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南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所利用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依次是( )A. 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需氧型B. 兼性厌氧型、厌氧型、需氧型、厌氧型C. 兼性厌氧型、需氧型、需氧型、厌氧型D. 厌氧型、需氧型、兼性厌氧型、需氧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微生物相关知识;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菌、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 1518;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2、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 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醋的制作原理:起作用的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 3035。泡菜的制作原理:起作用的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适宜温度为 3035。【详解】果酒制作利用的酵母菌,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为兼性厌氧型;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腐乳制作主要利用的是毛霉,毛霉的异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泡菜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乳酸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为厌氧型;综上所述,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考生要能够识记制作分别使用的菌种;识记不同生物的异化作用的类型,难度较小。
3、2.下列评价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A. 通过观察相关微生物的存在或数量变化进行鉴定B. 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重铬酸钾试剂进行鉴定C. 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 pH 变化进行鉴定D. 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温度变化进行鉴定【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于鉴定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的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果酒和果醋制作成功,溶液中会存在酵母菌和醋酸菌,且数量会增加;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可以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醋酸发酵过程醋酸菌产生醋酸,PH 会下降。【详解】果酒和果醋制作成功,溶液中会存在酵母菌和醋
4、酸菌,且数量会增加,A 正确;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可以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B 正确;由于醋酸的大量产生,溶液 pH 会明显下降,因此还可以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的 pH 变化,来检验果醋的发酵效果,C 正确;温度变化不是果酒制作是否成功的特有标志,D 错误;故不合理的选 D。【点睛】在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均需严格控制温度恒定在某范围中,以使相关微生物可大量繁殖。3. 在酿制果醋的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需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后密封B. 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 1825 ,发酵效果最好C. 当氧气、糖源充足
5、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而酿制成果醋D. 醋酸菌对氧气特别敏感,仅在深层发酵时缺氧影响代谢活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果醋制作利用醋酸菌发酵。它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糖源和 O2充足时将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考点:酿制果醋的过程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要求学生必需认真掌握。4.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B. 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 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D.
6、 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答案】C【解析】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A 正确;B、重氮化反应后,与 N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 正确;C、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C 错误;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D 正确。【考点定位】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名师点睛】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
7、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据此答题。5.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制作果醋时,必须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B. 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 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D. 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必须添加酵母菌菌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制作果醋时,利用醋酸菌,是有氧呼吸,必须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A 正确;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B 正确;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由于密封不好,空气进入,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C 正确;用传统
8、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菌种可来自于葡萄,不须添加酵母菌菌种,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制做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 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C. 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D. 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答案】A【解析】消毒只能杀死部分微生物,不能杀死芽孢和孢子,所以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消灭所有的微生物以及芽孢和孢子,A 错误;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将微生物分离
9、开来,使形成的菌落来自一个微生物,B 正确;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也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 正确;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用选择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D 正确。7.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消毒、倒平板B. 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碳源C. 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 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D. 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与应用有关的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进
