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西省新余一中 2015 届高三三模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l5 小题,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3 分) 2013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 的三位美国科学家,使化学家能通过计算机模拟,更快获得比传统实验更精准的预测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B 化学研究只需要计算机模拟就行了C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考点: 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专题: 化学应用分析: 由题干可知化学家能通过计算机模拟,更快获得比传统实验更精准的预测结果,说明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解答: 解:
2、由题干可知化学家能通过计算机模拟,更快获得比传统实验更精准的预测结果,传统的化学属于纯实验科学,现在化学已经引入计算机模拟,说明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学科的特点,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2 ( 3 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NH4I 的电子式:8 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 C碘酒、淀粉、水雾、纳米材料均为胶体 烧碱、冰醋酸、氯仿、胆矾均为电解质用托盘天平称取 8.75g 食盐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23.22mL 高锰酸钾溶液C60、C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X 射线、质谱、核磁共振属于现代化学对物质结构进行研究的手段A B C D 考点:
3、电子式;核素;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析: 没有标出碘离子的最外层电子; 质量数=质子数 +中子数;碘酒是溶液; 氯仿是非电解质;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 0.1g; 2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根据研究物质结构的常见仪器分析解答:解:没有标出碘离子的最外层电子,NH4I 的电子式: ,故错误;质量数=质子数 +中子数,则 8 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146C,故正确;碘酒是溶液,不是胶体,故错误; 氯仿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均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烧碱、冰醋酸、胆矾均为电解质,故错误;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 0.1g,则用托盘天
4、平称取 8.8g 食盐,故错误; 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所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23.22mL高锰酸钾溶液,故正确;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则 C60、C70 、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故正确;现代化学测定物质结构的方法有: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法、X射线等,则X 射线、质谱、核磁共振属于现代化学对物质结构进行研究的手段,故正确所以正确的有 4 个;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悉电子式、核素、电解质、同素异形体、常见仪器的使用等即可判断,掌握物质的组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 ( 3 分)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理论
5、上得到的氯代物最多有几种( )A 5 种 B 6 种 C 8 种 D 9 种考点: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分析: 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可以是一元取代、二元取代到完全取代,注意多元取代时,可以确定相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确定不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发生 n元取代与 m 元取代,若 n+m 等于氢原子数目,则取代产物种数相同,据此书写判断解答: 解:乙烷的一氯取代物有 1 种,二氯取代物有 2 种,三氯取代物有 2 种,四氯取代物有 2 种(与二溴取代物个数相同) ,五氯取代物有 1 种(与一溴取代物个数相同) ,六氯取代物 1 种,所以共有 9 种,故选 D点
6、评: 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取代反应等,难度不大,注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4 ( 3 分)科学家从化肥厂生产的(NH4)2SO4 中检出化学式为 N4H4(SO4)2 的物质,该物质的晶体中含有 SO42和 N4H44+两种离子,当 N4H44+遇到碱性溶液时,会生成 N4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A 14N、N4 与 N2 互为同位素B N4H4( SO4)2 的电离方程式为 N4H4(SO4)2N4H44+2SO42C N4H4( SO4)2 不能与草木灰、K3PO4 等化肥混合施用D N4H4( SO4)2 中只含有共价键,不含离子键考点: 同位素及其应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化学键.专题:
7、信息给予题分析: A根据同位素的概念分析;BN4H4(SO4)2 的晶体中含有 SO42和 N4H44+,可写出电离方程式;C根据题给信息 N4H44+遇到碱性溶液时,会生成 N4 分子判断;D根据晶体中含有 SO42和 N4H44+两种离子可知含离子键解答: 解:A同位素是指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N4 与 N2 为两种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 A 错误;BN4H4(SO4)2 的晶体中含有 SO42和 N4H44+,可知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4H4(SO4)2=N4H44+2SO42 ,故 B 错误;C草木灰、K3PO4 等化肥显碱性,根据题给信息 N4H44+遇
8、到碱性溶液时,会生成N4 分子判断会使肥效降低,不能混用,故 C 正确;D根据晶体中含有 SO42和 N4H44+两种离子可知该晶体中还含离子键,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本题为信息题,考查了同位素的概念和化学键类型的判断要充分利用题给信息,结合电解质的电离和有关概念分析判断5 ( 3 分)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足量 Fe 在 1 mol Cl2 中充分燃烧,转移 2NA 个电子B 7.8 g Na2O2 中阴、阳离子总数为 0.4NAC 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 NA 个电子,则阳极减少的质量为 32gD 反应 KClO3+6HClKCl+3Cl2+3H2
9、O中,若有 1 mol Cl2 生成,转移电子数为 2NA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 A氯气不足,依据氯气的量计算转移电子数;B.1 个过氧化钠含有 2 个钠离子和 1 个过氧根离子;C粗铜中含有杂质铁、锌等较活泼金属,电解过程中铁、锌优先放电;D由 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可知,KClO3 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由+5 价降低为 0,HCl 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由1 价升高为 0,以此来解答解答: 解:A足量 Fe 在 1 mol Cl2 中充分燃烧,氯气全部转化为 Cl,得到 2mol 电子,所以转移 2NA 个电子,
