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章 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9.1 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 9.2 系统综述 9.3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9.4 CDMA正向信道 9.5 CDMA反向信道 9.6 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 9.7 CDMA系统信道切换、位置登记和呼叫处理 习题,9.1 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9.1.1 扩频通信的含义扩展频谱(SS, Spread Spectrum)通信简称扩频通信。 扩频通信的定义简单表述如下: 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 在发端采用扩频码调制, 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所需的带宽。 在收端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调来解扩以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这一定义其实
2、包含了以下三方面意思:,(1) 信号的频谱被展宽了。 众所周知, 传输任何信息都需要一定的频带, 称为信息带宽或基带信号频带宽度。 (2) 采用扩频码序列调制的方式来展宽信号频谱。(3) 在接收端用相关解调(或相干解调)来解扩。,9.1.2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1. 仙农公式的隐含意义长期以来, 人们总是想方设法使信号所占频谱尽量窄, 以充分提高十分宝贵的频率资源的利用率。 为什么要用宽频带信号来传输窄带信息呢? 简单的回答就是主要为了通信的安全可靠。 这一点可以用信息论和抗干扰理论的基本观点加以说明。 顺便指出, 扩频通信技术可用来实现码分多址方式, 并为数字化通信(包括数字化移动通信)增添一
3、种新的多址方式。,仙农(Shannon)在其信息论中得出了带宽与信噪比互换的关系式, 即仙农公式:,(9 - 1),式中, C为信道容量, 单位为b/s; B为信号频带宽度, 单位为Hz; S为信号平均功率, 单位为W; N为噪声平均功率, 单位为W。,2. 差错概率公式 柯捷尔尼可夫在其潜在抗干扰性理论中得到如下关于信息传输差错概率的公式:,(9 - 2),(9 - 3),信号功率S为,(9 - 4),已调(或已扩频)信号的带宽为B, 则噪声功率为,(9 - 5),将式(9 - 3)(9 - 5)代入式(9 - 2), 可得,(9 - 6),9.1.3 处理增益和抗干扰容限扩频通信系统由于在
4、发端扩展了信号频谱, 在收端解扩后恢复了所传信息, 这一处理过程带来了信噪比上的好处, 即接收机输出的信噪比相对于输入的信噪比大有改善,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因此, 可以用系统输出信噪比与输入信噪比二者之比来表征扩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理论分析表明, 各种扩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大体上都与扩频信号带宽B与信息带宽Bm之比成正比。 工程上常以分贝(dB)表示, 即,(9 - 7),仅仅知道扩频系统的处理增益, 还不能充分说明系统在干扰环境下的工作性能。 因为通信系统要正常工作, 还需要保证输出端有一定的信噪比(如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为7 dB), 并需扣除系统内部信噪比的损耗, 因此需
5、引入抗干扰容限Mj, 其定义如下: Mj=Gp-(S/N)o+Ls (9 - 8)式中, (S/N)o为输出端的信噪比, Ls为系统损耗。,9.1.4 直接序列扩频(DS)1. 直扩的原理所谓直接序列扩频(DS-SS), 就是直接用具有高速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端去扩展信号的频谱。 而接收端, 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进行解扩, 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 图9 - 1 示出了直扩通信系统原理及有关波形或相位关系。,图 9 - 1 直扩通信系统原理(a) 直扩通信系统原理; (b) 有关波形和相位关系,图 9 - 1 直扩通信系统原理(a) 直扩通信系统原理; (b) 有关波形和相位关系,在发送端
