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与治疗 来源:要间康医疗科技 作者:康年 加入时间:2010-9-19 点击次数:148 页面功能:双击滚动 【关闭】椎间盘突出症分三型:突出型、退变型、狭窄型,各型诊断标准如下: 一、 突出型的诊断标准: 症状:1、发病年龄多见于青少年;2 有外伤或外力作用史;3、伤后发生腰或腰腿痛,其疼痛性质表现为一侧下肢酸软无力性疼痛或表现为肢体深部的抽筋样疼痛;4、体征:多数病人有骨盆倾斜,脊柱腰段外观改变(屈度改变、侧弯度或旋转型改变)、腰段活动度/活动沪线有不同程度异常;5、下肢肌力、肌张力、足部皮肤痛觉出现异常,少数病人有反射的改变;6、腰段没有固定压痛点,而沿着坐骨神经走行区
2、多有触压痛,;7、影像学检查、正位 x光片可见双侧髂嵴高度不对称(髂嵴等高距),脊柱侧弯度增大,椎弓根影两侧不对称(旋转距异常);侧位片可见弧弦距、腰 4-5椎间隙前后比值异常和骶角角度异常,强调腰段各个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异常。二、 椎间盘突出退变期:1、多见于老年人;2、多因劳累或轻度用力后出现腰/腰腿痛(诱因)3、症状:腰或腰腿痛是常见的主诉症状之一,有些有肢端麻木、感觉异常或轻度的水肿,其疼痛表现形式可分为外力作用后的急性疼痛,劳累后的发作性疼痛,行走性或姿势性疼痛;4、体征:骨盆和脊柱腰段不同程度形变,活动度与活动弧线不同程度异常,同时症状随活动而有所改变;5、下肢肌力、肌张力、皮肤痛觉
3、以及反射可以有异常,也可无异常;6、影像学检查:x 光片可见除具有突出型的影像学改变外,具有以下影像学特征即可诊断为本病:腰椎间隙的高度降低 1/2以内;椎体后缘连线出现“阶梯”样改变(滑脱、滑移),有了这 2条就可确诊。在这一期当中,临床表现特征表现为三型: (1)脊神经根损害型,其病理特征是脊神经根慢性缺血,因此临床表现就具有脊神经损害的体征,即行走性疼痛、肢端得麻木、肌力、肌张力、皮肤感觉的改变,这一类型治疗中心是改善脊神经根的缺血状态,不是由于循环系统的障碍,而是由于脊神经根周围组织的增生及慢性炎症而导致的血流灌注障碍,所以治疗要消除增生组织。定向药透治疗要求是治疗 12天,停 12天
4、为一疗程,反复 3-4疗程,同时要鼓励病人肌肉功能锻炼。 (2)椎后小关节病型:临床表现以姿势性疼痛为主,尤其是久卧后疼痛最常见;疼痛发生事轻量的活动可使症状减轻或缓解,但过量的活动又会加重疼痛,表现为早晨重、上午轻、下午又加重;体征:轻者无任何阳性体征,中度者可有脊柱骨盆的形变,无活动障碍,轻度时主要表现腰椎活动度、活动弧线异常;影像学检查:椎后小关节正位片上上关节突的末端超过上位锥体下缘线(最典型),以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炎症、关节囊增生;治疗:定向药透治疗 20天,停 15天 创新疗法: 顺势疗法,自然牵引,能量补充,中药强化绿色疗法: 专治腰部疾病、无风险、无痛苦,五大功能,八大功效,相铺相成经济疗法: 一次投入,长期使用,在家治疗,轻松、便利还省钱,每次仅需0.5元文武双全:顺势整骨,恢复生理曲度,祛除并发症,无后遗症,彻底治愈的最高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