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 年 黑 龙 江 省 鹤 岗 市 第 一 中 学 高 二 下 学 期开 学 考 试生 物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2、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淀粉 B呼吸氧化酶 C血浆蛋白 D纤维素2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和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过少会使 a 液和 c 液减少C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刺激呼吸中枢Dc 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320
3、09 年暑假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外出旅游。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同学小张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过去。后来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下图曲线中能够反映小张体内水的相对含量(a)和渗透压(b)变化趋势的是AA BB CC DD4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 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中内容物释放至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处的液体为组织液, 中含有能被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5下列各组激素,由同一种内泌腺分泌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促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C雄激素、雌激素、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6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betatrophin”的激素能够迅速增加老鼠体内产生胰岛素细胞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etatrophin 的靶细胞是胰岛 A 细胞Bbetatrophin 可反复作用于靶细胞Cbetatrophin 对血糖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Dbetatrophin 的合成不受基因控制77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会促使 X 分泌激素 aBY 除能分泌激素 b 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缺碘地区人的
5、血液中激素 b 含量低于正常值DZ 结构的活动只受 Y 结构的控制8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A B C D9如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图,若在 P 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其中甲为肌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 3 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通常位于脑或脊髓中C刺激后神经冲动的方向为丁戊乙D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10“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
6、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 CO2 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 B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CCO 2 由两菌种共同产生 D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但不能疏花疏果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1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
7、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13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总是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14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将适量的培养液进行高温处理,然后立即加入酵母菌B取样计数前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取样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有酵母菌的数目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15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
8、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 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溶液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16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 Na+、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
9、能量的多级利用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的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18在一个小型湖泊内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 年后,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发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B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防止藻类的爆发C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的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流经该湖泊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
10、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强C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20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21下图 a、b 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
11、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 3 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2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被利用的过程C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的过程23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24下图是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变化曲线图。据
12、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3t4 时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t1t2 时段,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休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造成的Ct2t3 时段,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t3t4 时段的散热量大于 0t1 时段,t3t4 时段的体温低于 0t1 时段25在人类与埃博拉病毒的斗争中,有科研人员尝试将病毒引诱到人体的“陷阱细胞 “ 中。例如:HIV 通过识别 T 细胞表面的 CD4,入侵到 T 细胞,给艾滋病患者注射适量用 CD4 分子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则该红细胞也会被 HIV 识别、入侵,但 HIV 在此细胞中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所以红细胞成为 HIV 的“陷阱细胞
13、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IV 入侵到 T 细胞可刺激 T 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促进 T 细胞分裂B.红细胞死亡后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是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C.T 细胞被 HIV 识别、入侵后可以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D.用 CD4 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被 HIV 入侵后可使人丧失免疫功能26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D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
14、枢位于大脑皮层27如图所示,a、b、c 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 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a、b 向光弯曲生长,c 背光弯曲生长Ba 直立生长,b、c 向光弯曲生长C图 d 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图 d 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28如下图所示,如果根 a 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 A 点(10 10 molm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D 属于生长抑制范围,所以根不再生长B在 FC 的范围内均能促进根细胞的生长, C 点则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a 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