6、输入信息码元m(t), 它是二进制数据, 图中为0、 1两个码元, 其码元宽度为Tb , 加入扩频调制器, 图中为一个模2加法器, 扩频码为一个伪随机码(PN码), 记作p(t), 伪码的波形如图9 - 1(b)中第(2)个波形, 其码元宽度为Tb , 且取Tb =16Tp。 通常在DS系统中, 伪码的速率Rp远远大于信码速率Rm, 即RpRm, 就是说, 伪码的宽度Tp远远小于信码的宽度, 即TpTb, 这样才能展宽频谱。 模2加法器运算规则可用下式表示: c(t)=m(t)p(t) (9 - 9),扩频处理增益也可用下式表示:,(9 - 10),经过扩频信号, 还要进行载频调制, 以便在信
7、道上有效地传输。 图中采用二相相移键控方式。 调相器可由环形调制器完成, 即将c(t)与载频Acos1t相乘, 输出为s1(t); 即,s1(t)=c(t)Acos1t (9 - 11),式中,,, 当二进制序列为0码,, 当二进制序列为1码,因此, 经过扩频和相位调制后的信号s1(t)为,(9 - 12),2. 接收端工作原理假设发射的信号经过信道传输, 不出现差错, 经过接收机前端电路(包括输入电路、 高频放大器等), 输出仍为s1(t)。 这里不考虑信道衰减等问题, 因为对PSK调制信号而言, 重要的是相位问题, 这样的假定对分析工作原理是不受影响的。 相关器完成相干解调和解扩。 接收机
8、中的本振信号频率与载频相差为一个固定的中频。,所谓相关器或相关检测的概念,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用相片去对照找人”来说明。 如果你想在一群人中寻找某个不相识的人, 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是用相片对照去找, 只要这一群人当中, 存在这一个人, 自然就会找到。 同理, 当你想检测出所需要的有用信号, 有效的方法是在接收端产生一个相同的信号, 然后用它与接收到的信号对比, 求其相似性, 或者说进行相关运算, 其中相关性最大的, 就可能是你所要的有用信号。,综上所述, 扩频通信的主要特性有: 抗干扰能力强; 隐蔽性好; 可以实现码分多址; 抗衰落、 抗多径干扰。,9.2 系统综述,9.2.1 总体要求与
9、标准1. 对系统的要求由于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不少国家都在探索蜂窝网通信系统如何从模拟蜂窝系统向数字蜂窝系统转变的办法。 美国蜂窝通信工业协会(CTIA)于1988年9月发表了“用户的性能要求(UPR)”文件, 制订了对下一代蜂窝网的技术要求。,IS-54标准虽是按上述要求制订的, 考虑到实现技术的困难, 需要分阶段达到CTIA提出的要求, 即当前为全速率传输, 每个载波为3个信道(即TDMA一帧为3个时隙)。 以后发展为半速率传输, 每个载波为6个信道, 频道间隔为30 kHz。 因此即使到半速率工作阶段, 其容量要求仍达不到CTIA的要求。,2. CDMA蜂窝网
10、的崛起在大量蜂窝移动通信工业部门的支持下, 美国圣地亚哥Qualcomm公司设计、 开发并试验了CDMA蜂窝网, 于1991年12月作了现场试验并取得了一致好评。 当时进行了5个基站、 70个移动台参加组网的试验。,1991年12月5日, 现场试验报告证明: CDMA理论上分析的优越性, 在实际通信条件下是存在的, 并有实际测试数据证明了系统容量和性能改善了许多; CDMA蜂窝网的关键技术已基本过关, 可向实用化方向发展; CDMA双模式公共空中接口方案是可行的; 基站和移动台的专用集成电路是可靠的, 便于向工业化方向发展。,3. IS-95标准IS-95公共空中接口是美国TIA于1993年公
11、布的双模式(CDMAAMPS)的标准, 简称QCDMA标准, 主要包括下列几部分。1) 频段下行: 869894 MHz(基站发射); 824849 MHz(基站接收);上行: 824849 MHz(移动台发射); 869894 MHz(移动台接收)。,2) 信道数每一载频: 64(码分信道);每一小区可分为3个扇形区, 可共用一个载频;每一网络分为9个载频, 其中收、 发各占12.5 MHz, 共占25 MHz频段。3) 射频带宽第一频道: 21.77 MHz; 其它频道: 21.23 MHz。,4) 调制方式基站: QPSK;移动台: OQPSK。5) 扩频方式DS(直接序列扩频)。6)