10、故 A 正确;B.7.8g 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0.1mol,0.1mol 过氧化钠中含有 0.1mol 过氧根离子、0.2mol 钠离子,总共含有 0.3mol 离子,阴、阳离子总数为 0.3NA,故 B 错误;4C NA 个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mol,电解精炼铜时,由于粗铜中含有杂质铁、锌杂质,铁、锌的活泼性大于铜,电解中优先放电,所以转移 1mol 电子,阳极减少的质量不一定为 32g,故 C 错误;DKClO3+6HClKCl+3Cl2+3H2O 中,该反应中生成 3molCl2 转移 5mole,若有 1 mol Cl2 生成,转移电子数为 NA,故 D 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
11、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是解题关键,注意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为易错点6 ( 3 分)下列图象表达正确的是( )A 浓硫酸的稀释 B 过量的盐酸与等量的锌粉反应C 氢气与氧气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D 微粒电子数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原子构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分析: A、浓硫酸加水稀释密度减小;B、形成原电池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氢气的质量由锌粉的质量决定;C、物质的燃烧是放热的,液态水变为气态水需要吸收热量;D、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阴离子中,电子数= 质子数+电荷数,阳离子中,电子数=质
12、子数电荷数,以此来分析解答解答: 解:A、浓硫酸加水稀释密度减小,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 A 错误;B、锌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消耗了锌粉,锌粉、铜和盐酸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但产生的氢气减少,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 B 错误;C、氢气的燃烧是放热的,但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故 C 错误;D、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阴离子中,电子数= 质子数+电荷数,阳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则 OH 含有 10 个电子,OH 含有 9 个电子,H2O 含 10 个电子,H3O+含有 10 个电子,与图象一致,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了
13、硫酸的密度、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反应热、微粒电子数的求算等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应用的考查,难度中等7 ( 3 分) (2014崇明县二模) X、Y、Z 、W 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X、W 的质子数之和为 21,由此可知( )X YZ W5A X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2 周期、第A 族B Y 的氢化物(H2Y)不稳定,100以上即可分解C 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碱D W 的非金属性比 Y 的非金属性弱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 X、Y、Z、W 四种短周期元素,由位置可知,X、Y 在第
14、二周期,Z、W 在第三周期,设 W 的原子序数为 y,则 X 的原子序数为 y9,X、W 的质子数之和为 21,则y+y9=21,解得 y=15,所以 Y 为 O,W 为 Si,Z 为 Al,X 为 C,然后结合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解答: 解:X、Y、Z、W 四种短周期元素,由位置可知,X、Y 在第二周期,Z、W 在第三周期,设 W 的原子序数为 y,则 X 的原子序数为 y9,X、W 的质子数之和为 21,则y+y9=21,解得 y=15,所以 Y 为 O,W 为 Si,Z 为 Al,X 为 C,AX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2 周期、第A 族,故 A 错误;BY 的氢化物(H2Y)
15、为水,水是稳定的,一个大气压下 100达到沸点,故 B 错误;C 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是一弱碱,故 C 错误;DW 为 Si,Y 为 O,O 的非金属性比 Si 的非金属性弱,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明确短周期及原子序数的关系来推断各元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水是稳定的分子,解题过程搞清楚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不大8 ( 3 分)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钙溶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Ca2+HCO3+OHCaCO3+H2OB 等物质的量的 NH4HCO3 与 NaOH 在溶液中反应:NH4+OHNH3H2OC 在含有 M
16、n2+的溶液中加入 HNO3 酸化,再加入 PbO2,反应体系显紫红色5PbO2+2Mn2+4H+5Pb2+2MnO4+2H2OD 等体积同浓度 NaHSO4、Ba (OH)2 两溶液混合:H+SO42+Ba2+OHBaSO4+H2O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分析: A氢氧化钙过量,离子方程式按照碳酸氢钙的组成书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B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能力强于铵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优先参与反应;C锰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被二氧化铅氧化成高锰酸根离子;D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即等物质的量的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反应,氢氧根离子过量,氢离子不足6解答: 解:A碳酸氢钙溶液加入
17、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故 A 正确;B等物质的量的 NH4HCO3 与 NaOH 在溶液中反应,碳酸氢根离子优先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 +H2O ,故 B 错误;C在含有 Mn2+的溶液中加入 HNO3 酸化,再加入 PbO2,锰离子被氧化成高锰酸根离子,反应体系显紫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PbO2+2Mn2+4H+5Pb2+2MnO4+2H2O,故 C 正确;D等体积、同浓度 NaHSO4、Ba(OH)2 两溶液混合,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相等,氢氧根离子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
