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星星变奏曲,江河,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朦胧诗:多用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诗人是文革后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诗人利用诗歌的形式反思现实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80年。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星星变奏曲,江河,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第1节,谁不愿意 每天
2、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的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第2节,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提示: 冻僵的夜晚、风,比喻苦难寒冷的现实。 瘦小的星,比喻艰苦的历程中仅存下的自由和温暖,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
3、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提示: 飘动的旗子比喻自由快乐、成功的喜悦。 火比喻诗人为了追求光明燃烧自己。,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星星变奏曲江河,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
4、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星星变奏曲江河,诗歌赏析角度 意象、意境、情感结构、写法、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结构、写法、语言,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情感:对美好理想的热烈向往,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情感: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诗歌赏析角度 意象、意境、情感结构、写法、语言,意象、意境、情感 结构、写法、语
5、言,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诗歌表达了现实中的挣扎,和向往光明、温暖、自由的愿望。,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相同点:都用假设的句子“如果-谁还需要-还会-” 开头。不同点:分别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从正反两方面表达对光明的渴望。,本诗两小节主题相同,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但上下两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正反两方面来写,正是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拓展延伸 “研讨与练习三”,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6、夜晚“柔软得像一片湖”用了通感修辞,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鸟落满枝头”、“星星落满天空”在形态上都指密集在一起,有相似之处,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二者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第一问:“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从听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一团团白丁香胧胧” 从视觉上描写白丁香的朦胧。它们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美好的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第二问: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用“闪闪烁烁” 来形容声音,拓展延伸 朦胧诗赏析,远和近 顾 城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一代人顾 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7月,作业 1 造句 如果如果 谁不愿意谁不愿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