竹难书qng zh n

27、n sh 释义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语出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近义 罪大恶极 数不胜数 用法 用作贬义 辨析 与“擢发难数”有别: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尽; “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后,积极地向隋军进攻。 此时,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尽的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完炀帝

28、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入木三分 释义 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 语出 唐张怀瓘书断:“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近义 力透纸背 铁画银钩 反义 略见一斑 用法 用作褒义。称颂别人或评论深刻的用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 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