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北京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阚维,2,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课堂讨论:1.作为校长,您当前最关心的教学问题有哪些?(限三个主要问题)2.在您的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教学可用哪些词汇来描述?(请用三个形容词),3,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一. 十年来课堂教学的进步和不足二课堂教学改革-更新的理念一) 课堂变革的背景:全球教育改革的重点二) 当代课堂教学理念三)课堂教学应有的变化:三. 如何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 四. 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路径,201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进行的“全国中小学优秀课研究”,听取语文课865节,数学课811节,英语课46
2、1节。,调查报告节录,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一. 十年来课堂教学的进步与不足(一)课堂教学的进步1. 课堂正在由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转向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学习主动权明显增加,能主动发表见解;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尽管有些课仍有表演痕迹,但已经走出以烘托气氛为目的的虚假互动,能够针对问题,师生共同研究;教师开始面向全体,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2. 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机整合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对“三维目标”的理解越来越充分;注意研究序与教育教学目标的联系,特别是课堂教学目标的描述、确定、实施与落实比以往有较大提高;对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提出了具有操作性和检
3、测性,为落实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3. 教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选择,驾驭课堂教学能力明显增强,教师教学设计水平与能力明显提高。,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二)课堂教学的不足1) 课程改革理念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到教学中去教师把握学生学习过程的水平仍然需要提高;在提问环节中,集体无意识问题、单项简单问答较多;缺乏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问题;教学模式化、缺乏多样性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教学评价的反思环节有待提高,反思需要进一步深化;2) 课堂教学中的公平、公正、地区差异问题凸显: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往往因成绩、表现而出现偏向学业成绩优秀者;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教学水平差异仍然较大
4、;,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3)不少地区,特别是“一中模式”下的教学,仍然停留在题海战术、疲劳战术的层次上,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造成教学赶进度、考试无穷多4)本土教学论的探索仍然步履艰难学校与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层出不穷,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不具普遍性、部分教学方法的探索缺乏理论基础;5) 外部压力迫使课堂教学仍以成绩本位为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舆论、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影响。,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聪明、漂亮的学生,被关注的多,发言机会也多,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10,情绪不好,愁眉苦脸,心不在焉的学生很少被关注。,课堂教学:如何应对
5、当代挑战,已经睡着了,我的思绪,早已游走千里之外。,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12,沉浸在自己的乐趣中。,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回答错一个问题,意味着被罚站十分钟以上。,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想参与想发言,没有人理我啊,算了,自己来吧。,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15,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二课堂教学改革-更新的理念(一)课堂变革的背景:全球教育改革的重点1. 集中在三大核心问题上:如何提高教与学的效能(课堂教学)?学校教育成果能否满足多元社会需要(教育公平)?本国教育如何能促进全球化发展(国际视野)?2. 三次教育改革浪潮的不同要求:80年代发达国家第一次教改以企业管理
6、思路为指导,集中在学校内部管理改善,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法改进,管理体制改革;核心是有效管理、善用资源。,16,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90年代世界范围内第二次教育改革浪潮是强调公平和平等,尝试教育市场化,追求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认受性模式),学校品牌,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社区成为学校伙伴。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第三次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回应全球化的趋势,教育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共处能力、科技智能、经济智能、国际视野),强调全球化、本土化和个体化的协同,为学校提供更多的接触机会,突出网络学习与学科学习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国际视野。,17,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3. 世界范围
