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市场信号,第一节 市场信号与信号制造,市场信号和信息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信号是能够改变个体概率的分布的各种事件,而信息则是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条件分布。 从不确定性角度来看,信息包括更多的确定性和形式化的内容,信号则更多地具有模糊性和具体化的特征。一、质量不确定性 信号传递(Signaling model) 甄别(Screening model),二、信号制造,那些针对一次信息市场失灵产生的信息显示或对策行动而构成的信息市场,统称为二次信息市场。二次信息市场形成于解决不利选择的各种办法中,解决不利选择的常见方法有释放市场信号、由价格确定质量、广告、名誉、标准化、配给制
2、和分离均衡等。 释放市场信号是二次信息市场中使失灵的一次信息市场重新恢复效率的最常见、最重要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对策结果之一。 教育文凭和商品品牌是两种典型的市场信号。,信号显示的方式,高质量产品的卖主通过向消费者 提供系列保证:质量保证书、包退、包 换、包修理、以及保证质量的退一赔二 等,向消费者发出产品质量信号。 产品长期形成的优质名牌,或著名商品牌号,如佐丹奴,松下等牌号,更属于生产者努力向消费者发送的市场信号。 教育的过滤理论或甄别理论 信号均衡当买主从销售者发出的信号(如广告)水平中完全了解新产品质量时,市场均衡就可能出现。这种可能出现的市场均衡,称为信号均衡或信息均衡。 在这种均衡中,
3、所有信号(或信息)都需要用于区分产品或劳动力的质量。 (课本54页 ),信号失灵,“赞助”等级评定 冒牌产品 卖文凭,信号的维护,中间商、经纪人等信息企业的出现 制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威廉姆森教授,把支持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体系分为四个层次: 制度层次的最底端是非正式制度,包括宗教、意识形态、社会观念、习俗、文化等。正式制度,包括法律、监管、政体、政治等 。治理机制的内容包括公司治理机制、政府治理机制,和交易治理机制。以价格体系为中心的市场体系。 政府 企业 激光防伪造标志 (贴在手机配件和螃蟹上的防伪标记等 ) 企业与销售商联姻,肯尼思阿罗(1973)提出高等教育的过滤器观点。,第一重过滤
4、器,第二重过滤器,社 会,大学教育,入学考试,毕业考试,第二节 作为市场信号的广告,高质量商品的卖主为了使买主处于更好的选择地位,除了上述释放信号的方式外,还借助广告市场作为高质量信号吸引买主。厂商大规模做广告给消费者这样的认识,广告产品会是高质量产品,否则厂商将不会花这么多钱来做广告。厂商的产品营销效果也与广告质量和频率有密切联系,这就是所谓“今年啥酒最好卖,要看哪家会吆喝”的道理。,作为信号的广告 叫卖贩卖奴隶、牲畜 诗经的周颂有瞽一章里已有“萧管备举”的诗句 水浒传里也有这样描绘:“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迹:三碗不过岗。” 广告的定义(P
5、56)是运用媒体而非口头形式传递的具有目的性信息的一种形式,它旨在唤起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并对生产或销售这些商品的企业产生了解和好感,告之提供某种营利或非营利目的的服务以及阐述某种意义和见解等。 广告有两类,一是信息性广告,一是诱导性广告。 没有任何广告能够处于完全客观角度表达商品的实际情况而不带任何刺激购买的成份。 广告分析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探讨广告通过信号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可能性,结论是广告对于高质量商品的生产者比低质量商品的生产者更具有价值,因为高质量商品的生产者更希望能够反复销售其产品,而低质量商品的生产者则希望或不得不从事“一锤子”买卖行为。,在市场上销售商品有两种类别: (1) 在购买时
6、就能确定或评价其质量的商品,称为可鉴别性商品,如书籍质量在购买时就能够被消费者观察到; (2) 只有在使用后消费者才能确定或评价其质量的商品,称为经验性商品,如我们只有亲自品尝过一种冰冷食物后才能了解它的质量。 可鉴别性商品的广告一般属于信息性广告,经验性商品的广告一般属于诱导性广告。消费者更需要信息性广告。 广告对于消费者的影响是持久的,因而广告费用对于厂商来说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信息资源投资。,年月,日本裕仁天皇逝世,皇太子明仁继位,改年号为“平成”。一家酒商灵机一动,于明仁继位的第二天推出“平成酒”。日本人一见酒名,立即产生了浓厚兴趣。加之该酒限量10008瓶,更煽动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尽管
