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无价。 3、知道作为儿女应该用自己的爱回报母爱。 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学习难点: 1、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一、课程导入: 1、(在黑板上写上 0 和 60)让同学们进行比较,看哪一个数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妈妈的账单”,会发现不同的答案。2、板书“账单”这个词语,请同学观察一下这个“账”字,它的偏旁你发现了什么?(“账”的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古时候,人们都用贝壳
2、作为钱币。)3、请同学说一说生活中见过哪些账单?学生说完后将课题板书完整。二、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1、出示小彼得的账单,请同学读一读。2、从这份账单中,可以知道小彼得是一位什么样的孩子?句式:我觉得他是一个( )的孩子,因为他( )。 (有责任心、勤快) 3、在这些账单中到底包含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词读正确,遇到难读的或不懂的生字词就用圈画出来,尽量把课文读准确。 4、检查生字。 出示词语,认读词语: 账单 索取 报酬 慈爱 款项 塞进 芬尼 小心翼翼 蹑手蹑脚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 怦怦直跳 A、齐读词语。 B、小老师带读。 C、男女生轮流读。 5、默读:课文内容(填空)
3、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好的同学请举手。 师:老师以填空题的形式帮助大家梳理故事的内容,你可以用上前面学过的这些词语。 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到(羞愧万分),他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三、自读自悟,感知课文1、小彼得的愿望实现了吗?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小彼得愿望实现的句子,并请同学读一读。同时引出成语“如愿以偿”,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如愿以偿后的心情。2、课件出示文中描写小彼得羞愧万分的句子,让学生理解羞
4、愧万分的意思。3、当彼得如愿以偿,正好把这 60 芬尼往自己口袋里塞时,可突然他发现,在他的餐盘旁边也有一份账单。谁愿意来读一读?(展示妈妈给彼得的账单,生读) 4、我们来仔细看一看,妈妈的这份账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后面的金额写的都是 0 芬尼)妈妈列的这些款项,这份账单中好像隐隐约约在告诉我们什么东西?(母亲的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母亲的爱只付出不求回报的) 5、这是一份多么特别的账单啊!它总额为零,却满载着母亲对小彼得满满的(爱)! 四、诵读感悟“羞愧”: 1、彼得读着读着,想到了十年来母亲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所以他感到(羞愧万分)。彼得读着读着,想到自己才做了这么一点点,却向母亲
5、索求回报,想到这,他感到(羞愧万分)。读着读着,彼得想到,母亲做了那么多,却不求一点回报,他感到(羞愧万分)。(课件伴乐)十年的幸福生活:阳春三月,妈妈带彼得( );夏天彼得一身臭汗回到家,妈妈( );秋天到了,瑟瑟的秋风中妈妈在窗下( ); 下大雪了,妈妈( ).2、学生分组讨论,十年来,妈妈还为彼得做了什么?课件出示:十年的吃喝:每天早晨起来,彼得的餐盘里();晚上放学回家,桌上早已( );生日时,妈妈亲自( ).生病时的护理:彼得生病了,妈妈怀抱着彼得,摸着( ),难过得( ),一连几天( ).3、 妈妈为彼得做了这么多事情,却只要彼得支付(0 芬尼) 十年里,妈妈把彼得辛辛苦苦地养大,
6、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 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仍然只要(生回答), 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彼得,却只要(生回答), 妈妈把所有的慈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还是只要(生回答)。 4、同学们,读一读表示彼得的那种羞愧的句子,5、现在,你读到了什么?你又认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小彼得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妈妈的账单,他很快领悟到,妈妈是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6、引导学生回答“自己有一个.妈妈”。五、拓展延伸: 那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妈妈的付出,妈妈的伟大,妈妈的无私。让学生欣赏诗歌妈妈的爱。六、总结:父母的爱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七、布置作业: 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出来。(妈妈,我想对您说:)板书: 20、妈妈的账单0 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