10、行判断解:A、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A 错;B、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碳源,B 正确;C、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 pH 调至能够满足该种微生物的需要,C 错;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D 错故选:B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8.如图为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细菌的实验过程,其中 LB 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需要对活性污泥作灭菌处理B. 中 LB 培养基应以甲醛为唯一碳源C. 目的菌种异化作用类型为厌氧型D. 经处理后,应选择瓶中甲醛浓度最低的一组进一步纯化培养【
11、答案】D【解析】该实验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细菌,则活性污泥不能灭菌,A 错误;LB 培养基使菌种成倍扩增,应用完全培养基培养,B 错误;图示分解甲醛细菌是在培养皿中进行,属于需氧型细菌,C 错误;经处理后,瓶中甲醛浓度降低,甲醛浓度最低的一组中分解甲醛细菌纯度最高,可进一步纯化培养,D 正确。9.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 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B. 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C. 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 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答案】B【解析】以 CO2为唯
12、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说明其利用的碳源是 CO2,可以将 CO2转化成自身能源物质,而 CO2并不能作为能源物质。该微生物的培养过程,还需添加氮源、水和无机盐。10.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粉状硫10 gK2HPO44 gFeSO40.5 g蔗糖10 g(NH4)2SO40.4 gH2O100 mLMgSO49.25 gCaCl20.5 g A. 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B. 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C. 甲是异养微生物、
13、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D. 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培养基营养成分及培养基对微生物选择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题表,培养基 I 中缺少氮源,培养基中缺少有机碳源,培养基中营养成分最全;分析题文,培养基的特点是缺氮,能在这样的培养基上存活的只能是固氮微生物;培养基的特点是没有有机碳源,是培养自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培养基是适宜异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详解】由题意中所给的情况分析,只有甲能在培养基 I 中生长,而乙、丙不能,说明甲能自行固氮;乙能在中生长,说明乙可自行合成有机碳,是一种自养微生物;而丙只能在中生长,说明它既不能固氮也不能自
14、行合成有机物;综上所述,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故选 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通过分析培养基的成分确定培养基的选择功能;识记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结合培养基种类进行解答。11.在光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酵母菌,其结果如图所示(甲表示绿藻,乙表示酵母菌) ,原因是( )A. 培养液中缺少无机盐B. 培养液中缺少氧气C. 培养液中缺少二氧化碳D. 培养液中缺少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影响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外界条件。分析题意,绿藻的营养方式为好氧自养,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其营养方式为兼性厌氧、异养。结合题意可知,造成酵母菌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培
15、养液中缺少有机养分(或营养物质、有机物等),而绿藻的数量上升的原因是单细胞绿藻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详解】绿藻的数量在上升,培养液中无机盐含量充足,A 错误;绿藻的异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而绿藻数量在上升,培养液中不缺氧气,B 错误;绿藻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而绿藻数量在上升,培养液中不缺二氧化碳,C 错误;酵母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其数量下降,说明培养液中缺乏有机物,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需要从材料中需求解题线索,提取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有效连接,从而得出答案。12.关于菊花的组织培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B
16、. 对菊花茎段进行组织培养,必须添加植物激素才能成功C. 外植体经过再分化形成愈伤组织D. 在试管苗进行大田移植前,不需要光照处理【答案】A【解析】在菊花植物植物培养过程中,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都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因此最好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A 正确。由于菊花茎段的组织培养比较容易,不必添加植物激素,B 错误。外植体是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C 错误。试管苗进行大田移植前就需要光照处理的,D 错误。13.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B.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C. 愈伤组织
17、是一团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是再分化的产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 绿色开花植物的花药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的基因通常只有体细胞的一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A 正确;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要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相当,而在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有利于芽的分化,B 正确;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了的组织细胞,丧失了分裂能力,所以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C 错误;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
18、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不一定相同,如二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植株,而体细胞组织培养形成的个体是二倍体,D 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下面为番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脱分化发生在 b 步骤,形成愈伤组织,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B. 再分化发生在 d 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C. 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D. 经该过程产生的人工种子属于无性繁殖【答案】B【解析】脱分化是相乘愈伤组织的,所以脱分化发
