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教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13727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教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教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教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教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教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试题 第 1 页学海导航2012 届湖南高三模拟试卷语 文命题人:雅礼中学 王中翼 唐艳萍审题人:雅礼中学 张世程本试题卷共 7 道大题, 21 道小题,共 8 页,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都正确无误的一项是A重庆北部新区奥林匹克花园小区旁,曾经号称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占地近千亩的山地森林公园内,部分别墅(sh)已经粗具雏形。 B而此事当中,官员犯法在先,作为执法人员,警察却出语荒唐,全然罔顾法律法纪,官权相护,抹黑包庇(p)行为袒露无疑。C备受关注的丛飞遗孀邢丹不幸罹(l)难一案终于有

2、了结果。经惠州警方全力侦察,3 名无业青少年朝高速公路扔石取乐,砸中邢丹所坐的汽车,致使其死亡。D在 723 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被最后救出的小女孩项炜伊,其父母的遗体告别仪式明天举行,小伊伊刊登在媒体上的讣(f)告简单,低调,凄凉。1D。【解析】A粗具雏形 初具雏形; B包庇(b) ,袒露无疑 袒露无遗;C 罹(l)难。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止 2010 年 11 月 1 日,我省户籍人口 70780918 万人,常住人口 65683722 万人,排在全国第七位。 B掌握赵作海身陷传销的证据后,记者来到贺兰县公安局向一位陈姓副局长报案,然而

3、颇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陈副局长不仅不打算采取行动,还质疑记者打入传销组织取证的合法性。 C但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初期阶段,虽然也有一些作者尝试着写传记,如梁启超为始作俑者,但是真正成功的传记文学作品并不多见。D冬虫夏草作为“中药之王 ”,具有“百病皆治、起死回生”的作用,但传统吃法需要的服用量太大,费用太高,大多数人只能望其项背。1B。【解析】A截止”应为“截至” ,或“截止”后面加上“到” 。 “截止”的意思是停止, “截止”后不能带时间宾语,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 “截至”后面必须带时间宾语,例如“截至记者发稿时” 。 C始作俑者:比喻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带头者。贬义词。D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

4、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否定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党校的学习,尤其是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给我们的发展指出了发挥行业设置齐语文试题 第 2 页全、资源丰富的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B如此种种,只能表明菲律宾对待南海问题是在玩火,是在无视中国的核心利益于不顾,是在背离东盟南海行为宣言,是在向危险的方向越行越远。C人们都以为文夕大火 烧掉了整个长沙城,其实,老长沙城有大片未过火的区域,一些老建筑火后又得到了修复,所以火后的长沙仍保留了古城原有的街巷格局和空间肌理。D在长江上游径流量呈减少趋势的情况下,如此规模的调水将影响航运和发电需求这两个三峡工程的基本功能。

5、3C。【解析】A成分残缺。 “指出了”应有 “(的)方向”之类的宾语。B成分赘余或结构混乱。可删去“于不顾” ,或者把“无视”改为“置” 。 D搭配不当, “需求”不是一种“功能” ,应删去;语序不当。可改为“如此规模的调水将影响三峡工程航运和发电这两个基本功能。 4 下列各组语句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 。在北平江南一 带看不见 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 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

6、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儿瓶。 。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爱成都的花木,但没有一个不骂成都的天气。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成都的花木无一不好,而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A B C D 3A。【解析】文段选自刘大杰成都的春天 。首句说成都的天气“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 ,从语意连贯上看,接下来应说“养得怎样” ,故第一个空应从中选择。上承“不宜于养人” ,下接成都的花木多而好,故选,且体现了本段的重点(讲成都的花木好) 。第二空选,也应抓住“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这句话和全

7、段的侧重点来考虑,将语意中心落在对成都花木的喜爱上。二、文言文阅读(23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4 分;翻译题 10 分)愈白:进士刘君足下: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 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 ”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 ”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 ”如是而

