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茛科 Ranunculaceae,1.草本或藤本。 2.单叶常分裂或为复叶,无托叶。 3.花辐射或两侧对称;多两性;雄蕊和心皮多数,分离,常螺旋状排列,子房上位。 4.聚合瘦果或蓇葖果。,1.生物碱类 主要为异喹啉类生物碱,本科特征性成分。 2.苷类成分 毛茛苷 仅存于毛茛科植物的特殊成分;芍药苷 是芍药属特征性成分;强心苷是侧金盏花属和铁筷子属的特征性成分。,形 态 特 征,化学特征,雌蕊,单个雌蕊,花萼,聚合瘦果,聚合蓇葖果,川乌 Radix Aconiti 附子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来源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 carm
2、ichaeli 的干燥主根(母根);附子为卡氏乌头的干燥子根(块根)加工品。,植物形态 采制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药理功效 习题,一般于栽后第二年6月中旬采挖,将子根与母根分开,洗净泥土、须根。母根晒干称川乌。子根习称泥附子,加工成: 1盐附子 将个大的子根放入盐卤(食用胆巴)水溶液中浸泡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凉晒,至表面出现大量盐霜,质地变硬为止。 2黑顺片 选中等大小的子根,浸盐卤液中数日后,与浸液共煮至透心,捞出,用水漂洗,纵切成约5mm的厚片,用水浸漂,并加用红糖与菜油炒成的调色液,使附片染成茶褐色,取出蒸透,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3白附
3、片 加工方法与黑顺片略同,但不加调色液,煮至透心后,剥去黑褐色外皮,纵切成薄片,用清水浸漂,蒸透,晒至半天,用硫磺薰后再晒干。 黑顺片与白附片直接入药。盐附子需制后才能入药。,采制,多年生草本,地下块根常45个连生,母根长圆锥形,侧生子根短圆锥形。 茎直立。叶互生,具短柄,掌状3深裂,两侧裂片再2裂,裂片边缘具粗齿或缺刻。总状花序顶生,花蓝紫色;蓇葖果。,植物形态,川乌 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根及子根痕。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气微,味辛辣、麻舌。 制川乌 呈不规则或长三角形片状;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质轻脆,断面有光
4、泽,无臭,微有麻舌感。,性状,附子 圆锥形,表面灰棕色,有微细纵皱纹,上端具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小支根或支根痕,习称钉角。侧边留有自母根摘离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灰白色,粉性。气微弱,味带辛辣而麻舌。,性状,盐附子 圆锥形,形较大,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附有盐霜,潮润性。 黑顺片 系纵切片,上宽下窄,具棕黑色皮,剖面暗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断面角质样。 白附片 形似黑顺片,但无棕黑色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状。,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性状,显微特征,乌头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数列淡黄色木栓化细胞;皮层有单个或23成群的石细胞,内皮层不明显。韧皮部宽阔,形成层环多角形;木质部
5、导管呈“V”字形排列。髓宽阔,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木 质 部,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1.双酯类二萜生物碱(强毒性)主要有乌头碱、新乌头碱等。此类化合物有C8-OH乙酰化,C14-OH芳酰化结构而具强烈毒性。 2.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等,其明显毒性减小。 3.其他生物碱成分: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 棍掌碱等。,化学成分,附子炮制原理,乌头碱,乌头胺,苯甲酰乌头胺,3.其他生物碱 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 dl-demethylcoclaurine),强心作用 去甲猪毛菜碱(salsolonol),强心、升压、镇痛作用 棍掌碱(coryneine),升
6、压作用,去甲猪毛菜碱,棍掌碱,去甲乌药碱,理化鉴别,1.川乌或附子粉末醇提液置水浴上蒸干,加醋酸搅拌滤过,滤液中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产生黄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薄层层析: 展开剂:正己烷-二乙胺 (51)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液,乌头碱,次乌头碱,川 乌,制川 乌,草 乌,制草 乌,黑顺片,1川乌与附子均具有抗炎、镇痛与局麻作用,其活性成分为乌头碱类生物碱。 2. 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 3. 川乌合乌头碱类具有扩张血管,起一过性降压作用。 4川乌与附子具有很强的毒性,急性中毒时,心搏增强,继而引起传导阻滞而致心律不齐,最后心脏停止于舒张期。乌头碱引起恒
