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23 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 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4翻译下列句子。甚矣。汝之不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投渚渤海之尾。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四、利用图片,内容理解,学生 复述故事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 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第三幅:毕力平险图 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五幅:神灵移山图五、内容理解一、思读课文, 理解寓意。思考:1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的困难有:(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切。 (2)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叟”对举,有什么深意?明确: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穷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六、课堂小结走进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感受着愚公坚韧不屈的性
3、格,同学们,你们收获了什么呢!七、布置作业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八、课后反思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月 日第二课时教学目 标: 1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2理解文章主题,积累文言词汇。 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勇气。一、艺术特色1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
4、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 ,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 就“跳往助之” ,而智叟却“笑而止之” ,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 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 , 境界全出。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
5、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二、研读课文,总结升华思考: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三、课堂小结教师朗诵愚公移山歌词: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淡,望望 头土: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 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多媒体显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四、布置作业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山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A 层 500 字 B 层 300 字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