7、内课堂教学含义的变化逐渐从认知(cognition)增长,转向素养(competence)积累;教学的改进更多地强调优化学校学习环境;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在于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素养的教育环境。4. 课堂教学的核心-为主动学习而教学习是一个对经验进行理解的过程,主动参与到相关经验当中,有机会进行对话;以高水平地参与和学生课堂思考的程度为教学的关注点;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方法。,18,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5. 为意义建构而教学:20世纪学校的特点完成标准化的教学任务传递;客观主义教育思想引导下的教师拥有大块知识;学校的成功来自于学生测试成绩的优异。当代建构主义教育视角的课
8、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学习者通过经验构建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一种社会行为、文化行为。,19,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二) 当代课堂教学理念:1.背景:1)传统课堂的特点-强调知识的内化: 知识的内化是学习的主要任务; 知识的提取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知识的储存是学习的主要成果。2) 对现有课堂教学理论的误解: 对教学认识论的误解: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的特殊的认识的过程; 对教学艺术的误解:教学艺术教学表演; 对教学是沟通、交流的误解;,20,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3) 当代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建构主义观点: 学习是师生共同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生是信息加工主体,知识意义主动建构者;
9、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与促进者;后现代主义的观点: 考虑儿童生活经验的相互关系; 教学是非预先设计和非线性的演进; 课堂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增权赋能的过程。,21,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4) 当代课堂教学的总体要求-一个前提、三个表现、四个基础:一个前提:学生是独立的有生命价值的个体;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只知不行、知行脱节的育人模式有关。建立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中国课堂教学学生作为人的独立存在的缺乏:原因: A.历史的原因-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 B.现实的原因-当前中国教育被非理性教育思潮绑架。,22,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I. 当
10、代中国现实困境在学校教育中的透射:社会群体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地位高度分化;中国社会阶层开始从开放向固化转型,从80年代的开放状态转向封闭状态,从包容性向排他性发展;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特权阶级维护自身利益,与西方相比,缺少保护社会普通民众的社会机制。II. 社会与家庭将教育的直接功利性需求,转化为办学目标和对学生个体的要求;,C. 指导我国当前课堂实践的教学理论来源仍然属于传统型1) 19世纪前期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20世纪中期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和前苏联教学理论背后的文化特征:I. 我国初、高中课堂教学具有接受传统型教学的文化因子;II. 三大传统型教学理论体现出的易用性、广泛性和实践性
11、文化特征。,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D. 我国课堂教学中控制与服从色彩明显I. 控制 社会学角度看课堂活动,其本质特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化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而使学生朝着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II. 服从1) 由于教师的控制,必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控制行为作出“服从”的回应;2) 服从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社会属性的“暗默”制度规定;,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III. 我国教师在课堂中强调社会控制的原因教师是社会化的产物,是成人世界社会化的代表;进行社会控制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多数教师身处学校、社会规范约束下;进行社会控制是必然结果。只有部分教师的个人经历、学习背景的不同,会注重调整制度中的
12、规范倾向,以适应学生个人品性的发展,教学和教育交往中会偏向民主性型风格。,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案例: 一位数学教师语录:你别看咱课本儿上那小题儿哪个都挺简单,其实都特有纲领性。你做两遍不行,做三遍;三遍不行做四遍。千锤百炼,这些题反复地做,累吐了血你不就得分儿了呀!难题不经过三五遍的磕碰,你不能驾御自己、主宰自己。我所赋予你的人生的财富就是那几本练习册。谁比谁傻啊?他能拿奥数冠军,你也能。你就是没有他下的功夫大。聪明是一种习惯 ,得喝出命去,得练上个一千八百六十遍的。,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D. 当代教学实践探索的不足1. 7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学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的脱节A. 实践
13、中形成的理论很难通过可控的、重复的实验加以验证;多数都处于“前范型”阶段;B. 当前教学实践探索受地域文化环境、学习阶段特征等因素影响,出现理论构思缺乏、应用范围狭窄推广效果递减等问题,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II.如何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杜郎口模式,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并非是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 强调学生的主体不能排斥教师;教师主体一旦被抽离,学生主体就会走向虚弱和贫乏。(胡塞尔现象学 “主体间性”理论),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III. 课堂教学有限性特征:反思“学案教学”来自“洋思模式”中的“讲学稿”做法-“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