7、温动物急性中毒,表现为呼吸兴奋、运动麻痹、末稍痉挛,呕吐样开口运动,通常称为乌头碱症状。,药 理 作 用,川乌性热,味苦、辛,有大毒。制川乌功效同生川乌,毒性小。能祛风湿,温经止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症。附子性大热,味辛、甘,有毒;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治疗忘阳虚脱、肢冷脉微、宫冷、心腹寒冷、寒湿疲痛等症。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犀角同用!,功效,习题:试述附子商品药材及其鉴别特征功效上的区别。,附子按其加工方法,商品药材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鉴别特征: 盐附子 呈圆锥形,表面灰黑色,有盐霜,潮润性。 黑顺片 为带皮的纵切片,上宽下窄。表面
8、黑褐色,剖面暗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断面角质样。 白附片 形状、气味同黑顺片,但无外皮,全体黄白色, 半透明状。 功效: 附子味辛,大热,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温补命门之主帅,回阳救逆之要药。生品作用峻烈,功专发散阴寒,宜于强心救逆,但毒性较大,一般不得已方用之;熟品(包括各种附片)药力缓和,由散转守,宜于助阳散寒。熟片中一般认为:黑顺片宜于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常用于亡阳证;白附片宜于祛寒通痹,温经止痛,多用于痹证,现临床药用不区分。,答案:,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华乌头Achinense 卡氏乌头Acarmichaeli 及同属
9、多种野生植物的干燥块根。,草乌 RadixAconiti Kusnezoffii,北乌头母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 表面暗 棕色或灰褐色,皱缩,有的具突起的支根,习称“钉角”。子根 附生于上端,形状较小。质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粉质。,草乌,制草乌,性状,化学成分 北乌头含剧毒的双酯型生物碱,如中乌头碱、乌头碱、异乌头碱。,功效性热,味辛、苦。有大毒,须炮制后使用。草乌为中药麻醉剂的组成药物。北乌头叶(草乌叶)有清热、解毒、止痛功效。,习题:川乌和草乌的来源、性状有何不同? 二者在功效上有何区别?,来源: 川乌为毛莨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的干
10、燥母根(主根)。 草乌为同属植物北乌头A.kusnezoffii.及卡氏乌头的干燥块根。 性状鉴别:川乌呈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外表棕褐色,有瘤状侧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迹。断面粉白或浅灰黄色,饱满。 草乌 北乌头块根呈不规则圆锥形,形如乌鸦头。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有的具突起的支根(“钉角”)。功效:川乌味辛、苦,性热。有大毒。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因毒性较大,很少用于内服,仅对沉寒痼冷,非此大辛、大热之品不可去者方用之,但用量宜轻,且宜久煎。 草乌性味与生川乌相仿,其毒性尤大。,答案:,关白附 Radix Aconiti Coreani,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
11、um的干燥子根及母根 产地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功效 去风,镇痛;有大毒。,黄连 Rhizoma Coptidis,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 黄连Coptis chinensis 商品称“味连” 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商品称“雅连” 或云南黄连CTeetoides 商品称“云连” 的干燥根茎。,植物形态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药理功效 习题,黄连多年生草本,根茎黄褐色,常分枝。叶基生,具长柄, 叶片卵状三角形,3全裂,中央裂片具细柄,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二深裂。聚伞花序顶生;花38朵,黄绿色,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
