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615425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醉翁亭记教案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计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课时数:3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复备栏正文(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一、导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

2、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二、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欧阳修(1009-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 4 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 岁能作诗赋,21 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高若讷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后回朝任太子中允、

3、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州等。回朝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 ,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 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另外他还和宋祁合修新唐书 ,独撰新五代史 。 2写作背景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 ,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

4、怀。3出处:2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三、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悉课文内容: 1生字:滁(chu) 壑(he) 琅琊(langya) 潺(chan)酿(niang) 僧(seng) 辄(zhe) 霏(fei)暝(ming) 朝(zhao)而往 伛偻(yu)( lv) 洌(lie) 蔌(su) 射者中(zhong) 弈(yi)觥筹(gong)

5、 翳(yi)2重点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之者谁:为命名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野芳 发而幽香:香花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宴酣 之乐:尽兴地喝酒 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表并列泉香而酒洌而 表承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修饰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表陈述环滁皆山也也 表肯定山之僧智仙也 表感叹在乎山水之间也四、再读课文 集体朗读全文。要求: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画出来四、朗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学生放声读课文,达到熟读的地步五、疏通全文大意。可先给学生译文,但不需细讲,只了解大

6、概即可。3课题: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计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课时数:3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复备栏正文(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一、复习导入二、研读课文(一)第一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 也。

7、 ” 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来饮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划分层次? 第一层:亭的自然环境。 (醉翁亭也。 ) 视觉角度:俯仰 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 第二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 (寓之酒也。 ) 5 小结: 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4(二)第二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 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

8、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5、 小结: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三)第三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酒宴上陈列的东西? 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划分层次? 第一层:滁人游山之乐 (游也。 ) 第二层:众宾宴饮之乐 (欢也。 ) 第三层:太守宴醉之乐 (醉也。 ) 5小结: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四)第四段: 1 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 学生串译。 3 提问检查理解

9、情况: 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 乐” 4 小结: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三、小结5课题: 醉翁亭记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计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 的写法。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课时数:3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复备

10、栏正文(包括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一、总结全文: 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何谓“醉翁亭”? (一)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二)乐在赏山水 (三)乐在与众人醉 (四)禽鸟乐众人乐太守乐(“醉能同其乐” )(以乐掩其郁) “醉翁” 主旨与民同乐 三、写法探究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2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 “峰回

11、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6想。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 、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四、小结全文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 “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 ,正是为了写“乐” 。作者的“

12、山行”和“闻水声” ,都暗寓着一个“乐”字。在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 并点出“乐亦无穷” ,使读者渐人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时, “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 ,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

13、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 21 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 25 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内涵。五、背诵课文1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人手,尽量不死背。第一自然段,共 ll 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 4 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外);第 5 句至第 9 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 “醉翁”之号的由来;最后两句放在一起背。其他段也先分一分层,将内容相关联的 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2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培养强记能力。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2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