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80 例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炎琥宁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治疗组予炎琥宁冻干粉5-10mg/(kgd)加入 5%葡萄糖液 100-250ml 静脉滴注;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mg/(kgd)加入 5%葡萄糖液 100-250ml 静脉滴注,两组各 1 次/ d,疗程 35 d。结果 炎琥宁在退热时间、疱疹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均0.01) 。结论 炎琥宁是目前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一种有效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炎琥宁 利巴韦林 疱疹性咽
2、峡炎是由柯萨奇 A 组病毒所致,夏秋季发病率最高。表现为:急起高热,咽喉痛,流涎,拒食等。病程 46 天,少数 10 天左右。本院自 2009 年 10 月2010 年 10月间采用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共 40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 2009 年 10 月2010 年 10 月间,根据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1确诊的门诊患儿 80 例。其中男 45 例,女 35 例。年龄 6 月1 岁的 12 例,13 岁的 55例,35 岁的 13 例。表现 为口腔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咽峡部疱疹,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起病时间约半天2 天,随机分为治疗
3、组 40 例和对照组 40 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两组酌情给予对应及支持疗法。治疗组:炎琥宁冻干粉针 5-10mg/(kgd)加入 5%葡萄糖液 100-250ml 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 35 天;对照组:利巴韦林 10-15mg/(kgd )加入 5%葡萄糖液 100-250ml 静脉滴注。每日 1 次,疗程 35 天。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退热、恢复进食、疱疹消退情况及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用药 23 天,疼痛消失、热退、疱疹消退、饮食正常、烦躁消失。 (2)有效:用药 34 天,疼痛明显
4、减轻、体温明显下降、进食增多、疱疹明显缩小、烦躁减少 (3)无效:用药 45 天,疼痛仍明显、进食少、仍发热或疱疹无明显改变。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 1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恢复进食情况及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注:与对照组比较均 P0.01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柯萨奇 A 组病毒引起,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多采用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干扰素等,疗
5、效不很确切。但部分价格昂贵,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炎琥宁为纯中药制剂,其结构成分为天然植物穿心莲叶中提取有效成分穿心莲莲内脂,经人工半合成穿心莲内脂琥珀酸半脂制成钾钠盐,并加工成冷冻干粉制剂,稳定性好。炎琥宁抗病毒机制3:可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进而抑制病毒的 RNADNA 的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炎琥宁抗炎机制2-3:对抗人体炎症介质组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组织炎性渗出和水肿,可早期抑制炎症发展。病毒灭活实验表明炎琥宁对腺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均有灭活作用。体外抑菌试验提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本品具有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静作用。 本研究应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退热、恢复进食、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利巴韦林组(P0.01) 。故认为炎琥宁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 考 文 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07-808. 2 张文志,万里燕.穿琥宁注射液临床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16(16):2329-2330. 3邓文龙,刘家玉,聂仁吉.三十种穿心莲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J.中药通报,1985,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