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过关检测(十一)(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1933 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凡是遵守该法规的企业,美国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责任”的蓝鹰标志。当时的美国企业应尽的“责任”是( )A遵守公平经营规章 B大力举办公共工程C实行全面计划经济 D做好社会福利事业答案 A解析 企业的责任是公平经营,故 A 项正确;举办公共工程是政府的责任,故 B 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行全面计划经济,故 C 项错误;做好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的责任,故 D 项错误。2(2018湖州名校命题交流,34)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
2、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 。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 )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答案 C解析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现经济的复兴和社会的安定,故 A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 ,最准确的表述 为调整了政府与市 场的关系,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计划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专利,故 D 项错误。3(2019温州选考检测)“(罗斯福)新政从两个方面永远地改变了美国的自由主义:一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二是政府
3、对人民福利的责任。 ”以下措施能直接反映第二方面变化的是( )A整顿银行业B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C对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颁布社会保险法答案 D解析 1935 年, 社会保险法 通过, 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 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体现 了政府对人民福利的责任。4(2018浙江课改联盟命题交流) 下图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一项社会政策。这项政策的目的是( )A复兴工业生产 B整顿金融秩序C建立社会保障 D开展工赈救济答案 C解析 由图示可知这是美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故选择C 项。5(2019金华十校联考, 20)罗
4、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 700 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实现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下列法令,按其出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紧急银行法 农业调整法 联邦紧急救济法 全国劳工关系法A BC D答案 B6(2018绍兴诊断性考试, 21)美国新政期间公共事业振兴署是“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政府建立的最大的一个政府机构,耗资超过 40 亿美金,资助建造桥梁、公路和道路设备。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A推进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B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C建立社保机制,促进社会稳定D提供直接救济,维护社会秩序答案 A解析 “公共事业振兴署” “资助建造桥梁、公路和道路 设备 ”
5、,是以工代 赈的举措,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故 A 项正确。7(2018舟山选考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国有化 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C扩大政府开支 D政府直接采购答案 B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是指令性经济计划,而是指导性经济计划。8(2018丽水学考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答案 A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吸取 20 世 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利用国家权力对
6、经济进 行大力干预。9(2019宁波选考查缺补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的经济理念是( )A计划经济 B自由放任C重商主义 D国家干预答案 D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故 D 项正确。10(2018宁波选考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国采用 “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该国是( )A英国 B联邦德国C法国 D苏联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西欧经济 ”排除 D;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混合市场经济,法国是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是社会市 场经济,故本 题答案为 B。11(2018浙
7、江课改联盟选考评估)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重新高涨,迎来所谓“新经济时代” 。这一时代的到来,主要得益于( )A国家干预,全面调控 B市场调节,保护竞争C削减开支,紧缩货币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答案 D解析 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调控,微 观自主”的经济 政策,既反 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D 项正确。12(2018绍兴选考评估)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政府形象C改善劳资关系 D缓和社会矛盾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 的调整和社会福利制度的相关知识点。分析各 选项都符合推行社会福利政
8、策的目的, “主要 ”的目的应是缓和社会矛盾。13(2019杭州命题交流, 22)1993 年克林顿发表总统就职演说:“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 大胆、持久试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的政府。 ”“大胆、持久试验”指的是( )A自由主义政策 B国家干预经济C实行计划经济 D减少国家干预答案 B解析 “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的政府 ”表达了要继续进 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不是自由放任,故 B 项正确。14(2018嘉兴选考押题交流)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
9、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 )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答案 D解析 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市 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发展经济,体 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故 D 项正确。15(2018浙江名校联合体押题交流)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C与美国冷战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答案 B解析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允许资本家经营,并恢复商品流通,故选 B。1
10、6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苏俄(联) 首先突破这一设想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 “新经济体制”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提到“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这一特征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首先打破 这一政策的是新 经济政策,故符合 题意的答案是 B。17学者莫斯统计,(苏联)从 1927 年到 1933 年间,高等教育招生 (往往是技术学院)增加了3 倍,其中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人数从总数 1/4 增加到了 1/2。
11、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农业集体化的推动 B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与美争夺世界霸权 D经济危机趋于缓解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1927 年到 1933 年” “技术学院” ,斯大林执政期间,推行工 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培养工业技术人才,故 B 项正确。18(2019建德选考检测)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该学者评价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 C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是在 苏俄时期,与材料中的“苏联”不一致,故
12、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并没有帮助苏联实现工业化,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化” “缺乏效率,极其浪 费”等可以判断该学者 评价的是斯大林模式,故 C 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故 D 项错误。19(2019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1931 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为此,他加速推行( )A凯恩斯主义 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计划经济体制答案 D解析 斯大林强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在他 执政时 期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 ,这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
