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决高层建筑结构差异沉降的方法.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6112935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高层建筑结构差异沉降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决高层建筑结构差异沉降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决高层建筑结构差异沉降的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解决高层建筑结构差异沉降的方法作者: 收集于网络1 设置沉降缝 处理差异沉降惯用方法为设置沉降缝,这是一种纯粹的“放”的方法。 1.1 沉降缝设计原理 沿高层建筑主、裙楼交接处设沉降缝。沉降缝自上而下(基础也要断开)将主楼和裙楼分隔成各自独立的结构单元,相邻结构单元之间的差异沉降并不相互影响,不会由此产生结构内力。 主楼的沉降量一般要比裙楼的沉降量要大,基础施工前可先分别估算主楼单元及裙楼单元各自的沉降量,在施工时适当调高主楼楼面相对高度和适当调低裙楼楼面相对高度,使两者在经历了整个沉降过程后变为一致。 1.2 构造 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为 100mm,并且应符合抗震缝的要求。用盖板覆盖,缝顶处要

2、覆盖密实,防止雨水渗入,构造大样见图 1。 1.3 优点 沉降缝的优点在于设计思路简单,无需考虑抵抗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 1.4 缺点 1.4.1 设沉降缝的缺点在于会出现双柱、双墙、双梁,建筑平面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1.4.2 沉降缝宽度只有 100mm,缝两侧的隔墙很难做防水处理,如果沉降缝没有被封盖密实,很容易造成雨水渗入而潮湿隔墙。 2 设置施工后浇带 施工后浇带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沉降缝的缺点,这是一种先“放”后“抗”的方法。 2.1 施工后浇带设计原理 后浇带的位置通常设在主楼和裙楼交接处附近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如梁、板的反弯点处)。在分别浇筑主楼和裙楼主体单元时,从基础梁到上部

3、结构的梁和板都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和裙楼的主体分别完工后,再用膨胀混凝土将两部分连接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先“放”一部分,一般情况下,高层主楼完成后,两部分的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 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很多了,这时再完成施工后浇带的混凝土,二者余下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结构自行调整。 2.2 构造 后浇带宽度一般为 7001000mm,实践中较多采用 1000mm。后浇带处钢筋可断也可不断,构造大样见图 2。后浇带一般做成企口式,无论何种形式,后浇带在补浇混凝土前必须凿毛并清理干净。后浇带从预留到浇筑的时间当然

4、越长越好,但为了在施工期间不影响设备安装,一般不应少于 40 天,最宜 60 天。2.3 后浇带的填充 后浇带的填充材料宜采用浇筑水泥、微膨胀水泥或普通水泥加铝粉等配制的混凝土。当施工现场缺乏这类水泥时,也可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但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来高一级,潮湿养护不少于 15 天。 2.4 优点 施工后浇带的优点就是在于完全解决了设缝的弊端。 2.5 缺点 在实际施工操作中,后浇带往往带来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5.1 留于基础底板上的后浇带,将历经整个结构施工的全过程,直至结构封顶。对于高层建筑,这段时间很长,在这段时间内,后浇带中将不可避免地掉进各种各样的垃圾杂物,由于底板钢

5、筋较粗较密,再加上局部加强筋,使得清理工作非常艰难,若不清理干净,必然影响后浇混凝土的质量。 2.5.2 后浇带贯穿整个地下、地上结构,所到之处遇梁断梁,遇板断板,给施工带来很多不便,影响施工进度。 2.5.3 在后浇带补浇混凝土前,需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施工非常困难;而底板混凝土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数月,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很难保证;又由于浇筑时间差,造成底板混凝土的干缩极易在新旧混凝土的连接处产生裂缝。设置施工后浇带的初衷是防止底板裂缝的产生,而后浇带处理不好却人为地在每条后浇带处造成两条贯穿裂缝,引起漏水。 2.5.4 在软土地基或地下水位高的情况,须长时间降水。 2.5.5 后浇带

6、将底板分成若干块,底板抗水平力的能力大大削弱,底板的移动还可导致上部结构的位移,因此必须采用特殊措施确保底板稳定性。 3 完全以“抗”的方法抵御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 不论是用沉降缝还是施工后浇带处理不均匀沉降问题,都有其各自的弊端,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抗”的方法通过合理的设计配筋、合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以结构本身抵御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 3.1 取消沉降缝或后浇带的理论依据 3.1.1 如果地基的天然地质条件较好的话,或者采用桩基打入较坚硬的岩层,地基的绝对沉降量很小,那么差异沉降也不会大,所产生的结构内力也较小,设置沉降缝或施工后浇带显得大材小用。 3.1.2 根据

7、实测,基础的差异沉降与基础的整体刚度有明显的关系,联合为一体的基础的差异沉降远小于以后浇带或沉降缝分离的基础。 3.2 如何取消沉降缝或施工后浇带 沉降缝或施工后浇带都是采用以“放”为主的原理来处理基础差异沉降的,而我们可以改变观念,改用以“抗”的手段来处理。 主、裙楼荷载差异虽然很大,但如果都建在桩基或改良的地基上(包括坚硬的天然地基),可利用桩基和坚硬地基调整主、裙楼的沉降,使主、裙楼的差异沉降控制在较小范围;还可以利用大底板联合基础的整体性调整差异沉降,确保主、裙楼在整体基础上具有较小的差异沉降。但需要通过计算和分析,加强变截面处的抗弯刚度和配筋,控制工程在封顶后的最终沉降在 2030mm 的范围以内。 3.3 优点” 完全以“抗”的方法解决不均匀沉降问题的优点在于:完全避开了以上所述设置沉降缝或施工后浇带所带来的弊端。 3.4 缺点 3.4.1 采用“抗”的方法对地基的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并不是任何工程均可采用的。 3.4.2 采用“抗”的方法较设置沉降缝或施工后浇带更为冒险,要求结构设计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并进行精确的计算。 3.4.3 采用这种处理手段在很多时候无疑须增大基础的尺寸,或加强变截面处的配筋,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就是说会加大了工程的经济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