19、生在 b 步骤,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重要作用,A 正确。再分化发生在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过程中,即 c 过程,B 错误。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了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因为发育成了完整的个体,C 正确。该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虽然产生的人工种子,但不是受精得到的,属于无性繁殖,D 正确。15.关于菊花的组织培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B. 对菊花茎段进行组织培养,必须添加植物激素才能成功C. 外植体经过再分化形成愈伤组织D. 在试管苗进行大田移植前,不需要光照处理【答案】A【解析】在菊花植物植物培养过程中,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
20、长短都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因此最好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A 正确。由于菊花茎段的组织培养比较容易,不必添加植物激素,B 错误。外植体是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C 错误。试管苗进行大田移植前就需要光照处理的,D 错误。16. 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较低时诱导分化的是( )A. 根 B. 芽 C. 叶 D. 胚性细胞团【答案】A【解析】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较低时诱导分化的是根【考点定位】植物的组织培养17.下列关于花药培养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花药中的花粉在培养基上发育成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是随机的,不受环
21、境的影响B. 接种后的花药需要每天用日光灯照射 12 hC. 花药培养过程中,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时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的形成需要光照D. 如果花药开裂释放出胚状体,则一个花药将产生一个幼小植株【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过程等基础知识。明确离体培养的组织器官都有产生胚状体的途径,愈伤组织细胞中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不表达。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愈伤组织胚状体植物体。【详解】花药中的花粉在培养基的营养物质和激素的作用下,先后形成愈伤组织和胚状体,A 错误;接种后的花药在开始的脱分化阶段不需要光照,B 错误;花药
22、培养过程中,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时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具有了叶绿体)的形成需要光照,C 正确;如果花药开裂释放出胚状体,则一个花药将产生两个幼小植株,D 错误;故正确的选 C。【点睛】产生粉植株的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两种途径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18. 下列关于月季的花药培养,认识错误的是 ( )A. 花粉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B. 选择花药的最适宜时期是完全未开放的花蕾,镜检花粉常用的染色方法是醋酸洋红法C. 选取的材料一定要进行消毒D. 花粉培养
23、形成的胚状体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影响花药培养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材料和培养条件等花粉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一般来说,在单核时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故 A 正确;花期早期的花药比后期的更容易诱导培养,故 B 正确;选取的材料一定要进行消毒,用到的试剂有 70%的酒精、0.1%的氯化汞溶液、无菌水,故 C 正确;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外植体分化的程度及时更换培养基,故 D 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9.在淀粉溶液中加入淀粉酶,保温一
24、段时间后,再加入蛋白酶并继续保温,酶解产物包括( )A. 多肽 B. 蔗糖C. 葡萄糖 D. 核苷酸【答案】AC【解析】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在淀粉溶液中加入淀粉酶,保温一段时间,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此时再加入蛋白酶并继续保温,蛋白酶将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分解为多肽,故最终的酶解产物有葡萄糖和多肽,故选AC。20. 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B. 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 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D. 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答案】B【解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
25、合酶,包括 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A 正确;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B 错误;植物体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所以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C 正确;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D 正确。21.有关加酶洗衣粉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 )蛋白质类织物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来洗涤 加酶洗衣粉使用的水温一般在 50 以下 加酶洗衣粉不宜存放太久,加酶洗衣粉有保质期 碱性蛋白酶洗衣粉会分解人体皮肤表面蛋白质,从而损伤人体皮肤,因此应避免与这类洗衣粉长时间地接触A. B. C. D. 【答案】D【解析】加酶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蛋白酶会水解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类织物不能
26、用加酶洗衣粉来洗涤,正确;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酶在高温下会失活,因此加酶洗衣粉使用的水温一般在50以下,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存放时间过久会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加酶洗衣粉不宜存放太久,加酶洗衣粉有保质期,正确;碱性蛋白酶洗衣粉会分解人体皮肤表面蛋白质,而使人患有过敏性皮质、湿疹等,因此,应避免与这类洗衣粉长时间地接触,正确,故选 D。22.下面关于酶的分离提纯和固定化技术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 分离中先酶蛋白沉淀再过滤滤液B. 提纯方法是使酶和承载物交联在一起C. 固定后的酶仍具有酶的活性D. 固定化酶只能利用一次,不能重复利用【答案】C【解析】分离中先酶蛋白沉淀再过滤后收集滤
27、液,A 错误;提纯方法是使酶和承载物分离,B 错误;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C 正确;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D 错误。23. 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而使 DNA 分离出来,下列药品同样可达到这个目的( )A. 蒸馏水 B. NaCl 溶液C. NaOH 溶液 D. 盐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DNA 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溶解度不同(0.14mol/L 溶解度最低) ,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 DNA 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
28、的。考点:本题考查了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的相关知识,包括粗提取、提纯、鉴定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难度适中。24.在 DNA 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第二次过滤获得的纱布上含有的 DNA 的黏稠物(含有较多杂质)分别处理如下:序号 操作过程 放入 2 mol/L 的 NaCl 溶液,搅拌后过滤 再加 0.14 mol/L 的 NaCl 溶液,搅拌后过滤 再加入冷却的、同体积的 95%酒精溶液,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上述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由于 DNA 黏稠物中含有较多杂质,因此需要进一步分离,将黏稠物放入 2mol/L
