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88250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丰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总分: 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杜江华 审题人:姜盛池第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的兴衰,可以说明艺术在一个时代的一般命运。在以往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 ,尤其是古代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则被赋予了“ 动天地而泣鬼神” 、“和四时而育万物” 的力量。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但诗歌已经被远远地边缘化,文学也已经被宣告即将终结。以往时代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恢弘的力

2、量,那是因为它是与天地宇宙共生一体的。用舍勒的话说:诗人是“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 原生的自然 中的人。 ”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正如同曼德所说:“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事实上,所有的体验可以说都是间接的。所有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任意改变;野生动物消失殆尽、多石地带不见了踪影、花开花落的反复循环也不复存在。甚至连

3、昼夜也无区分。”这样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对于诗歌的创造者还是鉴赏者,都是要命的,因为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根。也有人把信息时代的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看作艺术工程的重建。曼德则认为重建的已经不是艺术,起码已经不是原来的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生根发芽的文学艺术。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诗人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在语言干涸的泥潭中,写诗注定要变得越来越艰难,即使真有不甘失败的诗人,最好的结局恐怕只能是与这个时代的语言同归于尽。文学艺术遭遇到的,实际上也是一场生态灾难。而文学批评本该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伸出援手,遗憾的是无论西方东方,文学批评这次全都显得异常麻木迟钝。在这个精神气息异常稀薄的时代,

4、原本已经有待拯救的文学艺术,是否还可能成为拯救者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尤其在生态领域更是如此。21世纪初,时代的格局已经悄悄发生了某些变化,现代史中的战无不胜者有可能成为被挑战的对象,而今日的待拯救者,比如自然生态与文学艺术则有可能担负起救助的使命。在人类社会的那个最初的“原点”,诗歌、艺术曾经就是人类的生长、繁衍、创造、自娱、憧憬、期盼,就是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吹拂在天地神人之间的和风,就是灌注在自然万物之中的灵气,就是人生的“ 绝对使命”“ 最高存在”。人类曾经与诗歌、艺术一道成长发育,凭靠着诗歌与艺术栖居于天地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驾于天地自然之上或对峙于天地自然之外。(摘编自鲁枢元重振文学艺术

5、的自然之维)1根据文意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这一说法的一项是(3分)A到处铺满的水泥地覆盖住了一切原本可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植物。B各种美术绘画作品的欣赏,无形中加深了我们对自然山水的理解。C各种高大密集的建筑物遮住了我们的视线,难以看到自然美景。D我们的饮用水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来,而不是来自溪流或蓝天。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面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文学批评都表现得异常麻木迟钝,不能担负起拯救的责任。B天地自然是文学艺术的根本,两者关系密切,它们的割裂或分离,会导致以往文学艺术失去产生恢

6、弘力量的动因。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 ,诗歌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地位。D时代的格局发生变化后,原本战无不胜者有可能难以持续,而今日的待拯救者则有可能担负起救助的使命。3关于“文学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精神气息变得异常稀薄,文学艺术和自然能够担负起互相救助的责任。B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文学艺术丧失天地自然,必然会衰败枯萎。C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依赖语言建构起来的文学艺术所遭遇的,实际上是一场自然的生态灾难。D人类能栖居于

7、天地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驾于天地自然之上或对峙于天地自然之外,是因为得益于文学艺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画 家马晓红高速公路在山间蜿蜒几十公里,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山。高低起伏,浓淡相间,宛如一幅山水画。我就在这山沟沟里爬了十几年,“爬”进了县城的中学,“ 爬” 进了省城的大学,“爬”进了大都市的高楼大厦。工作近十年,整天忙忙碌碌,却总觉得前路很是迷茫。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真真假假的网络,有时会不免会想起家乡的青山碧水野果父老乡亲。暮春,请了几天假,回家探望一下老父亲,顺便 “思考人生 ”。汽车越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山下就是生活过六年

8、的县城。但眼前的县城却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在我记忆里,说是县城,也就两横一竖三条街,街窄房矮树多。每天早读,总是伴着鸡鸣狗吠开始。早读完,跑到街尾买两根油条还能跑回来上第一节课。现在,撞进我眼里的,俨然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宽阔大气的广场,周围矗立着十几幢高楼大厦。四五条宽阔的水泥路,以广场为起点,向四周延伸。路两旁,是一排排新建的高高矮矮的大楼。远处,还有高高的塔吊在云端旋舞。白云的间隙,隐隐约约露出些青绿色。走到广场中央,想好好打量一下这座新城,却被一个老人吸引住了。老人身着长袍,满头白发,面前撑着画架,专注地在画布上涂抹着。夕阳穿过远山,穿过高楼,落在老人身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黄。看老

