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语学习字母表日语主要使用于日本。在日本统治台湾、朝鲜半岛、东南亚、大洋洲和中国部分地区的时候、当地人被强迫学习说日语、并且被强迫起日语名字、所以现在仍有人可以同时讲日语和本地语或更熟练的使用日语。在很多定居于美国加州和巴西的日本移民中、有一些也会说日语。他们的后裔虽然有日语名、但是却很少能熟练的使用日语。日语属于黏着语、通过在词语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其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不改变原来词汇的含义只表语法功能。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个方面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
2、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同样敬语发达的语言还有朝鲜语、蒙古语等。日语的发音很简单、只有五个元音音素和为数很少的辅音。加上不常用的各种发音总共只有不超过 100 个。和日语发音类似的有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一般来说、这三种语言的发音中辅音和元音的比例接近 1:1。日语的词汇十分丰富、数量庞大、大量吸收了外来语。一般词汇(不包括人名和地名)有 3 万多个( 1956 年)。(参看 日语#日语的词汇)日语的语言学十分复杂。和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受汉语影响很大、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
3、、因此令日语的语言学十分复杂。语言学家对于日语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见。日语字母表五十音图注:日文假名后的汉字代表了该假名的汉语来源a i u e o 备注a(安)(阿)i(以)(伊)u(宇)(宇)e(衣)(江)o(於)(於)(u)的发音和英文与中文的 u 的发音稍有不同。发日文的 u 时、嘴巴的形状不是圆的、而是较扁。/listen 说明 关于 Kka(加)(加)ki(幾)(幾)ku(久)(久)ke(計)(介)ko(已)(已)Ssa(左)(散)si(shi)(之)(之)su(寸)(須)se(世)(世)so(曾)(曾) (si)的罗马字有两种、si 为日本政府推荐用法、括号中的 shi 为黑本式罗
4、马字。下面的ti、tu 也是。 (si/shi)念作“细”。Tta(太)(多)ti(chi)(知)(千)tu(tsu)(川)(川)te(天)(天)to(止)(止) (ti/chi)念作“气”、 (tu/tsu)念作“醋”。Nna(奈)(奈)ni(任)(二)nu(奴)(奴)ne(祢)(祢)no(乃)(乃)Hha(波)(八)hi(比)(比)hu(fu)(不)(不)he(部)(部)ho(保)(保)在罗马字中 hu()通常被拼写成 fu。Mma(末)(万)mi(美)(三)mu(武)(牟)me(女)(女)mo(毛)(毛)Yya(也)(也)-yu(由)(由)-yo(与)(與)yi 和 ye 在日语中由于口
5、语的变更已经不用了。Rra(良)(良)ri(利)(利)ru(留)(流)re(礼)(礼)ro(呂)(呂)注意日语中 r 的发音是介于中文 l 和r 之间的。Wwa(和)(和)(wi) (為) (井)-(we) (惠) (慧)wo(o)(遠)(乎)wi()和 we()在日语中由于口语的变更已经不用了。wo()的发音和 o()相同。Nn(无)(尓) 是一个单独的音节。浊音和半浊音浊音主要是在清音的右上角添加两点“”表示、而 ha 行假名加上一个圆圈“”表示半浊音。A I U E O 备注G ga gi gu ge go Z za ji zu ze zo “zi”发作“ji”。D da ji zu d
6、e do “di”发作“ji”、“du”发作“zu”B ba bi bu be bo P pa pi pu pe po 拗音ya yu yo 备注K kya kyu kyo S sha shu sho 又作: sya, syu, syo.T cha chu cho 又作: tya, tyu, tyo.N nya nyu nyo H hya hyu hyo M mya myu myo R rya ryu ryo G gya gyu gyo Z ja ju jo 又作: zya, zyu, zyoB bya byu byo P pya pyu pyo 注:片假名的(u)加上浊点“”后可以用来表示外
7、来语的“v”音。va、vi、vu、ve、vo 分别写作 、。以前“v”音也曾经在行的片假名上加浊点来表示: = va, = vi, = vu, = ve, = vo,但这种写法现在已经几乎不用了。促音使用小体书写的平假名“”或片假名“”表示音节突然中断、形成一个促音。促音是一个单独的音节、在念的时候虽然不发音、但是要停顿。促音通常是中古汉语入声字残留、在罗马字中则以重覆下一字之子音(若无子音、使用 h)为表记。例:“日本”=“日”+“本”;“日”=“”(nichi)、“本”=“”(hon)。当把“日”和“本”放在一起念的时候、“日”的后半个音节“”(chi)变为促音、“本”的发生半浊音变化、念
