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育种学,绪 论,教师队伍,张 沅 博士、教授、博导,俞 英博士、副教授,罗维真博士研究生,张 剑博士研究生,刘 锐博士研究生,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亦即农业是解决人类吃饭穿衣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第一产业。,动物农业的概念(Animal Agriculture),农业生产体系:植物农业动物农业植物农业(种植业):为人类生产粮、棉、油等植物性 产品,解决“ 温饱”问题动物农业(养殖业):为人类生产肉、蛋、奶、毛、皮等动物性产品,解决“ 小康”问题,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产业部门 植物农业为动物农业提供丰富的饲料; 动物农业为植物农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
2、料。,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动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改善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动物性食品富含人体所需营养(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且平衡 膳食中的动物性食品和动物蛋白的比例是衡量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准 联合国卫生组织定出成年人健康营养标准下限:,每日75g蛋白质,其中1/3来自动物性食品 发达国家:80-100g(动物蛋白40g) 发展中国家:5060g(10-15g) 我国:70g(15-17g),动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畜牧业水平与国民经济发达程度一致,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发达国家:加拿大51;法国56;美国60;荷兰68;德国73;新西兰90 我国改
3、革开发前后:1978年13.2%;2001年33 我国当前经济发达地区:北京市和上海市均超过50,山东省接近40,动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促进“三农”的发展,畜牧业发展带动了农业全面发展 畜牧业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畜牧业在农民增收中起到重要作用,带动食品加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食品加工业(肉、奶、蛋)可使畜产品增值13倍,是第三产业的主要部门 畜禽的毛、皮、副产品是轻工业(制革、毛纺、制药等)的原料,动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促进外贸事业的发展 传统的出口畜产品:猪鬃、肠衣、山羊绒、兔毛等原料型产品 需要开辟加工制品的市场,动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牧区畜
4、牧业 边疆少数民族主要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需要向生态型发展 农区畜牧业 由“副业”、“化肥厂”型过渡到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产业 城市郊区畜牧业 集约化程度、生产效率、科技水平高;城市服务型,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因素,生产性能 = 遗传 + 环境,遗传:反应较慢,但持久 环境:反应较快,但短暂,种:遗传育种 料:营养饲料 管:饲养管理 病:疾病防治,生产性能 = 能力 + 机遇,各种因素对奶牛业的相对贡献率,相对贡献率,遗传育种,营养饲料,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其他,家畜育种对发展畜牧业的作用,充分利用畜禽品种资源,发挥优良品种的珍贵基因库作用 保护品种资源的保护的目的。,培育新品种和品系,提高畜
5、禽群体具有很高生产性能 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畜产品,家畜育种对发展畜牧业的作用,现有优良品种中选育优秀的种畜,提高畜禽群体内的良种覆盖率 使群体不断地得到遗传改良,培育或筛选杂交配套系,利用杂种优势 为工厂化畜牧业生产提供高产、低耗的商品畜禽,家畜育种学是人类应用遗传学理论指导家畜育种实践的有关科学知识体系 家畜育种学是人为地控制畜禽个体的繁殖机会,利用适当的育种方法,尽可能“优化”地开发利用畜禽品种的遗传变异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家畜育种学的概念,育种学与遗传学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 育种学:应用遗传学(applied genetics) 遗传学:育种生理学(breeding physiology)
6、所谓的优化是确定一些筛选育种方案、选择种畜等措施的方法和标准 在家畜育种中人是主体,育种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福利,人是育种的实施者,育种学与遗传学,家畜育种学的发展简史,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发展过程,传统的家畜育种思想与实践(18世纪以前),对“品种”的描述:某一畜种的畜群,在一些性状和特征上,与另一畜群有着明显的区别。 育种者经验与灵感的结合,“表型观察”的育种方式,最古老的家畜育种学知识的雏形 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培育专门化品种的工作,瑞士褐牛的培育,后来发展为著名的大型乳用品种瑞士褐牛(Brown Swiss),家畜育种学的发展简史,近代育种学与育种实践(18世纪开始),将“品
7、种”理解为:形态学和生理学上十分相似的一组家畜 根据实践经验从血统、个体和后代选择种畜 培育品种的新高潮,100多年时间内,全世界培育了许多畜禽品种,仅在英国就育成了10个牛品种、20个猪品种、6个马品种和30个羊品种 在英国的短角牛群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本良种登记册,其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育种组织品种协会。,家畜育种学的发展简史,现代育种学理论的发展与育种实践,达尔文(18091882)进化论的理论对家畜育种的影响是深远的 孟德尔(18221884)遗传学的诞生(1900年)对现代家畜育种学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世纪20年代创建了数量遗传学理论,构成了现代家畜育种学的重要科学基础 Lus
8、h(1896-1982) 建立了现代家畜育种理论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Henderson的线性模型理论和方法,更精确的统计推断方法得以在育种中应用,研究家畜的起源、驯化;品种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品种资源的调查、分析、保护、开放和利用。 研究家畜生长发育的规律,主要性状的遗传基础和遗传规律,生产性能测定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研究对现有品种遗传改良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选种选配的理论、方法,优化育种规划的方法等。 研究培育新品种和新品系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方法。 研究保证家畜育种工作科学高效进行的组织、措施与必要的法规。,家畜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教学计划,63学时 课堂讲课为主 新增实验课 习题练习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测验实验)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绪论 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 数量遗传学基础 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 生产性能测定 选择原理与方法 种畜遗传评定方法 个体选配 品系与品种的培育 杂种优势的利用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的利用 家畜育种学进展与展望,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实验一 家畜家禽品种类型识别 实验二 家畜部位的识别 实验三 家畜的体尺测量 实验四 系谱的编制 实验五 亲缘程度的评定,实验课计划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