8、已。非固开其 为此而禁其为彼也。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 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 扬雄为之最。然 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 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 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 则语文试题 第 3 页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常

9、以此为说耳。愈于足下,忝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于贤尊给事,既辱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足下以为何如?愈白。(韩愈答刘正夫书 )5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归:归 向 。B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开:设置。C用则必尚其能者 尚:推崇。D忝同道而先进者 先进:先进到(山门) 。5 B。【解析】开:“打开”引申为“提倡” 、 “赞同” 。 “开”与后文的“禁”相对。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 字,与“ 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 ”的“ 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10、也D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6 B。【解析】介词,对、对于,与题干例句相同。A 介词,到;C介词,比;D介词,被。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A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 绝不为当时所怪 /亦必无后世之传也B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 绝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 世之传也C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 绝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D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 /绝不为当时所怪 /亦必无后/世之传也7A。【解析】联系上下文揣摩全句语意;注意“也”是句中语助词。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

11、其意邪?(3 分)译文: (2)师其意,不师其辞。 (3 分)译文: (3)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 (4 分)译文: 8译文:(1)如果见他来了,怎么能不理睬他的诚意呢?(2)是效法圣贤的道德学问,不是效法他们的辞章文采。(3)这种特长不是别的,而是能够提出独特见解,不因循守旧。【解析】 (1) “苟”:如果。 “宁”:怎么。 (2)两个“师”都是动词。 “意”要与第一句中的“意”区别。 (3)根据文章意思知道, “能自树立”的是创作的独特见解,句意要补充和表达完整。语文试题 第 4 页9在这封信里,韩愈表达了怎样的文学创作观?(4 分)答: 9 【答案提示】“以古圣贤人为师” ,

12、要“能自树立”而不“循常” ,写出自己的风格。【解析】如果提到思想与文采的关系,也可给分。【参考译文】韩愈复书进士刘君足下:蒙你惠书教诲,你所指出的问题 很正确,使我 获益匪浅。凡是参加科考想中举的人,对 于那些已经是进士的前辈,都可以去拜访请教。前辈进士对后辈的求教,怎么可以拒之门外呢?凡有来 访就应该接待,全城的士大夫都是这样做的。遗憾的是,唯独我韩愈,虽然也有奖掖后进的名声,但名气是响出去了,各种诽谤却回到了我的身边。只要有人来问及为文之道,我从不 隐瞒自己的观点。如果有人提问:“ 做文章应该效法什么呢?”我必然要郑重地回答:“应该效法三代圣贤,以他们为师。 ”有人 问:“三代圣贤写的书

13、很多,流传下来有不少种类,各种文辞特点都不同,应该如何效法呢?” 我同 样要郑重地指出:“是效法圣贤的道德学问,不是效法他们的辞章文采。 ”又有人问:“做文章应该写得浅显易懂,还是深奥隐晦?”我还是要郑重地说:“浅显易懂也好,深奥 隐晦也 罢,只要写得自然合理就行。 ”如此而已,并不一定要褒扬这个,贬抑那个。平时经常能见到的东西,大家都不去注意;如果看到一件特异的物品,大家都会围观议论。文章难道不是这样吗?汉朝人没有不会写文章的,但也只有司 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做的文章最好,下的功夫最深,名声就传得远 。如果都随波逐流,没有独到 见解,虽然不会受责于当代,也必定不会流传于后世。你家中的许

14、多物品,都是日常要使用的,其中被你珍惜并倍加爱护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东西。君子做文章,难道不是 这样吗?现在的后辈学者,如果能够进一步探求做文章的道理,效法古代圣贤的为文之道,能够取得成功的,必然是象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那样的人,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庸常之辈。至于说到圣人做文章,不做也就罢了,做了就必定会发挥他的特长。这种特长不是别的,就是具有独特见解,不因循守旧。自有文字以来,凡识字的谁没有做过文章?但是文章能够留存到今天的,必定是那些有独特见解、不因循守旧的。我经常这样想。我同你相比,只不过是先进山 门,又 经常与令尊给事中大人探 讨学问。感谢你送此厚礼,怎能不把我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和盘托