13、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 业化模式,故 D 项正确。20(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 “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 1937 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 14 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 ”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实施新经济政策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答案 A解析 1925 年,苏联通过了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A 项正确。21(2018浙江名校联合体押题交流)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 ,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 ,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
14、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答案 B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 B 项正确。苏联实行的是“指令性”计划而不是“指导性”计划管理,故 A 项错误;C、 D 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22(2018湖州选考押题交流)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本质上是( )A权力高度集中 B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答案 D解析 首先,A 项是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表现,故排除;B 、C、D 三项都属于斯大林经济体制弊端的表现
15、,但无论是用行政命令来管理 经济, 还是限制商品 货币关系,都是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表现。231933 年 8 月 14 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中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义务交售制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1933 年” “在三、四年内已 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可知, 苏联实施五年计划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4(2018浙江名校联合体选考评估) 苏联前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
16、。 ”“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他“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C冷战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答案 A解析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故 A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为某西方国家的福利体系。父母保险及儿童护理:产妇休产假可领取产假补贴,孩子入托费 90%由国家负担,16 周岁前可领取儿童补贴医疗保险:瑞典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超出 规定金额部分可享受 50%90% 补贴养老金:65 岁以上的瑞典公民享受养老金,金额以其一生收入的多少和纳税情况评算。养老金的来源则由雇主和雇员各支付一
17、半失业补贴:瑞典失业者都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 额为原工资的 75%材料二 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 年)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有何特点?(8 分)(2)“福利国家”出现后,有人宣称:“为每日的面包而斗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也有人认为:“高福利国家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认识。(8 分)答案 (1)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财政支出高。(2)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但同时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助长了人们的惰性,滋长依赖情绪,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
18、率。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其已覆盖养老、医疗等多个领域,从材料二中社会保 险支出的比重即可得出另一特点。第(2)问,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分析。26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0 到 1940 年代,很多西方 经济学家开始研究 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 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 。波 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 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张军谈 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 崩溃的威胁。 1933 年 3 月 6 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 4 天,并禁止
19、支付和出口黄金。3 月 9 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 4 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 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 动,立即恢复了企 业界信心。到 4 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 10 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 联邦储备货币。美 阿瑟林克等1900 年以来的美国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并从该模式的弊端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6 分)(2)据材料二,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6 分)答案 (1)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原因
20、: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损害农民的利益;国民经济难以持续发展等。(任答两点即可)(2)原因:整顿银行,恢复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7(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32)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1848 年至 1870 年) ,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 护政策;1860 年,法国 还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 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摘
21、编自教材必修二材料二 1931 年,英国放弃金本位 英国政府利用纸币贬值 来改善其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为了加强贬值后的英镑国际地位由英国、英帝国各成员国和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组成了英镑集团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英国彻底抛弃了自由贸易, 转而实行保护关税政策还把保护关税政策推广到整个英帝国,以特惠制保 护整个英帝国的市场。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材料一反映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达到了何种水平?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水平出现的标志、经济原则及根本原因。(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出现的背景及对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影响。(6 分)答案 (1)水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
22、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原则:自由主义;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2)措施:英镑贬值,组织英镑集团;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建立英帝国特惠制度。背景: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各国之间展开关税战和贸易战。影响:自由主义的原则被破坏,经济全球化遭受挫折;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28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
23、展各类工业” ,优先发展轻工业,用 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 苏联就会在用新技 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 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 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 “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材料三 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深刻的,绝不能像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那样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 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 渐进地进行。整编自苏联兴亡史论 (1)材料一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5 分)(2)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5 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 分)答案 (1)建设社会主义,应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新经济政策(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布哈林主张先轻后重;斯大林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布哈林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主张农业服务于工业。(3)原因:改革不彻底;没有明确目标;放弃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严重的国内民族矛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