7、酒价昂贵,每瓶25000多日元,却是买者踊跃,一上市就抢购一空。其实,该酒原名“多满多漫”,是用米酿成,非常寻常。名称一变,立刻身价百倍。 “地球人都知道”是哪个品牌的广告语?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广告的供求,广告的需求 卖者通过广告信息的传播,能够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宣传效用 买者通过广告,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市场信息 广告的供给提高消费者对广告的敏感性 脑白金,广告的供求,图 广告如何能移动需求曲线,图 广告如何相互抵消,2. 广告竞争效用 由于广告同时被厂商和消费者作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高质量产品的销售信号,作为广告的信息自然地成为竞争性资源,广告竞争也就成为厂商的非
8、价格竞争形式。 在现代经济中,它们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价格竞争而成为现存社会经济竞争的主要方式,这在非耐用消费品生产领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广告竞争的效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扩展与保卫市场,加强价格离散是广告竞争效用的两个主要方面:广告竞争在扩展与保卫市场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广告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水平,并为消费者提供市场知识,从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广告产品。广告竞争加强了市场价格的离散。在既定市场上,价格的离散幅度将会缩小,但价格离散现象不会消失,因为没有一种广告媒介的组合能够在有效时间内使所有需求广告信息的消费者都接收到广告信息。 上述两种对立观点各执一词,说得都有道理,但也都不全面。 广
9、告竞争的价格效应应根据广告的性质和市场结构状况进行具体分析。,虽然广告具有信息传播功能,市场中的信息仍然极不完善,信息性广告不可能改变市场信息的非对称状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市场信息的非对称性。但是,广告为消费者提供了一项福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为广告信息支付的成本费用将大大小于、或最多等于消费者在没有广告环境下不得不进行信息搜寻的成本费用。正由于产品品牌、信誉等可以起到高质量信号的作用,因而就有了人为地制造信号以获取利润的行动,如中国某些机构填张表、交纳3-5万元,就能获得所谓“中国名牌”,或“世界金奖”等称号。这些“信誉”实际上对普通消费者并不起到真正的信誉作用。,第三节 斯宾塞的信号理
10、论,例证:文凭与求职 假设劳动市场由两类求职者构成,低生产率劳动者和高生产率劳动者。其中,低生产率者每年平均与边际产量为1,高生产率者的平均与边际产量为2,招聘厂商为完全竞争厂商,其产品价格为10,000,并预期每位员工平均可工作10年。 又假设高、低生产率者各占50%,即求职者的平均生产力为1.5。因此,低生产率者预期给厂商带来100,000(10,000/年10年)的收益;高生产率者预期给厂商带来200,000(20,000/年10年)的收益。(1) 完全信息条件下:厂商根据求职者的劳动生产率给予相应的平均工资。因此,高生产率者可以得到20,000的工资,低生产率者每年可得到10,000工
11、资。(2)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如果厂商不能确定每个求职者的实际劳动生产率,只好给予每位员工平均工资15,000,即牺牲高生产率者的收入补贴低生产率员工。,但是,如果厂商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通过利用求职者释放的市场信号来改善自身的不利选择境况,那么,市场运行状况将会得到改变。假设e为求职者受教育年限,也代表教育程度。一般地,受教育时间越长,教育成本越高,且为达到相同的教育程度,低生产率者的受教育成本高于高生产率者。例如,少数学生似乎毫不费力地就连跨几级,成为少年大学生,而少数学生费九牛二虎之力学习还是留级,只好小学毕业就参加工作。(1) 假设低生产率者的教育成本为:C1(e)= 40,000e(