18、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42+Ba2+OHBaSO4+H2O,故 D 正确;故选 B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 、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选项 B 为易错点,注意碳酸氢根离子优先反应9 ( 3 分)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必须洁净、干燥,不漏水B 实验室里需要 480mL2.0moIL1 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溶液时先
19、称量氢氧化钠固体38.4g,然后再按照溶解、冷却、洗涤、定容、摇匀的步骤进行操作C 25 时,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浓度的 NaOH 溶液,一小段时间后, NaOH 溶液的浓度可能增大,也可能不变D K2CO3 在酒精灯上灼烧时能直接观察到紫色火焰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 实验评价题分析: A容量瓶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水;B实验室没有 480mL 的容量瓶,有 500mL 容量瓶,所以需要配置 500mL 溶液,则称量固体质量应该是 500mL 溶液中溶解的 NaOH 质量;C根据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时,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是否变化判断;DK 的焰色反应必须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才能观察到解答: 解:
20、A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水,容量瓶中无论干燥与否,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 A 错误; B只能选取 500mL 容量瓶,则称量药品质量=2mol/L0.5L40g/mol=40g,故 B 错误;C用惰性电极电解 NaOH 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导致溶液中氢氧化钠的量不变,水的质量减少,所以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如果溶液是饱和的,则浓度不变,故 C 正确;DK2CO3 在酒精灯上灼烧时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才能观察到紫色火焰,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电解原理等知识
21、,题目难度中等,明7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方法,选项 C 为易错点,注意如果溶液是饱和的,则浓度不变10 ( 3 分)下列各种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SO2 后,既无沉淀又无气体产生的有几种( )Ba (OH)2 Ba(NO3 )2 Na2S BaCl2Ca(ClO)2 Fe(NO3)3 H2O2 NaClO A 3 B 4 C 5 D 6考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专题: 氧族元素分析: 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具有还原性、氧化性,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是否生成沉淀和气体,以此来解答解答: 解:SO2 能与 Ba(OH)2 溶液反应:SO2+Ba(OH)2=BaSO3+H2O,产生了
22、沉淀,不生成气体,故不选;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 Ba(NO3)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 NO 气体,故不选;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 Na2S 反应生成 S 沉淀,产生了沉淀,故不选;盐酸酸性大于亚硫酸,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故选;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 Ca(ClO )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和HClO,故不选;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 Fe(NO3)3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NO 气体,故不选;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 H2O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无沉淀和气体,故选;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 NaCl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盐酸,无沉淀和气体,故选;故选 A
23、点评: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性、具有还原性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1 ( 3 分) (2014岳阳一模)A、B、C、D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辛是由 C 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乙=丁+辛,甲+丙= 戊 +辛;常温下 0.1mol/L 丁溶液的 pH 为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 B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 VIA 族B 元素 B、C 、D 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r(D)r(C)r(B)C 1.0 L0.1 mol/L 戊溶液中阴离子总
24、的物质的量小于 0.1 molD 1 mol 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约 6.021O23 个电子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8分析: 0.1 mol/L 丁溶液的 pH 为 13(25) ,丁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丁应为 NaOH,发生反应:甲+乙= 丁+辛,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甲、乙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 H、O、Na 元素,辛是由 C 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辛不能是 Na,结合原子数可知,A 为 H、C 为 O、D 为 Na 元素,故辛为氧气,可知甲是 Na2O2、乙是水,再根据反应:甲+ 丙= 戊+辛,可知丙是二氧化碳,戊
25、是碳酸钠,则 B 为碳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可解答该题解答: 解:0.1 mol/L 丁溶液的 pH 为 13(25) ,丁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丁应为 NaOH,发生反应:甲+乙= 丁+辛,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甲、乙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 H、O、Na 元素,辛是由 C 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辛不能是Na,结合原子数可知,A 为 H、C 为 O、D 为 Na 元素,故辛为氧气,可知甲是Na2O2、乙是水,再根据反应:甲+丙= 戊+辛,可知丙是二氧化碳,戊是碳酸钠,则B 为碳元素,AY 为碳,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A 族,故 A 错误;B同周期随
