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语文教学内容:隆中对【阅读要点】【语言卡片】1生字诣(y) 沔(min) 璋(zhng) 胄(zhu)恤(x) 箪(dn) 殆(di)戎(rng)2雅词莫之许:就是“莫许之” 。之,代词,代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许,承认,同意。谓为信然:说是确实这样。谓,说。信然,确实这样。器:器重,重视。与俱来:和(他)一起来。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屈致:委屈(他) ,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诣:拜访。凡:总共。乃见:才见到。因屏人: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因,于是、就此。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崩溃。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
2、衰败。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 ,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就因此失败了, (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用,因此。猖蹶,失败。然志犹未已: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犹,仍,还。已,止。计将安出:意思是说,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计,计策。出,产生。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利尽南海: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利,物资。尽,全部取得。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说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大概是天拿来资助将军的。殆,大概。资,资助,给
3、予。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3一词多义(1)为:好为“梁父吟” (作动词,可译为“唱” ) ;谓为信然(译作“是” ) ;以弱为强者(作动词,可译为“成为” ) ;贤能为之用(表示被动读阳平,可译为“被” ) 。(2)将:则命一上将(名词,将领) ;将荆州之军(调动,率领) ;君谓计将安出(副词,将要) 。(3)然:谓为信然(形容词词尾):然操遂能克绍(连词,然而) ;豁然开朗(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志犹未已(连词,然而) 。(4)已:然志犹未已(动词,停止,完) ;自董卓已来(介词,通“以” 。 )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副词,已经) 。4省略句君与俱来(“与”的后面省
4、略宾语:之。句意是:您和他一起来。 )此诚不可与争锋(“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句意是:既然如此,我们实在是不能和他争强斗胜。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以”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句段品味】1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品味:“躬耕陇亩” ,并不是简单地写他亲自耕作,而是着重说明他隐居于田野。于此我们可以想到,一个负有卓越才识的人而隐居不仕,必有重重忧事在心。而“好为梁父吟 ”,就正含蓄地揭示了这个问题。 梁父吟 ,是古歌曲,是一首流传在齐鲁之间的感慨时事、忧伤战乱的歌曲。诸葛亮吟诵这首歌曲,在于借古抒怀,以表达他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战的不
5、满。作者用一“好”字,说明他并非偶尔一吟,可见其感慨之深。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品味:“身长八尺” ,是外貌描写。这堂堂仪表的外貌描写,不仅为了显示了人物的魁伟英俊,而且也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作者接着写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这就更看出他不同于芸芸众生。管仲,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成就霸业的显赫一时的豪杰。乐毅,是战国时期燕昭王的国相,曾率五国之师伐齐,拿下齐国七十余城,迫使齐滑王狼狈出奔的英雄。诸葛亮“自比于”他们,说明他和他们一样胸怀大志,决非庸人。3凡三往,乃见。品味:这既体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是对诸葛亮自许甚高,决不轻易
6、结交出仕的再次揭示。刘备“凡三往”求见诸葛亮,证明了自己的诚心,诸葛亮这才同他相见。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品味:刘备首先从“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的天下政治形势说起,表露他对汉室江山倾颓,皇帝遭到挟持的深切忧伤,以及对奸臣(主要指曹操)窃取政权的强烈不满。接着又以十分谦逊的口吻和坚定的态度述说了自己“兴汉除奸” “欲信大义于天下”的抱负。最后诚挚恳切地提出咨询,向诸葛亮求教,从而引出诸葛亮的对策。5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7、,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这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
8、成,汉室可兴矣。 ”品味:诸葛亮在对策中,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相当周详地描绘出了一个魏、蜀、吴鼎足三分之势的蓝图。这个蓝图,是建立在对现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刘备后来就是基本上按照这个政治方案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历史的实践雄辩地证明,诸葛亮的预见非常英明。只是由于刘备、关羽曾一度没有坚定地执行联孙抗曹的外交政策,结果遭到了孙、曹两面的夹攻,而失去了荆州。特别是吴、蜀彝陵一战,西蜀元气大伤,再加上刘备和诸葛亮相继死去,后主刘禅昏庸无能,西蜀每况愈下,致使诸葛亮“兴复汉室” 、统一中国的规划完全落空。【课文赏析】译文:与众
9、不同的抱负。徐庶的推荐。刘备问计。诸葛亮出策。写刘备劝关、张要信任诸葛亮。再次侧面表现。赏析: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按传记的一般体例写主人公年轻时代的事情,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第二部分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此处惜墨如金,用笔洗炼;第三部分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第四部分是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本文以十分洗练的文笔,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这是正面描写,“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为全文的纲,以下都围绕着这一句来写。 “躬耕”是表面现象,“自比于管仲、乐毅”才是诸葛亮的真正抱负,然而“时人莫之许也” 。这就
10、从侧面否定了正面。但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徐庶却“谓为信然” ,又从侧面肯定了正面。然后,借徐庶的口进一步肯定诸葛亮为“卧龙” ,再次侧面肯定了正面。可是刘备却说:“君与俱来。 ”可见,刘备还是不以为然,又从侧面否定了正面。徐庶却说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只能“就见” ,不能“屈致” ,则又从侧面肯定了正面。第 3段写刘备三顾茅庐痛陈隐衷的情况,表面上写刘备,实际上仍是侧面写诸葛亮。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可见他的志向并不在于君临天下,而在辅明君复兴汉室。刘备叹惜“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诸葛亮深有同感;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精神,使诸葛亮激情奋发。这是他俩政治结合的基础,而刘备
11、“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三顾茅庐,诚恳求教,更使诸葛亮不能不动情,这时,他确认刘备是自己心目中的明君,因此才有著名的隆中对策。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为文章的“蓄势”内容。下面是诸葛亮的大段对策,是文章的高潮。诸葛亮隆中对策有两点是最可贵的:实事求是和强调人的因素。诸葛亮首先总论天下形势是“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只要有实力,就可以称霸一方。这是当时存在的事实。然后,在众豪杰中举出曹操和孙权来分析。诸葛亮针对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实际情况,告诫刘备实在不可与曹操争锋。而曹操的实力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诸葛亮认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语气侧重指出了在“人谋”的正确。这里,