8、为“p”。所以“日本”的日文念法由“”(Nichi-hon)缩简为“”(Nippon)。长音使用平假名时、当跟在后面的字母与前一个字母属于同一段时、前面的字母的元音就会变成长音。注意的是“i”跟在“e”的后面及“u”跟在“o”段字母的后面时也可以表明长音、例如 (警察) 和 (少年)、ke与 sho 的音都要拉长。转写罗马字时、长音可以用加上一个英文字母、或在延长的元音上加上一横或一个尖头表示。所以 = keisatsu/ksatsu/ksatsu、 = shounen/shnen/shnen。要说明的是、日本的一些专用名称、比如东京、大阪、京都由于它们的名字在英文里已经用了很长时间、所以它们
9、的罗马字的长音一般不特别表示;要表示也只会用横线或尖头。在写罗马字时、 (東京) = Tokyo/Tky/Tky、但不是 Toukyou。同样的道理、 (大阪) = Osaka/saka/saka、但不是 Oosaka; (京都) = Kyoto/Kyto/Kyto、但不是 Kyouto。使用片假名写出罗马字拼音时、长音一律使用“”来表示。例如:(sukuuru) = school。 但如是姓氏,将之转化为罗马字时,除上述所说在用横线或尖头外,基本上日本人是会利用“h”来分之为长音。例如:大庭()将会转化为 Ohba、大野()将会转成 Ohno。假名的演变日本最早出现文字的文物大约是在公元 1
10、 世纪、那时的日本学者使用汉字来给日语表音、称为“训读”。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出了万叶假名、最早出现在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中。这种方式借用了汉语的表音功能而舍弃了其结构性、再加上汉语没有词形的活用和缺少助动词、在公元 9 世纪先后创造了以汉字正体为蓝本的片假名和以汉字草体为蓝本的平假名、将日本的文字彻底进化到表记文字的时代。日语的词类把单词按其意义、型态或职能加以分类所得的种别叫做词类(品词;)、一般分成十二种。体言名词和数词总称体言,可以做句子的主语、补语、宾语、也可以和断定助动词结合起来作谓语,没有语尾变化。 名词:表示事物名称的单词。如:日本(日本)、私(我)、彼(他)等。 数词:数目的
11、称呼叫做数词。如:一、二、三等。 用言动词、形容词和形容动词总称用言。用言可以独立作谓语、也可以独立作定语(连体修饰语)或状语(连用修饰语)、不过根据后面所接续的助词、必须改变语尾。 动词:表示事务的存在、动作或临时状态。如:洗(洗)、(存在、有)等。 形容词:说明体言的性质或固定状态。如:広(宽敞的)、(好的)等。 形容动词:功用与形容词相同、但是语尾变化与形容词不同、是后来从名词(尤其是汉语名词)和日语固有的词根派生而来。如:静(安静的)、(热闹的)等。 其他词类 连体词:只能加在体言前作修饰、如:(这个)、(那个) 副词:修饰用言的状态、程度、形容词与形容动词经由语尾变化可以变成副词、如
12、:少(稍微)、(很、非常)等。 接续词:在句与句之中作为承先启后的作用。如:(然后、所以)(而且) 接头词与接尾词:接在在单词前或后,给单辞附上一些特殊意义;如:(表尊敬的接头词)、(表尊敬的结尾词)等。 助词:日语最重要的词类、决定在句中的地位、和其他单词的关系、句子的时态、或是表示特殊的意义,现代日语有三十几个助词,大多是由一两个音节组成,日语的一个句子就是由单词后面附上助词,依照大概的顺序组合而成。如:(分开主语和谓语)、(表动词的受语) 助动词:接续在动词后面,给动词增添特殊意义或是派生成被动、使役动词,接续时前面的动词语尾必须变化,而有些助动词本身也会有语尾变化。如(代表被动)、(代
13、表否定) 日语的词汇词汇的种类日语的词汇可以分为四类:日语表记日语原文 和語假名 罗马字 Wago 和語:日本民族原来的词汇,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动词和具象的名词。 日语表记日语原文 漢語假名 罗马字 Kango 漢語:吸收并改造中文的词汇,当中包括和制汉语。大部分与中文意思相同或相近,一小部分完全不同甚至相反。主要是抽象词汇和意义明确的词汇。日本的政府公文和报纸刊物大量使用汉字。 日语表记日语原文 外来語假名 罗马字 Gairaigo 外来語:主要是英语,也有来自其他语种的。各个语种在日语中词汇的侧重面也不同。 o 葡萄牙语:主要是生活方面的词汇。 o 荷兰语:主要是科学技术和日用品方面的词汇
14、,还有航海、度量衡方面的。 o 法语:最初是军队用语,以后多是艺术、服饰、饮食方面的。 o 德语:主要是学术方面的,特别是哲学和医学方面的。 o 意大利语:主要是艺术特别是音乐方面的词汇。 o 俄语:词汇量不多,主要是与革命和思想运动有关的。 o 英语:占外来语的绝大多数(80.8%,1990 年)、包含的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近年来,来自英语的外来语呈爆炸性增长的趋势。 混种语:以上三种的混合型,包括日本人生造的看似外来语的词汇(大部份是和制英语),例如“”(cosplay,是由 costume(服装)加上 play(扮演)两个英文单字组成)。除以上所说的情况外,混种