29、 的 NaCl 溶液后,DNA 因溶解度较高而溶解,而杂质则可以在过滤时被分离,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已知,DNA 已经析出,存在于粘稠物中,加入 0.14mol/L 的 NaCl 溶液后,由于 DNA 此时的溶解度最低,因此无法有效的分离 DNA 和杂质,错误;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再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酒精溶液(体积分数为 95%) ,静置 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即为粗提取的 DNA,该过程成功分离了 DNA 和杂质,正确。综上所述,上述操作过程正确的是正,故选 C。25.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 DNA 片
30、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如图表示合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过程高温使 DNA 变性解旋,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的作用B. 丙过程用到的酶在高温下失活,因此在 PCR 扩增时需要再添加C. 如果把模板 DNA 的两条链用 15N 标记,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不做标记,循环 3 次后,在形成的子代 DNA 中含有 15N 标记的 DNA 占 25%D. PCR 中由碱基错配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PCR 中解旋是通过高温进行的,故甲过程高温使 DNA 变性解旋,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的作用,A 正确;丙过程用到的酶为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在高温下不会失活,因此在 PCR 扩增时不需要
31、再添加,B 错误;如果把模板 DNA 的两条链用 15N 标记,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不做标记,循环 3 次后,形成的 DNA 分子为 8 个,而含有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为 2 个,故在形成的子代 DNA中含有 15N 标记的 DNA 占 25%,C 正确;PCR 中由碱基错配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 正确。26. 现有一滴血液样品中约含有 6,000 个某特定 DNA 片段的拷贝,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扩增。经过 20 个循环反应后,可得此 DNA 分子拷贝为A. 6,000202 B. 6,000220C. 6,000220 D. 6,000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
32、工程的相关知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在人为条件下进行的 DNA 分子复制技术。DNA 复制为半保留方式,经过 20 个循环即复制 20 次,则合成 220个 DNA 拷贝,原先有 6000 个拷贝,则最终可得到 6000220DNA 分子拷贝。27.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 2 000 r/min 速度离心 10 min 后,离心管中溶液分为4 层,血红蛋白位于从下至上的( )A. 第一层 B. 第二层C. 第三层 D. 第四层【答案】B【解析】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 4 层,从上往下数,第 1 层为甲苯
33、层,第 2 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 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 4 层为杂质沉淀层。因此,血红蛋白位于从下至上的第二层,故选 B。28. 在提取玫瑰精油时,为了使油水混合物分层,应向乳化液中加入( )A. 无水 Na2SO4 B. NaClC. MgCl2 D. 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提取玫瑰精油时,经水蒸气蒸馏后,收集到的乳白色的乳浊液是玫瑰精油与水的混合物,此时需加入 NaCl,增加盐的浓度,就会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然后再用分液漏斗分开,B 项正确,A、C、D 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提取玫瑰精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9.橘皮精
34、油的提取操作流程是:A. 石灰水浸泡漂洗过滤静置压榨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B. 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静置橘皮油C. 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D. 石灰水浸泡漂洗过滤压榨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答案】B【解析】橘皮精油无色透明,主要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提取过程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静置橘皮精油,故选 B。30. 对于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 萃取过程中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B. 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还需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
35、装置C. 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D. 在浓缩前,不需要过滤,因为萃取液中没有不溶物【答案】D【解析】解:A、萃取过程中由于萃取剂是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所以要采用水浴加热,A 正确;B、萃取过程中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管,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B 正确;C、在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萃取液将来流入冷凝装置,剩下的就是胡萝卜素,C 正确;D、在浓缩前,需要过滤,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胡萝卜素的提取与鉴定,意在强化学生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31.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
36、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图 1 中的实验流程,则矩形框内应为_。(2)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_和_(填生物名称)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3)图 2 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过程中要关闭,而排气口在该过程中应时常打开,目的是用来排出_产生的_。(4)葡萄是否需要灭菌?为什么?_。【答案】 (1). 醋酸发酵 (2). 酵母菌 (3). 醋酸菌 (4). 酒精发酵 (5). 酵母菌无氧呼吸 (6). 二氧化碳 (7). 不需要。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灭菌会杀死葡萄皮上附着的酵母菌,使发酵不能进行【解析】试题分析: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
37、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 1825,因此酒精发酵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控制在 1825。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酵过程是否产生酒精。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糖或酒精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好氧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30-35,因此醋酸发酵时应该持续通入氧气并将温度控制在 30-35。(1)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是;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醋酸。(2)果酒发酵的菌种是酵母菌,果醋发酵的菌种是醋酸菌。(3)酒精发酵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图 2 装置中的充气口在酒精发酵关闭,在醋酸发