15、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 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 a 侧,相当于曲线 FE 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D在太空中(重力为 0),根的生长将不同于上图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29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超过 a 点时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 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有所下降,与其种群密度有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直接降低该种群的出生率防止 c 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 de 水平,不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30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
16、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31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BCD3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进行 A 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DA、B 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33某同学探索萘乙酸促进某种柳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下表记录了所做实验处
17、理及萘乙酸处理插条生根数与无萘乙酸处理插条生根数的比值。据表分析不能确定的是萘乙酸(mg/L) 0 1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插条平均生根数比值 1 1.2 3.45 2.95 1 0.45 0A无萘乙酸处理的插条生根是自身激素作用的结果B浓度低于 50mg/L 的萘乙酸将会促进插条生根C插条生根处理的最适萘乙酸浓度为 500 mg/LD浓度为 1500 mg/L 以上的萘乙酸将会抑制插条生根34下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以下关于导致 ab 段和 bc 段变化的相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时体温的变化B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C在
18、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D饭后和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35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是细胞 、细胞、细胞和细胞B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过程 发生在靶细胞中C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细胞的增殖分化D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细胞 产生的淋巴因子及过程的共同作用36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成分和含量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与组织液的 HCO3-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 Cl-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 Na+37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种群呈“S”型增长
19、, 3 时以后的数量变化与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 2 时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种群迁入新的环境初期可能呈“J”型增长,两种曲线都是在K2 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D若该种群为玉米,因为其数量存在 K 值,所以种植时要合理密植38免疫的对象是外物或“非己”,对于外物,免疫系统坚决消灭,而对于自身的正常细胞则“不予侵犯”,这叫免疫的自身耐受性。如图表示机体对“非己”进行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下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能直接促进 细胞的形成B免疫的自身耐受性是因为不同的人细胞表面有不同的 MHCC细胞细胞表示细胞的增
20、殖分化过程, 细胞的免疫吞噬、处理过程无特异性D直接注射 Y 物质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属于被动免疫3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网。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甲中的能量能通过 5 条食物链传递给辛B若图中戊能提供 10000kJ 能量,则庚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高能量值是 400kJ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 2 种,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 4 种D在丙和乙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40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 a、c 两点,c 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
21、常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 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部位 c 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C兴奋传到 b 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1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 1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_。(2)由图 1 的结果_(填“能”或“不能”)判断 0.5mol/L 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为探究3mol/L 的激素类似物甲
22、和 0.5mol/L 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_种培养基。(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 2 为其 X、Y 和 Z 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X 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作用。Z 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作用。X 浓度、Y 浓度和 Z 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_。42图甲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丙是图乙局部结构的放大图。甲丙表示器官,a、b 表示激素或大分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就会出现 ab激素分泌的现象,这体现了激素分泌的_特点。人体内需要
23、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2)若激素表示雄性激素,其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_。物质 b 是_。若切除垂体,则物质a 含量_(增加、不变、减少)。由此可知,机体通过_调节以维持激素的相对稳定。(3)若图乙细胞 3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兴奋在细胞 3 和细胞 2 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丙所示,兴奋通过图丙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网络是_,其中免疫系统是通过它的_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43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 AC 代表生态系统的 3 种成分,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请仔细分析图
24、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 C 代表_,碳在 B 中以_的形式存在。(2)图甲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是_,代表分解作用的是_,代表呼吸作用的是_。(填序号)(3)图甲中 A 代表_,碳元素在 和中以_的形式流动,在和中以_形式流动。(4)图乙中的 D 和 C 种间关系是_。若 A 固定的能量不变,D 减少,则 B 可利用的能量_。假设 E 种群中的能量是 5.8109kJ,B 种群中能量为 1.3109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10%20%,则 A 种群的能量至少是_kJ。44(1)可分别利用酵母菌和_菌制作果酒和果醋,这两种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后者为_ (填“厌氧”、“好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
25、。(2)加入苹果汁时,瓶内要留出 1/3 的空间,目的是_。(3)酵母菌利用苹果汁进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_,密封充气口后可用_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4)要利用苹果酒继续发酵生产苹果醋,接种发酵所用菌种后,需要将发酵温度改变为_,并_。(5)图 2 中能表示装置内液体发酵过程中 pH 变化的曲线是_。2018-2019 学 年 黑 龙 江 省 鹤 岗 市 第 一 中 学高 二 下 学 期 开 学 考 试生 物 答 案1C【解析】【分析】内环境成分1、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等。2、细胞合成分泌的物质: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代谢的产物:尿素、二