9、人如此专注,我也不忍打扰,就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画画。画的内容很是奇怪眼前,高楼耸立,尘土飞扬。身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画布上,却是青山巍然,苍松挺立,绿水环绕,茅舍俨然。老人有时抬头看看高楼,低头画上一棵古树;有时对着柏油路凝视良久,在河面描上几圈涟漪;有时观察匆匆的路人,在田间添上几个农夫良久,老人搁下画笔,后退两步,欣赏自己的作品。只见田间阡陌交通,河面白鹭翻飞。一叶渔舟,漂于青山碧水之间。船尾立一老人,青衣白发,弯腰摇橹,河面水波微起,游鱼相伴。船头坐一老妇,红裙青丝,手挽竹篮,篮中红荷初绽,娇艳欲滴。仔细一看,那老人的衣着神态,赫然就是画家自己。突然,我在画上看到了自己:田间小路,

10、布衣草鞋,戴笠荷锄,牵一头褐色水牛,驻足欣赏路边绿油油的水稻和彩蝶似的蚕豆花。“老人家,你画的是” 看眼前的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画的就是这里。” 他在稻田旁添上一棵杏树,“ 几十年了,变化太大,有些东西也记不清了,只能靠想像了。”“那画里的人” 我迟疑了一下。“划船的是我,摘荷花的是我妻子,田埂上牵牛的人就是照你的样子画的。” 老人笑了笑,“我妻子一直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但直到去世都我现在带她回来了,可惜家乡变了”“你就是南山先生吧!” 我去年参观过他的画展。他的山水油画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画展的主题就是“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他不置可否,开始收画架。“我也是这里的人,家就在那边的山里。

11、”我指指远处的群山。老人停了手,看着我。“我也好几年没回来了,变化太大了!”我看着眼前的大厦,“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挺怀念家乡的山水,可现在”“社会总要发展的嘛!” 老人继续收拾画架,“ 不过”“总是破坏了才知道补救!” 我指指周围,“ 你看,这小小的山城都还在不断扩张。”“是该觉醒了!” 画家抬起头,背起画架,慢慢远去了。天色尚明,去广场中心大厦看看,给老爸买点东西吧。大堂正在布置图片展,宣传城市建设的成就。一张名为“伟大启航” 图片上,县长站在挖掘机前,建筑师一手拿着规划图,一手指着远方的群山。图片下的文字说明,介绍了这个驰名中外的建筑设计师,赞扬他“感恩故里”“回报乡梓” 。

12、那个建筑师,赫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 南山先生。(选自玉融文学2018年第1期)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记忆中的小城而今俨然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今昔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令人感慨不已。B. 本文在描写画家作画时,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把画家刻画得生动形象亲切可感。C.“是该觉醒了” 中的“觉醒”是说我们既要城市化,也要给青山绿水田园乡村留出空间,不能盲目发展。D.本文以“我” 为线索,塑造了投身于家乡城市化建设中的南山先生的光辉形象,表达了“我”由衷的赞美之情。5.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南山先生的人物形象。(6分)6.简要分析小说结尾

13、的作用。(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年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 ”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这是2015年6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不是

14、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 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 “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 “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 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

15、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 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语音互动、微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 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4月5日)材料二: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诗

16、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

17、意 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14日)材料三:今年两会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

18、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摘自光明网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近”到“ 进”?,2017年4月26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困难重重,从筹划节目时的激情满满,到样片拍摄失败,主要是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B康震教授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有较大的关系。C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的最好方式就是到传统生活里去,以得到知识的快乐与精神收获。D三则材料都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8

19、.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A. 三段材料来源于专业报纸,或门户网站,都关注了古诗词,但为了展示作者的文采,修辞上各有考虑,读起来感觉不大相同。B. 在一则新闻中,时效性和文学性强弱不一样,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C. 材料三中,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相对于叙述事件本身,丰富了新闻的内容,更有说服力,更加细腻和真实。D. 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与叙述,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9.古诗词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提炼出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施办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2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纯仁属撰乐语,浩辞。纯仁曰:“翰林学士亦为之。 ”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 纯仁敬谢。后哲宗亲擢为右正言。有请以王安石 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