14、师生共用”“有限适用教师群体”-学案教学是有力提升了教师集体研究的氛围,适合部分学校教师集体备课;但高度强调教学的同质性;“有限适用学科特征”-学案对于一些学科的学习有一定帮助,但课堂学习的引领应当成为主要渠道;“有限适用学生群体”学案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特点与能力的差异。所谓“学案导学”,课堂效率不高。很多教师把课堂预习、课文感知、基础题目训练放在课外,然后在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交流互动,造成课堂低效。,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二) 西方教学理论的“水土不服”问题探源1. 英语国家的“西方教育理论”根植于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1) 英美主流国家教育文化呈现“师导生创”的教育教学模式,师生之间无论是
15、人身、思想观点上不存在明显的管束与依附特征;教学的主旨不是授以学生现成知识或标准答案,而是努力促使学生学会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在于受教育者有无同教育者告别过去,开创未来的勇气及相应能力。,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31,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三个表现:课堂不是教学行为模式化执行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课堂不只是训练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成为引导学生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成为探究知识的场所。,32,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四个基础:师生积极互动: 关注师生,生生学生参与体验: 重学习过程重体验重探究,参与面,深度,范围。突出知识探
16、究: 知识的学习与习得注重情景生成: 情境教学的倡导,33,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三)课堂教学应有的变化:1. 备课的变化:联系学生生活世界:备课中除了思考不同层次学生理解中的重点难点,更要思考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有什么关系;创设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如果让学生来考虑,可能会出现哪些场景和情景;整合知识态度,过程与方法:如何把教授的过程和学习态度养成的过程统一;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34,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2. 上课的变化:注重动态生成;把握情景性的因素;促使学生多维有效积极互动;摒弃形式上的互动,满堂问;摒弃缺乏思考空间的互动;摒弃造作式的互
17、动;摒弃垄断式的互动。,35,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关注学生个别差异。尊重每一个独到的生命价值,有了个别差异的意识,对教学行为就有了一系列的变化。多样化评价学生行为。静态-动态角度;短期-长期角度;规训-反抗角度。,36,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3. 评课的变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资源的最优化,37,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教学对象的个别化,关注个别差异;教学内容结构化,有机联系,逻辑联系的存在,教学评价的多样化。,38,三. 如何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 1. 课堂教学的问题:1) 教师的包办代替
18、: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是出“主意”、想“点子”、抽象、概括、表达;代替学生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虽然教师关注了新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缺少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39,“包办代替”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责任感(讲得不好,所以学不会)剥夺了能力发展的权利(听得懂,不会做)失去了情感培养的机会,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40,2) “以点带面”式的教学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后,由于问题较难,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一时间,绝大多数学生都没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仅有个别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请个
19、别学生在全班范围内表述他们的解决方法。,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41,课堂提问的价值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没有被更多学生理解和思考之前就被个别学生解决了,那么,这个问题就没能对其他学生的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点带面”体现了教师心目中没有明确的能力和情感目标,对学生为本了解过于片面。进一步思考:什么是学生为本?,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42,3)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仍旧处于形式化阶段A. 形式化的动手能力反思: 抓住学生的兴趣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而改变而偏离数学教学目标就不再是一节好的数
20、学课。 思考:何时运用动手实践的学习形式?,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43,动手实践的目的:为认识新事物,发现新知识积累经验(体验)。因此,动手实践活动应该处于认知活动的初始阶段。组织动手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在学生缺少经验时当学生的已有经验不清晰时 当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时(形象或抽象能力较低时)需要对间接经验或直觉加以认证时(数学公理教学),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44,B. 形式化的探究活动反思: 1)走向两个极端的探究:“探究活动”成为引诱学生钻教师预设的“圈套”,没有丰富的探究空间;“探究活动”成为一种“标签”,学生其实没有真正地进行探究活动,而是被教师牵着脖子去发现“新知识”。,