15、出呢?你认为我的说法有没有道理?以上就是我要说的。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 分)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7 分)踏 莎 行贺 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名篇。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试从词中选择两句来赏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答: 10 【赏析提示】语文试题 第 5 页此词全篇咏写荷花,借物言情。词中以荷花自况,以荷花的清亮绝俗却不免凋零清苦,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喟,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写荷花寂寞地开落、无人

16、欣赏。不但莲舟路断,无人采摘,甚至连蜂蝶也不接近,荷花只能寂寞中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最后剩下莲子中心的苦味。这里俨然将荷花比作亭亭玉立的美人, “红衣” 、 “芳心” ,都明显带有拟人化的性质。 “幽香”形容它的高洁,而“红衣脱尽芳心苦”则显示了她的寂寞处境和芳华零落的悲苦心情。“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巧妙地将荷花开放与凋谢的时节与它的生性品质、命运遭际联系一起,一方面表现出美人、君子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和严肃不苟的态度,另一方面又显示出他们年华虚度,怀才不遇的悲哀。【解析】要抓住关键的句子进行赏析。如果选择了其他句子并言之成理,可适当给分。11古诗文默写。 (5 分,每空 1 分)

17、(1)然陈涉_,_,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_,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贾谊过秦论)(2)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_,_。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11(1)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 而倔起阡陌之中(2)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解析】 (1)注意难字和通假字。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6 分)一次又一次潜入神秘莫测的深水下,一次又一次从浩淼无垠的大洋 归来,一次又一次刷新着下潜纪录,

18、“蛟龙”号的每一次海试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它承载着无数海洋人的“深蓝梦想”。“蛟龙”号 5000 米级海试共分为 4 次深潜试验,继北京时间 7 月 26 日“蛟龙”号第二次深潜试验突破 5000 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 5057 米后,在 7 月 28 日的第三次海 试中, “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为米,再次创造了新的下潜深度,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 环境下的技术功能和性能指标。“蛟龙”号下潜为何要多次突破 5000 米呢?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潜航员管理办公室主任吉国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说,这 一方面是完成本次海试科考任 务的需要。根据中国大洋 协会和国际海洋管理局 2001 年签署的东北太平洋

19、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中国在 75 万平方公里合同区域内,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同 时,也 负有对该区域进行 详细调查和环境评价的义务,而该区域洋底深度超过 5000 米。另一方面,通过再次深潜 5000 米以下,并对洋底进行科考,继续对“蛟龙”号各项性能进行进一步测试与验证。他 说:“ 无论深潜突破 4000 米还是 5000 米, 蛟龙号并没有长时间接近海底,只是对其巡航速度、控制能力等方面 进行了测试,还需要在科考中,进一步考验其深海成像能力、海底灯光探测能力等。 ”实际上, “蛟龙”号在第三次海试中,完成了海底照相、摄像、地形地貌测量及海底取样等多项任务。 深潜突破 5000

20、米,对“ 蛟龙 ”号来说意味着什么?“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表示,此次海 试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载人深潜在全球“第一梯队”的位置,意味着“蛟龙”号能进入更深的洋底,而深度越大,可以进行的科研范围就越 宽。比如 说,海底可燃冰一般分布深度为 2000 至 3000 米,热液硫化物一般分布深度为 3000 至 4000 米,而 锰结核等重要矿产资 源则要到 5000 米深度左右。 这大大拓展了“蛟龙”号巡航区域和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吉国形象地把“蛟龙” 号比做一个运 载器,他 说,过去由于没有深潜 5000 米级的能力,只能借助探测仪器,对洋底进行远距离科考,而“蛟龙”号此次突破, 为我们提供了近