12、2) 高生产率者的教育成本为:C2(e)= 20,000e,为使问题简单,假设教育程度仅仅代表信号的价值,并不影响生产力。由美国海军部进行的研究也表明,考试成绩与完成特定的生产任务之间只存在微弱的相关关系,或者说,学生考试成绩与实际生产率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社会必然存在“高分低能”现象,但高分中高能的人数平均地要多于低分中高能的人数,或高分中低能人数平均地比低分中低能人数要少得多。这是对以教育程度为生产率信号的经验解释。如果厂商以教育程度为信号,并且认为:如果ee*者属于高生产率者,给予20,000的工资;如果ee*者属于低生产率者,给予10,000的工资。虽然e*的值由厂商自行决定,但是,
13、如果某e*值的水平无法提供厂商正确的判断,那么,厂商将会更改e*值。因此,要想知道e*的高低,需要进一步了解两类员工的受教育程度。由于受教育的收益在于获得高工资,因此,教育收益R(e)为不同教育程度所增加的工资,如图所示。,C1(e)=40000e,C2(e)=20000e,R(e),R(e),$,e *,e,e,e *,$,如果受教育年限达不到e*,即介于0与e*之间,都属于低生产率者,工资相同,故教育收益R(e)=0。如果受教育年限达到e*时,都属于高生产率者,工资(工作10年)自100,000提高到200,000,故教育收益R(e)=100,000。(1) 对于低生产率者,受教育成本为4
14、0,000e,而受教育的收益为100,000,因此,当以下不等式成立时,低生产率者宁愿不接受教育: 100,000(受教育收益)40,000e*(受教育成本), 即 e* 2.5(2) 对于高生产率者,受教育的成本为20,000,而受教育的收益为100,000,因此,当以下不等式成立时,高生产率者愿意接受e*的教育水平: 100,000(受教育收益) 20,000e*(受教育成本), 即 e* 5因此,当2.5e* 5时,社会达到信号均衡。即低生产率者不再接受教育,而高生产率者将接受e*的教育程度,劳动者不再更改教育水平。这样,厂商假设获得4年大学文凭为信号,给予持有这类文凭的求职者以高工资。
15、,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A. Spence)1948年生于美国的新泽西,197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头衔,现兼任美国哈佛和斯坦福(Stanford)两所大学的教授。他一直留驻象牙塔,但是在相当多的时间内从事行政工作。1984年至1990年他担任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是该院历年来最年轻的院长之一。1990年至1999年他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是该院历年来任期最长的院长之一。,迈克尔斯宾塞的同事约翰罗伯特教授说:“迈克尔在经济学领域的洞察力引导我们更深地理解现实世界的种种现象,从通过价格竞争而获得的资本积累到那些信息明显匮乏的广告,而这些洞察力是极为罕见的。”,Spence M. (1
16、973): Job Market Signal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7,355-374. Spence M. (1974): Market Signal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斯宾塞劳动力市场模型,基本模型1 一、信号发送模型的假设,求职者方面: 1)两种生产能力:L型:生产力=1,在人群中的比重=q H型:生产力=2,在人群中的比重=1-q。 2)选择接受教育程度y。 3)教育成本:L型,CL=y; H型,CH=y/2,直觉上,这是市场上信号得以存在的原因,否则高生产力组的信号就能被低生产力组模仿。 4
17、)所有劳动者的生产力固定,教育不能改变生产力,集中研究信号示意的作用。 5)不存在失业救济,都是风险中性的。,雇主方面: 1)雇主信念的形成: 由长期经验形成,通过对雇员生产能力和教育水平的关系得出,认为超过y*的教育水平的工人是高生产能力的,低于y*的教育水平的工人是低生产能力的。2)雇主愿意付给前者W=2水平的工资,付给后者W=1的工资。,二、信号均衡的条件,1、求职者方面:收益最大化,并且没有动力去改变现有情况。2、雇主:达到了区分不同生产能力的求职者的目的,信念稳定。,雇主关于生产能力水平的信念, 给定教育水平, 形成或者修正,雇主向不同教育水平的雇员提供不同水平的工资,每组生产力水平