21、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45,2) 探究应该具有的现有知识经验在现有知识经验范围内任务解决的难度在认知发展邻近区域内(认知能力)教师的引导要具有启发性,不是包办代替,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46,C. 形式化的交流与合作反思: 如果交流只发生在教师和个别学生之间,其他学生的角色如何界定? 交流内容:非数学内容交流如何避免? 学生思维活动: 是否究竟数学层面上? 交流时机:学生的游戏是否何时?,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47,交流与合作应注意的问题问题的难度时间恰当人数合理(24人),保证参与机会技能(倾听)合作:管理(每个人的角色)学习结果的评价指向,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48
22、,D.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象: 喧宾夺主,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 效率低下,仅仅替代黑板(电子小黑板)困惑:不使用信息技术就不是体现新理念的课吗?,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49,反思:呈现静态信息(文字、图片)呈现动态信息(视频、动画)模拟试验测量工具目的:有助于深刻理解新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发展趋势:教师教学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50,四. 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路径(一)教师培训的问题:专家讲座讲道理多,谈操作少。“听了未必接受”。 传播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回避同自己原有认知要素对立的不协调信息,而积极接触与之协调的信息(L. Festin
23、ger)。教育是个容易保守的事业,教师对不协调信息较易于排斥、扭曲,难以“重构”。,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51,“接受了未必会用”。哲学认识论的“默会知识论”指出,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大多是缄默(不能解释)的、个性化的,而且镶嵌于情境活动之中(需要“做中学”)才能学会(M.Polanyi, 1956)。,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关注知识传授高认知水平、高质量,关注学生发展高参与度、公平、能力和个性差异,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二)解决核心问题:,误区:缺乏高认知的高参与,对话变成问答有活动却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课堂有温度而无深度有探究之形,无探究之实强调学生的
24、自主建构,却忽视教师的精神价值引领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却忽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高认知和高参与缺一不可,误区:缺乏高参与的高认知知识和技能出现“缺位”过程和方法出现“游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出现“标签化”,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维持高阶思维水平的七个要素,给思维和推理“ 搭脚手架”; 为学生提供元认知方法;示范高水平的操作行为;维持对证明、解释或意义的强调;任务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在概念间建立联系;适当的探索时间。,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高阶思维水平下降的六个因素,情境问题常规化(学生希望降低要求,教师包办代替);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25、不注重意义、理解、概念获得等方面;时间过多或过少;课堂管理问题;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当(指向不明或学生缺乏兴趣);教师对学生低层次结果或过程迁就(如本来要求学生解释思考过程,却接受了学生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解释)。,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应当处理好五个关系 A.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关系; B.好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C. 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关系; D. 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E. 教学与作业、测验之间的关系: 作业教学包括教师设计作业、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师生共同进行矫正教学。 当前各种测验设计不精、缺乏针对性、选择性,对测试反映出的教学问题不重视,反馈
26、矫正教学环节落实不好,测验效益较低。,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58,(三).日常教研活动现状组织上: 备课组:一人主讲,非主讲人员很少做准备; 教研组:一个人上课,大家评课。内容上: 备课,基本上是“五统一”; 评课,无关痛痒,四面出击,很少把对问题的分析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作为教学研究的内容。缺乏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59,问题反思: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淡薄(园丁、蜡烛)学校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教师工作成绩评价制度对教研活动的影响(指向个体利益、名誉-内在动力)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对教研活动的影响 (班级日常事务-时间和精力)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取向对教研活动的影响(引领
27、:关注过程还是结果),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60,3.教研活动自身的技术性问题缺乏研究主题-研究方向缺乏共同经验-交流的前提缺乏理论认识-交流的桥梁缺乏专业引领-深入研究的保证缺乏交流技能-深入研究的保证反思意识淡薄-研究和交流的基础,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61,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三)教学研究1. 一人同课多轮教学研究-培养青年教师:第一轮独立课展示教师个人设想;第二轮会诊课针对问题,组内教师提出新方案;第三轮反思课,不断修改和完善。2. 多人同课循环教学研究-深化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研究;教研组教师同上一节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存在