21、。”章惇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言:“ 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迁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 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瘴疾作,危甚。杨时过常州,往省之。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

22、野推仰。 ”复其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节选自宋史邹浩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B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C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D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3、A“ 教授 ”,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学中的教员,与现代“教授” 的含义不同。B在“ 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一句中,“治” 应解释为“惩罚”。C在“ 纯仁敬谢” 一句中,“谢”应解释为“为自己的错误向别人认错道歉”。D“ 七庙 ”,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朝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B邹浩正视灾情,重视消灾关键。面对京东的水灾,邹浩认为虽然不能逃脱自然的变化,但是要谨慎地施

24、行消灾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天理所致。C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D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5分)(2)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岁夜咏怀唐 刘禹锡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

25、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注】元和十四年(819),屡遭贬谪的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灵柩途中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此后两年在洛阳守丧,岁夜咏怀约写于居丧期间。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应该是写于除夕之夜。首联中“新岁又如何”句表明作者虽然遭遇多年来的坎坷不得意,但对新年来临仍会寄寓新的希望。B颔联中“昔”与“今”的对比, “有几多”表明朋友所剩无几,这两句蕴含着作者伤悼众友早逝,更主要的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C尾联表面是说年年的春色皆同,在贬谪幽居时也是如此。真正的含义却是:自然界的春天是无所谓的,可惜的

26、是看不到政治的春天降临人间,看不到国家兴旺景象的来临。D此诗语言朴实自然,但在字里行间寄寓作者无限感慨,读后令人不得不动情。15.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即使死很多次也不后悔的诗句是: , (2)在赤壁赋中作者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和幽怨的诗句是: , 。(3)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集中体现在: , 。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

27、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 、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以丝绸之路为例,( )。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 ,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 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 ,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

28、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击打着中国传统文化B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C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打击着中国传统文化D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墨守成规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祸福相生B抱残守缺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相融相生C抱残守缺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相融相生D墨守成规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祸福相生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

29、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B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且还是一条通商之路C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文化纽带D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是一条通商之路20.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京剧脸谱 ”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字。(6分)在京剧表演中,某些男性角色的脸部常有一种特殊的彩色化装,称之为“脸谱” 。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等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例如,红色脸常用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等性格,以“三国戏

30、 ”里的关羽为代表;白色脸则常用来表现奸诈多疑,以“三国戏” 里的曹操为代表。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21.下面是一名娱乐圈明星在其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片段,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找出其中三处并作修改。(5分)今天是我的大作发布会,也是我三十华诞,感谢各位嘉宾和粉丝前来恭贺.这部作品是我的呕心沥血之作,我将惠赠给在场的每位朋友,渴盼你们拜读后提出宝责的意见;我一定听取你们的高见,以便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上更上一层楼。22.阅读下面材科根据要求写作。(60分)曾国藩在家书中常以劳、谦、廉自我警戒,“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

31、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曾国藩自奉寒素,终身坚持读书、反省、慎独等,或许这种坚持便是一种从平庸走向卓越之路的原因,即与子顺“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吧。作为青少年学生你读完上述材料有何感慨?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 B(艺术欣赏加深我们对自然山水的理解,但并不能证明“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不存在了。 )2. C(原文指出这是“在以往的时代 ”)3. A(原文没有表达“文学艺术和自然能够担负起互相救助的责任”这个意思。 )4.D 小说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歌颂南山先生

32、对家乡建设的贡献,而是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塑造来表现城市建设与留住乡愁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5.出色的画家。南山先生是一个知名画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浓的乡愁。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个出名的建筑设计师有着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他的设计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充满乡愁的游子。南山先生以前是一位游子,他为了回报家乡,为家乡亲自设计发展蓝图,可是又丢掉了心中的故乡,发人深省。不断自我反思的学者。小说结尾南山先生说“是该觉醒了” ,表明他在不断地深思总结,城市的快速发展扩张与乡愁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笃爱妻子的丈夫。在画作中,南山先生把故去多年的妻子画得美丽动人,表明他对妻子的爱是真挚而浓烈的。6.结构上照应标题和前