12、语音编码可变速率CELP, 最大速率为8 kb/s, 最大数据速率为9.6 kbs。 每帧时间为20 ms。,7) 信道编码卷积编码: 下行码率R=1/2, 约束长度K=9; 上行码率R=1/3,约束长度K=9。交织编码: 交织间距 20 ms。PN码: 码片的速率为 1.2288 Mc/s; 基站识别码为m序列, 周期为215-1; 64个正交沃尔什函数组成64个码分信道。,8) 导频、 同步信道它们供移动台作载频和时间同步时使用。9) 多径利用多径利用采用RAKE接收方式, 移动台为3个, 基站为4个(指3条路径、 4条路径)。,9.2.2 CDMA与蜂窝结构的关系 1. CDMA蜂窝系统
13、的信号带宽窄带CDMA蜂窝系统频谱带宽的确定, 是基于如下考虑: 频谱资源的限制; 系统容量; 多径分离; 扩频处理增益。,2. 码分多址与蜂窝系统的小区和扇区在FDMA和TDMA蜂窝系统中, 系统内的小区和扇区都是靠频率来划分的。 换句话说, 每个小区或扇区都有它自己的频道。 在扩频CDMA蜂窝系统之间是采用频分的, 即不同的CDMA蜂窝系统占用不同频段的1.25 MHz带宽。 而在一个扩频CDMA蜂窝系统之内, 则是采用码分多址的, 即对不同的小区和扇区基站分配不同的码型。,9.2.3 数字蜂窝移动系统采用扩频CDMA技术带来的好处和存在的问题 1. 带来的好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扩频
14、 CDMA技术将带来下列好处: 多种形式的分集(时间分集、 空间分集、 频率分集); 低的发射功率; 保密性; 软切换; 大容量; 语音激活; 频率重用及扇区化; 低的信噪比(EbN)或载干比(CI); 软容量。,2. 存在的问题 在CDMA系统中, 由于所有用户均使用相同频段的无线信道和相同的时间, 用户间仅靠地址扩频码的不同, 即靠他们之间互相关特性加以区分。 若用户间的地址码互相关不为零, 则用户间就存在着干扰, 我们称这类干扰为多址干扰。,3. 扩频CDMA数字蜂窝系统的关键技术扩频CDMA数字蜂窝系统的关键技术有: 功率控制技术; 多径信号的分离与合并技术; 多用户干扰分离技术; 同
15、步技术; PN地址码的选择; 软切换技术; 分集接收技术; 语音编码技术。,9.3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9.3.1 CDMA网络结构与组成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9 - 2所示, 它与TDMA蜂窝系统的网络相类似, 主要由网络子系统、 基站子系统和移动台3大部分组成。 图9 - 2中已表明了各部分之间以及与市话网(PSTN或ISDN)之间的接口关系。,图 9 - 2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1. 网络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处于市话网与基站控制器之间, 它主要由移动交换中心(MSC),或称为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组成。 此外, 还有本地用户位置寄存器(HLR)、 访问用
16、户位置寄存器(VLR)、 操作管理中心(OMC)以及鉴权中心(图中未画)等设备。移动交换中心(MSC)是蜂窝通信网络的核心, 其主要功能是对位于本MSC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控制和管理。 MSC的结构如图9 - 3所示。,图 9 - 3 移动交换中心(MSC)结构,鉴权中心(AUC)的作用是可靠地识别用户的身份, 只允许有权用户接入网络并获得服务。 操作和管理(维护)中心(OMC)的任务是对全网进行监控和操作, 例如系统的自检、 报警与备用设备的激活, 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处理, 话务量的统计和计费数据的记录与传递, 以及各种资料的收集、 分析与显示等。,2. 基站子系统基站子系统(BSS)
17、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设备(BTS)。 每个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即为无线小区, 简称小区。 小区可分为全向小区(采用全向天线)和扇形小区(采用定向天线), 常用的小区分为3个扇形区, 分别用、 和表示。一个基站控制器(BSC)可以控制多个基站, 每个基站含有多部收发信机。 图9 - 4为基站控制器(BSC)结构。,图 9 - 4 基站控制器结构简化图,基站控制器(BSC)通过网络接口分别连接移动交换中心和基站收发信机(BTS)群, 此外, 还与操作维护中心(OMC)连接。基站控制器主要为大量的BTS提供集中控制和管理, 如无线信道分配、 建立或拆除无线链路、 过境切换操作以及交换等功