26、氧化碳等。【详解】淀粉、纤维素不属于动物体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D 错误;呼吸氧化酶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 错误;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C 正确。故选 C。【点睛】注意:只在细胞内的物质和动物体不含有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2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组成:【详解】是毛细血管壁,其细胞生活在血浆和组织液中。是毛细淋巴管壁,其细胞生活在淋巴和组织液中。因此,结构和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不相同,A 错误;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引起血浆蛋白含量过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导致组织液(c 液 )增多,a 液减少,B 错误;是组织细胞
27、,组织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参加体液调节,C 正确;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不是在组织液(c 液)中,D 错误。故选 C。【点睛】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液体的名称和各结构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B【解析】【分析】1、纯净水中几乎不含无机盐。2、大量排汗时,水分和无机盐均大量流失。【详解】在炎热的条件下,小张大量出汗,其体内的无机盐大量流失。小张大量补充纯净水,可维持体内的水平衡,但无法补充无机盐。因此,小张体内水的相对含量升高,内环境中的渗透压下降,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点睛】识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稳态
28、的生理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B【解析】【分析】对题图分析可知,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详解】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使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因此在 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且该过程需要能量,A 正确;突触小泡中的内容物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 错误;处为突触间隙,分布的液体为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识别,C 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 b 兴奋,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因此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D 正确。故选 B。【点睛】识记突触的结构组成,准确判断图中各结
29、构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B【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A 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均是由垂体分泌的,B 项正确;雄激素是由睾丸分泌的,雌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而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C 项错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的分泌的,D 项错误。【考点定位】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6C【解析】试题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 B 细胞产生的,所以“betatrophin”激素的靶细胞不是胰岛 A细胞,A 错误“betatrophin”是一种激素,激素的使用特点是不能重复使用,一旦使用则失去活性,所以不能重复作用于靶细胞,B 错误该激
30、素作用于胰岛 B 细胞,胰岛 B 细胞产生胰岛素,在作用于靶细胞,该过程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C 正确细胞中激素的合成均受基因的调控,D 错误考点:该题考察的是激素的分级调节、血糖调节,激素的使用特点。 【名师点睛】题目中的“betatrophin”首先确定为激素,再开始做题,它可以使老鼠体内增加胰岛 B细胞的含量,这又涉及到激素的分级调节,而胰岛素又是由胰岛 B 细胞产生的,所以确定为 C 选项。7A【解析】试题分析:寒冷会促使下丘脑 X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 正确;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下丘脑,B 错误;缺碘地区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少,反馈作用弱使促甲状腺激素 b 增多,C 错误
31、;下丘脑也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D【解析】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正确;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错误;下丘脑能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正确;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错误;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正确。故选 D。9B【解析】试题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2、神经元
32、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3、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分析图示:根据突触结构上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具有单向性,因此可判断:乙是感受器,甲是效应器解:A、乙是感受器,甲是效应器,A 错误;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与丁的轴突形成突触,突触较集中在神经中枢部位,脑
33、或脊髓是神经中枢,B 正确;C、由于在突触部位神经冲动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在 P 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神经冲动的方向为丁丙甲,C 错误;D、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能称反射活动,D 错误故选:B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0A【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的发酵和乳酸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因此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故 A 正确;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故 B 错;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故 C 错;乳酸菌和酵母菌之间是竞争关系,故 D 错。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
34、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1A【解析】顶芽能够自己产生生长素,并且可运输到侧芽,抑制侧芽生长,生长素类似物可保花保果,也可疏花疏果,密封贮存不能是细胞分裂素增多,正确答案 A。考点定位: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12C【解析】试题分析: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趋势,故A 错误;出生率高,增长不一定快,只有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才会增长,故 B 错误;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故 C 正确;利用性引诱剂可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从而降低种群密度,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35、系的能力。13B【解析】【分析】图示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交配来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 错误;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 正确;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C 错误;种群密度取决于出生率和
36、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种群密度并非总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D 错误。故选 B。【点睛】掌握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D【解析】试题分析:高温处理后的培养液如果立即加入酵母菌,酵母菌在高温条件下会死亡,A 错误;取样计数前应先震荡摇匀,B 错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只是利用样方法计数一部分酵母菌数量,C 错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营养条件、溶氧量、代谢废物的积累等,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37、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15A【解析】过量饮水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原因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小球细胞内液导致细胞吸水肿胀,因此可通过提高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方法达到细胞失水的上手,题干中提示用静脉注射高浓度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这一措施原理恰好是提高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方法,所以 A 选项正确。16D【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 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 pH 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 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