21、距离科考平台,它可以装 载语文试题 第 6 页科学设备,深入 5000 米以下洋底,对目标进行更精细的探 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办公室、研究海洋地质的研究员吴时国也认为:“载人深潜器是研究海底世界的重要工具,以前我们洋底取 样,是通 过电子抓斗,准确率很低。而有了 5000 米级的载人深潜器,我们可以近距离、直观地观测 海底的地质结构, 观测处于不同深度的海洋生物,并可以更准确地采集标本进行研究,这与在实验室里分析 标本完全不同,更有利于科研。 ”(节选自“蛟龙”如何续写传奇2011 年 7 月 30 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 12根据文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 7 月 28 日的第三

22、次海试中, “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为 5188 米,再次创造了新的下潜深度,巩固了我国载人深潜在全球第一的位置。B位于东北太平洋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来自于 2001 年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洋管理局签订的合同,该合同确定了我国对 75 万平方公里合同区域拥有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C大洋深处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热液硫化物、锰结核以及其他多金属结核等重要矿产资源,它们分布在至少 3000 米以下的海底,多金属结核则深达 5000 米以上。D“蛟龙”号能够长时间深潜并接近 5000 米以下的海底,近距离、直观地观测海底的地质结构和处于不同深度的海洋生物,并准确地采集标本进行研究。12B【解析】A

23、原文是“此次海试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载人深潜在全球第一梯队的位置” 。 C数字不准确。原文为“可燃冰一般分布深度为 2000 至 3000 米,锰结核等重要矿产资源则要到5000 米深度左右” 。 D “蛟龙”号还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进入科考应用阶段,但海试成功后,这一切就有了可能。此次海试“蛟龙号并没有长时间接近海底” 。13下列对“蛟龙”号有关科学考察和试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进入洋底的深度越大,可以进行的科研范围就越宽;深潜突破 5000 米,大大拓展了“蛟龙”号巡航区域和在科研方面的能力。B“蛟龙”号 5000 米级海试对其巡航速度、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

24、环境下的技术功能和性能指标。C“蛟龙”号此次突破,为我们提供了对洋底进行近距离科考的平台,它好比一个运载器,可以装载科学设备,深入 5000 米以下洋底,对目标进行更精细的探测。 D“蛟龙”号对东北太平洋深度超过 5000 米、我国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 75 万平方公里的合同区域完成了海底照相、摄像、地形地貌测量及海底取样等多项任务。13D。【解析】 “蛟龙”号在第三次海试中,完成了海底照相、摄像、地形地貌测量及海底取样等多项任务,但这些只是相关试验科考项目,且并非针对整个合同区域都进行了相关活动。14 日本右翼媒体称,在南海问题悬而未决的情况下,中国深海潜水器或成为周边海域“新威胁”

25、。请根据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言论的看法。答: 14 日本右翼媒体的言论把中国“蛟龙”号的用途和目标引向军事目的是毫无依据和不负责任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从文中可以看出, “蛟龙”虽然客观上可能有军事上的意义,但并非用于军事目的。建造“蛟龙”号首先是中国实现“深蓝梦想” 的需要,是中国进行海洋科考、对深语文试题 第 7 页海资源进行勘探、开发的需要,再者,对深海的认识是人类共同的目标,目前人类对深海的认识还非常有限, 蛟龙号可以为海洋科考,探秘深海,造福人类作出贡献。【解析】如果不顾原文只谈军事上的作用不计分。日本右翼媒体的言论心态复杂,居心叵测,不能一味附和。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

2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一臂之力的伟大朱 鸿我从来不怕别人笑话我:考大学我考了三次。第一次差几分没有考上;第二次也是差几分而没有考上;第三次考上了,但动作却很是惊 险。 关于其中的故事我很少传播,因 为它使我感到伤痛和悲凉。仅仅在当年,即 1979 年的夏天,我向母亲透露过一次。我早就发现 ,在人生的 问题上,母亲总有让我钦佩的意见。然而当时母亲叹息了一声就沉默了,我也沉默了,之后我一直守口如瓶。 那时候我是一个连续落榜的人,不 过我没有丝毫的沮丧,反之越战越勇。我在坚持自学。全村以至全乡的人都关注着一个决定走进大学的 18 岁的青年。那时候社会崇尚知识, 读大学不但光荣,而且