18、能。,由图9 - 4可见, 它主要包括代码转换器和移动性管理器。移动性管理器负责呼叫建立、 拆除、 切换无线信道等, 这些工作由信道控制软件和MSC中的呼叫处理软件共同完成。代码转换器主要包含代码转换器插件、 交换矩阵及网络接口单元。,图 9 - 4 基站控制器结构简化图,图 9 - 5 单个扇区的设备组成,基站控制器无论是与MSC还是与BTS之间, 其传输速率都很高, 达1.544 Mb/s。基站子系统中, 数量最多的是收发信机(BTS)等设备, 图9 - 5示出了单个扇形小区的设备组成方框图。 由于接收部分采用空间分集方式, 因此采用两副接收天线(Rx), 一副发射天线(Tx)。 顶端为滤
19、波器和线性功率放大器, 即接收部分输入电路, 选取射频信号, 滤除带外干扰。 接收部分的前置低噪声放大器(LNA)也置于第1层中, 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改善信噪比。,第2层是发射部分的功率放大器。 第4层是收发信机主机部分, 包括发射机中的扩频、 调制, 接收机中的解调、 解扩, 以及频率合成器、 发射机中的上变频、 接收机中的下变频等。 第3层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 其作用就是起到系统定时作用。 最底层是数字机, 装有多块信道板。 每个用户占用一块信道板。 数字架中信道板以中频与收发信机架连接。,数字架和收发信机架均受基站(小区)控制器控制。 它的功能是控制管理蜂窝系统小区的运行, 维
20、护基站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的工作状况, 为建立呼叫、 接入、 信道分配等正常运行, 收集有关的统计信息, 监测设备故障、 分配定时信息等。需要说明的是, 基站接收机除了上述进行空间分集之外, 还采用了多径分集, 用4个相关器进行相关接收, 简称4 RAKE接收机。,3. 移动台IS95标准规定的双模式移动台, 必须与原有的模拟蜂窝系统(AMPS)兼用, 以便使CDMA系统的移动台也能用于所有的现有蜂窝系统的覆盖区, 从而有利于发展CDMA蜂窝系统。 这一点非常有价值, 也利于从模拟蜂窝平滑地过渡到数字蜂窝网。双模式移动台与原有模拟蜂窝移动台之间的差别是增加了数字信号处理部分, 如图9 - 6 所示
21、。 图中, 着重画出了增加的部分。,图 9 - 6 双模式移动台方框图,图9 - 6示出了CDMA移动台收发信机中有关数字信号处理的内容。 发送时, 由送话器输出语音信号, 经编码输出PCM信号, 经声码器输出低速率语音数据, 经数据速率调节、 卷积编码、 交织、 扩频、 滤波后送至射频前端(含上变频、 功放、 滤波等), 馈至天线。收、 发合用一副无线, 由天线共用器进行收、 发隔离, 收、 发频差为 45 MHz。,4. CDMA系统接口与信令协议 1) 系统接口 CDMA系统有如下主要接口(参见图9 - 7): MS与BS间的接口Um BS与MSC间的接口A MSC与VLR间的接口B M
22、SC与HLR间的接口C VLR与HLR间的接口D MSC与MSC间的接口E MSC与EIR间的接口F VLR与VLR间的接口G HLR与AUC间的接口H MSC与PSTN间的接口Ai MSC与PSPDN间的接口Pi MSC与ISDN间的接口Di,图 9 7 CDMA系统的接口,2) 信令协议CDMA系统信令协议应包括各个接口间的信令协议。 这里, 仅介绍空中接口(Um)的信令协议。 CDMA系统中, 所有信道上的信令使用面向比特的同步协议。 所有信道上的报文使用同样的分层格式。 最高层的格式是报文囊(Capsule), 它包括报文( Message)和填充物(Padding)。 次一层的格式是
23、将报文分成报文长度、 报文体和CRC。,空中接口的信令协议结构被分作三层, 即物理层、 链路层和控制处理层。 图9 - 8示出CDMA系统信令协议的三层结构。 物理层、 复用子层、 信令2层、 寻呼及接入信道2层、 同步信道2层、 移动控制处理 3层是CDMA系统的基础。,图 9 - 8 CDMA系统信令协议的分层结构,9.3.2 系统参数与使用频段1. CDMA系统的参数频段: 824849 MHz(反向链路), 869894 MHz(前向链路);双工方式: FDD;载波间隔: 1.25 MHz;信道速率: 1.2288 Mc/s;接入方式: CDMA;,调制方式: /4-QPSK;分集方式
