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司马谏议书 本文通过作者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四条罪状”的反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全文一气贯通,结构严谨。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词典,通过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四条罪状”的反驳,从而感受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3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做事坚持原则,说话要委婉有礼、谦恭敬人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四条罪状”的反驳 2、教学难点:文中出现的文言的一些客套话。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法为主,点拨法,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之所以确定以“朗读法为主”的原因是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具体
3、如下:1、勾画圈点法:通过圈划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2、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进行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王安石以及“王安石变法”的资料。 (2)布置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揣测朗读停顿,朗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圈点出自己认为需要积累的文言词汇。 (二)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可适当补充,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课文作者和时代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文学常识的掌握也是中考时文言文重点要考得的知识点之一,另外
4、,通过读课文,学生知道了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自己还不能解决,需要上课时仔细听讲才能解决,这样,听课时就会有侧重点。(三)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借助注释和词典,逐句解释,疏通文意,落实字词,了解这封信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落实一些文言实词,特别是中考时要求掌握得 150 个实词,从文中找出来重点记忆。还有一些重要的句子翻译也要重点记忆。疏通文意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了解的过程,但这时对课文的理解还是表层的,对课文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四)精读课文,分组讨论1、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 王安石反驳司马光的谏议的立论依据是什么?3、 本文为何要用盘庚的
5、典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去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这样就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有了从表到里的认识。(五)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这封信的语言风格:1、语言委婉有礼。显得谦恭敬人。2、语意坚定,旗帜鲜明,柔中有刚。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再去品读语言,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六)布置作业1、诵读课文,进一步巩固文言文字词的积累。 2、背诵、默写第二段3、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赞同变法还是反对变法?课后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进一步丰富相关资料,为自己选择一个身份,用文言给王安石或司马光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本题为提高题,让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试做。) 板书设计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受命于人主议法举先王之为天下 辟邪说 天下 怨谤 度而修之于朝廷政以兴利 理财 难壬人众 汹汹然 王安石: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