28、的问题(不同教学方式)上第二次课;第三位教师针对第二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的改进)上第三次课.,62,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3. 同课异构教学研究-促进教师风格的形成。由两个以上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研组、教学处其他教师听课、评课。4. 反思教学研究:发现常态课中的问题。采取邀请市、区教研专家、同水平中学的教研组长、大学教学研究人员进行常态课的录像点评,授课教师与评课教师一起反复观看,互相启发,反思总结。,63,四)知识共享的处方性模型,乔哈里相识模型或乔哈里窗(Joseph Luft & Havry Ingham,1984),能正确解读并实现群体中的对话与知识共享。可是,该模
29、型中的未知区始终不变,因此未能完整解读教学问题解决中如何建构新知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教研实践中寻找另一类模型。,64,校本教学研修调查:对乔哈里窗的补充,有关教师知能的研究表明,优秀教师善于在常规行为中生成问题域,凭着大脑资源再投入和在能力极限边缘工作,解决拓展性的新问题,这种特有的回应工作环境的方式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发展(Bereiter 徐碧美,2003)。,1,2,3,4,问题解决,1 开放区,2 盲区,3 隐藏区,4 未知区,未变化的,2,3,4,正在边缘建构,正在问题化,1,2,3,4,问题域,1,问题解决模型,65,五)同事互助还需专业引领同层级的横向支持与交流更多地体现为经验层面上的
30、互通和互助.如果缺少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课程发展正处于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课程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互助常常会“萝卜烧萝卜”,自囿于同水平反复(顾泠沅,2002)。引领:促进教师反思,帮助教师分析经验和现象的本质,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解释概念(行为)的含义;构建群体共享的话语系统.专家:教师和各类教学研究人员(专职教研员/大学教师),66,六)教学后反思基础是课堂教学经验,是教师对学生真实行为的体验和感受;把课堂上获得的经验和感受与预先的教学设想进行对比;教学反思的结果是形成有关教学的理性认识。有效交流的必要条件:差异
31、性的共同体验共享的话语体系,67,七)集体备课模式运行的要求:组成人员:骨干教师、教研员、一般教师人员数量:备课组为主要单位,3-5人数据记录方法: 现场笔录,可能有选择性 录像,数据完整,可重复使用,68,提出问题,拟定计划,课堂实施,课后反思,案例,强调个体设计基础上的集体设计,强调个体反思基础上的群体反思,促进反思的专家引领,强调群体共同体验,课堂观察,集体的困惑,69,提出问题:集体梳理共同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理解,有利于教师认可研究的必要性,从而可以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内在动力。(研究问题自下而上,具有草根性) 教师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表达能力提升的有效途
32、径,是激发教师进行研究的前提,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70,确定教学内容:选择那些能够体现研究主题的教学内容个体选择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这一过程也是教师对所要研究问题的深入理解过程,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71,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体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确定一个相对统一的课堂教学设计。这一过程是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程序的探索过程,教师不仅要说清楚怎样做,还要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作。设计的详细与否直接关系到反思的质量。 注意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帮助教师说清楚设计意图,同时鼓励教师运用术语表达想法,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72,集体上课:每个教师都上课,体验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积累
33、共同的经验,这是教师有效交流的前提。 传统方式:一人上课,大家观摩,这是经验传授的有效方法,优秀教师向职初教师传授经验。集体反思: 把上课时所获得的体验(来自于学生的反馈)与预先设计的意图进行对比,寻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理论与实践再一次联系在一起)注意:避免研讨过程中“跑题”,教研员或骨干教师的监控作用,73,再设计: 基于反思中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新的教学设计。再次上课:,74,集体备课模式理由:理论学习与实践同步:教学设计与反思都不可避免地运用理论、检验理论,避免空洞理论学习注重体验:积累经验(默会知识论)关注群体行为:发挥群体合作学习的优势,有助于解
34、决困惑(排解困惑的有效渠道认知失调理论),75,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学校文化(内隐规则、内隐观念)的体现,研究反思/服从规训/利益追求,教学,管理,德育,师生,文体,文体活动,课堂文化,办学理念,德育文化,师生,师生,师生,资料来源: 沈剑军(2007):科研文化与学校文化和谐互动,有改动,76,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教师课堂能力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幸福人生营造的基础:调查显示从事教育工作5-10年的中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职业情感枯竭、去人格化、非胜任感和低成就感;教学的非生产性、教学周期循环性、效果延时性和教育工作个体化特征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 每位教师都希望赢得学生和同事的认可、欣赏;而科研能力(敏锐发现问题、认真探索解决、同事沟通合作、教学实践尝试)的迁移最具有广泛性。,心态积极接受现实 悦纳自我追求卓越,力不从心捉襟见肘顿挫失败焦虑压抑,VS.,77,课堂教学:如何应对当代挑战,结语: 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是需要研究的,需要在行动中研究;这种研究是和教育工作、教师个人成长结合在一起的,并且最终将落实到孩子们健康成长绽放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