38、酵时应打开;酵母菌进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因此酒精发酵过程中排气口在该过程中应开放。(4)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灭菌会杀死葡萄皮上附着的酵母菌,使发酵不能进行,因此葡萄不能进行灭菌处理。【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明确果酒和果醋的实验装置、流程以及条件控制,解题时要充分运用酵母菌的代谢特征去分析题目给出的问题。32.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 mRNA 部分序列。(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色。(2)在 5 个
39、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 105 的土壤样品溶液 0.1 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 13、156、462、178 和 191。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108 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_。(3)现有一菌株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 mRNA 在图乙箭头所示位置增加了 70 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 UAG、UGA 和 UAA) 。突变基因转录的 mRNA 中,终止密码为_,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含_个氨基酸。【答案】 (1). 尿素 (2). 酚红 (3). 红 (4
40、).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1.75 (6). 少 (7). UGA (8). 115【解析】试题分析:(1)脲酶能够催化尿素分解为氨,故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由于尿素被分解成了氮,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 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红色。(2)用于计数细菌菌落数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应介于 30300 之间,故选择细菌菌落数为 156、178 和 191 的平板计数,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156+178+191)/30.110 5=1.75108。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接在一起时,往往统计的是一个菌落,故用此方法测得的细菌数偏低。(3)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的碱
41、基组成,271 个碱基和后面 2 个碱基一起共构成 91 个密码子,插入的 70 个核苷酸和后面 2 个碱基一起共构成 24 个密码子,后面是 UGA,是终止密码,翻译结束,表达的蛋白质含 115 个氨基酸。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3. 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每年都要制种,很麻烦。某活动小组同学们,想到了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解决此难题。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1)离体的组织和细胞,对营养、环境等条件的要求相对特殊,需要配置适宜的培养基。常用的一种培养基是 ,其主要成分包括: 、微量元素、有机物,还常常需要
42、添加 ;对培养基要采用 方法灭菌。(2)选取合适的外植体作为起始材料,接种前还要对其进行 处理。如果外植体选取的材料为茎段,插入培养基时应注意 。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 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特点 。【答案】 (9 分,每空 1 分,除注明外)(1)MS 固体培养基 大量元素 植物激素 高压蒸汽灭菌(2)消毒 不能倒插 脱分化 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解析】(1)培养离体的组织和细胞时,常用 MS 培养基,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还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对培养基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在培养前需要消毒;如果外植体选取的材料为茎段
43、,插入培养基时应注意方向不能倒插。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细胞的特点是: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或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考点定位】植物组织培养34.在进行 DNA 亲子鉴定时,需大量的 DNA。PCR 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可以使样品 DNA 扩增,获得大量 DNA 克隆分子。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 DNA 的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 DNA 的人工复制(如图,图中黑色长方形是引物)。(1)图中的变性、延伸分别是指_、_。(2)假设 PCR 反应中的 DNA 模板为 P,第一轮循环的产物 2 个子代 DNA 为 N1,第二轮循环的产物 4 个子代 DNA 为
44、 N2,N1、N2 中含有模板 DNA 单链的 DNA 分别有_个、_个。(3)某样品 DNA 分子中共含 3 000 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AT)/(GC)1/2,若经5 次循环,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入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不考虑引物所对应的片段)(4)若下图为第一轮循环产生的产物,请绘出以 a 链和 b 链为模板经 PCR 扩增的产物。_【答案】 (1). 模板 DNA 双链解聚形成单链 (2). 在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原料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新的 DNA 链 (3). 2 (4). 2 (5). 31000 (6).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 PCR 技术的相关知识;利用 DN
45、A 双链复制的原理,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断地加以复制,使其数量呈指数方式增加。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 DNA 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由于延伸后得到的产物同样可以和引物结合,因而每一次循环后目的基因的量可以增加一倍,即成指数形式扩增。【详解】(1)变性的实质是 DNA 双链解旋;延伸的实质是以 DNA 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的过程。(2)由于 PCR 原理为 DNA 双链复制,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46、所以无论复制几次,模板链一直存在于 2 个 DNA 分子中。(3)由(AT)/(GC)1/2 可知 ATGC1122,所以 A 的比例为 1/6,在一个DNA 分子中的数量为 3 0002(1/6)1 000 个,5 次循环的 DNA 数为 32 个,所以以原料合成的 DNA 数相当于 32131 个,至少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 311 00031 000 个。(4)画图的关键是注意引物 A、B 的位置和所对应的模板链。【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悉 PCR 的原理及操作过程,PCR 原理为 DNA 双链复制,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无论复制几次,模板链一直存在于 2 个 DNA 分子中。35.
47、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1)玫瑰精油是制作高级香水的主要成分,通常采用_法提取。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_(填“能”或“不能” )采用此法,理由是_。 (2)此法在提取过程中,对收集到的液体冷却后加入 NaCl,其目的是_。橘子果实含有芳香油,通常用_作为材料提取芳香油,而且提取时往往选用新鲜的材料,理由是_。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提取过程中应避免明火加热,宜采用水浴加热,这是因为 _,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答案】 (1). 水蒸气蒸馏 (2). 能 (3). 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的性质 (4). 使油水混合物分层 (5). 橘子皮 (6). 新鲜材料芳香油含量高 (7). 萃取法 (8). 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芳香油提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详解】 (1)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