38、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 Na+、 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 正确;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D 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7B【解析】粪便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植物不能直接利用,A 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B 正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C 错误;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下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相对也会多,D 错误。18D【解析】浮游藻类与水草(
39、沉水植物)会竞争阳光和养料,如果藻类暴发,水草(沉水植物)会因缺少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A 项正确;人工鱼塘由于饵料的投放等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可通过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抑制藻类繁殖,防止藻类的爆发,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项正确;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是一种恶性循环的正反馈调节过程,C 项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为投入饵料而输入的能量,D 项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9A【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群落内部生物之间营养食物链关系,导致数量增长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正确。自我调
40、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B 错。不同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不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相同,C 错。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合理对生态系统开发和利用,D 错。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20B【解析】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越复杂,信息交流越频繁,生态系统就越稳定,A 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 10%20%之间;防治稻田害虫,可以改变能量的流动方向,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 错误。精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慢且始终为稻田;弃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
41、较快,且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能演替到森林阶段,C 正确。卷叶螟的数量减少,拟水狼蛛摄食褐飞虱增多,褐飞虱的种群密度将下降,D 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1A【解析】了解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逐项分析如下: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其中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之一是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 项正确。图 a 和图 b 中动物的营养级不确定,故无法判断两图中有几个营养级;B 项错误。城市
42、生态系统也具自我调节能力,只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低而已;C 项错误。图 b 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其中人的生命物质总量明显多于植物的生命物质总量,由此可推知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主要来自外界现成的有机物的输入;D 项错误。【学科网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及识图能力。22A【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故 A 正确。系统内生物体能量被利用的过程为能量转化,故 B 错。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为能量输入,故 C 错。能量从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的过程为能量散失
43、过程,故 D 错。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23A【解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必须依靠由 T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溶酶体酶,使其通透性发生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释放出来,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而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绝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吞噬、暴露抗原决定簇,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只有极少数抗原可以直接与 B 细胞接触,即体液免疫多数情况下要依
44、赖 T 细胞,而 T 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来的。所以一旦切除了幼年小鼠的胸腺,其细胞免疫会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将下降,故选 A。24D【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曲线图分析,从 25下降到 10时,内外温差加大,使得散热量先增加,后通过调节散热量减少,最后保持相对稳定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A、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 3t 4 时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 正确;B、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 1t 2 时段,散
45、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休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造成的,B 正确;C、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 2t 3 时段,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C 正确;D、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 3t 4 时段的散热量大于 0t 1 时段,但 t3t 4 时段的体温等于 0t 1 时段,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5B【解析】试题分析:HIV 入侵到 T 细胞可刺激 T 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导致 T 细胞裂解死亡,A 错误;红细胞死亡
46、后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是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B 正确;T 细胞被 HIV 识别、入侵后裂解凋亡,不可以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C 错误;用 CD4 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被 HIV 入侵后和 HIV 一起死亡,有利于保护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6D【解析】甲丙是寒冷条件下的调节,乙丁是炎热环境下的调节。其中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是受神经系统控制的,属于神经调
47、节。体温的调节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甲乙丙丁都是调节机体散热的,图中没有涉及产热途径。甲和丙为维持体温会增加产热弥补低温下多散失的热量,消耗的能量多于乙和丁。ABC 错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7D【解析】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由于玻璃片的纵向插入,阻断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使得生长素均匀分布,因此 a 直立生长;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导致背光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侧,所以 b 向光弯曲生长;琼脂块放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左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沿着接触面向下运输,导致胚芽鞘左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右侧,所以 c 背光弯曲生长。综上分析,A、B 项错误;图中 d,若固定植株,旋转纸盒,只有纸盒的开口朝向光源时,胚芽鞘的尖端才能感受到光的刺激,造成胚芽鞘左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右侧,植株向右弯曲生长,C 项错误;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是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D 项正确。【考点定位】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有生长素的来源则可能生长;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生长素若均匀分布,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