12、,蓇葖果具细柄。,蓇葖果,植物形态,.,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植物形态,味连 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爪,习称“鸡爪黄连”。 单枝类圆柱型,较粗短,表面黄棕色, 根茎中段常有细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质坚硬,断面皮部暗棕色,木部金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红棕色。气微,味极苦。,过桥杆,味连断面,性状,雅连 根茎多呈单枝,略成圆柱形,微弯曲, 过桥杆较长,表面光滑。,过桥杆,云连 根茎多为单枝,呈弧形或钩状弯曲, 过桥杆不明显。,性状,性状,1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较宽,可见根迹、叶迹维管束;石细胞鲜黄色。维管束外韧型,环列;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常伴有少量石细胞。
13、木质部均木化,髓由薄壁细胞组成。,显微特征,木栓层,韧皮部,髓,木质部,皮层,木质部,韧皮部,石细胞,三种黄连根茎横切面,味连,雅连,云连,1.木栓层 2.石细胞 3.皮层 4.中柱鞘纤维束 5.韧皮部 6.形成层 7.木质部 8.射线 9.髓 10.髓部石细胞,1.石细胞鲜黄色,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可见层纹,孔沟明显; 2.韧皮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壁厚,可见纹孔; 3.鳞叶表皮细胞绿黄或黄棕色,壁微波状弯曲或呈连珠状增厚; 3.木纤维众多,鲜黄色,可见纹孔。 4.螺纹或孔纹导管; 5.可见细小草酸钙方晶。,显微特征,黄连粉末 棕黄色,含异喹啉类生物碱:小檗碱(berberine)、黄连
14、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palmatine)、药根碱等;另含木兰碱及阿魏酸(feruli caid)等。 须根含小檗碱5,叶含小檗碱1.42.9。,化学成分,1取粉末1g,加10ml甲醇,水浴加热至沸,过滤。取滤液,加稀盐酸,再加漂白粉,显樱红色(小檗碱反应)。 2取粉末或切片,加乙醇一滴,稍后加浓盐酸或30硝酸1滴,片刻后镜检,可见黄色针状结晶簇(显微化学反应),理化鉴别,1抗菌、抗病毒及抗阿米巴原虫作用:黄连煎剂及小檗碱、黄连碱有广谱抗菌作用。 2抗炎、抗溃疡作用。 3降压、解热、利胆,兴奋子宫及抗癌作用。,性寒,味苦。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急性胃肠炎、
15、胃热呕吐、黄疸、高热神昏、心烦不寐、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肿疔疮等症。,药 理 作 用,功效,习题: 1.味连、雅连、云连三种商品药材在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特征上有何区别? 2.黄连的显微化学实验方法及原理是什么?此方法还可用于哪些中药的鉴定? 3.如何鉴别大黄与黄连的粉末药材?, 来源及产地: 味连、雅连、云连分别为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云南黄连C.teetoides 的干燥根茎。 味连主产于四川、湖北;雅连主产于四川;云连主产于云南及西藏地区。 性状鉴别: 味连 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表面黄褐色,节密生,节间膨大,呈连
16、珠状,并有须根或须根痕,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味极苦。 雅连 多单枝,略呈圆柱形,两端膨大似蚕形。“过桥”较长。 云连 多为单枝,较细小,弯曲呈钩状,无“过桥”。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 味连 皮层较宽,有石细胞散在,单个或成群;髓部均为薄壁组织,偶见石细胞。 雅连 皮层及髓部均有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 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答案:,2. 显微化学试验方法: a. 取粉末或薄切片置载玻片上,加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放置则结晶消失而显红色。 b. 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滴1%盐酸1滴,放置片刻,镜检,可见黄色针
17、状结晶析出(盐酸小蘖碱)。 原理:黄连中主含小蘖碱,当游离小蘖碱遇到酸时,生成由酸根离子直接与氮素结合的盐,其硝酸盐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反而比游离小蘖碱为小,呈黄色针晶或簇状结晶析出,放置后结晶消失而显红色,是小蘖碱被氧化成小蘖红碱所致;其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故在较稀的盐酸溶液中可析出黄色针状盐酸小蘖碱。以此鉴别小蘖碱。 此法还可用于具有小蘖碱成分的资源植物的鉴别。主要有:毛莨科唐松草属多种植物的带根茎的根;小蘖科小蘖属多种植物的根或根皮以及同科十大功劳属多种植物的根或茎等。,答案:,3.大黄粉末镜检: 草酸钙簇晶多,棱角大多短钝。导管多为网纹,非木化。淀粉粒多为单粒,脐点星状。 黄连粉末镜检