27、能改变命运。我的风声颇高。我像一棵已经长过墙头的槐 树,远亲近邻都看见它的枝叶了。 考场设在长安韦曲的一所中学,我家在少陵原上。村子与县城相距 5 华里,为了省事,我打算骑自行车到中学去应试。第一天是 顺利的,但第二天却遇到了麻烦。凌晨下了一层小雨,地面并不太湿,小雨也停了,可以骑自行车,遂按时出门。5 华里,其中一段是土路,一段是沥青路。我万万没有料到,走着走着,土路变得泥泞起来,而且泥掺着柴草向车链和车 圈里面挤塞,我非常害怕自行车被夹死而不得不撑起它掏里面的泥泞和柴草,一旦 时间耽误,我将功亏一篑。若是步行能够赶到,那么我会扔下自行车改为步行,遗憾的是步行不可以赶到。我一下恐慌起来! 猛

28、一抬头,我发现路上有个人,一步一步拣选干硬的地面向前走着。他穿着洁净的干部服装,挎着一个洗了几水的黄色布包。我大喜,我认识他。他和我同村、同生产队,姓童,是一个文化人,不知道过去犯了什么错误而下放到其妻子所在的村子劳动,之后平反恢复工作。他知道我在考大学。他还几次笑着了解我复习的情况, 询问我准备上什么大学。我很尊重这个文化人,平常呼他为叔叔。我断定那天叔叔是到他的单位去上班。我像一个即将溺水的人看 见了船桨。大 约有 300 米土路就是沥青路了,我想让叔叔帮我抬一下自行 车, 这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 的,小忙, 谁都会帮,甚至陌生人也会帮的。在农村,人习惯于称之为积福! 我使劲冲向叔叔说:“叔

29、叔,帮我抬一下吧,我 马上就迟到了! ”叔叔只是笑着,并无别的反应。我以为空旷的原野稀释了我的声音,遂指着 沥青路向他呼喊: “叔叔,帮我抬一下。谢谢你!我马上就迟到了!”可叔叔却照旧笑着,不动胳膊,也不 动手。我 顿悟 盘踞在他白脸青胡之中的笑表达着一种坚拒的意思,便咬牙将自行车置于我的肩上昂首而去。尽管我的肩膀单薄,但它却坚持把自行车扛到了沥青路上。我排除杂念,加速赶路。真的感谢上帝,在老 师 准备收走我的试卷之际,我气喘吁吁地跑入了考场! 我始终没有对童先生表达过憎恨,也没有 对他作过谴责。高考结束之后,我便焦急地等待分数。获得录取的消息之后,我便充分享受胜利的喜悦。也因 为童先生恰恰就

30、在我所深造的大学做后勤工作,他还到我宿舍来关照过我。尤其是一年之后,他便患胃癌逝世了。 然而我并非不琢磨它。不!当年童先生拒绝伸出一臂之力的面容,像山顶的积雪一样永不融化。我曾经紧紧追究一个问题:谁高兴邻居的房脊高过自己的房脊呢!谁高兴邻居的油瓶大过自己的油瓶呢!我不敢也不愿意认为人心是黑暗的,不敢也不愿意 认为人性是邪恶的,因 为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精神世界就会坍塌,我的人生将陷于虚妄之中。我知道必须相信精神世界是有阳光的,人生才有可能健康并幸福。我把童先生归为个案,不想 让它具有普遍意 义(我甚至想象他当时是身体孱弱的原语文试题 第 8 页因)。但这个故事的影响却久久延伸。它像滴水穿石一