15、语有有另一个定义是将外来语音节简化。例如英语的 convinence store ( )会删减为 konbini()、personal computer( )会删减成 pasokon()。这个现像是由于日本人较喜欢 4 个假名的字,所以近年有很多字都被日本人改成 4 个假名,而这些字大都是日常生活的常用字。 拟声和拟态词主条目: 拟态语 拟声语 模拟外界的声音或以声音等形象地表达事物的形象和状态的词、称为拟声和拟态词。日语中拟声和拟态词的数量众多,描绘形象的分类十分细致,远远超过其他语言。拟声和拟态词不仅在口语中,而且在文学作品和广告语中的应用都十分广泛,使语言显得活泼生动。例如:、等都是拟态
16、词。发音在拟态词上的作用敬语主条目:日语敬语所谓敬语就是说话人对听话人或话题中的人表示敬意的语言现象。说话人在社会关系中,对应该表示敬意的人就必须使用敬语。敬语的使用由以下三个主要因素来决定:1. 说话人的年龄或社会地位处于下方,要对上面的人表示敬意时使用敬语。2. 初次见面时,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不亲密时,要对听话人表示敬意时用敬语。 3. 内、外关系也是在使用敬语时必须考虑的。 方言日语大致可分为东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九州方言、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北海道方言、东北方言、关东方言、东海方言、八丈岛方言、北陆方言、近畿方言、中国方言、云伯方言、四国方言、丰日方言、肥筑方言和萨隅方言等。要注意的是于冲
17、绳使用的琉球语,并不是日语的一个方言,而是语言学上的另一种语言。日本全国通用的语音叫做标准语()或共通语()、它是以东京方言为基础的。日本的共通语普及程度很高。即使说不好的人也能听懂。虽然方言听起来很亲切,但大多数的日本人在与别人进行事务性交往的时候都使用共通语。外地人学日语时都是学共通语(东京方言)的。相位语日语的结构书写日语可以使用平假名、片假名或罗马字书写。有的可以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意义与汉语的并不一定相同。日语的片假名通常是用来书写外来语、又或是加强语气时用的,有时也可作拟声词使用。汉字 平假名 片假名 罗马字 中译私 watashi 我上例为日语中常见之自称以几种不同的方法转写时的差
18、别,中文意思相当于“我”句子的结构由于词的意思是由助词(小品词)来决定的、所以日语的语序相当自由、只是谓语必须放在最后。动词的时态日语动词的时态有“过去”、“现在/未来”两种。日语的时态、是通过动词词尾的假名变化来实现的。通常日语的动词由两部分构成:词干和词尾。词干一般是汉字;而组成词尾的假名叫做送假名(送仮名)。例如学、学是词干、是词尾。有两个特别的动词-来(来)和(做/干),词干和词尾是不能分开的。现代日语的动词都是以 u 音结尾的。按照时态变化的方式可以分为四类:五段动词( I 第一组动词)、一段动词( II 第二组动词)、行变格动词(只有来一个)和行变格动词(只有一个)(两个动词合称
19、III 第 3 组动词)。其中一段动词又可分为上一段动词和下一段动词。日语的动词除了两种变格动词之外、时态变化都是规律的。词语的活用日语中、能活用的词称为用言。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都是用言。它们都有时态的变化。和时态变化相类似、它们也是通过词尾的送假名变化来达到词类的活用。几乎所有用言的活用都是规律的。日语的系属日语的系属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基本上可以有三类的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因为日本语有着非常显著的阿尔泰语系的语言特征。流音不会出现在本土词汇(固有词)的首个音节上 元音调和 黏著语的特征 日语的这三个语言特征为该观点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支持。但是日语跟阿尔泰语系的其他
20、语言之间的同源词汇却非常少、反对该观点的学者一般都以此作为反驳的力证。第二类观点认为日语跟朝鲜语共属于一个新的语系。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日语的文法与朝鲜语的文法有惊人的相似度、都是使用 SOV 序列、两者历史上又共同受过古汉语的影响、因此有学者认为日语跟朝鲜语是阿尔泰语系和汉藏语系混合的新语系。但是日语跟朝鲜语之间缺乏同源词也成了异议的学者们反驳该观点的力证。第三类观点认为日语跟琉球语共属于一个新的语系,即日本语系。由于日语跟琉球语之间确有不少相似性,故此观点得到了一些学者的支持,但仍然并没有被广泛认同。第四类观点认为日语跟朝鲜语一样,都是孤立语言,而它们跟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语系都没有关联。持该观点的学者们以“同源词问题”支持该观点。除了上述四类观点以外、还有学者认为日语应当属于南岛语系。近来有人提出在阿尔泰语系之下构建新语族( 韩日-琉球语族)并且将朝鲜语、琉球语以及日语都归入该语族之内。该观点显然是第一类与第二类的混合观点、但是持该观点的人依然需要面对“同源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