24、: RAKE、 交织、 天线分集;信道编码: 卷积码, K=9, R=3(反向链路), K=9, R=2 (前向链路);语音编码: QCELP可变速率声码器;数据速率: 9.6 kb/s, 4.8 kb/s, 2.4 kb/s, 1.2 kb/s。,2. CDMA频道号码与相应频率值 由于数、 模兼用, 北美的AMPS和QCDMA系统都具有相同的工作频段。 其中, 移动台向基站的传输频段占25 MHz, 为 824849 MHz; 基站向移动台的传输频段也占25 MHz, 为 869894 MHz。 双工收、 发频差为45 MHz, 频道间隔为30 kHz。 CDMA频道编号及相应的频率如表9
25、 - 1所示。表中示出了允许CDMA蜂窝系统使用的频段, 如果频道编号以N表示, 则对应的中心频率可按表9 - 2进行计算。,表 9 - 1 CDMA频道编号及相应的频率,表 9 - 2 由频道编号计算CDMA频率,IS95规定的基本频道(或首选频道)号码为: A系统为283, B系统为384。 由表9 - 2可分别计算出相应的频率值。A系统, 频道号码为283:移动台发射频率0.03283825.00833.49(MHz)基站发射频率0.03283870.00878.49(MHz)B系统, 频道号码为384:移动台发射频率0.03 384825.00836.52(MHz)基站发射频率0.03
26、384870.00881.52(MHz),IS-95规定的辅助频道(即第二个载频)号码, A系统为691。 相应的移动台和基站的发射频率分别为845.73 MHz 和 890.73 MHz; B系统的辅助频道号码为771, 相应的移动台和基站的发射频率分别为848.13 MHz和 893.13 MHz。,图9 - 9为AMPS(A系统)频道分布示意。 其中, 频道序号313333用于控制频道, 因为是集中控制方式, 用来传输信令, 为建立通信链路服务, 因此控制频道也称建立频道。 其它的频道用于语音业务传输, 也称业务频道、 频道间隔是30 kHz。,图 9 - 9 AMPS(A系统)频道分布
27、,图9 - 10为CDMA(A系统)一个载频时频带占有的情况。 图中的中心频率为基本(优选)频率, 即频道号码为283。 由于IS-95 CDMA系统带宽为1.23 MHz, 它等于41个AMPS频道, 因为4130 1230kHz1.23 MHz,图 9 - 10 CDMA主载频占用的频带,当CDMA系统采用2个载频时, 如图9 - 11所示, 第二个载频的频道序号是242(283-41), 它只需占用41个AMPS频道, 即1.23 MHz。 同理, 系统采用3个载频时, 载频中心频率为201, 占用1.23 MHz频带。 两个载频占用82个AMPS频道, 再加上两边各9个频道, 共占用1
28、00个AMPS频道, 即3 MHz频带宽度。,图 9 - 11 CDMA两个载频占用的频带,9.3.3 CDMA系统的逻辑信道1. 逻辑信道在CDMA系统中, 各种逻辑信道都是由不同的码序列来区分的。 因为任何一个通信网络除主要传输业务信息外, 还必须传输有关的控制信息。 对于大容量系统一般采用集中控制方式, 以便加快建立链路的过程。 为此, CDMA蜂窝系统在基站至移动台的传输方向(正向传输)上设置了导频信道、 同步信道、 寻呼信道和正向业务信道; 在移动台至基站的传输方向(反向传输)上设置了接入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 这些信道的示意如图9 - 12所示。,图 9 - 12 CDMA蜂窝系统信
29、道分类,2. 正向逻辑信道在基站至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中, 即CDMA正向传输的逻辑信道的组成如9 - 13图所示。 正向传输中, 采用64阶沃尔什函数区分逻辑信道, 分别用W0, W1, , W63表示。 其中 W0用作导频信道, W1是首选的寻呼信道, W2, , W7也是寻呼信道, 即寻呼信道最多可达7个。 W8, , W63用作业务信道(其中W32为同步信道), 共计55个。,图 9 - 13 正向传输的逻辑信道组成,3. 反向逻辑信道CDMA系统的反向逻辑信道由接入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组成, 图9 - 14示出了基站接收的反向CDMA逻辑信道的实例。,图 9 - 14 基站接收机的反向CD