31、样反复 发出自己的声音,使我感到了它的一种提醒。它顽强地繁衍着自己的意 义, 让我咀嚼了它经常翻新的滋味。我告诫自己:不要像童先生那样行事。我相信,像童先生那样行事,上帝是会诅咒的! 后来我便学着助人。凡是有求,我必应之,只要找我,我就开门,虽然渺小若我,能力极弱,不过我一定尽心。我还把怜悯四处 相逢的妇幼病残及老痴乞丐等作 为功课而修养。孔子 说:“ 君子成人之美!”佛提倡慈悲 为怀。耶稣说 :“爱人如己。 ”真主鼓励救济和博施。圣贤各居其域,各生其 时,然而他们所开辟的大道同归,这便是:行善。可我的行善,我所感到的行善对一个人气质的养成,对一个人快乐的增加,却是童先生作为反方启示 让我上路

32、的。 所有人都时刻站在一个能够给他人以帮助的点上,所有人都会遇到需要他人帮助的 时刻,也 许一臂之力就足以让他人梦想成真!一臂之力, 实际上蕴藏着慷慨与 伟大!(选自光明日报)15 “关于其中的故事我很少传播,因为它使我感到伤痛与悲凉” ,结合原文,说说作者“伤痛与悲凉”的原因是什么?答: 因为这件事发生在 1979 年这个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历史时刻;这已是“我”的第三次高考;“我”在全村以至全乡早已“风声颇高”;“我”不得不抬自行车行三百米,是为了能及时赶到可改变命运的高考考场;而童先生的无情拒绝,深深刺痛了我,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凉。【解析】 “抬自行车被拒”这类小事在常态生活中似乎每天都可

33、遇见,在今天看来,被助与被拒应该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本文中的这件小事却并非发生在常态生活中,作者开头在文章开始便作了一系列辅垫:这件事发生在 1979 年这个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历史时刻,这已是“我”的第三次高考,“我”在全村以至全乡早已“风声颇高”,“我”不得不抬自行车行三百米,是为了能及时赶到可改变命运的高考考场。因此,童先生在那关键时刻的拒绝,自然会给作者造成深远的影响。16文章第四段中“我顿悟盘踞在他白脸青胡之中的笑表达着一种坚拒的意思” ,请结合本段内容,说说你对童先生“笑”的理解?答: 16童先生的笑,是一种客气的无情,也可能是一种自私或嫉妒,抑或是嘲笑,总之是一种人性的丑恶。17你

34、怎样理解“当年童先生拒绝伸出一臂之力的面容,像山顶的积雪一样永不融化”一句的深意?答: 17用“积雪”来比喻童先生的拒绝,说明“我”的心寒,“山顶”则暗示其抬头可见,“永不融化”说明影响深远长久。【解析】删掉的原文为:只要抬头,我就看见它,并能感觉到它的寒气。18结合全文,探究作者提出的“一臂之力,实际上蕴藏着慷慨与伟大”的观点。语文试题 第 9 页答: 探究要点:(1)对于自身而言,一臂之力的行善能养成一个人的气质,增加一个人的快乐。(2)对于他人而言,一臂之力是所有人时刻都可以为他人提供的,但是也许一臂之力就足以成就他人的梦想。(3)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今日你吝啬付出,将来别人也

35、可能拒绝援手。【解析】一臂之力的慷慨与伟大,主要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成就了自己。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但注意结合文本。如我对妇幼病残及老痴乞丐的悲悯与帮助,给予他人帮助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善行,实际上也成就了自我的修养。18、从生活的细微处反思人生而获得启迪,是文学创作中虽久而弥新的艺术手法。 一臂之力的伟大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迪?结合现实说说你的思考。答: 答案示例一:“我还把怜悯四处相逢的妇幼病残及老痴乞丐等作为功课而修养”,“我”的沉默与反思,并且践行善德,从而使自我精神得到升华。答案示例二:“我告诫自己:不要像童先生那样行事。我相信,像童先生那样行事,上帝是会诅咒的!” 现实生活中处