26、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CO,即:D B C,故 B 错误;C戊是碳酸钠,在碳酸钠溶液中,CO32离子水解生成 HCO3离子和 OH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 0.1mol,故 C 错误;D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1mol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 1mol,约 6.021O23 个电子,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 本题为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目难度中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有一定的要求,C 选项注意盐类水解12 ( 3 分)已知下列实验事实:Cr2O3 固
27、体既能溶于 KOH 溶液得到 KCrO2 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 Cr2(SO4 )3 溶液;向 KCrO2 溶液中滴加 H2O2 溶液,再酸化,可得 K2Cr2O7 溶液;将 K2Cr2O7 溶液滴加到淀粉和 KI 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化合物 KCrO2 中 Cr 元素为+3 价B 实验证明 Cr2O3 是两性氧化物C 实验证明 H2O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 实验证明氧化性:Cr2O72I2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 中,氧化铬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两性氧化物;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 元素的化合价由+3 价升高为+6 价,则
28、过氧化氢中 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中,溶液变蓝,生成碘单质,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解答: 解:A化合物 KCrO2 中,K 为+1 价,O 为2 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倒数和为 0,则 Cr 元素为+3 价,故 A 正确;9B由反应可知,氧化铬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两性氧化物,故 B 正确;C实验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 元素的化合价由+3 价升高为+6 价,则过氧化氢中 O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证明 H2O2 有氧化性,故 C 错误;D由中溶液变蓝,生成碘单质可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
29、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证明氧化性为Cr2O72I2 ,故 D 正确;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基本概念及分析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选项 B 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13 ( 3 分)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B C D实验方案将 NO2 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实验目的验证 FeCl3 对H2O2 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探究温度对平衡2NO2N2O4 的影响除去 CO2 气体中混有的 SO2比较 HCl、H2CO3 和H2SiO3 的酸性强弱A A B B C C D D考点: 化学实
30、验方案的评价.专题: 实验评价题分析: A应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B根据颜色的变化可知平衡移动的方向;C CO2 和 SO2 都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D盐酸易挥发,不能排除盐酸的干扰解答: 解:A温度和催化剂都可影响反应速率,比较催化剂的影响,应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故 A 错误;B将 NO2 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根据颜色的变化可知平衡移动的方向,以此可确定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故 B 正确;C CO2 和 SO2 都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除杂,故 C 错误;D盐酸易挥发,不能排除盐酸的干扰,应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故 D 错误故选 B点评
31、: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性质对比、除杂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10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操作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中等14 ( 3 分) (2014安徽二模)我国知名企业比亚迪公司开发了具有多项专利的锂钒氧化物二次电池,其成本较低,对环境无污染,能量密度远远高于其他材料电池,电池总反应为V2O5+xLi LixV2O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池在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B 锂在放电时做正极,充电时为阳极C 该电池充电时阳极的反映为 LixV2O5xeV2O5+xLi+D V2O5 只是锂发生反应的载体,不参与电池反
32、应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 电化学专题分析: 放电时,该原电池中锂失电子而作负极,V2O5 得电子而作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解答: 解:A向外供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锂离子向正极移动,故 A 错误;B该原电池中,锂失电子而作负极,V2O5 得电子而作正极,故 B 错误;C该电池充电时,正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为阳极,则阳极上 LixV2O5 失电子,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LixV2O5xeV2O5+xLi+ ,故 C 正确;DV2O5 得电子而作正极,所以 V2O5 参与电池反应,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明确元素化
33、合价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得失电子来分析解答即可,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5 ( 3 分)向 60mL Na2SO4 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有关数据见下表:实验编号 1 2 3 4 5BaCl2 溶液体积/mL0 30 60 100 120沉淀质量/g 0 0.699 x 2.097 2.09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混合前,BaCl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0molL1B 混合前,Na2SO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5molL1C 3 号实验中沉淀的质量 x 为 1.398gD 完全沉淀 60mL Na2SO4 溶液消耗 BaCl2 溶液的体积为 80mL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分析: 发生 Na2SO4+BaCl2=BaSO4+2NaCl,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生成沉淀最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