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第 10 课 宋金对峙同步训练(岳麓版七年级下)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对与岳飞有关的历史事件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郾城大捷 B.岳家军 C.抗金斗争 D.民族英雄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与岳飞有关的历史事件的掌握和辨别。准确掌握岳飞抗金史实和正确理解民族英雄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D2.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杨国忠解析:上述四人都是历史上的反面人物,正确辨别其生活的朝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赵高是秦朝人,李林甫、杨国忠是唐朝人。另一方面,从题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也是解题关键。 “岳飞墓前”给我们提供
2、了害死岳飞的凶手的线索,所以应是秦桧。答案:C3.南宋著名的抗金队伍是( )A.戚家军 B.岳家将 C.杨家将 D.湘军解析:此题难度虽不大,但要了解一下这四支队伍,戚家军是明朝戚继光组织的抗倭军队,杨家将是北宋抗辽的杨业家族,湘军是曾国藩组织的地主武装。答案:B4.1115 年,金国建立时的都城在( )A.兴庆 B.中都 C.上京 D.会宁解析:兴庆是西夏国的都城,中都是金朝后来迁都时的都城,上京是辽国的都城。答案:D5.1126 年春,率领广大军民抗金,坚决保卫东京的北宋主战派大臣是( )A.寇准 B.李纲 C.韩世忠 D.文天祥解析:寇准是坚决抗辽的大臣,韩世忠和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
3、。答案:B6.在“靖康之变”中被掳走的北宋皇帝是( )A.宋太祖、宋太宗 B.宋太宗、宋徽宗C.宋徽宗、宋钦宗 D.宋钦宗、宋高宗解析:“靖康之变”是北宋灭亡的标志,故所选的皇帝是亡国之君。宋太祖、宋太宗是北宋开国时的皇帝,而宋高宗是南宋的皇帝。答案:C7.从金军手中夺回建康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文天祥解析:从金军手中夺回建康和取得郾城大捷是抗金名将岳飞的主要功绩。答案:B8.下列对宋高宗勒令岳飞退兵并将他杀害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担心抗金战争胜利影响求和 B.害怕抗金将领权力太大威胁朝廷C.投降派秦桧等诬陷岳飞 D.岳飞居功自傲,不听调遣解析:
4、宋高宗担心抗金战争胜利影响求和,害怕抗金将领权力太大威胁朝廷,同时由于投降派秦桧等诬陷,于是勒令岳飞退兵并将他杀害。答案:D9.下列不属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原因的是( )A.南宋军民英勇抗金 B.南宋王朝对金屈膝投降C.金朝统治者留恋北方生活 D.南宋抗金将领岳飞被害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宋金对峙原因的理解和掌握,其原因应从宋金双方去找。经分析可知,南宋军民的英勇抗金阻止了金军的大举南下,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而南宋王朝的屈膝投降,又使南宋军民收复北方的努力化为泡影。此时的金朝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无力大举南下控制和统治广大的南方。而说“金朝留恋北方生活”是错误的,金军南下正是看中
5、了南方的富庶。答案:C我综合我发展10.相信大家一定看过著名的武侠影视剧射雕英雄传 ,上面的主角郭靖、杨康他们的名字是丘处机道长给起的,丘处机给他们起的名字中为什么含“靖、康” ,有什么含义?这和哪两个政权有关?解析:1127 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大臣等 3000 多人北去,并掠走大量的金银财宝,北宋灭亡。因为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 ,这一历史事件史称“靖康之变” 。丘道长给他们起的名字中含“靖康”二字,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不忘“靖康”之耻,期望他们长大以后消灭金军。参考答案:目的是让郭靖、杨康不忘“靖康”之耻,希望他们长大以后消灭金军。和金、北宋两个政权有关。11.阅读下面
6、材料,结合图片完成问题:皇帝开始想为岳飞建造豪华的住宅,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可以建造自己的家呢?”有人问天下何时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岳母刺字(1)从材料中看出岳飞对金军持什么态度?(2)请你列举岳飞的战绩。(3)材料中的哪些语言可以反映岳飞的高贵品格?(4)联想古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去做?解析:此类题目要反复读懂材料和图片,紧扣题目要求作答。如第(1)问和第(3)问直接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找出符合题意的字句。第二问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回答。参考答案:(1)可以看出岳飞坚决抗金,收复失地的决心。(2)收复建康等许多失地,取得了郾城大捷
7、等重大胜利。(3) “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可以建造自己的家呢?”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4)品德上:胸襟坦荡,光明磊落,能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正义立场,不畏权势,顾全大局,一心为国;知识上:勤奋学习,努力进取,锐意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为祖国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12.识图填空。(1)在下图方框中内分别填出金、南宋、西夏及都城名称。(2)1141 年,宋金议和规定,双方以_到_一线为界,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解析:宋金对峙是本课的重点,一定要结合地图识记宋金议和的内容,特别是两个界定,东起淮水,西到大散关。参考答案:(1)略。(2)淮水 大散关13.清朝
8、乾隆年间,秦桧的后人秦润泉考中状元,在游览西湖拜谒岳飞墓时,有人问他作何感想,他挥毫题写了“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联语,请你解释一下联语的意思,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说?解析:此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是先读懂材料,紧扣题目要求,结合教材有关知识作答。参考答案:意思是:人们从宋朝以后很少用桧取名字,我到岳飞的坟前,对自己姓秦感到愧疚。因为秦桧害死了岳飞,人们痛恨秦桧,所以身为秦桧的后代也感到脸上无光。1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图 1 图 2解析:识图分析题是历史学习中常常见到的题型,历史图片是历史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历史信息。我们在解答这
9、类题目时,要学会从图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历史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同我们已知的历史知识建立起联系,提取我们需要的内容,最后再做出判断,总结出答案。参考答案:发现两幅图上政权的名称不同,图主要政权有辽、西夏、北宋,图主要政权是金、南宋。因为金兴起后灭掉了辽和北宋,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南宋的疆域比北宋小得多。因为金与南宋签订和议,把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领土割给了金。15.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会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 、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 。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
10、而到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乃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漫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金史世宗纪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 、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元)许衡鲁斋遗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3)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解析: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互相融合,取长补短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善于虚心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大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的自傲是要不得的。参考答案:(1)变化:从分散走向融合。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2)原因:契丹族和女真族社会文化落后于中原,内容:统治中原,必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政治中心南移,采用中原王朝政治制度;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3)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或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