36、处有“童先生”的存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道路旁的病人无人问津,医生让病人“不要死在走廊上”,这样的童先生都会遭到诅咒的。答案示例三:“我不敢也不愿意认为人心是黑暗的,不敢也不愿意认为人性是邪恶的,因为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精神世界就会坍塌,我的人生将陷于虚妄之中。”“我”应对生活中的反方启示的态度,是值得学习与思考的。答案示例四:童先生坚决拒绝对“我”当时窘境中的求助,相比今天这个为及时送高考考生到考场而不惜警车开道的年代,我们可以庆幸社会的文明是在进步了。【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可以从“我”、“曹先生”以及“我”对反方启示的态度等角度来解答。同时,如今现实生活

37、中有很多反面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现象,作者的应对态度非常值得推崇,这个世界就会少一分黑暗与冷漠,而多一份爱与温情六、选做题(2 小题任选 1 题,9 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845 年 7 月,梭罗来到瓦尔登湖,在爱默生(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的帮助下,在湖边建起一座约 14 平方米的小木屋,开始了他在湖畔林中两年多的生活他在记录自己这段生活瓦尔登湖中写道: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头猎犬,一匹栗色 马和一只斑鸠,至今我还在追踪它们。我对许多旅行者描述它们的情况、踪迹以及它们 会响应怎样的叫唤。我曾遇到过一二人,他们曾听见猎犬吠声,奔马蹄音,甚至还看到斑鸠隐入云中。他们也急于追寻它

38、们回来,像是他们自己遗失了它们。这段文字蕴含着关于生命与人生的哲理,请谈谈你的理解。答: 语文试题 第 10 页19【要点提示】猎犬、栗色马和斑鸠都是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东西(或者说象征) 。梭罗一直都在追踪着曾丢掉过的宁静与自由,而他来到瓦尔登湖,终于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内心逐渐清明,但他仍一直追寻一种完全融入大自然并与之高度和谐的宁静自由的境界。在他看来,唯有如此,人生才拥有最本质的东西,生命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梭罗并不孤独,也有一些同样向往宁静自由的人有着同样的追求。【参考资料】瓦尔登湖中另一段相关的文字: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

39、活会教给我、而我却没有领悟到的,想知道假如我不到这里的话,当我临终的时候,会不会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毫无察觉。20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9 分)清初顾炎武提出“文须有益于天下”,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 。“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与“能致用便为实学, 识时务不是愚人”是魏源年轻时候所作的两幅对联。后来,他 编辑经世著作皇朝经世文编,辅佐陶澍改革漕运、盐政等具体大政,来实现自己“经 世致用” 的理想。后来,他编成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1931 年,钱伟长以文史双百分考入清 华历史系。入学之初, “九一八”

40、事变爆发,目睹国家贫弱,他不顾自己理科薄弱,毅然弃文从理,誓为国家造出飞机大炮,终为我国航空航天等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被誉为中国近代“ 力学之父 ”。(1)根据以上材料,说说“经世致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结合自己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了解,谈谈对“经世致用”的看法。答:(1) (2) 20(1) “经世致用”就是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的实际问题,要求经术研究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的方案,是一种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的思想。(2) “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学问研究应针对当前社会问题,并追求科研的实际成果。目前,不切实际的科学研究与学术泡沫大量存在,甚至出现学术研究与社会实际需要严

41、重脱节的现象。因此,我们提倡“经世致用” ,不仅可以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还能让学术研究直接提升社会生产的科技含量,从而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造福国家。七、写作(60 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当地时间 9 月 11 日晨 8 时 40 分, “911”10 周年纪念活动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正式开始举行。首先是由合唱团低吟美国国歌,同 时展示在当年在遗址中找到的一面受 损的国旗。 8 时 46 分,全纽约市默哀一分钟。随后奥巴马 等领导人发表了追悼死难者的 简短演说。 8 时 50 分,死难者家属代表开始轮流宣读遇难者名单,大 约 3000 名死难者的名字被逐一 读出,家属排 队进入刻有遇难者名字的“911”国家 纪念碑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