18、的人选择受教育的水平,在市场中形成有关雇员生产能力和教育水平的经验性关系 由雇主在雇佣发生后逐渐认识,教育成本,三、均衡的形成,(一)特殊情形 1、雇主信念:1y*2 2、求职者 1)高素质和低素质的人可能选择的点都是0或者y*,因为获得收益最大化的教育水平只能是这两个中的一个。,cL=y,cH=(1/2)y,y,W(y),a,c,b,y*,1,2,$,0,1,一个分离均衡,2)考虑L型工人的处境 把教育水平定在0,收益为b 把教育水平定在y*,收益是a 因为ab, 所以H型工人收益最大化的教育水平是y* 3、均衡是否达到了? 1)是不是收益最大化的点? 2)雇主的目的是否达到,雇主的信念是否
19、稳定?,(二)一般情况 在L型工人选择y=0, 而H型工人选择y=y*时达到均衡。 两个自选约束条件(self-selection condition): 当w(y=0)w(y= y*)- CL(y= y*)时,L型工人选择教育水平y=0。此时有12- y*,即y*1。 当w(y=0)w(y= y*)- CH(y= y*)时,H型工人选择教育水平y= y*。此时有12- y*/2,即y*2。 所以,只要雇主的y*给定在1和2之间,信号发送的均衡就可以实现。,(三)均衡的特点 分离均衡(separating equilibrium ) 1、分离均衡的意思是L型和H型求职者被清楚地区分开来,L型不
20、会选择y=y*,H型也不会选择y=0。 2、均衡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只要雇主的信念是任何位于1和2之间的y*值,都会出现分离均衡的结果,因此实际上有无穷多个可能的均衡和均衡结果。 3、但是,不同均衡结果,L型和H型求职者的处境并不一样。 雇主的信念y*越靠近2,H型求职者的处境就越坏(净收益2(1/2)y*),而L型求职者的境况始终不受影响。而雇主则始终获得正常利润。这说明,y*越接近1,均衡结果越优,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过程。,4、不管均衡结果怎样,雇主始终获得正常利润,因此雇主无所谓。一旦参与人处于其中某个纳什均衡之中,就没有任何人可以通过单方面的力量跳出这个均衡回到其他状态,即“路径依赖”。
21、5、教育的作用:即使教育不提高生产力,但因为其信号传递作用而值得投资;如果教育确实可以提高生产力,那么,为什么不投资于教育呢?,四、不完全信息时的混同解,混同均衡(pooling equilibrium) 雇主拥有以下的信念: 如果求职者的教育水平低于y*,他一定是L型劳动力; 如果求职者的教育水平高于y*,那么 他是L型劳动力的概率为q 他是H型劳动力的概率为1-q 的信念意味着所有教育水平yy* 的工人将获得W(yy* )=1的工资; 的信念意味着所有教育水平yy* 的工人将获得W(yy* )= 1q+2(1-q) =2-q 的工资.,求职的工人必须决定是选择y=0或是y=y*的教育水平作
22、为示意信号。如果y*很低,将导致所有的工人都会选择y=y*的教育水平. 对所有的工人而言,他们的决策标准是:从y=y*获得的净收益从y=0获得的净收益 L型工人:w(y= y*)- CL(y= y*) w(y=0)时,此时有2 -q - y* 1,即1 -q y* H型工人:w(y= y*)- CH(y= y*) w(y=0) 时,此时有2 -q - y*/2 1 ,即1 -q y*/2 只要雇主的信念中前一个不等式1 -q y* 能够得到满足, L型和H型求职者都会将教育水平选择y=y*的水平上。,cL=y,cH=(1/2)y,y,W(y),a,c,b,y*,1,2,$,0,1,一个混同均衡
23、,2-q,由此可见,两种类型的工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都会选择y=y*的信号示意水平。雇主则根据自己的信念付给每个工人2-q的工资。如果y*实际固定在y*=0的水平上,这时不等式1 -q y* 依然能够得到满足,那么,所产生的正好是一个“无信号示意”类型的结果:这时候工人就无须支付信号示意成本了。雇主这时候收到这样的信号和不收到任何信号的效果是一样的:他们依然无法分辨出高素质和低素质的求职者。,总结: 1、在雇主的上述信念下,如果y*1-q,那么所有工人都传递相同的信号即y*的教育水平,此时无法通过教育水平把L型和H型工人区别开来,这就是“混同均衡”。 2、均衡并不是唯一的,因小于1q的y*有无穷多,但雇主的信念y* 越低结果越优。 3、均衡结果受到人群中L型工人比例q的影响。 4、与完全信息相比,在混同均衡下,L型工人境况得到改善(2-q-y*1),H型工人境况变差了(2-q-1/2y*2),因为他们被“滥芋充数”了。,五、结论,教育是一个有净成本的信号示意过程:即使在模型中教育并没有提高技能的作用,但雇主一定信念下,人们仍然会理性投资于教育。 雇主的信念y*也可看作是文凭的含金量的大小。 信号的传递也为欺骗的发生提供了机会。对我们来讲,重要的是模型揭示出了被滥芋充数的其他乐手,是最大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