30、MA信道,在反向传输逻辑信道中, 接入信道与正向传输的寻呼信道相对应, 其作用是在移动台接续开始阶段提供通路, 即在移动台没有占用业务信道之前, 提供由移动台至基站的传输通路。 供移动台发起呼叫或对基站的寻呼进行响应, 以及向基站发送登记注册的信息等。,4. CDMA系统的基本特征通过上面的分析, IS-95的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特征, 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 同一频率可以在所有小区内重复使用。 (2) 抗干扰性强。 (3) 抗衰落性能好。 (4) 具有保密性。 (5) CDMA系统容量大, 而且具有软容量属性。,(6) CDMA系统必须采用功率控制技术。CDMA系统在下行链路采用
31、功率控制, 使基站按所需的最小功率进行发射, 减小对其它小区的同频干扰。 其上行链路的功率控制保证所有移动用户到达基站的信号功率相等, 避免发生远近效应。 在实际系统中, 按下列公式调整移动台的辐射功率, 即PR+PT-73 dBm (9 - 13)式中, PR为基站接收机输入功率; PT为移动台辐射功率。(7) 具有软切换特性。 (8) 充分利用语音激活技术, 增大通信容量。,9.4 CDMA 正 向 信 道,9.4.1 正向信道组成1. 信道结构CDMA系统的正向信道组成方框图如图9 - 15所示, 图中详细指出了信道组成、 信号产生过程及信号的主要参数。,图 9 - 15 CDMA系统的
32、正向信道组成方框图,2. 信号组成基站发送的信号带宽约为1.23 MHz, 包含相互正交的64个逻辑信道。 其中导频信道使用沃尔什函数0, 记作W0, 同步信道采用W32, 寻呼信道可用W1W7, 其它沃尔什函数都用于业务信道。,3. 四相调制 正交扩频后的信号, 都要进行四相调制, 或者称为四相扩展。 在同相支路(I)和正交支路(Q)引入两个互为准正交的m序列, 即I信道引导PN序列和Q信道引导PN序列, 序列周期长度均为215(32 768), 其构成是以下列生成多项式为基础的: I支路 PI(x)=x15+x13+x9+x8+x7+x5+1Q支路 PQ(x)=x15+x12+x11+x1
33、0+x6+x5+x4+x3+1,不同的时间偏置用不同的偏置系数表示, 偏置系数共512个。 编号K从0到511, 参见图9 - 16。 通常, 规定序列中出现15个“0”后, 后续的64个子码为偏置系数K=0。 同理, K=1表示后续的64个子码, 直到K=511, 是码序列中最末的64个子码, 它包含序列周期中惟一的15个连“0”。,图 9 - 16 偏置系数K的示意图,偏置时间(tK)等于偏置系数乘64个子码宽度时间, 即,例如, 当偏置系数为15时, 相应的偏置时间是,图 9 17 正向CDMA信道信号的相位点及其转换关系,4. 数据传输与信息帧结构数据信息帧结构如图9 - 18所示,
34、它分为同步数据信息帧和寻呼业务数据信息帧两大类。 两类信息帧组成的高帧结构相同, 均含有25个超帧, 但两类超帧、 帧、符号的结构则不相同, 两类逻辑信道结构又相同, 具体说明如下。,表 9 - 3 正向CDMA信号的相位关系,图 9 - 18 数据传输信息帧结构,1) 同步数据信息帧结构高帧: 含25个超帧, 或75个PN帧(相当于75个PN周期), 时长为2 s。超帧: 相当于3个PN周期, 时长为80 ms。PN帧: 含128个同步符号(32 768个码片), 时长为26.66 ms。同步符号: 含256个码片(4个Walsh序列), 时长为208.338 s。沃尔什序列: 含64个码片
35、。 时长52.0825 s。码片(Chip): 0.8137 s。,2) 寻呼业务数据信息帧结构高帧: 含25个超帧, 或75个PN帧(相当于75个PN周期), 时长为2 s。超帧: 相当于4个业务帧, 时长为80 ms。业务帧: 含384个寻呼业务符号(24 576个码片), 时长为20 ms。寻呼业务符号: 含64个码片(1个Walsh序列), 时长52.0825 s。Walsh序列: 含64个码片。码片(Chip): 0.8137 s。,图 9 - 19 业务信道帧结构,3) 业务信息帧前向业务信道信息帧和反向业务信道信息帧的格式相同, 帧长均为20 ms, 如图9 - 19(a)所示。
36、 (1) 前向业务信道。 在业务信道工作期间, 基站在前向业务信道中的业务帧给移动台发送报文(消息)。 前向业务信道报文格式示于图9 - 19(b)中。 (2) 反向业务信道。 反向业务信道帧结构与前向业务信道帧相同, 参见图9 - 19(a)。,9.4.2 正向CDMA的控制信道 1. 导频信道导频信道用于移动台作相位定时、 相干载波提取以及在过境切换时信号强度的比较。 由图9 - 15可知, 导频信道输入为全0, 用沃尔什函数0进行扩频, 然后进入四相调制。导频信号在基站工作期间是连续不断地发送的, 而且所占功率较大(约占20%), 以保证小区内各个移动台能进行正确的解调, 这是保证正常通