33、文。结尾的“老画家”与标题“画家”照应,也与前文先生作画照应。丰富了人物形象。小说最后明南山先生“赫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 。南山先生就是一位立体式的人物。深化作品主题。作品体现了“乡愁与发展、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落”等诸多矛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启发读者思考。7. A ( A 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8. D (A 选项“但为了展示作者的文采 ”错是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 .B 选项,材料一属于新闻通讯,其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C 选项,新闻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会让新闻更真实、客观,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9.多创造一些

34、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利用好传统文化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的机遇。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中,到传统生活里去读,来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创建感情和传统文化的共鸣,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传统文化。(共 6 分,答对任何三点即可得满分。 )10C11A(“教授” ,官职名,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12A(“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 ”有误,原文“杨时过常州,往省之。 ”,是杨时经过常州,前往探访生病中的邹浩。 )13.(1)邹浩所上奏的言论常常触及到章惇,但邹浩仍上章弹劾,罗列他对皇上不忠怠慢的罪过,没有回音。 (得分点:“每、数、慢、报”各 1 分

35、,大意 1 分。 )(2)等邹浩两次被贬到岭表,他母亲不改变初衷。不久(邹浩)又任职龙图阁。 (得分点:“及、易、稍”各 1 分,补充第二句主语 1 分,大意 1 分。 )14.A(A“对新年来临仍会寄寓新的希望”理解错误,首联理解为 “多年来就在坎坷不得意中渡过,新的一年又当如何呢?”言外之意是不会有新的希望了。 )15.对过往坎坷命运的愤慨。首联写自己多年来在坎坷不得意中渡过,体现了对命运坎坷的愤慨与无奈。对柳宗元及众友早逝的哀悼。颔联用反问写出朋友只剩下几人了,以此表达对已逝的朋友的哀悼。对国家颓败的伤感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尾联表面写作者的平静、闲适,实则透露出作者的伤感和壮志未酬的

36、极端苦闷。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女也不爽,士贰其行。17) D解析句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借助取得的”结构混乱,应该是“是靠取得的”或者“借助” ;第二处是“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搭配不当,应该改为“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18) B解析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句子中对应着“中国文化” ,强调的应该是“陈旧的” ,而没有强调“老规矩” ,所以这里应该用“抱残守缺”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

37、不怕牺牲,奋勇向前。根据文意, “继往开来”符合语境。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 ,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使用正确。万人心:指一万人一条心,众人团结一致。不符合语境。相融相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祸福相生:指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根据文意, “相融相生”符合文意。19) C解析根据史实可知,丝绸之路本来就是古代的通商之路,所以“通商之路”应该在前面。而“文化纽带”作为丝绸之路的又一功能,是在“通商之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通商之路”和“文化纽带”是递进关系,应该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 , “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故选 C。

38、20.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以夸张变形等手法,用不同颜色、图案、纹样在男性角色脸上勾画的用来表明面容、性格等特征的特殊彩妆。(也可表述为“是京剧脸 谱”)21“大作”改成“新作”“三十华诞”改为“三十岁生日”“恭贺”改成“祝贺”“惠赠”改成“敬赠”或“赠送”“拜读”改成“阅读”22. 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要想避免中途出局,必须拥有持久的耐心和坚韧的毅力。严格以求、 “作之不止” ,不是为难自己、屈就自己,而是改造自我、成就自我。崇德向善、 “作之不止” 、勇毅前行,一个人终能让好习惯转化为行为自觉,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遇见更美好的人生风景。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范文:“作之不止”

39、,方有不凡(题目接入子顺语,观点鲜明,且可窥见文化根底。)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 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 天的重复,则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启示人们,在时间的累积与行为的重复之中,蕴藏着惯性的力量。 (类比说理。习惯形成中蕴藏着惯性的力量。 )不禁联想到资治通鉴记载的一则故事。战国时,魏国国君安釐王与孔子第六世孙孔子顺谈及某人,认为此人有作秀之嫌。对此,子顺回答:“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 ”也就是说,无论动机如何,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地做好事,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习惯,最终让习惯与本性自然融合。可见,推动良好的行为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关键在于“作之