18、: 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类长方形,黄色,壁厚,壁孔明显。韧皮纤维纺锤形或梭形,黄色。 具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 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细胞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微波状弯曲,或作连珠状增厚。 导管为网纹或孔纹,短节状。,答案:,植物形态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药理功效,白芍 Radix Paeoniae,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的干燥根。 采制一般于种植4-5年后收获,常在9-10月间采挖根部,洗净,煮至断面透心,捞出,浸于冷水中,取出,刮去外皮,晒干或整理搓圆后晒干。,主产于浙江(杭白芍)、 安徽(亳白芍);四川(川白芍)河南、
19、山东、湖南、贵州等地亦有栽培,多年生草本, 根肥大圆柱形。茎直立, 叶互生,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全缘。花大, 单生于茎枝顶端,白色、粉红色或红色。蓇葖果3-6,卵形,先端外弯成钩状。,蓇葖果,植物形态,根 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表面类白色,较光滑(亳白芍); 或淡红棕色,较粗糙(杭白芍)。质坚实而重,切断面类白色 或微红棕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宽。气微,味微苦、酸。,性状,显微特征,根横切面:木栓层610列木栓细胞。韧皮部筛管群于近形成层处较明显;形成层环微波状。木质部约占根半径的4/5;木射线较宽;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白芍根横切面,显微特征,1.含草酸钙簇晶薄
20、壁细胞纵向连接,簇晶排列成行。 2.木纤维长梭形。 3.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粒; 4.导管为具缘纹孔或网纹。,粉末 类白色,显微特征,1单萜苷类 主含芍药苷(paeoniflorin),另含 羟基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苯甲酰羟基芍药甙等。 2鞣质类:没食子鞣质等。 3其它:苯甲酸、挥发油、胡萝卜甙等。,化学成分,丹皮酚原苷,芍药苷 (paeoniflorin),1取白芍的乙醇提取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振摇,溶液呈青紫色-青绿色,最后变为暗绿色(鞣质反应)。2Tlc鉴别 展开剂: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1 2 3 4 1.白芍(对照药材) 2.白芍(炮制品) 3.白芍(商品)
21、4.芍药苷(S),理化鉴别,药理作用 芍药苷具有镇静、镇痛、镇痉、抗炎、降压、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作用。,功效 性寒,味苦、酸。 平肝、解痉、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用于头痛眩晕,肋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来源 本品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和川赤芍Pveitchii的干燥带外皮的根。多为野生。 化学成分 主含芍药苷,较白芍含量高。 功效 性微寒,味苦。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肋痛,跌打损伤,闭经疼痛。,赤芍 Radix Paeoniae Rubra,牡丹皮 Cortex Moutan,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
22、aeonia suffruticosa 的干燥根皮。 产地 主产于安徽、四川、河南、陕西、山东等省。,根皮管状半管状,外表面暗褐色紫褐色,刮去栓皮者称粉丹皮。内表面淡棕色,偶见牡丹酚结晶、质硬脆,断面平坦粉红色,粉性。气浓郁芳香,味微苦,涩。,植物形态,性状,化学成分 主含牡丹酚(paeonol)、牡丹酚苷等。 理化鉴别微量升华(牡丹酚)镜检见长柱形或针状、羽状簇晶。 药理作用 丹皮酚具有抗菌、中枢抑制、抗炎、抑制胃液分泌、镇痉及解热作用。,牡丹酚 (paeonol),升麻 Rhizoma Cimicifugae,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 大三叶升麻(关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兴安升麻(北升麻)Cdahurica 或升麻(西升麻)Cfoetida 的干燥根茎。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棉团铁线莲Chexapetala 及东北铁线莲Cmanshurica 的干燥根及根茎。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威灵仙 Radix Clematilis,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 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东北、河北、安徽、河南。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头翁 Radix Pulsatill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