37、信的前提。,2. 同步信道同步信道主要传输同步信息, 移动台利用此同步信息进行同步调整。 此外, 同步信道还包括供移动台选用的寻呼信道数据率。 移动台一旦同步完成, 它通常不再接收同步信号, 但当设备关机后重新开机时, 还需要重新进行同步。 当通信业务量很多、 所有业务信道均被占用而不敷应用时, 同步信道也可临时改作业务信道使用。,(1) 同步信号数据速率是1200 bs, 分帧传输, 帧长是26.66 ms, 即与引导PN序列周期的时间相同。 由3个同步信道帧构成2个超帧(80 ms, 含96比特)。 在同步信道上传送消息只能从同步信道超帧的起始点开始。 当使用零偏置(K=0)引导PN序列时
38、, 同步信道超帧要在偶数秒的时刻开始。 当然, 也可在相隔1个超帧时刻开始。 当所用的引导PN序列不是零偏置引导PN序列时, 同步信道超帧将在偶数秒加上引导PN序列偏置时间的时刻开始。,同步信息速率是1.2 kb/s, 通过码率为 12、 约束长度为 9的卷积编码器, 则卷积编码器输出的符号速率为2.4 kb/s, 然后码元重复一次, 速率变为4.8 kb/s(即4800符号秒)。 同步信道的调制码元速率为4.8 kss, 它与1.2288 Mcs的沃尔什函数进行模2加, 即进行扩频调制。 不难算得, 每个调制符号包含子码数为,信息速率1.2 kbs,调制码元速率是4.8 kss,因此每一信息
39、比特含有子码数是调制码元包含的子码数的4倍,即每比特的子码数为2564=1024 表9 - 4列出了同步信道的主要参数。表9 - 4中有关符号说明如下:二进制信息速率用比特数每秒表示, 记作b/s, 或千比特数每秒, 记作kb/s。,表 9 - 4 同步信道主要参数,(2) 在扩频前, 调制码元还需进行分组交织, 交织的作用是为了克服突发性干扰, 它可将突发性差错分散化, 在接收端由卷积编码器按维特比译码法纠正随机差错, 从而间接地纠正了突发性差错。同步信道使用时间跨距为26.66 ms的分组交织, 这跨距与4800 s/s字符速率的128个调制字符相对应。同步信道交织器输入矩阵如表9 - 5
40、所示。,表 9 - 5 同步信道交织器输入矩阵,表中数字为输入交织器码元的序号, 相同的序号表示由码元重复产生的相同码元。 写入的顺序按列自左至右, 即第一列为1, 1, 2, 2, 3, 3, 4, 4, , 8, 8, 然后第二列为9, 9, , 16, 16等等。通过交织器, 输出矩阵如表9 - 6所示。 输出码元的序号依次为1, 33, , 61;3, 35, , 63, , 4, 36, , 64。,表 9 - 6 同步信道交织器输出矩阵,3. 寻呼信道寻呼信道在呼叫接续阶段传输寻呼移动台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被呼移动台的号码, 给移动台指配业务信道的指令等。 寻呼信道最多可达7条,
41、 分别用W1, W2, , W7进行扩频调制。 寻呼信道的信息速率有9.6 kbs和4.8 kb/s两种, 可供选择。,(1) 寻呼信道中分组交织器的交织跨度为20 ms, 这相当于码元速率为19.2 kss时的384个调制码元宽度。 交织器组成的阵列是24行16列(即384个码元)。 表9 - 7为输入阵列, 表9 - 8为输出阵列。,表 9 - 7 正向业务和寻呼信道交织器输入(矩阵写操作, 9600 b/s),表9 - 8 正向业务和寻呼信道交织器输出(矩阵读操作,9600 b/s),通过分组交织的寻呼信号, 还要进行数据掩蔽, 其目的是为了信息的安全, 起到保密作用。 因为寻呼信道中含
42、有移动用户号码等重要信息, 因此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寻呼信道数据掩蔽电路可参见图9 - 15。 下面说明图中的重要部件长码产生器。,(2) 长码产生器原理方框图如图9 - 20所示。 由图9 - 20知, 长码产生器是由42级移位寄存器和相应反馈支路及模2加法器组成的, 产生的m序列周期很长, 达242-1, 因此重复周期的时间很长。 因为移位寄存器共有42级, 图中未能全部画出, 下式是该长码产生器的特征多项式。P(x) = x42x35x33x31x27x26x25x22x21x19= x18x17x16x10x7x6x5x3x2x1,图9 20 长码产生器原理方框图,(3) 寻呼信道用于长
43、码产生器的掩码格式如图9 - 21所示。 图中, 寻呼信道号(PCN)用3位二进制比特, 即23=8(种), 满足实际系统中最多7个寻呼信道要求。 引导PN序列的偏置系数用9位二进制比特, 正好满足0511(共512个)偏置系数的需要。寻呼信道参数如表9 - 9所示。,图 9 - 21 寻呼信道用的掩码格式,表 9 - 9 寻呼信道参数,9.4.3 正向CDMA的业务信道正向CDMA业务信道是基站向移动台传送业务信息(如语音)的信道。 此外, 还必须传输必要的随路信令, 如功率控制和过境切换指令等。正向CDMA业务信道上传送的信号经过卷积编码、 分组交织、 长码掩蔽、 沃尔什函数扩频及正交调制