40、不止” 。 (由资治通鉴中魏国国君安釐王与孔子第六世孙孔子顺的对话,论述良好习惯形成在于“作之不止” ,照应题目。 )人贵有恒。事实证明,但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无不是有恒心、有毅力的强者。他们聚焦主要目标,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在坚持中集聚力量、成就作为。 “时代楷模”王继才在条件艰苦卓绝的开山岛上为国守岛 32 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当代愚公”李保国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区,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用产业为乡亲拔除“穷根” 。古人说得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葆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蓄积水滴石穿的韧劲,一个人终将在平凡中书写不凡。 (举例论证。以王继才、李保国为例,并引

41、劝学名句论述“作之不止”之重要性,言之凿凿。 )“作之不止” ,关键是要向上向善,将好的品行、好的习惯贯穿始终。否则,一旦思想迷航、行为迷失,只会误入歧途,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前不久,多名落马高官的忏悔书或处分决定公开展示,引发不少人的思考。其实,很多贪腐分子初入官场时,也曾严格要求自己,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随着日益掌握权力,他们逐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最终积小错为大错,积小恶成大恶。习惯中也藏着魔鬼,令人不得不思之、慎之。 (反面论证。论述贪腐分子“作之不止”误入歧途。 )“作之不止” ,本质上也是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过程,警示我们以坚定的决心和意志不断纯洁党性、修身律己。宋人吕本中

42、在官箴中总结:“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这是对封建官吏的要求。对于今天的领导来说,为官从政更当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时刻强化自我约束,及时清除非分之想、不善之念,不给思想开“天窗” ,不给行为留“暗门” ,真正做到心有所惧、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夙夜在公、殚精竭虑、勇于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才能以苦干实干赢得群众的衷心认可。 (理论论证。借官箴和郑燮句正面论述“作之不止”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道理。 )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要想避免中途出局,必须拥有持久的

43、耐心和坚韧的毅力。严格以求、“作之不止” ,不是为难自己、屈就自己,而是改造自我、成就自我。崇德向善、 “作之不止”、勇毅前行,一个人终能让好习惯转化为行为自觉,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遇见更美好的人生风景。 (总结归纳,再次强调“作之不止”之深意。【文言文参考译文】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他考中进士,调任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臣,都对他以礼相待。范纯仁嘱咐他撰写乐语,邹浩推辞了。范纯仁说:“翰林学士也写这个。”邹浩说:“翰林学士能写,祭酒、司业不能写。 ”范纯仁为此道歉。经过几年,宋哲宗亲自提升他为右正言。有人请求用王安石的三经义出题考试,邹浩论述不可而停止。陕西报告守边

44、的功绩,朝廷内外都祝贺,邹浩说:“先帝的志愿由陛下成就了,是好事。然而用兵之事,战前决胜负为难事,胜利后以保持胜利为难事,仅是时机不同罢了。假如不是这样,将会丢弃战功而招致后患。希望申告将帅,不要因为胜利而麻痹轻敌,应善始善终。 ”京东发大水,邹浩上奏:“连年水灾发作,虽然是自然的盈亏不能逃脱,但消灾的方法应当谨慎。不能认为是天理所致,这是消除灾异的关键。 ”章惇独揽大权,威势显赫,邹浩所上奏的言论常常触及到章惇,但邹浩仍上章弹劾,罗列他对皇上不忠怠慢的罪过,没有回音。章惇诋毁他狂妄,邹浩被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接着请求惩治那些为邹浩饯行的王回等人。徽宗即位,很快把他召回,又为右正言

45、,升任左司谏。改为起居舍人,进升中书舍人。他上奏说:“陛下很好地继承神宗的遗志,继承神宗的事业,孝德已经很高。尚且还有五朝的圣政盛德,希望陛下查考而继承,发扬七代的光彩,造福万代。 ”升任兵部、吏部侍郎。当初,邹浩任谏官,怕给亲人带来忧虑,想坚决拒绝。母亲张氏说:“儿子能够报答国家,无愧于公论,我有何担忧!”等邹浩两次被贬到领表,他母亲不改变初衷。不久又任职龙图阁。瘴病发作,非常危险。杨时经过常州,前去探望。邹浩虚弱得仅仅留有一点气息,仍然关切地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邹浩去世,年五十二岁。宋高宗即位,下诏说:“邹浩在元符年间,任谏诤之职,正言直论,朝野推崇敬仰。 ”追复为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号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