12、诸葛亮也指出了人的因素所起的作用。从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实际情况出发,诸葛亮制定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方案。在制定这一方案时,主要也是从人的因素来考虑的。诸葛亮在分析曹操和孙权的情况以后指出:刘备只有在曹操、孙权的势力范围之外谋出路首先夺荆州这个“用武之国”和“沃野千里”的益州。诸葛亮制定这一方案时,更充分地考虑到人的因素:荆州的刘表“不能守” ;益州的刘璋又“暗弱” ;汉中的张鲁不知爱抚人民,有本领的人都不想为他出力而“思得明君” 。这就提供了夺取荆、益的客观条件。夺取了荆、益以后又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认为,必须努力壮大自己,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对此,他
13、充分肯定了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的优点,告诉刘备在夺取了荆州、益州以后要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接着又用“跨” “保” “和” “抚” “结” “修” 6个字把基本的内政外交政策准确、生动地概括了出来,十分深刻。下一步,在天下有变的时候,则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出击,北伐曹氏。诸葛亮最后总结说:“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历史证明,他的设计是正确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正体现在这里。这对既缺实力又无地盘的刘备来说,当然是正中下怀。所以“先主曰:善 ”。这番对策分析透彻,逻辑严密,语言畅达,从中可以想像到诸葛亮讲话时意气风发的神态。对策本身那不容置疑的力量更足以证明诸葛
14、亮自比管、乐并非妄说。此段仍扣紧“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一句,是正面描写,也是文章的高潮。至此,这位年轻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十分鲜明地呈现出来。然而,关、张对刘备和诸葛亮的“情好日密” ,却“不悦” ,刘备便对他们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这一反一正,犹如高潮之后的余波,把诸葛亮的形象映衬得更加光彩夺目。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在本文中主要是从他那一大段对策中体现出来的。但如果只有那段对策,仍不能深刻地塑造人物形象,此文之妙就妙在对策之前有“蓄势” ,对策之后有“余波” ,同时又从侧面和反面反复地衬托渲染,相辅相成。这样,诸葛亮的形象就更加丰满了。【阅读实践】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
15、阅读实践。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
16、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手?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之: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B乎:将军岂有意乎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而:则名微而众寡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D于:曹操比于袁绍 信义著于四海2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尽: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B.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C国:国险而民附 此用武之国D众: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3加粗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A非惟(惟一)天时,抑亦人谋也B挟(挟持)天子而令诸侯C此殆天所以资(资
17、助)将军D刘璋暗弱(懦弱)4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董卓已来 B操遂能克绍C不可与争锋 D贤能为之用5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抑亦人谋:也是人的谋划得当。B西和诸戎:和西部各族处好关系。C不知存恤:不知道爱抚、爱惜。D总揽英雄:广泛地罗致各种人才。6翻译。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7.列举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方针是: 。将文段分为三层,并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各层内容,以显示诸葛亮严密的推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
18、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 “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 ”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 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
19、书。刘奋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 诸葛均说: “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快快而归。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
20、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 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 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 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如此敬贤,而你却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 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 刘备这才答应。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二人在门外等侯,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
21、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访,都没有遇到。 ”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 ”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 37、38 回改写)1用 10字以内的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2根据本文
22、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试简析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刘备: 。关羽: 。张飞: 。3 隆中对一文中与本文加粗部分“诸葛亮一番议论”的内容是哪些?4文中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试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作用。5读了全文,请你任选角度,就刘备或诸葛亮的作为,谈谈你的看法。【自主探究】【探究导向】隆中对中,诸葛亮说:“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此前,袁绍集团在董卓集团被消灭后是北方最大的军事势力,但曹操在建安五年(200 年)的官渡之战中击败了他。 “官渡之战”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请查找相关资料,或请教历史老师,了解这个故事的始末。【探究
23、心得】参考答案一、1.C 2.D 3.A 4.A 5.B 6.略(见前边译文)7.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8.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针(“自董卓已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荆州北据汉、沔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3.归纳策略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将军既帝室之胄汉室可兴矣” ) 。二、1.合乎题意即可,如:刘关张三顾茅庐。2.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 稳重、顾全大局 莽撞或鲁莽、直爽3“亮答曰”这一段4.为二顾未见诸葛亮埋下伏笔;突出诸葛亮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格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国家大事。5.选点要小巧,观点要正确,比如:我敬佩诸葛亮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格,但我更欣赏他积极投身社会,服务社会的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