44、等步骤产生, 如图9 - 22所示。,图 9 - 22 正向业务信道信号产生过程,1. 信息的组成及其格式业务信道主要传送的是可变速率语音编码器来的数字语音, 也可传输同样速率的其它业务。 前者称主要业务, 后者称辅助业务(可选项)。 此外, 还有些必要的随路信令。业务信道信息的编码过程如图9 - 23所示。,图 9 - 23 正向业务信道信息的编码过程,可变速率语音编码器输出数据速率分别是8.6 kb/s、 4.0 kb/s、 2.0 kb/s和0.8 kb/s, 进入业务帧的复接。 MM称作混合模式比特, 当MM=0, 表示该帧无信令; MM=1, 表示该帧加入了信令。 IS-95规定只有
45、速率1(即8.6 kbs)允许加入信令。 当MM=0时, 各种速率情况下, 20 ms一帧内语音的比特数, 参见图9 - 24。,图 9 - 24 MM=0时的业务信道帧格式,20 ms为一组的语音包, 速率为1时, 输入语音为171比特, MM=0的标志符插入1比特(放在第1位), 其余171比特为语音数据信息比特, 合计为172比特, 因此业务速率1为8.6 kbs(20 ms内是172比特)。对于速率12、 1/4和18语音, 不加标志位, 因此20 ms业务帧, 语音比特分别是80、 40和16比特, 相应的业务速率是8.6 kb/s、 4.0 kb/s、 2.0 kb/s和0.8 k
46、bs。 总之, 正向业务信道上传输的业务信息和信令信息, 可以通过复接方式把它们装载到物理信道上。,通过复接, 业务信道每帧还要加入帧质量指示比特和尾比特。 前者属于循环冗余编码, 具有检纠错能力, 从而能表明该帧信息传输的质量; 后者是末位加入8个“0”, 其作用是每帧要进行卷积编码, 为使卷积编码器中8级移位寄存器(约束长度为9)复位至“0”而添加的。 添加的过程如图9 - 25所示。,图 9 - 25 业务帧添加CRC和尾比特,在20 ms业务内, 对于速率为1的业务, CRC为12位, 由172比特增加到184比特; 对于速率为12的业务, CRC为8位, 由80比特增加到88比特;
47、对于14和18的速率, 不进行CRC校验。 无论是哪种速率, 后续都要进行卷积编码(约束长度均为9), 因此都需要在末位添加8个全“0”比特。至此, CDMA系统正向业务信号帧就构成了。 对于20 ms业务帧,在不同速率情况下,帧结构如图9 - 26所示。 (关于CRC产生方法见后述反向信道。 ),图 9 - 26 正向业务信道的帧结构,2. 卷积编码卷积编码属于信道编码, 主要用来纠正码元的随机差错, 它是以牺牲效率来换取可靠性的, 利用增加监督位, 进行检错和纠错, 这对于数字移动通信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CDMA系统中各种信道, 都使用卷积编码器, 在正向CDMA信道中, 包括同步信道、
48、寻呼信道和业务信道, 均使用相同的卷积编码器, 即码率为12、 约束长度为9的卷积编码器。 所谓“码率”就是编码效率。 码率为12, 意味着编码器每输入1比特信息, 输出为2比特。 这里仅结合CDMA系统正向业务信道中卷积编码器给出应用实例。图9 - 27示出了正向CDMA信道的卷积编码器。,图 9 - 27 正向CDMA信道的卷积编码器(码率为12约束长度为9),由图可见, 该编码器由8级移位器和两个模2加法器组成。 卷积编码的码率为12, 约束长度为9。 编码的生成函数g0是753(八进制)、 g1是561(八进制)。 用二进制表示时, 则为g0=111101011g1=101110001
49、,3. 码元重复和交织对于正向业务信道, 在分组交织之前, 还要进行码元重复。 对于速率为12的数据, 即输入数据速率为9.6 kss, 码元重复一次(每个码元连续出现两次); 速率为4.8kss时, 各码元重复3次(每码元连续出现4次); 速率为2.4 kss时, 各码元重复7次(每码元连续出现8次)。 这样, 使各种速率均变换成相间的调制码元速率, 即19 200个调制码元每秒, 即每20 ms有384个调制码元, 以便实施统一的分组交织。,4. 数据掩蔽数据掩蔽也称作数据扰乱, 其目的是为了数据的安全。 正向业务信道的数据掩蔽原理与寻呼信道信号掩蔽原理相同。 图9 - 28示出了正向业务信道的数据掩蔽以及功率控制信号组成原理。,图 9 - 28 正向业务信道的数据掩蔽以及功率控制信号,这种扰码是在分组交织器输出的19 200 ss的调制字符上进行的。 它是通过交织器输出字符与长码PN码片的二进制值模2相加而完成的。 此长码PN码片是在交织器输出字符传送期的开始时有效。 PN序列是工作时钟为1.2288 MHz的长码(长码周期为242-1), 每一调制码元长度为,