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学案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了解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知道眼镜的作用,保护眼睛。学习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睛的光学作用学习难点:眼睛的光学作用课前复习: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它的成像原理是_ _ _2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拍照物体照得大些,应如何调节镜头到物体的距离?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是否也调整?新课学习:一、自学指导:1、眼睛的构造:在我们的五官当中,眼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结构上看,眼球好像一架_和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形成物体的像2眼晴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靠_来改变_的厚度,从而改变这架高级相机镜头的焦
2、距3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_ _,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_前,可利用_的发散使用来矫正4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_ _,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_后,可利用_的会聚作用来矫正二、联系实际:1、眼球的自动调节(1)正常人的眼睛的“焦距”都小于 2cm,而我们平时看物体时,物体到眼球的距离和 2cm 比较有什么特点? .(2)由于 u2f,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3)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这不是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 (4)物距一般都大于 ,成 的实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到了我们的大脑中,人们与
3、生俱来就适应这种感觉,因此人们的感觉好像成了一个正立等大的像(5)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就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达到改变眼睛“焦距”的目的晶状体变得扁平时, “焦距”大,能够看清 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得凸起时, “焦距”小,能够看清 处的物体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 25cm,因此人们把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2、近视眼的形成原因:结合生活思考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3、视角:物体对眼睛的光心 O 所张的角,叫做视角从图 323 中可以看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决定于视角视角越大所成的像越大,看物体越清楚同一物体离透镜近成像越 ,离眼睛近时视角大,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就大
4、;离眼睛远时视角 ,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小,这就是物体离眼睛近比远时看物体清楚的原因,人们在观察微小物体时总是把它放在离眼睛 的地方,以增大视角,使像大些三、课堂反馈: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之一是晶状体太 ,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可以利用_镜能使光线_的特点来矫正。3、远视眼是由于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到一点就到达_了。我们可以利用_镜能使光线_的特点来矫正。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为_cm;要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脸部,平面镜到人脸的距离最好是_cm.4、仔细观察近视镜和远视镜,它们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和度数浅的有什么不同?你能鉴别一副老花镜的两个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吗?说明方法和理由。四: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