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10234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2. 识记“丝绸之路” 的路线和意义。3. 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4. 了解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知识梳理,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西域,含义:今甘肃阳关、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西汉初的西域状况:小国林立,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玉门关,张骞出使西域,在位皇帝:_,两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_夹击匈奴经过:被匈奴扣留,13年后回到长安结果: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加强与_各国的友好往来经过:走访了乌

2、孙等西域许多国家结果: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作用:使汉朝和西域的交流日趋频繁,为_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大月氏,西域,“丝绸之路”,汉武帝,第一次,第二次,背景: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路线:从长安穿过_,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交流物品,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_、石榴、_、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作用: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海上丝绸之路”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

3、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河西走廊,葡萄,苜蓿,西域都护的设置,背景: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时间:_地点: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职能: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公元前60年,同步训练,夯实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 王之涣的凉州词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为( )A. 大秦 B. 西域C. 安息 D. 新疆2. 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张

4、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 引进果树品种 B. 推动经济交流C. 加强友好交往 D. 寻求军事联盟,B,D,3. “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 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 B. 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C. 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 D. 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4. “一次次地回望,回望城内的万家灯火,将不舍的心,收好、藏匿,然后告别为凿空西域而来你矢志不渝西行,西行你为干戈而来,却收获了一条灿烂千年的丝路。”该“丝路”的起止地点是( )A. 临洮、辽东 B. 长安、欧洲 C. 嘉峪关、鸭绿江 D. 涿郡、余杭,C,B,

5、5.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肩负任务首次出使。请问张骞首次出使西域与下列哪一事件的目的相似?( )A. 汉武帝铸造五铢钱 B. 汉高祖分封诸侯C. 秦始皇修建秦长城 D. 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6. 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B. 西方普遍享用中国的丝绸C.“丝绸之路” 沟通东西方贸易D. 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7.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下列

6、不位于此“经济带”的是( )A. 陕西西安 B. 河西走廊 C. 新疆地区 D. 浙江杭州,C,D,8.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 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 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 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9. 下面是小君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对这张卡片解读正确的是( )A. 张赛出使西域 B. 秦始皇开发岭南C. “丝绸之路”开通 D. 卫青追击匈奴,B,C,10. 张骞通西域后,从西域开始传入中原的是( )A. 粟 B. 水稻 C. 高粱 D. 葡萄,D,11. “丝绸之路”

7、是西汉王朝和外界进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之所以得此名字,主要是因为( )A. 汉朝向外输出的最重要的物资是丝绸,影响深远,该名称准确生动B. 它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C. 丝绸的名字优美动听,便于人们记忆D. 张骞首次通西域时,随行带着大批丝绸,故命此名,A,12. 众所周知,早在公元前60年,今新疆地区就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标志是( )A. 西域都护的设置 B. 宣政院的设立C. 伊犁将军的设立 D. 北庭都护府的设立13. 纵观秦汉时期,汉族与匈奴的关系有战有和。你认为统治者采取不同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因在于( )A. 统治者的态度 B. 国

8、力的强弱 C. 军队的数量 D. 武器装备情况,A,B,14. 在汉代,家住泉州的某商人想去斯里兰卡做生意。请你为他选择一条最方便可行的路线( )A. 泉州长安新疆西亚斯里兰卡 B. 泉州朝鲜日本太平洋印度洋C. 泉州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 D. 泉州长安敦煌玉门关西域印度15. 汉朝时,汉武帝派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 )今新疆境内河西走廊西亚大秦A B C D ,C,C,能力提升,二、综合题16. 假如你是生活在汉朝长安的一名商人,现要把一批丝织品、瓷器亲自贩卖到西亚去。识读下图,回答问题。(1)你将用什么运输工具来运输你的商品?,骆驼。,(

9、2)据图写出你途经的重要国名、地名:A._B._C._D._(3)你经过的这条路是历史上有名的_。在这条商路上你将会尽情吃到哪些在汉朝不容易吃到的水果:_、_(两种)。(4)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_。为沟通西域与汉朝往来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_。,河西走廊,匈奴,葱岭,安息,“丝绸之路”,葡萄,石榴,西域,张骞,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汉

10、书张骞传材料二中国的冶金、凿井、养蚕等手工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等也传入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到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材料三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期间举办的“丝绸之路的复兴:对话亚洲领导人”分论坛现场座无虚席,大家在此聆听国务委员杨洁箎和巴基斯坦、老挝等国政要一起畅谈丝绸之路的复兴之路。(1)材料一中的“骞”生活在哪一帝王统治时期?他对我国历史作出了什么重大贡献?,汉武帝。他了解到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沟通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通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2)根据材

11、料二中所述的西汉与西域的经济交流情况,你能从中看出什么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我们国家倡导重建“丝绸之路”有何现实意义?,从西域输入的都是农产品、畜牧产品,而西汉输出的则有手工业生产技术。,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经济互补,实现双赢;人类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必须坚持“立足传统,敞开胸怀”这么一条正确的道路。(言之有理即可),强化训练,1. 后人在对张骞的评价中说:“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里所说的“西域道”的起点是( )A. 洛阳 B. 成都C. 长安 D. 酒泉2. 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 项羽

12、 B. 张骞C. 蔡伦 D. 华佗,C,B,3. 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丝绸之路” B. “海上丝绸之路” C. 通往西域的道路 D. 通往漠北的道路,B,史海拾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并派他到西域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西域。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接。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善王也热情地款待了他们。匈奴人在鄯善王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宁。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鄯善王的疑虑,两国才能,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天深夜,班超带着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结果全部人马不是被大火烧死,就是被乱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这也就是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